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练兵实纪 明 戚继光

16-練兵雜紀卷六
  練兵雜紀卷六

  明 戚繼光 撰

  車步騎營陣解下

  敵臺解

  先年邊城低薄傾圯間有磚石小臺與墻各峙勢不相救軍士暴立暑雨霜雪之下無所藉庇軍火器具如臨時起發則運送不前如收貯墻上則無可藏處敵勢衆大乘高四射守卒難立一堵攻潰相望奔走大勢突入莫之能禦今建空心敵臺盡將通人馬衝處堵塞其制高三四丈不等周圍濶十二丈有十七八丈不等者凡衝處數十步或一百步一臺緩處或百四五十步或二百餘步不等者為一臺兩臺相應左右相救騎墻而立造臺法下築基與邊墻平外出一丈四五尺有餘内出五尺有餘中層空豁四面箭窗上層建樓櫓環以垜口内衛戰卒下發火炮外擊寇賊賊矢不能及敵騎不敢近每臺百總一名專管調度攻打臺頭副二名專管臺内軍器輜重兩防主客軍士三五十名不等其常川守臺先曾用主軍因月糧一石内供父母妻子之養外備臺上月日之炊每有饑餒而死者棄臺而逃者其存者往往私棄臺守下臺措辦米糧且妨身役不得操練今將召到南兵一萬分布各臺五名十名不等常川在臺即以為家經年再不離臺入宿人家以此臺上時刻不致乏人故此數年無虞遇敵則擊斬全捷五臺一把總十臺一千總節節而制之官軍得以固守無恐即大舉賊寇犯邊攻必難入亦難出此修險隘之大收效最著者也

  每臺一座設備軍火器械什物

  佛郎機八架  子銃七十二門

  鐵閂二十四根 鐵錘八把

  鐵剪八件   鐵錐八件

  藥匙八件   鐵送八根

  圓木座八箇  木挺八根

  合口鉛子二千一百六十箇

  神快鎗八桿

  合口鉛子四百八十箇

  木馬子四百八十箇

  錘八把    鎚八把

  剪八把    藥匙八件

  藥碗八箇   火藥四百斤

  火䋲二十根  火箭五百枝

  鐵頂尖棍八根 鑼一面

  皷一面    旗一面

  木梆一具   大水甕四口

  石砲五十位  河光大石四百塊

  河光小石四千塊

  炒二石   食米十石

  鍋二口

  烽堠解

  自古守邊不過遠斥堠謹烽火薊鎮以險可恃烽火不修久矣緣軍馬戰守應援素未練習分派故視烽火為無用今該議擬呈會督撫參酌裁訂凡無空心臺之處即以原墩充之有空心臺所相近百步之内者俱以空心臺充墩大約相去一二里梆皷相聞為一墩每墩設軍五名計減濫設墩軍不下數千省費不貲墩之相去惟以視見聽聞為準不相間斷近臺者聽守臺百總調度不近臺者聽信地百總調度烽號賞罰立為哨守條約分給官軍習學遵行每一提調下各設把總二員每一路各設傳烽委官一員係南方人員以其機利素習也凡遇賊馬所向之處該墩舉烽左右分傳計薊鎮邊墻延袤曲折二千餘里不過三箇時辰可遍各路兵馬見烽即行收拾器械或應速發或應候報或應赴邊者分投趨赴戰守全鎮邊墻一體警備軍士乘墻晝夜罔懈禦備既速馳援不悞

