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老子道德经 魏 王弼 注

3-老子道德經下篇
  老子道德經下篇

  魏 王弼 注

  三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論德章永樂大典此章以下缺注張之象所録王注脫誤甚多今無别本可校姑仍舊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案扔各本俱作仍】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案焦竑云古本四句並作處】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無喪利而無害故以德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盡德以無為用以無為用則莫不載也故物無焉則無物不經有焉則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雖廣以無為心聖王雖大以虚為主故曰以復而視則天地之心見至日而思之則先王之至覩也故滅其私而無其身則四海莫不瞻遠近莫不至殊其已而有其心則一體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無執無用故能有德而無不為不求而得不為而成故雖有德而無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為而成之則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為而成之必有敗焉善名生則有不善應焉故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也無以為者無所徧為也凡不能無為而為之者皆下德也仁義禮節是也將明德之上下輒舉下德以對上德至於無以為極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無以為而猶為之焉為之而無以為故有為為之患矣本在無為母在無名棄本捨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名雖美焉偽亦必生不能不為而成不興而治則乃為之故有弘普博施仁愛之者而愛之無所偏私故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愛不能兼則有抑抗正真而義理之者忿枉祐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為矣故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直不能篤則有游飾修文禮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責往來則不對之間忿怒生焉故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極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豈足尊哉故雖盛業大富而有萬物猶各得其德雖貴以無為用不能捨無以為體也不能捨無以為體則失其為大矣所謂失道而後德也以無為用德其母故能已不勞焉而物無不理下此已往則失用之母不能無為而貴博施不能博施而貴正直不能正直而貴飾敬所謂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也夫禮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篤通簡不陽責備於表機微争制夫仁義發於内為之猶偽况務外飾而可久乎故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前人而識也即下德之倫也竭其聰明以為前識役其智力以營庶事雖德其情姦巧彌密雖豐其譽愈喪篤實勞而事昏務而治薉雖竭聖智而民愈害舍已任物則無為而泰守夫素樸則不順典制聽彼所獲棄此所守識道之華而愚之首故苟得其為功之母則萬物作焉而不辭也萬事存焉而不勞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名仁義可顯禮敬可彰也夫載之以大道鎮之以無名則物無所尚志無所營各任其貞事用其誠則仁德厚焉行義正焉禮敬清焉棄其所載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聰明仁則誠焉義其競焉禮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載之以道統之以母故顯之而無所尚彰之而無所競用夫無名故名以篤焉用夫無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則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華不作故母不可遠本不可失仁義母之所生非可以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為匠也捨其母而用其子棄其本而適其末名則有所分形則有所止雖極其大必有不周雖盛其美必有患憂功在為之豈足處也

  三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法本章】

  昔之得一者

  昔始也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則失其母故皆裂發歇竭滅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案各本致之下有一也二字焦竑云開元本無】

  各以其一致此清寧靈盈生貞

  天無以清將恐裂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則清不失用清則恐裂也故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無用其功恐喪其本也

  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案各本以下有貞字】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輿無輿【案兩輿字河上公注本作車釋文作輿原本誤作譽今據釋文校改】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案珞珞河上公注本作落落】

  清不能為清盈不能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貴盈不足多貴在其母而母無貴形貴乃以賤為本高乃以下為基故致數輿乃無輿也玉石琭琭珞珞體盡於形故不欲也

  四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去用章】

  反者道之動

  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有以無為用此其反也動皆知其所無則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動也

  弱者道之用

  柔弱同通不可窮極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於無也

  四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同異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有志也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案之下一本有曰字】

  建猶立也

  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進道若退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纇【案纇河上公注本作類】

  纇㘨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執平以割物其平不見乃更反若纇㘨也

  上德若谷

  不德其德無所懷也

  大白若辱【案辱焦竑云古作】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後乃得

  廣德若不足

  廣德不盈廓然無形不可滿也

  建德若偷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質真若渝【案渝一作媮】

  質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無隅

  方而不割故無隅也

  大器晚成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聲

  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宫而商矣分則不能統衆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大象無形

  有形則有分有分者不温則炎不炎則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隐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凡此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則為大象而大象無形在音則為大音而大音希聲物以之成而不見其成形故隐而無名也貸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貸之則足以永終其德故曰善貸也成之不如機匠之裁無物而不濟其形故曰善成

  四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道化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隂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從無之有數盡乎斯過此以往非道之流故萬物之生吾知其主雖有萬形沖氣一焉百姓有心異國殊風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遠損則近之損之至盡乃得其極既謂之一猶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損之而益豈虚言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案二句焦竑云一作人之所以教我亦我之所以教人一作人之所教亦我義教之】

