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唐宋八大家文钞 明 茅坤 编

1-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八

  唐宋八大家文鈔目錄  總集類

  卷一【昌黎一】

  表狀

  卷二【昌黎二】

  書

  卷三【昌黎三】

  書

  卷四【昌黎四】

  書

  卷五【昌黎五】

  書啓狀

  卷六【昌黎六】

  序

  卷七【昌黎七】

  序

  卷八【昌黎八】

  記傳

  卷九【昌黎九】

  原論議

  卷十【昌黎十】

  辯解說頌雜著

  卷十一【昌黎十一】

  碑

  卷十二【昌黎十二】

  碑銘

  卷十三【昌黎十三】

  墓誌銘

  卷十四【昌黎十四】

  墓誌銘

  卷十五【昌黎十五】

  墓誌碣銘

  卷十六【昌黎十六】

  哀辭祭文行狀

  卷十七【柳州一】

  書

  卷十八【柳州二】

  書

  卷十九【柳州三】

  書

  卷二十【柳州四】

  書啓

  卷二十一【柳州五】

  序傳

  卷二十二【柳州六】

  記

  卷二十三【柳州七】

  記

  卷二十四【柳州八】

  論議辯

  卷二十五【柳州九】

  說贊雜著

  卷二十六【柳州十】

  雜著

  卷二十七【柳州十一】

  碑銘

  卷二十八【柳州十二】

  墓版碣誄表狀祭文

  卷二十九【廬陵一】

  上書

  卷三十【廬陵二】

  書疏劄子

  卷三十一【廬陵三】

  劄子

  卷三十二【廬陵四】

  劄子

  卷三十三【廬陵五】

  劄子

  卷三十四【廬陵六】

  狀

  卷三十五【廬陵七】

  狀

  卷三十六【廬陵八】

  狀

  卷三十七【廬陵九】

  表啓

  卷三十八【廬陵十】

  書

  卷三十九【廬陵十一】

  書

  卷四十【廬陵十二】

  論

  卷四十一【廬陵十三】

  論

  卷四十二【廬陵十四】

  論

  卷四十三【廬陵十五】

  史論

  卷四十四【廬陵十六】

  史論

  卷四十五【廬陵十七】

  序

  卷四十六【廬陵十八】

  序

  卷四十七【廬陵十九】

  序傳

  卷四十八【廬陵二十】

  記

  卷四十九【廬陵二十一】

  記

  卷五十【廬陵二十二】

  碑銘

  卷五十一【廬陵二十三】

  碑銘

  卷五十二【廬陵二十四】

  墓誌銘

  卷五十三【廬陵二十五】

  墓誌銘

  卷五十四【廬陵二十六】

  墓誌銘

  卷五十五【廬陵二十七】

  墓誌銘

  卷五十六【廬陵二十八】

  墓誌銘

  卷五十七【廬陵二十九】

  墓誌銘

  卷五十八【廬陵三十】

  墓表

  卷五十九【廬陵三十一】

  祭文行狀

  卷六十【廬陵三十二】

  頌賦雜著

  卷六十一【廬陵史鈔一】

  本紀

  卷六十二【廬陵史鈔二】

  本紀

  卷六十三【廬陵史鈔三】

  家人傳

  卷六十四【廬陵史鈔四】

  梁臣傳

  卷六十五【廬陵史鈔五】

  唐臣傳

  卷六十六【廬陵史鈔六】

  唐臣傳

  卷六十七【廬陵史鈔七】

  唐臣傳

  卷六十八【廬陵史鈔八】

  唐晉周臣傳

  卷六十九【廬陵史鈔九】

  死節傳

  死事傳

  卷七十【廬陵史鈔十】

  一行傳

  唐六臣傳

  義兒傳

  卷七十一【廬陵史鈔十一】

  伶官傳

  宦者傳

  卷七十二【廬陵史鈔十二】

  雜傳

  卷七十三【廬陵史鈔十三】

  雜傳

  卷七十四【廬陵史鈔十四】

  雜傳

  卷七十五【廬陵史鈔十五】

  雜傳

  卷七十六【廬陵史鈔十六】

  雜傳

  卷七十七【廬陵史鈔十七】

  論

  卷七十八【廬陵史鈔十八】

  世家

  卷七十九【廬陵史鈔十九】

  世家

  卷八十【廬陵史鈔二十】

  四夷附錄

  卷八十一【臨川一】

  上書

  卷八十二【臨川二】

  劄子疏狀

  卷八十三【臨川三】

  表啓

  卷八十四【臨川四】

  書

  卷八十五【臨川五】

  書

  卷六十六【臨川六】

  序

  卷八十七【臨川七】

  記

  卷八十八【臨川八】

  記

  卷八十九【臨川九】

  論

  卷九十【臨川十】

  論原說解雜著

  卷九十一【臨川十一】

  碑狀

  卷九十二【臨川十二】

  墓誌銘

  卷九十三【臨川十三】

  墓誌銘

  卷九十四【臨川十四】

  墓誌銘

  卷九十五【臨川十五】

  墓誌銘

  卷九十六【臨川十六】

  墓表祭文

  卷九十七【南豐一】

  疏劄狀

  卷九十八【南豐二】

  書

  卷九十九【南豐三】

  書

