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类经

> 十二卷 论治类 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

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五常政大论) 帝曰∶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素问至真要大论。从内之外者内为本,从外之内者外为本,但治其本,无不愈矣。)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病虽盛于标,治必先其本,而后可愈,此治病之大法也,故曰治病必求其本。)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中外不相及,谓既不从内,又不从外,则但求其见在所主之病而治之。愚按∶此篇即三因之义也。如金匮玉函要略曰∶千般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也。故陈无择着三因方曰∶有内因,有外因,有不内外因。盖本于仲景之三条,而仲景之论实本诸此耳。,昌震切,病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此下与前本出同篇,但前篇问病之中外,伯答以标本之义,故此复问者,盖欲明阴阳治法之详也。)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方,法也。阴阳之道,凡病治脉药皆有关系,故必当详别之。中外,表里也。微者调之,谓小寒之气,和之以温,小热之气,和之以凉也。其次平之,谓大寒之气,平之以热,大热之气,平之以寒也。盛者夺之,谓邪之甚者当攻而取之,如甚于外者汗之,甚于内者下之。凡宜寒宜热,宜温宜凉,当各求其属以衰去之,惟随其攸利而已。攸,所也。别,必列切。)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能谨于道而如其法,则举无不当,而天命可以永昌矣。)帝曰∶善。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素问五常政大论。积者有形之病,有积在中,则坚实不散矣。今其不实不坚、且聚且散者,无积可知也。无积而病在中者,脏之虚也。故当随病所在,求其脏而补之,脏气充则病自安矣。)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药以祛之,去其病也。食以随之,养其气也。行水渍之,通其经也。若是则中外和调而病可已矣。祛者,非攻击之谓,凡去病者皆可言祛。渍,资四切,浸洗也。)

返回目录 >> 《类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