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类经

> 二十二卷 针刺类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

(《灵枢·上膈篇》全 附∶膈证治按)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 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此言膈证有上下之分,而复有因气因虫之异也。因于气则病在上,故食饮一入,实时还出;因于虫则病在下,故食入 时而复出。 时,周时也。愚按∶上膈下膈,即膈食证也。此在本经,自有正条,奈何后世俱以脉之关格,认为膈证,既不知有上下之辨,亦不知有虫气之分,其谬甚矣。 音醉。)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凡伤胃气,则阳虚而寒汁流于肠中,虫寒不行,则聚于下管而肠胃充满也。卫气,脾气也。脾气不能营运,故邪得聚而居之。管,脘同。郭,廓同。)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虫寒闻食,则喜而上求之,上则邪气居之而乘虚留聚,以致痈于下脘,要约不行,故食入 时复出也。痈,壅同。如《论疾诊尺篇》曰目窠微痈者,义亦犹此。)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管之内外,即言下脘也。邪伏于中,故热见于皮肉之上。)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微按其痈,视气所行,(察其气所必由以刺之也。)先浅刺其旁,稍内益深,还而刺之,毋过三行。(先浅刺其旁气所及之处,稍纳其针而渐深之,以泄其流行之邪,然后还刺其所病之正穴,以拔其积聚之本;但宜至再至三而止,不可过也。)察其沉浮,以为深浅,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邪沉者深刺之,邪浮者浅刺之,刺后必熨以火而日使之热,则气温于内而邪自溃散也。溃音会。)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 无为,乃能行气,(三相 为参,五相伍为伍。凡食息起居,必参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内之再伤。又必恬 无为,以养其气,则正气乃行,而邪气庶乎可散。盖膈证最为难愈,故当切戒如此。恬音甜。 音淡。)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咸从水化,可以润下软坚,苦从火化,可以温胃,故皆能下谷也。苦味详按,见运气类十七,少阴司天条下。愚按∶上文云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夫气有虚实,实而气壅,则食无所容,虚而气寒,则食不得化,皆令食入即出也。至若虫为下膈者,虫上食则下脘虚,其寒汁流于肠中,而后致痈滞不行,则亦因阳气之虚于下,故食入周时复出也。然余尝治一中年之妇患此证者,因怒因劳,皆能举发,发时必在黄昏,既痛且吐,先吐清涎,乃及午食,午食尽,乃及早食,循次而尽,方得稍息,日日如是,百药不效。乃相延视,则脉弦而大。余曰∶此下膈证也。夫弦为中虚,大为阴不足。盖其命门气衰,则食至下焦,不能传化,故直至日夕阳衰之时,则逆而还出耳。乃用八味参杞之属,大补阴中之阳,随手而应。自后随触随发,用辄随效,乃嘱其加意慎重,调至年余始愈。可见下膈一证,有食入周日复出而不止时者,有不因虫痈而下焦不通者矣。此篇特言虫痈者,盖亦下膈之一证耳,学人当因是而推展之。)

返回目录 >> 《类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