  每墩臺一座設備號火什物

  小房一間【隔為二半間向邊外半間墩軍住向内半間百總住】

  炕各一座

  米一石

  鍋竈各一口

  水缸一箇

  碗五箇

  碟五箇

  種火牛馬糞五担

  塩菜之類不拘

  以上墩軍備之空心臺係充墩者亦備一分

  大銃五箇【盞口直口碗口纓子皆可】

  三眼銃一把

  白旗三面

  燈籠三盞【白紙糊務粗徑一尺五寸長三尺】

  以上俱官給

  大木梆二架【每架長五尺内空六寸深一尺要性響體堅之木不合式者即行改造每擂梆必雙庶聲合而可遠該路採木造與】

  旗杆三根【好䋲三副】

  發火草六十箇【用房一間覆之毋令雨濕】

  火池三座【連草苫蓋聽用】

  火䋲五條

  火䥥火石一副

  旗杆三根【每根長一丈八尺要直每根相去五丈】

  扯旗䋲五副【務要新粗每半年一換】

  火池【每座方五尺張口庶草多火亮】

  以上俱軍採辦

<子部,兵家類,練兵實紀__練兵雜紀,卷六>

  車營解

  往敵人鐵騎數萬衝突勢鋭難當我軍陣伍未定輒為其所衝破乘勢蹂躪至無孑遺且敵欲戰我軍不得不戰敵不欲戰我惟目視而已勢每操之在彼故常變客為主我軍畏弱心奪氣靡勢不能禦自總督譚今總督前廵撫劉楊廵撫王及職創立車營近該閱視侍郎汪會題以十座為額每座戰車一百二十八輛每輛雙輪長轅用騾二頭兩頭俱堪騾架以便進退上用偏廂各隨左右安置長一丈五尺兩頭各有一門啓閉出入車上安大佛狼機二架每車見軍士二十名分為奇正二隊正兵一隊軍士十名以二名專管騾頭以六名管佛狼機二架每架三名車正一名專在車上披堅執旗以司進止舵工一名專管運車左右前後分合踈密奇兵一隊軍士十名内以勇敢服人者為隊長以鳥銃手四名仍兼長刀在車内放鳥銃出車先放鳥銃賊近用長刀又以身中年少骨軟者二人為藤牌手在車内放火箭出車打石塊賊近用藤牌又以殺氣者二人充鎲鈀手在車放火箭出車亦放火箭賊近用鎲鈀火兵一名專管各隊炊飯皆其責任用之環衛軍馬一則可以束部伍一則可以為營壁一則可以代甲胄敵馬擁衆無計可逼誠為有足之城不秣之馬也但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廢車何能禦每二車為一聨四車為一局立一百總十六車為一司立一把總六十四車為一部立一千總一營左右二千總中軍一員又皷車二輛即以皷手充車正不另設火箭車四輛大將軍車八輛各車正一名即以火藥匠充車正座車三輛各車正一名計車一十七輛舵工一十七名運車軍兵大將軍車每車二十名計一百五十九名百總一名元戎皷車火箭車每輛十名計九十名百總一名共把總一員千總不設以中軍兼管

  以上每一營通計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九員百總三十四名車正一百二十八名舵工一百二十八名郎機手七百六十八名大棒手二百五十六名運大將軍火箭等車車正軍兵二百三十四名奇兵隊長一百二十八名火兵一百二十八名鳥銃手五百一十二名藤牌手二百六十六名鎲鈀手二百五十六名旗皷瓜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應用軍士二百六十八名通共官軍三千一百九員名

  每車一營旗皷并該設備征軍火器械

  將官認旗一面 金皷旗二面

  門旗二面   五方旗五面

  角旗四面   高招五面

  坐纛一面   廵視旗十面

  千總認旗三面 把總認旗九面

  百總認旗三十四面

  車正旗一百二十八面

  金皷一副 佛狼機二百六十五架

  子銃三千三百四門

  鐵閂五百一十二根

  鐵錘鐵剪各二百五十六把

  鐵匙鐵錐各二百五十六把

  凹心送子二百五十六件

  鉛子二萬五千六百箇

  火藥七千六百八十斤

  火䋲一千二百八十根

  鳥銃五百一十二門

  銃袋五百一十二箇

  藥筒一萬五千三百六十箇

  藥鱉五百一十二箇

  細火藥三千七十二斤

  火䋲二千五百六十根

  鉛子一萬五千三百六十箇

  㮶杖五百一十二根

  鉛子模三十四副

  火箭一萬五千三百六十枝

  火箭簍并雨罩俱二百五十六箇

  大棍七百六十八根

  銅鍋一百四十四口

  桶一百四十四隻

<子部,兵家類,練兵實紀__練兵雜紀,卷六>

  馬營解

  每馬軍十二名為一隊隊總一名次鳥銃手二名次快鎗手二名次鈀手二名鎗棍手二名大棒手二名火兵一名三隊計隊總三名兵夫三十名火兵三名旗總一名共三十七名為一旗三旗為一局百總一員共一百一十二員名四局為一司把總一員共四百四十九員名二司為一部千總一員共八百九十九員名三部為一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共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

