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二十二九针之二 九针所主

九针所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二第七《官针篇》,又见《甲乙经》卷五第二,惟编次先后略异。 九刺之要,官针最妙。 官者,谓用针时邪着①于针也。 平按:“九针之要”《灵枢》、《甲乙》作“凡刺之要”。 ①“邪着”二字,萧本、仁和寺本均缺。今据盛文堂本补。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②,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不能移。病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癕;[平按:“癕”《灵枢》、《甲乙》作“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反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大疾,必后为害;病大针小,大气不泻,亦复③为败。夫④针之宜,大者大泻,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言九针之用,所宜各异,并言用法也。 平按:“大疾”《灵枢》、《甲乙》作“太甚”。“必后为害”《灵枢》作“疾必为害”,《甲乙》作“后必为害”。“大气不泻”《灵枢》作“气不泻泄”。“亦复为败”《甲乙》作“亦为后败”。 ②“大小”,仁和寺本、盛文堂本均作“小大”。 ③“复”,盛文堂本作“后”。 ④“夫”,人卫本注曰:《灵枢》、《甲乙》均作“失”。 ⑤“间”,盛文堂本作“肉”,下无“内”字,盖涉下而误。仁和寺本缺“间”字(此处空一格)。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鑱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鑱针头大末锐,主泻阳气,故皮肤痛无常处,阳气盛也。痛处肤当色赤,故白处痛移,不可取也。 病在分肉间者,取以员针于病所。 员针之状,锋如卵,揩摩分间⑤,内不伤肌,以泻分气也。 平按:注“状”下,袁刻脱“锋”字;“卵”下,袁刻多一“形”字。 病在脉气少当补者,取以□针于井荥分输。 针之状,锋如黍粟之兑,主当行补①于井荥之输,以致于气也。 平按:“荥”《甲乙》作“营”,袁刻作“荣”。 ①“补”,盛文堂本误作“循”。 病为大脓者,取以□针。 针之状,末如剑锋,以取大脓也。 平按:“大脓者”《甲乙》作“大脓血”。“□”《灵枢》、《甲乙》作“铍”。 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 员利针状如氂。氂,毛也。用取暴痹。 痹病②气痛而不去者,取以豪针。 豪针之状,尖如蚊虻之喙,静以徐往,留之养神,以取痛痹也。 平按:“痹病”《灵枢》作“病痹”。 ②“痹病”,盛文堂本、仁和寺本均作“病痹”。 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长针之状,锋利身薄③,以取脏中远痹也。 ③“薄”,仁和寺本作“抟”,盛文堂本作“搏”。 病为水肿,不能过关节者,取以大针。 大针之状,尖如筳。筳如平④筳。其锋微圆,以通关节也。 平按:《灵枢》“过”作“通”。注“状”下,袁刻脱“尖”字。 ④“平”,盛文堂本作“草”。 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 锋针之状,刃三⑤隅,以发固居之疾,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也。 平按:《甲乙》“输”作“俞”。 ⑤“三”,盛文堂本作“参”。

返回目录 >> 《黄帝内经太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