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喻林 明 徐元太

64-喻林卷六十三
  喻林卷六十三     明 徐元太 撰君道門【三】

  獨斷

  夫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衆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國非以養欲而樂志也務以論德而約功也【史記趙世家】

  夫鈐鍵之轡君上所宜獨操非驂服所當共也【魏書天象志四】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使天下兩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也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夫令不高不行不摶不聽堯舜人君非生而理也桀紂之人非生而亂也故理亂在上也【管子霸言】

  明王之所操者六生之殺之富之貧之貴之賤之此六柄者主之所操也主之所處者四一曰文二曰武三曰威四曰德此四位者主之所處也藉人以其所操命曰奪柄藉人以其所處命曰失位奪柄失位而求令之行不可得也【管子任法】

  夫自見之明借人見之闇也自聞之聰借人聞之聾也明君知此則去就之分定矣為君當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自歸莫之使也【鄧析子無厚】

  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鬼谷子符言】

  一家二貴事乃無功夫妻持政子無適從【韓非子揚權】酸甘鹹淡不以口斷而決於宰尹則厨人輕君而重於宰尹矣上下清濁不以耳斷而決於樂正則瞽工輕君而重樂正矣治國是非不以術斷而決於寵人則臣下輕君而重寵人矣【韓非子八說】

  夫痤疽之痛也非刺骨髓則煩心不可支也非如是不能使人以半寸砥石彈之今人主之於治亦然非不知有苦則安欲治其國非如是不能聽聖知而誅亂臣亂臣者必重人重人者必人主所甚親愛也人主所甚親愛也者是同堅白也夫以布衣之資欲以離人主之堅白所愛是猶以解左髀說右髀者是身必死而說不行者也【韓非子外儲說左】

  行法曲斷以五里斷者王以九里斷者強宿治者削【韓非子飾令】

  魯侯欲以孔子為司徒將召三桓議之乃謂左丘明左丘明曰孔丘其聖人歟夫聖人在政過者離位焉君雖欲謀其將弗合乎魯侯曰吾子奚以知之丘明曰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五年不制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謀失矣今君欲以孔丘為司徒召三桓而議之亦與狐謀裘與羊謀羞哉於是魯侯遂不與三桓謀而召孔丘為司徒【事文類聚司徒】

  用衆

  芃芃然枝葉茂盛者是彼棫木之樸屬而叢生也我農人得析而薪之又載而積之於家使農人得以濟用興德行俊秀者乃彼賢人之叢集而衆多也我國家得徵而取之又引而置之於朝使國得以蕃興【毛詩正義棫樸】衆心成城衆口鑠金【國語周】

  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射之欀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史記劉敬傳】

  語曰猛獸不如羣狐卿等十餘人何懼王鎮惡【南史王鎮惡傳】夫民别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雖有湯武之德復合於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是以令出而不稽刑設而不用【管子君臣上】

  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凑竝進則明不塞矣【管子九守】

  善用人者若蚈之足衆而不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磨而不相敗【文子上德】

  為善使人不能得從此獨善也為巧使人不能得從此獨巧也未盡善巧之理為善與衆行之為巧與衆能之此善之善者巧之巧者也所貴聖人之治不貴其獨治貴其能與衆共治貴工倕之巧不貴其獨巧貴其能與衆共巧也【尹文子】

  設一人能備天下之事能左右前後之宜遠近遲疾之間必有不兼者焉苟有不兼於治闕矣【尹文子大道上】

  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視聽使人之吻助己言談使人之心助己思慮使人之股肱助己動作助之視聽者衆則其所聞見者遠矣助之言談者衆則其德音之所撫循者博矣助之思慮者衆則其談謀度速得矣助之動作者衆即舉其事速成矣【墨子尚同中】

  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賢人焉其鄉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聖王得而賞之千里之内有㬥人焉其鄉里未之均見也聖王得而罰之故唯毋以聖王為聰耳明目與豈能一視而通見千里之外哉一聽而通聞千里之外哉聖王不往而視也不就而聽也然而使天下之為寇亂盗賊者周流天下無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為政善也【墨子尚同下】