  我之非強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舉其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凶故人相教違之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強梁則必不得其死人相教為強梁則必如我之教人不當為強梁也舉其強梁不得其死以教耶若云順吾教之必吉也故得其違教之徒適可以為教父也

  四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徧用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氣無所不入水無所不出於經

  無有入無間【案淮南子作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虚無柔弱無所不通無有不可窮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無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立戒章】

  名與身孰親

  尚名好高其身必疏

  身與貨孰多

  貪貨無厭其身必少

  得與亡孰病

  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為病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甚愛不與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衆為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洪德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隨物而成不為一象故若缺也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盈充足隨物而與無所愛矜故若沖也

  大直若屈

  隨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

  大巧若拙

  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為異端故若拙也

  大辯若訥

  大辯因物而言已無所造故若訥也

  躁勝寒静勝熱清静為天下正

  躁罷然後勝寒静無為以勝熱以此推之則清静為天下正也静則全物之真躁則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諸大也

  四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儉欲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卻走馬以治田糞也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貪欲無厭不修其内各求於外故戎馬生於郊也

  禍莫大於不知足【案河上公注本此句上有罪莫大於可欲一句】咎莫大於欲得【案大韓非子作㦧】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鑒遠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案韓非子出闚下有於字戶牖下有可以字】事有宗而物有主途雖殊而同歸也慮雖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執古之道可以御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戶闚牖而可知也

  其出彌遠【案韓非子遠下有者字】其知彌少

  無在於一而求之於衆也道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須出戶若其不知出愈遠愈迷也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案知一作至】不見而名

  得物之致故雖不行而慮可知也識物之宗故雖不見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為而成

  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為而使之成矣

  四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忘知章】

  為學日益

  務欲進其所能益其所習

  為道日損

  務欲反虚無也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有為則有所失故無為乃無所不為也

  取天下常以無事

  動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已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統本也

  四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任德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動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各因其用則善不失也

  德善【案善下一本有矣字】

  無棄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案信下一本有矣字】聖人在天下【案人下各本有之字】歙歙為天下渾其心【案歙歙河上公注本作怵怵釋文云一作惵惵】

  各用聰明

  聖人皆孩之【案孩釋文云王弼作咳據注義仍宜作孩】

  皆使和而無欲如嬰兒也夫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者能者與之資者取之能大則大資貴則貴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則可冕旒充目而不懼於欺黈纊塞耳而無戚於慢又何為勞一身之聰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競以其明應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競以其不信應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應不敢異則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則人與之訟在力則人與之争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訟地則窮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争地則危矣未有能使人無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則己以一敵人而人以千萬敵己也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是以聖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為天下渾心焉意無所適莫也無所察焉百姓何避無所求焉百姓何應無避無應則莫不用其情矣人無為舍其所能而為其所不能舍其所長而為其所短如此則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五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貴生章】

  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案韓非子作生而動動皆之死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極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焉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故無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獸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無所容其鋒刃虎兕無所措其爪角斯誠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淵為淺而鑿穴其中鷹鸇以山為卑而增巢其上矰繳不能及網罟不能到可謂處於無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餌乃入於無生之地豈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離其本不以欲渝其真雖入軍而不害陸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則而貴信矣

  五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養德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物生而後畜畜而後形形而後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勢也唯因也故能無物而不形唯勢也故能無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則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極之亦至道也隨其所因故各有稱焉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則害不得不貴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命並作爵【案此句疑係命字下原校注語誤作弼注】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謂成其實各得其庇䕃不傷其體矣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為而不有

  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

  五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歸元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兌閉其門

  兌事欲之所由生門事欲之所由從也

  終身不勤

  無事永逸故終身不勤也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不閉其原而濟其事故雖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為治之功不在大見大不明見小乃明守強不強守柔乃強也

  用其光

  顯道以去民迷

  復歸其明

  不明察也

  無遺身殃是為習常【案習各本作襲】

  道之常也

  五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益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舍之而不由好從邪徑况復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朝甚除

  朝宫室也除潔好也

  田甚蕪倉甚虚

  朝甚除則田甚蕪倉甚虚設一而衆害生也

  服文綵帶利劔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盗夸【案夸韓非子作竽】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則皆盗夸也五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修觀章】

  善建者不拔

  固其根而後營其末故不拔也

  善抱者不脫

  不貪於多齊其所能故不脫也

  子孫以祭祀不輟【案以下韓非子有其世世三字】

  子孫傳此道以祭祀則不輟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則真修之家則有餘修之不廢所施轉大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案國韓非子作】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彼皆然也

