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江南经略 明 郑若曾

12-江南經畧卷六上
  江南經畧卷六上

  明 鄭若曾 撰

  鎮江府總論

  鎮江府總論

  或問京口以西抵於石頭迢迢二百里山皆可踰踰則可以窺留都京口以東抵於孟瀆港口七十餘里賊舟皆可入入則可以犯江南鎮江之江防難矣【若曾】曰不然南京臨江峭壁千仞兩山夾岸如峩眉然其南天開一竇水由中行是為采石四十里至太平此南北戰爭東南第一關隘也賊若進此繞至溧陽則宣歙東吳一帶聲援絶矣故保固留都之計采石其上也京口石頭之間高峰逼岸宛如長城其内則諸山錯雜無城市可資擄掠其外則江岸峻絶不可登犯古今曾有從此進兵者乎京口孟瀆之間沿江南岸或高峰横亘或江沙泥淖或江中有洲長四五十里者有之一二十里者有之障蔽兩涯直至河莊方可深入所謂二十八港者淺澀短狹寇舶難以通行有識者只固守莊河而江防之大綱盡之矣或又曰若而言留都之利害在采石江南之利害在河莊而京口似無關繫焉用守乎曰惡是何言也鎮江者上為留都輔郡下為吳越咽喉乃江南第一城也天下有事奸雄之所必争雖曰得其地未必可以犯留都但寇方犯江南而吾兵欲保安留都屏捍江南非此則大掣肘何也采石河莊者廟堂所深注意戍守必嚴寇計狡猾安知不由京口而入從秣陵夾岡間道而行乎萬一賊據京口則東風上潮片帆可以向采石西風落潮瞬息可以至河莊進退縱衡維其所騁司兵柄者是當加意水陸而堅守鎮江也

  鎮江府疆界考

  鎮江府禹貢揚州之域天文斗分野春秋時為吳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併天下為會稽鄣二郡之地自句曲以西屬鄣郡句曲以東屬會稽郡東漢屬吳郡建安中孫權自吳徙治丹徒號曰京城㝷遷都建業復於此置京督為重鎮焉【圖經云其地因山為壘緣江為境爾雅曰丘絶高曰京因謂之京口京口之名以此吳志孫策使孫河領兵屯京地又云魏臧霸以輕船襲徐陵皆指此地而言】晉平吳為毘陵郡地統丹徒曲阿武進延陵毘陵暨陽無錫七縣永嘉五年改為晉陵郡徙治丹徒元帝渡江都建業於京口僑置徐兖州後雖徐州或鎮下邳或鎮旴姑孰皆置留局於京口時號為北府宋元嘉中以南徐州治京口又置南東海郡隋廢州及郡為延陵鎮屬蔣州開皇中改置潤州㝷廢為延陵縣【寰宇記開皇十五年罷延陵鎮以蔣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縣置潤州於鎮城蓋取州東潤浦以立名大業三年廢為江都郡之延陵縣】唐武德初復曰潤州天寶初改丹陽郡乾元中復為潤州又陞為丹陽軍建中初改號鎮海軍宋開寶末改鎮江軍㝷復為潤州政和中以徽宗潛邸陞為鎮江府建炎南渡高宗駐蹕親閱水軍於登雲門外紹興三十一年詔於鎮江權立行府元改鎮江路屬江浙行省國初為江淮府後改鎮江府領縣三【丹徒丹陽金壇】府境廣四百七十里袤一百六十里

  鎮江府城池考

  鎮江府舊城週圍二十六里十七步高一丈九尺三國吳時目為京城孫韶代伯父河守京城嘗繕治之晉宋以來因而不廢唐太和中觀察使王璠始鑿外隍乾符中周寶自杭徙鎮築羅城二十餘里國朝洪武元年命耿再成為帥請因六朝舊城稍斂之甓以磚石自是雉堞巍然稱江南最并建樓櫓營舖闢四門東曰朝陽南曰虎踞西曰金銀北曰定波并南北水關凡六門子城并東西夾城共長十二里七十步高三丈一尺子城三國時孫權所築週圍六百三十步内外皆甃以甓號鐵甕城晉郗鑒嘗修之王恭更加改創南唐刺史林仁肇復修之東西夾城則唐所築也