  一目之視也不若二目之視也一耳之聽也不若二耳之聽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彊也【墨子尚同下】

  以兼為正是以聰耳明目相為視聽乎是以股肱畢強相為動為宰乎【墨子兼愛下】

  力不敵衆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故智力敵而羣物勝揣中則私勞不中則有過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韓非子八經】

  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衆白也大取於衆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故以衆勇無畏乎孟賁矣以衆力無畏乎烏獲矣以衆視無畏乎離婁矣以衆知無畏乎堯舜矣【呂氏春秋用衆】

  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衆智衆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呂氏春秋君守】

  夫乘衆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千鈞之重烏獲不能舉也衆人相一則百人有餘力矣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則烏獲不足恃乘衆人之勢者則天下不足有也【淮南子主術訓】

  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智慮以天下之力爭是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淮南子主術訓】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塪井之無黿鼉隘也園中之無修木小也夫舉重鼎者力少而不能勝也及至其移徙之不待其多力者故千人之羣無絶梁萬人之聚無廢功【淮南子主術訓】

  乘衆勢以為車御衆智以為馬雖幽野險途則無由惑矣人主深居隱處以避燥濕閨門重襲以避姦賊内不知閭里之情外不知山澤之形帷幕之外目不能見十里之前耳不能聞百步之外天下之物無不通者其灌輸之者大而斟酌之者衆也是故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知天道乘衆人之智則天下之不足有也專用其心則獨身不能保也【淮南子主術訓】

  用百人之所能則得百人之力舉千人之所愛則得千人之心譬如伐樹而引其本千枝萬葉則莫得弗從也【淮南子繆稱訓】

  黄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說林訓】

  以天下之大託於一人之才譬若懸千鈞之重於木之一枝【淮南子說林訓】

  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淮南子說林訓】盖非橑不能蔽日輪非輻不能追疾然而橑輻未足恃也【淮南子說林訓】

  轂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不得相害使一輻獨入衆輻皆棄豈能致千里哉【淮南子說林訓】

  天積衆精以自剛聖人積衆賢以自強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聖人序爵禄以自明天所以剛者非一精之力聖人所以強者非一賢之德也故天道務盛其精聖人務衆其賢【春秋繁露立元神】

  故獨視不若與衆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衆聽之聰也獨慮不若與衆慮之切也【韓詩外傳】

  聖王之舉事必先諦之於謀慮而後考之於蓍龜白屋之士皆關其謀芻蕘之役咸盡其心故萬舉而無遺籌失策傳曰衆人之智可以測天兼聽獨斷惟在一人此大謀之術也【說苑權謀】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說苑尊賢】

  天子居闉闕之中帷帳之内廣厦之下旃茵之上不出襜幄而知天下者以有賢左右也故獨視不如與衆視之明獨聽不如與衆聽之聰也【新序雜事五】

  千柱百梁終不傾僵仁智輔聖周宗康寧【焦氏易林謙之未濟】百柱載梁千歲不僵大願輔福文武以昌【焦氏易林井之萃】天雖至神必因日月之光地雖至靈必有山川之化聖人雖有萬人之德必須俊賢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順天成其道【白虎通封公侯】

  禹湯文王雖有聖德猶雜用衆賢以致於治非獨索蕙茝任一人也故堯有禹咎繇伯夷夏有朱虎伯益夔殷有伊尹傅說周有呂望旦散宜生邵畢是雜用衆芳之効也【王逸註楚辭離騷經】

  目也者能遠察天際而不能近見其背心亦如之君子誠知心之似目也是以務鑒於人以觀得失故視不過垣墻之裏而見邦國之表聽不過閾之内而聞千里之外因人也人之耳目盡為我用則我之聰明無敵於天下矣【徐幹中論虚道】

  華衮燦爛非隻色之功嵩岱之峻非一簣之積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績熙四七受而佐命之勲著【抱朴子外篇博喻】衆力并則萬鈞不足舉也羣智用則庶績不足康也故繁足者死而不弊多士者亂而不亡【抱朴子外篇務正】

