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厘正按摩要术

> 卷一·辨证 按胸腹

按胸腹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在左乳三寸下。其动微而不见,为不及,宗气内虚也。或动而应衣,为太过,宗气外泄也。若三四至一止,五六至一止,主有积聚也。若绝不至者危。经曰∶虚里无动脉者死。(《心法》) 人以胃气为本,故虚里之动,可以辨病机之轻重。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者,宗气积于膻中也,是为常。其动洪大而弹手,与绝而不应者,俱胃气绝也。(《阳山原文》) 平人膻中静者为佳,虚里者,脉之宗气也。视之不见,按之渐动,如应如不应者为吉。 若胸中阳气衰,其动高逾乳,至中府、云门者凶。虚劳劳瘵,逐日动高者为无治。(台州) 虚里与寸口相应,虚里高者,寸口亦高。寸口结者,虚里亦结也。(《诊病奇 》) 虚里动而高者为恶候,妊妇最忌。若产后而发危急之证,以及黄胖病,或惊惕,或奔怒,或强力而动支体者,虚里动虽高无患也,是不可不辨。(南阳) 凡治小儿不论诸证,宜先揣虚里穴,若跳动甚者不可攻伐,以其先天不足也。幼科能遵吾言,造福无涯,此千古未泄之秘也,珍之贵之。(《柳州医话》) 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即以之治大人亦然也。《王孟英》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对时论》) 察胸腹宜按抚数次,或沉或浮,以察胸腹之坚软,拒按与否,可以知虚实也。(《诊病奇》) 上中下三脘,以指抚之,平而无涩滞者,胃中平和而无虚滞也。按中脘虽痞硬而不如石者,饮癖也。(《诊病奇 》) 虚里动气有三候,浅按便得,深按却不得者,气虚之候。轻按洪大,重按虚细者,血虚之候。有形而动者,积聚之候。(《该病奇 》) 诊胸腹,轻手循抚,自鸠尾至脐下,知皮肤之润燥,可以辨寒热。中手寻扪,问疼不疼者,以察邪气之有无。重手推按,更问疼否,以察脏腑之虚实,沉积之何如,即诊脉中浮中沉之法也。(《对时论》) 诊腹之要,以脐为先。人身之有脐,犹天之有北辰也,故名曰天枢,又曰神阙。是神气之穴,为保生之根,徐按之而有力,其气应手者,内有神气之守也。若按之而气不应者,其守失常也。(阳山) 凡诊肾间之动气者,密排右三指,或左三指以安脐间,和缓有力,一息二至,绕脐充实者,肾气充也。一息五六至,属热。手下虚冷,其动沉微者,命门不足也。手下热燥不润,其动细数,上支中腕者,阴虚也。按之分散,一息一至者,为原气虚败之候。(《诊病奇 》) 诊腹先可诊脐。按之有力者,无病也。按之无力如指如香灰中者,为无治。(寿安) 脐上下左右推之不动者,常也。然气弱者推之则移于一方,右移者左绝也,左移者右绝也,上下亦然,是之谓脐绝。病者见之为无治,惟高年无害。(《南溟》) 脐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名神阙。与肾附于脊之十四椎相对,如南北极是也。凡脐以深大而坚固左右上下推之不动,轮(腹皮相聚为轮也。)廓(脐如小酒杯底为廓也。)约束者,为真神安全。倘有大病犹可治,但暴病非此例。(《台州原文》) 小腹左右常结者,皆蓄血也。其痛者非食积虫积之候,是蓄血而或为疝者。(《台州原文》) 小腹有燥屎者,必近迫横骨,左边累累成块,其状稍长,按之不痛,左边充满则及右边。(《台州原文》) 脐之上下任脉见者,胀大如箸,为脾肾虚。此脉见平人则发病,病患则难治。劳伤阴虚火动之证,多有此候。有郁气者亦常有之,不为害。医者宜精察。(白竹) 久病腹皮贴背,当脐上下,有坚硬而结,排之不动者,是脊骨也。(《台州原文》)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故肝病须诊两胁。两胁皮肉满实而有力者,肝平也。两胁空虚无力者,为肝虚,及中风一切筋病之候。男子积在左胁者属疝气,女子块在右胁者属瘀血也。(《台州原文》) 痞积疝气一切等证,着左者易治,着右者较难,左属阳,右属阴也。(良务) 鸠尾动气不高者为风寒邪热,鸠尾动气而高者为痘疹。掌中动脉盛者,亦痘疹也,痘发则动止,发而仍动者,痘毒炽也。为最危。(《南溟》) 治痘察寒热,以诊腹为主,诊腹以任脉为要。真寒者,以腹两旁虽热,于任脉久按之,则无热而为冷,虽有口渴脉数,痘色红紫等证,是为假热。若按任脉而有热者,虽寒战切牙,痘色淡白下利等证,是为假寒。 (《宗柳》) 察寒热,在任脉水分以上诊之。手按久则自辨。察虚实,在脐下或左或右,动而低者毒轻,动而高者毒重,虚里动甚者险证也。(《诊病奇 》) 病诊腹有三候,腹有凝结如筋而硬者,以指久按,其硬移他处。又就所移者按之,其硬又移他处。或大腹,或脐旁,或小腹,无定处,是一候也。右手轻轻按腹,为时稍久,潜心候之,有物如蚯蚓蠢动,隐然应手,甚至腹底微鸣,是二候也。高低凸凹,如畎亩状。熟按之,起伏聚散,上下往来,浮沉出没,是三候也。(玄 ) 水肿胀满证,按之至脐,脐随手移左右,重手按之离乎脊,失脐根者必死。(《阳山原文》) 脉候有热,而腹候无热者,是表热而其热易去也。按腹而热如烧手掌者,是伏热而其热不易去也。小儿暴热,其轻重难以脉辨,而诊腹可以决定矣。若心下动而其热烙手者,尤不可忽。(南阳) 左右不容、承满处痛,按之痛益甚,或引于胸腹中,漉漉有声,时吐水汁,吐则痛减,是为 囊。宜温药,宜减饮食。(台州) 腹痛有食痛积痛,痛在心下,瘀血痛在脐旁小腹,按痛处则有块应手。肠痈痛右足挛急,小便淋沥。痰饮痛者,其痛动移无定处也。(东郭) 凡小儿肚腹高起,为心突,为肺胀,肺绝也。(周于蕃) 肚大青筋,其卧如缚者,为无治。(《集成》) 腹者,水谷之海,腹皮宽浓,水谷盈也,主寿。(陈飞霞) 脐者,腹之中央,内居大肠。绕脐而痛,乃燥屎结于肠中,欲出不出之状。(张令韶) 小腹未硬痛者,邪在表,若已硬痛者,邪入里也。(周于蕃) 小腹痛,脉沉迟者,为阴寒,当温之。(周于蕃) 腹胀而鸣,肢冷而泻,发热、形瘦,脉大者死。(周于蕃) 按∶胸主分布阴阳,腹为阴中之至阴。食积痰滞瘀血,按之拒、按之不拒,其中虚实从此而辨,此其常解也。乃验胸以虚里,验腹以神阙,辨证恰在此。是人所罕见者,则于望、闻、问、切四诊之外,更增一法,较为精详。(惕厉子)

返回目录 >> 《厘正按摩要术》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