  城

  週圍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六尺

  池

  自西門至南水關通漕河自北水關至拖板橋通舟楫餘皆畜水耳

  陸門

  四座東南北三方皆二重惟西方三重門各有樓

  水關

  二座南北各一

  敵臺

  六座

  窩舖

  一百二十座

  雉堞

  三千八百五十五垜

  愚按此江南第一城也雖臨江滸而堅固難攻善守之可以捍蔽江南

  鎮江府守城官兵考

  鎮江衛指揮使司

  洪武初建隸中軍都督府

  署在郡治大市西洪武十二年指揮僉事宋禮創 經歷司在衛署左 鎮撫廳在衛署右 教塲在府城北一里北固山下

  指揮使一員 同知二員 僉事四員 鎮撫司鎮撫二員 經歷司經歷一員

  領所六

  左千戶所營在道林寺後右千戶所營在北水關側中千戶所營在萬壽宫側前千戶所營在表善寺側後千戶所營在定波門内中右千戶所營在金銀門内

  千戶十八員【内正千戶六副千戶十二】 百戶六十員【每百戶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

  現統軍舍餘丁三千九百三員名共屯田地十一萬七千二百二十一畝有奇

  按國初自丙申歲取鎮江即元上萬戶府置元帥府以統士卒首命黔寧王沐英為守將繼命繆大亨為統軍元帥洪武建元耿再成為帥乃築今城未幾罷元帥府設守禦千戶所既而又改為衛設指揮使司轄左右中前後中右六千戶所嘉靖九年江洋多盜特設提督沿江總兵官駐節本府統轄九江安慶蘇松海口衛所官軍悉聽節制事寧罷去十九年海寇秦璠王艮竊據崇明南沙勢甚猖獗復設提督江淮總兵官改兵備道為總兵府駐劄近因倭警復設本府練兵指揮一員常川操練民壯兵勇共七百九十二員名快手四十九名軍餘八十二名丹徒等巡司弓兵四十名機兵五十六名共一千一十九員名指揮督同領哨千百戶統領操練每遇春汛時月分為四枝一枝領住大港一枝領住埤城一枝領住東津馬頭一枝領住西津馬頭無事往來巡哨遇警聽調截殺其鎮江衛軍舍餘丁聽該府掌印官調度守城

  巡江營官兵考

  鎮江府東西二馬頭係皆大江逼近城郭乃要地也指揮一員領有江操船隻分作二枝一枝泊守焦山以護東津一枝泊守金山以護西津仍各分番出哨北至瓜洲儀真以備江寇南至圌山安港以防海寇

  總巡指揮一員

  領哨千戶一員 百戶二員

  統領軍兵民壯四百八十名沙唬八槳等一十六隻

  鎮江府守禦論

  鎮江府城乃磚石甕三者所甃堅大可守但其中居民多以營趂為生而鮮儲蓄中戶以上家無一月之糧惟積錢貿易隨時貴賤食其所息一旦有警城門不可以久闔也須令府縣設法區處或將一歲有餘兵餉乘時賤買積至幾萬石汛畢無警則照時價給散各兵而扣除其兵餉銀兩又令及時糴買定為常例庶兵食可足而兵荒有備為鎮江守禦之長策也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六上>

  鎮江府備寇水陸路論

  今之論京口者孰不曰水陸交會備寇當與蘇松常等也殊不知三府州縣水路居多陸路每縣不過十之二二而已水路多則必假舟楫而後濟陸地寡則去來可以蹤跡而知故其為備也易若京口則自包港以西迢迢二百餘里皆平原曠野賊若至此則四散奔突非有關隘可遏道路可稽也故惟奔牛以抵京口運河一帶舟楫為宜自此之外皆從陸矣守禦之法須於大江阻截之其次則河莊包港圌山寇可登泊處所嚴於堵截若縱令登陸而欲守險以扼之難矣哉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六上>

