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经络全书

> 后编/枢要 三部篇第九

三部篇第九

素问》曰∶人有三部,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动应于手,足少阳胆脉之所行也),以候头角之气(以其位在头角之分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 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胃脉之所行也),以候口齿之气(以其位近口齿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三焦脉之所行也),以候耳目之气(以其位当耳前脉,抵于目内也)。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脉也,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以候肺;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合谷之分,动应于手),以候胸中之气(肠胃同候也);中部人,手少阴也(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阴也(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女子取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是也),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阴也(谓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应于手),以候肾;下部人,足太阴也(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趋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 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以候脾胃之气(脾脏与胃,以膜相连,故以候脾,兼候胃也。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动脉乃应手。次第《三部九候论篇》文)。 (顾英白曰∶轩岐之所谓三部九候者,亦非如后世之谓三部九候也。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是总人之一身,而分为上中下三部耳,岂第以气口之一脉,而命为寸关尺之三部乎?一部之间,自有天地与人,三候之动脉耳,岂复以寸关尺之脉,而分为浮中沉之三候乎?若后人之说为是,则轩岐之说为非;轩岐之说为是,则后人之说为非矣!故不得不置一喙于其间也。浮之与沉,固无庸义矣,中则止有浮之中耳,奚能有沉之中乎?浮而无中,固曰无根,沉则必无中矣,何仅以为沉脉主里,而无必死之证乎?盖人但知有中正之中,而不知有中和之中。经言∶真脏脉见者必死。脉无胃气者,谓为真脏脉也。是除诸怪脉之外,皆得谓之有胃气,皆得谓之有中脉耳。何弃其彰明较置之经文,而反以浮沉与中,索摸于不可知之陋习乎?此事之不能解者也。况诊脉之法,或以手测,或以目视,而非徒事于按也。脉之缓者,其皮肤亦缓;脉之急者,其皮肤亦急;脉之滑者,其皮肤亦滑;脉之涩者,其皮肤亦涩;脉之大者,其皮肤亦贲而起;脉之小者,其皮肤亦减而少气。圣人恫 乃身,爰谆谆以诏后世,而反置之不讲,何不智若是耶?夫滑脉者,可以望,可以按,均不失夫脉之真者也。至于涩脉,则望之为甚易,按之则甚难,何也?但视其色之黑而悴者为涩脉,则孩童可以知矣。如必切其,沾沙刮竹而为涩,则虽有明智,若望洋焉。自扁鹊、仓公、仲景而下,沿袭至今,讹以传讹。予尝缔绎经文,人迎止隶于喉旁。三部须兼乎首足,脏则候之于左手,腑则候之于右手,寸以候上,尺以候下,脏腑皆然,庶不使有纤毫之疑而容惑于其间也。彼七表八里九道之纷然,智又出扁鹊下矣。世多识之,故不赘焉)。

返回目录 >> 《经络全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