  南溟引朝宗以成不測之深玄圃崇木石以致極夭之峻大厦凌霄賴羣橑之積輪曲轅直無可闕之物故元凱之佐登而格天之化洽折衝之才周則逐鹿之姦寢【抱朴子外篇務正】

  峻極之山非一石所成凌雲之榭非一木所構狐白之裘非一腋之毳宇宙為宅非一言所治【劉子薦賢】

  非取製於一狐諒求味於兼采【文選任昉為作薦士表】

  崇臺非一榦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業羣賢濟弘績【文選盧諶答魏子悌詩】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畧【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

  弘海者川崇山惟壤韶護錯音衮龍比象明明衆哲同濟天網劍宣其利鑒獻其朗【文選陸機功臣頌】

  山木茂盛萬人得而薪之賢人衆國家得用【文選王元長策秀才文註】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持之者衆也【意林魯連子】

  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白狐之裘非一狐之腋【意林慎子】一人之智不如衆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衆目之明【意林任子】

  百足之蟲共舉一身安得不濟【意林新論】

  其他胥附奔走雲合霧集若榱椽之構大厦衆星之仰河漢【文苑英華裴子野史論一】

  一竈五突烹餁十倍分烟者衆【太平御覽居處部竈】

  弩弱而矰高者乘於風也身不勞而行合者得助於衆也【太平御覽兵部弩】

  一目視則不明一耳聽則不聰【太平御覽人事部目】

  假天下之目以視則四海毫末可見【太平御覽人事部目】

  一井五缾泄之可待濫流者衆也【太平御覽器物部缾】

  譬如以繩繫物單則無力合而能繫【禪法要解經卷上榮九】譬如一絲不能係象多集諸絲象不能絶【雜寶藏經卷五】譬如藥師不得以一藥治衆病衆病不同藥亦不一【大智度論卷十九】

  譬如一人二人不名為軍和合多人乃成為軍能破怒敵【大智度論卷八十七】

  大厦為衆材所成羣生非一人可化【辯正論卷六】

  從諫

  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書說命上】

  言木以繩直君以諫明【孔氏傳書說命上】

  聽其規諫以自修如玉石之見琢磨也【毛詩淇澳註】

  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孔子家語六本】

  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哉【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賴君之用也故言不然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盡乎其又以規為瑱也【國語楚】

  傳曰人之將死惡聞酒肉之味邦之將亡惡聞忠臣之氣身死不為醫邦亡不為謀還自遺災盖木土水火不同氣居此之謂也【越絶德序外傳記】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諤諤是以憂也【史記趙世家】

  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麋滅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執重非特萬鈞也【前漢書賈山傳】夫立言無顯過之咎明鏡無見毗之尤如惡立言以記過則不當學也不欲明鏡之見玭則不當照也【後漢書宦者列傳】

  夫聖王所以聽僮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嵩岱霧集淮海雖未有益不為損也【後漢書儒林列傳】

  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吳志孫奮傳】

  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欵誠之心著也氷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有實也若好忠直如氷炭之自然則諤諤之臣將濟濟而盈庭【晉書王沈傳】

  夫療膏肓之疾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之慮者亦告逆耳之言如其猶豫迷而不反恐俞附見其已死扁鵲知其無功矣【晉書孫楚傳】

  諫者所以安主也食者所以肥體也主惡諫則不安人飺食則不肥【管子形勢解】

  人之將疾也必先甘魚肉之味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故疾之將死者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者不可為忠謀【文子微明】

  人主皆知鏡之明己也而惡士之明己也鏡之明己也功細士之明己也功大知其細失其大不知類矣【亢倉子君道】

  聽言之道溶若甚醉脣乎齒乎吾不為始乎齒乎脣乎愈惽惽乎【韓非子揚權】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韓非子外儲說左】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夀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聖人之意如此長利不遠垂功名不久立【韓非子安危】

  莊荆王立三年不聽而好讔成公賈入諫王曰不穀禁諫者今子見故何對曰臣非敢諫也願與君王讔也王曰胡不設不穀矣對曰有鳥止於南方之阜三年不動不飛不鳴是何鳥也王射之曰有鳥止於南山之阜其三年不動將以定志意也其不飛將以長羽翼也其不鳴將以覽民則也是鳥雖無飛飛將翀天雖無鳴鳴將駭人賈出矣不穀知之矣明日朝所進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羣臣大悦荆國之衆相賀也成公賈之讔也賢於太宰噽之說聽乎夫差而吳國為墟成公賈之讔喻乎荆王而荆國以霸【呂氏春秋重言】