  以天下觀天下

  以天下百姓心觀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順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案下下各本有之字】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巳以知之不求於外也所謂不出戶以知天下者也

  五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玄符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赤子無求無欲不犯衆物故毒蟲之物無犯之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無物以損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案全河上公注本作䘒】

  作長也無物以損其身故能全長也言含德之厚者無物可以損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案河上公注本而下有嗌字】

  無争欲之心故終日出聲而不嗄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為常故知和則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温不凉此常也無形不可得而見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則夭也

  心使氣曰強

  心宜無有使氣則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玄德章】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

  含守質也

  解其分【案分各本作紛】

  除争原也

  和其光

  無所特顯則物無所偏争也

  同其塵

  無所特賤則物無所偏恥也

  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案親下各本有亦字下二句同】不可得而疎可得而親則可得而疎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則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可得而貴則可得而賤也

  故為天下貴

  無物可以加之也

  五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淳風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以道治國則國平以正治國則奇正起也以無事則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國則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國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國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淺民無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

  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強則國家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民多智慧則巧偽生巧偽生則邪事起

  法令滋彰盗賊多有

  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諱欲以恥貧而民彌貧利器欲以強國者也而國愈昏多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案一本有我無情而民自清句】

  上之所欲民從之速也我之所欲唯無欲而民亦無欲而自樸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五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順化章】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争競寛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賞罰以檢姦偽故曰察察也殊類分析民懷争競故曰其民缺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案正下一本有邪字】

  言誰知善治之極乎唯無可正舉無可形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極也

  正復為奇

  以正治國則便復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復為奇

  善復為妖

  立善以和萬物則便復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案韓非子作其故以久矣】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責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

  以方導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謂大方無隅

  亷而不劌【案劌河上公注本作害】

  亷清亷也劌傷也以清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汙不以清亷劌傷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導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謂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燿

  以光鑑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謂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復之也

  五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守道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莫若猶莫過也嗇農夫農人之治田務去其殊類歸於齊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綏百姓莫過於此

  夫唯嗇是謂早服

  早服常也

  早服謂之重積德

  唯重積德不欲銳速然後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謂之重積德者也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道無窮也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以有窮而莅國非能有國也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國之所以安謂之母重積德是唯圖其根然後營末乃得其終也

  是謂深根固柢【案韓非子深固下俱有其字】長生久視之道

  六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居位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不擾也躁則多害静則全真故其國彌大而其主彌静然後乃能廣得衆心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治大國則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則其鬼不神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則神無所加神無所加則不知神之為神也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道洽則神不傷人神不傷人則不知神之為神道洽則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則不知聖人之為聖也猶云不知神之為神亦不知聖人之為聖也夫恃威網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聖之為神聖道之極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神亦不傷人故曰兩不相傷也神聖合道交歸之也

  六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謙德章】

  大國者下流

  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故曰大國下流也

  天下之交

  天下所歸會也

  天下之牝

  静而不求物自歸之也

  牝常以静勝牡以静為下

  以其静故能為下也牝雌也雄躁動貪欲雌常以静故能勝雄也以其静復能為下故物歸之也

  故大國以下小國

  大國以下猶云以大國下小國

  則取小國

  小國則附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大國納之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言唯修卑下然後乃各得其所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小國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歸之大國修下則天下歸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則大者宜為下也六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為道章】

  道者萬物之奥

  奥猶曖也可得庇䕃之辭

  善人之寶

  寶以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言道無所不先物無有貴於此也雖有珍寶璧馬無以匹之美言之則可以奪衆貨之賈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則千里之外應之故曰可以加於人也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不善當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言以尊行道也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為道也物無有貴於此者故雖有拱抱寶璧以先駟馬而進之不如坐而進此道也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以求則得求以免則得免無所而不施故為天下貴也

  六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恩始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小怨則不足以報大怨則天下之所欲誅順天下之所同者德也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

  以聖人之才猶尚難於細易况非聖人之才而欲忽於此乎故曰猶難之也

  故終無難矣

  六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守微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謀之無功之勢故曰易也

  其脆易泮【案脆釋文云一作膬】其微易散

  雖失無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興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慎終也不可以無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無而弗持則生有焉微而不散則生大焉故慮終之患如始之禍則無敗事

  為之於未有

  謂其安未兆也

  治之於未亂

  謂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當以慎終除微慎微除亂而以施為治之形名執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敗失也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不慎終也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好欲雖微争尚為之興難得之貨雖細貪盗為之起也

