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古今医统大全

> 卷之八十九 治法

治法

小儿泄泻证非一端,有冷泻,有热泻,有伤食泻,有风泻,有惊泻,当详辨其证而治之。 冷泻者,脾胃受冷,肚痛,谷不化,小便清,大便黄白或如糟粕,手足厥冷,当服理中汤、益黄散、人参藿香等散。 热泻者,大便黄赤,小便赤少,口渴烦躁。医者不明,但用豆蔻诃子等服之,如水浇石,用钱氏白术散去木香、五苓散去桂服之。热甚者,四逆散、黄连丸、调中汤去大黄黄连枳壳治之,如挟热而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呕加半夏。又挟热泻痢而小便闭涩赤甚者,加减四顺清凉饮服之。 伤食泻者,由乳食过饱,坐卧风冷之所,伤食油腻之物遂成食泻,宜先服紫霜丸,取下其积,不可便补。经云∶食泻重,当取疳。虚用补虚进食丸、感应丸、紫霜丸。量虚实先取其积尽,次以加减益黄散、异功散、四君子汤调理之。 惊泻者,由慢惊病后,或吐胃虚,或气弱因惊,眼白如淡墨,大便青黄,此泻宜至圣保命丹、钩藤饮主之。或乳随粪下,消乳热,进食丸主之。或微渴,心脾喘燥狂热,此泻尤难治,朱砂五苓散主之。冷者,定命饮子,服后与温惊朱君散、睡惊太乙丹等药治之。大要散风邪,消积滞,开胃进食,养脾之药。惟伤食泄泻者必恶食,发热,心腹胀痛,下酸臭,先以疏利其食,服消积丸、鹤顶丹微疏导,不可峻取,后消食药治之。 食积泄泻者,积聚停饮,痞膈中满,胁肋疼痛,夜热昼凉,口吐酸水,呕逆注泻,脉实者,先利而后补,服消积丸、鹤顶丹,下后服消导药,虚者先补而后下。 伤风泄泻者,脾脏虚怯也。当初若脾实者,先解风热,服藿香散。风热已退,微热者,参术散、褐丸子。脾虚者,服醒脾散、实脾散。 假令春月间多有伤风、咳嗽、泄泻者,表里俱虚,服藿香正气散,倍加茯苓去皮、白术生姜、枣去核同煎。痰嗽发热微泻者,服人参羌活散,加半夏曲同煎,后服加味四君子汤、参术散止泻治之。 夏月伤暑泄泻者,其证面垢,烦躁作渴,饮水浆,头热,呕吐泄泻,服丁香丸,定吐紫金核先定吐,后用参术散。发热,渴不止者,参术散加天水散,滚白汤调。 秋月痰嗽泄泻者,六和汤。 冬月感寒泄泻者,助胃膏、益黄散加肉豆蔻生姜、枣去核煎服。寒极者附子理中汤。 吐泻,脾胃俱虚,欲作慢惊,服乌蝎四君子汤,生姜、枣去核煎服,或实脾散、全蝎观音散治之。 中湿泄泻者,着冷肠鸣,肚腹痛,手足寒,服理中汤、大养脾丸、藿香正气散,腹痛加桂、干姜,伏暑加藿香,寒暑同用。

返回目录 >> 《古今医统大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