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论阳厥极深

《活人书》云∶伤寒,阴盛隔阳,病患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水者。又云∶大抵阴毒,因肾气虚寒,或因冷物伤脾,外感风寒,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倦怠,四肢逆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若误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病者,便须急服辛热之药。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若阴毒已深,病势困重,六脉附骨,浮之则有,按之则无,但于脐中用葱熨法,或着艾三百壮,以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守真云∶或下后热不退,或蓄热内甚,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身表四肢,以致遍身清冷,痛甚不堪,项背拘急,目睛赤痛,昏眩恍惚,咽干或痛,燥渴虚汗,呕吐下利,腹满实痛,烦冤闷乱,喘急郑声,以其蓄热极深,而脉道不利,以脉沉细欲绝者,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传为阴毒。 或失下热极,以致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若急下之,则残阴暴绝,阳气后竭而立死,不下亦死。病患至此,命悬顷刻。然则治法当何如?曰∶此当凉膈散,或黄连解毒汤,养阴退阳,但欲蓄热渐渐宣散,则心腹复暖,脉渐以生。至于脉复有力,可以三一承气汤微下之,或解毒加大承气汤尤良。俗未明此故,认作阴证,是以失其治也。《素问·五营运大论》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不及则己所不胜乘而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木余则制土,轻侮于金,金气不争,故木恃其余而欺侮之也。又,木少金胜,土反伤木,以木不及,妄之也。四气本同。(侮,谓侮慢也,而凌忽之也。)又云∶以火炼金,热极反化为水。又云∶亢则害,承乃制。

返回目录 >> 《刘河间伤寒医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