  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

  不學而能者自然也喻於不學者過也故學不學以復衆人之過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六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淳德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愚謂無知守真順自然也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多智巧詐故難治也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智猶治也以智而治國所以謂之賊者故謂之智也民之難治以其多智也當務塞兌閉門令無知無欲而以智術動民邪心既動復以巧術防民之偽民知其術防隨而避之思惟密巧奸偽益滋故曰以智治國國之賊也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案河上公注本稽作楷下同】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則不可廢能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反其真也

  然後乃至大順

  六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後已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六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三寶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久矣其細猶曰其細久矣肖則失其所以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

  夫慈以陳則勝以守則固故能勇也

  儉故能廣

  節儉愛費天下不匱故能廣也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案器韓非子作事】

  唯後外其身為物所歸然後乃能立成器為天下利為物之長也

  今舍慈且勇

  且猶取也

  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

  相慜而不避於難故勝也

  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六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配天章】

  善為士者不武

  士卒之帥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戰者不怒

  後而不先應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勝敵者不與

  不與争也

  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争之德是謂用人之力用人而不為之下則力不為用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六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玄用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

  彼遂不止

  攘無臂扔無敵

  行謂行陳也言以謙退哀慈不敢為物先用戰猶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扔無敵也言無有與之抗也

  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言吾哀慈謙退非欲以取強無敵於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於無敵斯乃吾之所以為大禍也寶三寶也故曰幾亡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抗舉也加當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勝七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知難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可不出戶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於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於榮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宗萬物之宗也君萬物之主也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唯深故知之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

  是以聖人懷玉

  者同其塵懷玉者寶其真也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七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知病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不知知之不足任則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案韓非子作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無病也】

  七十二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愛己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清浄無為謂之居謙後不盈謂之生離其清浄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僻威不能復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天誅將至故曰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

  夫唯不厭

  不自厭也

  是以不厭

  不自厭是以天下莫之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不自見其所知以耀光行威也

  自愛不自貴

  自貴則物狎厭居生

  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任為章】

  勇於敢則殺

  必不得其死也

  勇於不敢則活

  必齊命也

  此兩者或利或害

  俱勇而所施者異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孰誰也言誰能知天下之所惡意故耶其唯聖人夫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况無聖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猶難之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

  天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不言而善應

  順則吉逆則凶不言而善應也

  不召而自來

  處下則物自歸

  繟然而善謀

  垂象而見吉凶先事而設誠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謀之故曰繟然而善謀也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制惑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詭異亂羣謂之奇也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案河上公注本作夫代司殺者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為逆順者之所惡忿也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殺也

  七十五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貪損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

  七十六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戒強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

  木強則兵

  物所加也

  強大處下

  木之本也

  柔弱處上

  枝條是也

  七十七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天道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之天之道損有餘而不足人之道則不然與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無身無私乎自然然後乃能與天地合德

  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言唯能處盈而全虚損有以無和光同塵蕩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聖人不欲示其賢以均天下七十八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任信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案河上公注本作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以用也其謂水也言用水之柔弱無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任契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傷不復故有餘怨也

  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後責於人也

  無德司徹

  徹司人之過也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八十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獨立章】

  小國寡民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國大民衆乎故舉小國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案什伯下河上公注本及各本俱有人字】

  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無所欲求

  八十一章【案河上公注本此為顯質章】

  信言不美

  實在質也

  美言不信

  本在樸也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

  極在一也

  博者不知聖人不積

  無私自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

  既以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與人己愈多

  物所歸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動常生成之也

  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順天之利不相傷也

  王弼老子道德經二卷真得老子之學歟盖嚴君平指歸之流也其言仁義與禮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萬物各得於一豈特有功於老子哉凡百學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於是知弼本深於老子而易則末矣其於易多假諸老子之旨而老子無資於易者其有餘不足之迹斷可見也嗚呼學其難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戰勝以喪禮處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獨得諸河上公而古本無有也賴傅奕能辯之爾然弼題是書曰道德經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歟其文字則多誤謬殆有不可讀者令人惜之嘗謂弼之於老子張湛之於列子郭象之於莊子杜預之於左氏范甯之於穀梁毛萇之於詩郭璞之於爾雅完然成一家之學後世雖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繕寫弼書并以記之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之鄜畤記

  咸平聖語有曰老子道德經治世之要明皇解雖燦然可觀王弼所注言簡意深真得老氏清浄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後得之往歲攝建寧學官嘗以刋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題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無篇目克喜其近古繕寫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復鏤板以傳若其字之謬訛前人已不能證克焉敢輒易姑俟夫知者三月二十四日左從事郎充鎮江府府學教授熊克謹記

  老子道德經下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