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类经

> 五卷 脉色类 九、脉合四时阴阳规矩

九、脉合四时阴阳规矩

(素问脉要精微论) 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也。(凡此五者,即阴阳五行之理,而阴阳五行,即天地之道,故伯以天运转大为对,则五者之变动,尽乎其中矣。)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物在天中,天包物外,天地万物,本同一气,凡天地之变,即阴阳之应。故春之暖者,为夏暑之渐也;秋之忿者,为冬怒之渐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即阴阳四变之动,而脉亦随之以上下也。)以春应中规,(规者,所以为圆之器。春气发生,圆活而动,故应中规,而人脉应之,所以圆滑也。)夏应中矩,(矩者,所以为方之器。夏气茂盛,盛极而止,故应中矩,而人脉应之,所以洪大方正也。)秋应中衡,(衡,平也,秤横也。秋气万宝俱成,平于地面,故应中衡,而人脉应之,所以浮毛而见于外也。)冬应中权。(权,秤锤也。冬气闭藏,故应中权,而人脉应之,所以沉石而伏于内也。凡兹规矩权衡者,皆发明阴阳升降之理,以合乎四时脉气之变象也。)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如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冬至一阳生,故冬至后四十五日以至立春,阳气以渐而微上,阳微上则阴微下矣。夏至一阴生,故夏至后四十五日以至立秋,阴气以渐而微上,阴微上则阳微下矣。此所谓阴阳有时也。与脉为期者,脉随时而变迁也。期而相失者,谓春规夏矩秋衡冬权不合于度也。如脉所分者,谓五脏之脉,各有所属也。分之有期者,谓衰王各有其时也。知此者,则知死生之时矣。)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脉之微妙,亦惟阴阳五行为之经纪,而阴阳五行之生,各有其度。如阳生于冬至,阴生于夏至,木生于亥,火生于寅,金生于巳,水土生于申,此四时生王各有其宜也。纪,纲纪也。经,经常也。即大纲小纪之义。)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故不足则当补,有余则当泻,补泻不失其宜,则与天地之道如一矣。)得一之精,以知死生。(一之精者,天人一理之精微也。天地之道,阳主乎动,阴主乎静,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知天道之所以不息者,则知人之所以死生矣。)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声合宫商角征羽,色合金木水火土,脉合四时阴阳,虽三者若乎有分,而理则一也。)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凡持脉之道,一念精诚,最嫌扰乱,故必虚其心,静其志,纤微无间,而诊道斯为全矣。保,不失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脉得春气,虽浮动而未全出,故如鱼之游在波也。)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脉得夏气,则洪盛于外,故泛泛乎如万物之有余也。) 秋日下肤,蛰虫将去。(脉得秋气,则洪盛渐敛,故如欲蛰之虫将去也。)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脉得冬气,沉伏在骨,故如蛰虫之周密。君子之于斯时,亦当体天地闭藏之道,而居于室也。)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内言脏气,藏象有位,故可按而纪之。外言经气,经脉有序,故可终而始之。然必知此四时内外六者之法,则脉之时动,病之所在,及病变之或内或外,皆可得而知也,故为持脉之大法。)

返回目录 >> 《类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