  以上為中營每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神器把總一員百總二十四名旗總七十二名隊總二百一十六名兵勇二千一百六十名火兵二百一十六名神器馬騾九十匹頭如軍出三千之外另為大營每一把總司加一局旗皷瓜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共用軍士二百八十八名通共二千九百八十八員名

  每馬軍一中營旗皷并該設備征軍火器械將官認旗一面

  坐纛一面

  門旗二面

  五方旗五面

  角旗四面

  高招五面

  金皷旗二面

  廵視旗十面

  千總認旗三面

  把總認旗七面

  百總認旗二十四面

  旗總認旗七十二面

  隊總認旗二百一十六面

  旗總背旗桿七十二根

  隊總背旗桿二百一十六根

  金皷一副

  虎蹲砲六十位

  鐵錘六十把

  鐵剪六十把

  火線九百根

  藥線盒六十箇

  火䋲一百八十根

  鐵錐六十把

  火藥九百斤

  大鉛子五萬四千箇

  木馬子一千八百箇

  石子一千八百箇

  皮簍一百二十箇

  藥升六十箇

  木送六十根

  木榔頭六十箇

  馱架九十副

  鳥銃四百三十二門

  㮶杖四百三十二根

  藥鱉四百三十二箇

  藥管一萬二千九百六十箇

  鉛子袋四百三十二箇

  銃套四百三十二箇

  火藥二千五百九十二斤

  鉛子一十二萬九千六百箇

  火䋲二千一百六十根

  鉛子模二十四副

  快鎗四百三十二桿

  㮶杖四百三十二根

  鐵錐四百三十二把

  鐵剪四百三十二把

  藥袋四百三十二箇

  藥線筒四百三十二箇

  藥管一萬二千九百六十箇

  鉛子袋四百三十二箇

  火藥四千五十斤

  鉛子一十二萬九千六百箇

  藥線二十一萬六千根

  火䋲一千二百九十六根

  鉛子模二十四副

  火箭一萬二千九百二十枝

  火䋲一千二百九十六根

  鉛子模二十四副

  火箭一萬二千九百二十枝

  火䋲一千二百九十六根

  火箭簍四百三十二箇

  油罩四百二十二箇

  盔二千七百九十頂

  甲二千七百九十副

  鋥帶二千七百九十條

  撒袋一千三百四件

  弓一千一百五十二張

  弦二千三百四條

  火箭一千一百五十二枝

  雨罩一千一百五十二箇

  腰刀一千一百五十二把

  雙手長刀四百三十二把

  鎲鈀四百三十二把

  鎗棍四百三十二根

  大棒六百四十八根

  銅鍋二百一十六口

  拒馬六百四十八副

<子部,兵家類,練兵實紀__練兵雜紀,卷六>

  步營解

  每步軍十二名為一隊火器手每隊隊長一名鳥銃手十名火兵一名殺手每隊隊長一名圓牌二名狼筅二名長鎗二名鈀二名大棒二名隊長長旗鎗一桿腰刀弓箭牌手腰刀一把狼筅手狼筅二把鈀手兼火箭鎗手兼弓箭大棒手兼弓箭火兵一名鐵尖扁擔一根三隊為一旗旗總一名共三十七名三旗為一局百總一名共一百一十二名三局内鳥銃二局殺手二局為一司把總一員共四百四十九員名二司為一部千總一員鳥銃四局殺手四局共八百九十九員名三千總為一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共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

  以上為一中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神器把總一員百總二十四名旗總七十二名隊總二百一十六名兵夫二千一百六十名内銃手一千八十名殺手一千八十名火兵二百一十六名共計二千六百九十九員名