  丹徒縣總論

  丹徒乃鎮江府附郭縣也【若曾】昔聞之父老云地當南北往來之衝天下有事必固守乎此而後兵不得進京口犯江南自今觀之大不然夫陸行擄掠者小寇也攻城據邑之寇動以萬計必假舟楫而後行丹徒以東雲陽以西兩岸高聳如山謂之夾岡迢迢數十里隨處可以堵截賊舟豈敢由此東行乎又聞瓜儀京口為留都之門戶嚴扃乎此則海寇不能遡流而窺留都也亦大不然夫長江之關隘在於京口之東第一層為狼山第二層為靖江賊若過此揚帆而西恐非瓜儀京口之所能限也何也狼山靖江皆枕於大江之中結水寨屯重兵南北兩岸相為應援遏賊甚易鎮江之金山無港收泊不可以避颶風山小如卷石不能容衆非用武之地也

  丹徒縣境考

  丹徒縣本吳朱方邑按春秋左氏傳齊慶封奔吳吳子予之朱方說者以為朱方即今丹徒地理志言秦時望氣者云其地有天子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人鑿坑以敗其勢丹徒之名以此漢為丹徒縣屬會稽郡後漢屬吳郡三國吳改為武進縣晉太康二年後為丹徒於此置毘陵郡宋為南徐州治所隋省入延陵縣屬江都郡唐復置丹徒縣屬潤州宋元屬鎮江國朝因之編戶二百七十里縣附於府其城即府城不另列城考

<子部,兵家類,江南經略,卷六上>

  圌山險要說

  圌山在鎮江府城東北六十里【宋張世傑與元兵戰於江中不利退保圌山即此地也】屼峙江邊夙稱要害北與周家橋相對乃鎮江之咽喉留都之門戶設有把總兵船所宜控扼險阻嚴為哨守者也詳著兵務議於後

  圌山兵務議

  圌山屼峙大江濱素為險要之區嘉靖三十二年島寇猖獗撫按奏請設把總一員統兵控扼部下兵船向分為四枝一枝住守黄山門哨至江隂靖江二縣界一枝住守安港哨至黄山門團洲江北周家橋一枝住守圌山洪北大洋以防江北之衝哨至安港順江洲等處一枝不分汛地將靖江耆民與八槳網梭等船委官統領充作先鋒遠為哨探直至狼山福山等處遇警即無分晴雨晝夜飛報參總以便聲援近復經操江都御史分將江操前哨兵船防守圌山隘口中哨兵船防守大港後哨兵船防守丹徒港鎮江衛江操指揮統領軍船防守金山該把總仍督遊兵領哨官統領兵船上至高資下至圌山北至三江會口常川聯絡哨守此其為備可謂嚴且密也已及查該總所轄上至高資接句容縣龍潭驛下至安港接武進縣孟瀆河自江上下延亘一百二十餘里皆其信地其間最險要者中則圌山洪東則安港北則順江洲也又照丹徒鎮係圌山内地守内地而忘外險非計之得又黄山門去圌山頗遠若以圌山兵與守彼處則江洋迢逓首尾相離未免有顧此失彼之患今須以兵船一枝泊守安港東哨至黄山門西哨至大洋北哨至周家橋等處以一枝泊守圌山洪但此處山形險惡水勢奔湍江底俱石不能下碇移泊大港東哨至安港西哨至焦山北哨至順江洲以一枝泊守順江洲南哨至大港北哨至三江會口西哨至姜家嘴等處其巡江指揮統領江操官軍船隻分為二枝一枝泊守焦山以護東津東哨至大港西哨至金山北哨至瓜洲等處一枝泊守金山以護西津東哨至焦山西哨至高資巡司北哨至儀真等處遊兵官統領沙船亦分為二枝一枝上至高資下至大港往來巡哨以防江盜一枝東至黄山門南抵孟瀆河北極三江會口西囘大港往來巡哨以防海寇該總住守圌山大港從中調度若賊由江北而來則周家橋三江會口為正兵而該總與孟河為奇兵賊由江南而來則該總與孟河為正兵而周家橋三江會口為奇兵各兵互相應援查該總汛時則應駐劄圌山公廨日撥兵船哨守京口汛畢則復還京口城外書院内居住撥兵船哨圌山鎮江府務於二處衙門俱修葺堅完俾得安居庶險要有守而緩急無虞矣

