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临症视舌。最为可凭,然亦未可执一。《正义》云∶凡见黑舌,问其曾食酸甜咸物,则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也。然梁成之黑,必润而不燥,刮之即退为异。又惟虚寒舌润能染,若实热舌苔干燥,何能染及耶?凡临症欲视病患舌苔燥润,禁饮汤水,饮后则难辨矣。《重庆堂随笔》云∶淡舌白苔,亦有热症,黄浓满苔,亦有寒症,舌绛无津,亦有痰症,当以脉症便溺参勘。又白苔食橄榄即黑,(凡酸物皆然。)食枇杷即黄,又如灯下看黄苔,每成白色,然则舌虽可凭,而亦未尽可凭,非细心审察,亦难免于误治矣。 黑舌苔有寒热之分,辨别不精,死生立判。汪苓友谓舌苔虽黑,必冷滑无芒刺,斯为阴证无疑,诚扼要之言也。(舒驰远《伤寒集注》)谓黑苔干刺为二证,一为阳明热结,阴津立亡,法主大黄芒硝,急夺其阳,以救其阴,阴回则津回。一为少阴中寒,真阳霾没,不能熏蒸津液,以致干燥起刺,法主附子炮姜,急驱其阴,以回其阳,阳回则津回。据此则黑苔冷滑者,必无阳证,而黑苔干刺者,有阳证复有阴证矣。临症者可不慎欤? 舌现人字纹,多因误投寒药所致,杨乘六治沈姓感症危甚,舌黑而枯,满舌遍裂人字纹,曰∶脉不必诊也。此肾气凑心,八味证也,误用芩连,无救矣。逾日果殁。 程杏轩治农人患伤寒数日,寒热交作,自汗如雨,脉虚神倦,舌苔白滑,分开两歧,宛如刀划,询知误服凉药,与六味回阳饮,服之有效,断进左右二归饮数剂,舌苔渐退而安。又《伤寒金镜录》有裂纹如人字形者,因君火燔灼,热毒炎上而发裂,宜用凉膈散,此则舌见红色,又当细辨脉症,分别治之。 缪氏子年十六,舌上重生小舌,肿不能食,医以刀割之,敷以药,阅时又生,屡治不痊,精力日惫,向余求药,检方书用蛇蜕烧灰研末敷之,(不用刀割。)立愈,后不复发。

返回目录 >> 《冷庐医话》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