  卷一百【南豐四】

  序

  卷一百一【南豐五】

  序

  卷一百二【南豐六】

  序

  卷一百三【南豐七】

  記

  卷一百四【南豐八】

  記

  卷一百五【南豐九】

  記傳

  卷一百六【南豐十】

  論議雜著

  卷一百七【老泉一】

  書狀

  卷一百八【老泉二】

  書

  卷一百九【老泉三】

  書

  卷一百十【老泉四】

  論

  卷一百十一【老泉五】

  論

  卷一百十二【老泉六】

  論

  卷一百十三【老泉七】

  權書

  卷一百十四【老泉八】

  衡論

  卷一百十五【老泉九】

  衡論

  卷一百十六【老泉十】

  記說引序

  卷一百十七【東坡一】

  制策

  卷一百十八【東坡二】

  上書

  卷一百十九【東坡三】

  上書

  卷一百二十【東坡四】

  劄子

  卷一百二十一【東坡五】

  劄子

  卷一百二十二【東坡六】

  狀

  卷一百二十三【東坡七】

  狀

  卷一百二十四【東坡八】

  表啓

  卷一百二十五【東坡九】

  書

  卷一百二十六【東坡十】

  書

  卷一百二十七【東坡十一】

  論

  卷一百二十八【東坡十二】

  論

  卷一百二十九【東坡十三】

  論

  卷一百三十【東坡十四】

  論

  卷一百三十一【東坡十五】

  論

  卷一百三十二【東坡十六】

  論

  卷一百三十三【東坡十七】

  試論

  卷一百三十四【東坡十八】

  論解

  卷一百三十五【東坡十九】

  策

  卷一百三十六【東坡二十】

  策

  卷一百三十七【東坡二十一】

  策

  卷一百三十八【東坡二十二】

  策

  卷一百三十九【東坡二十三】

  序傳

  卷一百四十【東坡二十四】

  記

  卷一百四十一【東坡二十五】

  記

  卷一百四十二【東坡二十六】

  碑

  卷一百四十三【東坡二十七】

  銘贊頌

  卷一百四十四【東坡二十八】

  說賦祭文雜著

  卷一百四十五【潁濱一】

  上書

  卷一百四十六【潁濱二】

  上書劄子

  卷一百四十七【潁濱三】

  劄子

  卷一百四十八【潁濱四】

  狀

  卷一百四十九【潁濱五】

  書啓

  卷一百五十【潁濱六】

  論

  卷一百五十一【潁濱七】

  論

  卷一百五十二【潁濱八】

  歷代論

  卷一百五十三【潁濱九】

  歷代論

  卷一百五十四【潁濱十】

  歷代論

  卷一百五十五【潁濱十一】

  古史論

  卷一百五十六【潁濱十二】

  論

  卷一百五十七【潁濱十三】

  策

  卷一百五十八【潁濱十四】

  策

  卷一百五十九【潁濱十五】

  策

  卷一百六十【潁濱十六】

  策

  卷一百六十一【潁濱十七】

  策

  卷一百六十二【潁濱十八】

  序引傳

  卷一百六十三【潁濱十九】

  記

  卷一百六十四【潁濱二十】

  說贊辭賦祭文雜著

  【臣】等謹案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六十四卷明茅坤編坤有徐海本末已著録世傳唐宋八家之目肇始于是集考明初朱右已採録韓柳歐陽曾王三蘇之作為八先生文集坤盖有所本也然右書今不存惟坤此集為世所傳習凡韓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歐陽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鞏文十卷蘇洵文十卷蘇軾文二十八卷蘇轍文二十卷每家各為之引說者謂其書本出唐順之坤據其稿本刋板以行攘為已作如郭象之於向秀然坤所作序例明言以順之及王慎中評語標入實未諱所自來則稱為盗襲者誣矣其書初刋于杭州歲久漫漶萬歷中坤之孫著復為訂正重刋始以坤所批五代史附入歐文之後今所行者皆著重訂本也自李夢陽空同集出以字句摹秦漢而秦漢為窠臼自坤白華樓稿出以機調摹唐宋而唐宋又為窠臼故坤嘗以書與唐順之論文順之復書有尚以眉髪相山川而未以精神相山川之語又謂繩墨布置奇正轉摺雖有專門師法至于中間一段精神命脉則非具今古隻眼者不足與此云云盖頗不以能為古文許之今觀是集大抵亦為舉業而設其所評論疏舛尤不可枚舉黃宗羲南雷文定有荅張自烈書謂其韓文内孔司勲誌不曉句讀貞曜先生誌所云來吊韓氏謂不知何人柳文内與顧十郎書悮疑十郎為宗元座主歐文内薛簡肅舉進士第一讓王嚴疑其何以得讓又以張谷墓表遷員外郎知陽武縣為當時特重令職孫之翰誌學究出身進士及第為再舉進士皆不明宋制而妄為之說又謂其圈點批抹亦多不得要領而詆為小小結果皆切中其病然八家集浩博學者徧讀為難書肆選本又漏畧過甚坤所選録尚得煩簡之中集中評語雖所見未深而亦足為初學之門徑一二百年以來家弦戶誦固亦有由矣乾隆四十四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