  圌山營官兵考

  圌山把總一員

  領哨千戶一員 百戶三員 宣號報操官二員

  哨長三十六名 舵工三十六名 教藝哨長六名 兵勇七百二十二名 把截操江快手民壯一百三十八名

  大小戰船四十七隻内大沙船七隻中沙船二十五隻小沙船四隻座營船二隻四哨座營船四隻划船五隻

  金焦二山險要說

  京口為留都門戶而金焦二山在京口之東西屹立大江有左右護衛之義【金山在大江中去郡城西七里長山西北起為五州山至下鼻浦遂入江突而為此山始名浮玉周必大謂此山大江環繞風濤四起勢欲飛動故名一名互父山又名獲符山晉破苻堅置其俘山下因名又名伏牛山唐志貢伏牛山銅器亦名頭陀巖 焦山在郡城東北九里大江中與金山並峙相去十五里以漢處士焦先所隱得名或名譙山寰宇記通典皆有譙山戍宋之問詩戍入海中山即此亦名浮玉巖石有古刻浮玉山云云】乃天造之險也賊舟若自東來過圌山而西必經二山自江北而來亦必過二山盖往來必由之衝也須設兵船二枝分守乎此相為策應則豈惟固京口之鎻鑰而南與下鼻浦遥為聲援遏賊西上亦安護留都之一大樞要也

  丹徒鎮險要說

  丹徒鎮即舊縣治也【宋雍熙四年置鎮】西去府城一十八里北至大江亦一十八里東西二港皆通大江鹽艖盜艘交會之地賊若自大江而來乘潮突入甚易其地富饒可以穴處夫鎮江在金陵東北二百里江山阻絶聲援難繼金壇丹陽二縣亦僻在東南萬一賊據此鎮為巢東南路絶郡城孤立比之他郡豈不尤為關要哉所當特設重兵增築營堡者也

  下鼻浦險要說

  下鼻浦在鎮江府城西十八里【有小墪二在浦東西長高二丈形類人鼻在口下故名】北通大江南通留都故孫吳時特置刺姦一屯又置幽州牧屯兵在此晉郄鑒為築浦西二壘非直為京口掎角實通石頭聲援也後人以其地孤僻謂為古今異宜愚意設防制勝夫亦有可講者

  丹徒縣巡司【弓兵數附】

  丹徒鎮巡司

  在府治東一十八里丹徒鎮東港口洪武元年建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高資鎮巡司

  在府治西四十里高資鎮洪武元年建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安港巡司

  在府治東九十里安港口洪武元年建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姜家嘴巡司

  在府治【闕】六十里藤料沙洪武元年建設弓兵四十名往來巡邏

  丹徒縣倭患事蹟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

  四月賊犯郡城

  賊自下江而來千戶沈宗玉王世臣迎擊之敗績而死賊遂登犯

  五月官兵禦擊孟河之賊連戰大敗之

  賊自孟瀆河深入大肆猖獗總兵徐珏禦戰大破之賊死者三百餘人既而賊遁出江把總張成已邀擊復大敗之多所斬獲賊懼遁去

  無為州同知齊恩擊賊於圌山之北江中力戰死之

  賊犯上流恩奉臺檄率子孫叔姪兄弟凡十二人領兵赴敵一至圌山即身先士卒鼓衆而前殺賊甚多賊畏懼奔潰恩乘勝逐北誤中賊伏與子尚文孫童叔仲實弟寶榮從子友良大卿家人錢鳳等力戰不屈俱死焉

  按是時賊鮮入江故數歲中僅兩犯境不甚得志有備矣

  江南經畧卷六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