  每步軍一營旗皷并該設備征軍火器械

  將官認旗一面

  門旗二面

  五方旗五面

  廵視旗十面

  金皷旗二面

  坐纛一面

  高招五面

  千總認旗四面

  把總認旗六面

  百總認旗二十四面

  旗總旗鎗桿七十二根

  隊總旗鎗桿二百一十六根

  腰刀二百一十六把

  金皷一副

  鳥銃一千八十門

  㮶杖一千八十根

  錫鱉一千八十箇

  鉛子袋一千八十箇

  藥管三萬二千四百箇

  火藥四千三百二十斤

  鉛子二十一萬六千箇

  火䋲三千二百四十根

  鉛子模一十二副

  長刀一千八十把

  藤牌二百一十六面

  狼筅二百一十六根

  長鎗二百一十六桿

  弓二百一十六張

  弦四百三十二條

  大箭二百一十六把

  雨罩二百一十六箇

  鎲鈀二百一十六把

  火箭六千四百八十枝

  大棒三百二十四根

  銅鍋二百一十六口

<子部,兵家類,練兵實紀__練兵雜紀,卷六>

<子部,兵家類,練兵實紀__練兵雜紀,卷六>

  輜重營解

  師行粮從軍事所先邇來敵每入犯官軍並無輜重敵乘肥馬即日馳百五十餘里我軍馬匹既弱行至有城池所在俱將城門關閉月粮在倉草束在塲多在城内每不得支如候支粮料必悞追賊大軍之行動以二三萬計便開城聽候緣倉場門小株粒干係錢粮唱名給支一二日尚不能完如候支完追敵敵去二三百里矣官軍只得枵腹追往至三日之後饑疲甚矣氣息懨懨支步不前安能殺賊即敵有可乘之機徒付嘆息而已近該題奉欽依新創輜重營三座每座大車八十輛每輛騾十頭車上用偏廂牌遠視如城到處下四面營每車一輛𣲖軍二十名分奇正二隊正兵一隊軍士十名以知喂養者八人領拽車騾内以六人為管狼機二架每架三名以大棒手二人臨陣專管收拾騾頭車正一名專司進止舵工一名專備留後奇兵一隊隊長一名鳥銃手八名仍以一二三四名兼習長刀五六名兼習藤牌短刀七八名兼習銃鈀火兵一名專管各隊炊飯此奇兵一隊專備護車每車載米豆煁炒一十二石五斗每營可供一萬人馬三日之食各于出門之日再自帶乾粮二三日計敵出入亦足用矣故師行常飽而敵愾不銷全賴于此每營將官一員中軍一員全管千總二員分管把總四員各管二十輛百總一十六名各管五輛中軍元戎皷車三輛各騾二頭中軍帶管計騾夫六百四十六名車正八十名舵工八十名元戎皷車三輛每輛軍兵十名共三十名又奇兵隊長八十名銃手六百四十名火兵八十名共計一千六百六十員名旗皷瓜探架梁開路大小將官共用二百五十四員名每營車八十輛每輛載米二石五斗煁炒三石七斗五升黑豆六石二斗五升共載米三百石煁炒三百石黑豆五百石

  每輜重一營旗皷并該設備征軍火器械

  將官認旗一面

  坐纛一面

  五方旗五面

  角旗四面

  高招五面

  金皷旗二面

  廵視旗八面

  千總認旗二面

  把總認旗四面

  百總認旗十六面

  車正旗八十面

  隊總旗一百六十面

  金皷一副

  佛狼機一百六十架

  子銃一千四百四十門

  鐵閂三百二十根

  鐵錘一百六十把

  鐵剪一百六十把

  鐵匙一百六十把

  鐵錐一百六十把

  凹心送子一百六十根

  火藥三千二百斤

  鉛子一萬六千箇

  火䋲八百根

  鳥銃六百四十門

  㮶杖六百四十根

  錫鱉六百四十箇

  藥管一萬九千二百箇

  鉛子袋六百四十箇

  銃套六百四十箇

  火藥三千八百四十斤

  鉛子一十九萬二千箇

  火䋲三千二百根

  鉛子模一十六副

  大棍七百二十根

  銅鍋一百六十口

  木桶一百六十隻

  喂騾柳筐八十箇

  草䥷八十口

  練兵雜紀卷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