  趙簡子曰厥也愛我鐸也不愛我厥之諫我也必於無人之所鐸之諫我也喜質我於人中必使我醜尹鐸對曰厥也愛君之醜也而不愛君之過也鐸也愛君之過也而不愛君之醜也臣嘗聞相人於師敦顔而土色者忍醜不質君於人中恐君之不變也此簡子之賢也人主賢則人臣之言刻簡子不賢鐸也卒不居趙地有况乎在簡子之側哉【呂氏春秋達鬱】

  人主之患欲聞枉而惡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賤其所欲而貴其所惡也所欲奚自來【呂氏春秋貴直】

  欲知平直則必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鐘况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惡人聞其過尚猶可【呂氏春秋自知】

  今有樹於此而欲其美也人時灌之則惡之而日伐其根則必無活樹矣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呂氏春秋至忠】

  藥酒病之利也正言治之藥也【鹽鐵論能言】

  土負水者平木負繩者直君受諫者聖【說苑正諫】

  寤口之言若羮寤心之言若氷今左右之諫雖不甘君之口其亦寒心哉夫寤口者求譽而養禍寤心者忍耻而奮功是以明君樂聞寤心之言而去甘口之士故功施昭明而令聞廣譽也君若誅左右而壅其心無乃嗜甘之疾乎【天禄閣外史陽山】

  夫人之將疾者必不甘魚肉之味身之將敗者必不納忠諫之言故臨死者謂無良醫之蔽將敗者謂無直諫之臣【劉子貴言】

  觀於明鏡則疪瑕不滯於軀聽於直言則過行不累乎身【廣文選王仲宣倣連珠】

  防人之口譬諸防川豈不速止潰乃潺湲潺湲尚塞言擁為賊默默之患用顛厥國【初學記職官部諫議大夫】

  審聽

  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無言苟亦無信 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苟亦無與 采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無言苟亦無從【詩國風采苓】

  盗言孔甘亂是用餤【音談 詩小雅巧言】

  彼所小言盡人毒也【莊子列御寇】

  夫氷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今兼聽雜學緣行同異之辭安得無亂乎【韓非子顯學】

  今或謂人曰使子必智而夀則世必以為狂夫智性也夀命也性命者非所學於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為說人此世之所以謂之狂也以仁義教人是以智與夀說人也有度之主弗受也【韓非子顯學】

  東方之墨者謝子將西見秦惠王惠王問秦之墨者唐姑果唐姑果恐王之親謝子賢於己也對曰謝子東方之辯士也其為人甚險將奮於說以取少主也王因藏怒以待之謝子至說王王弗聽謝子不說遂辭而行凡聽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雖奮於取少主何損所言不善雖不奮於取少主何益不以善為之慤而徒以取少主為之悖惠王失所以為聽矣用志若是見客雖勞耳目雖弊猶不得所為也【呂氏春秋去宥】

  相劍者曰白所以為堅也黄所以為牣也黄白雜則堅且牣良劒也難者曰白所以為不牣也黃所以為不堅也黃白雜則不堅且不牣也又柔則錈堅則折劒折且錈焉得為利劍劍之情未革而或以為良或以為惡說使之也故有以聰明聽說則妄說者止無以聰明聽說則堯桀無别矣【呂氏春秋别類】

  邾之故法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邾君曰不若以組凡甲之所以為固者以滿竅也今竅滿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組則不然竅滿則盡任力矣邾君以為然曰將何所以得組也公息忌對曰上用之則民為之矣邾君曰善下令令官為甲必以組公息忌知說之行也因令其家皆為組人有傷之者曰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組者其家多為組也邾君不說於是復下令令官為甲無以組此邾君之有所尤也為甲以組而便公息忌雖為組何傷也以組不便公息忌雖無組亦何益也為組與不為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說用組之心不可不察也【呂氏春秋去尤】殺罷牛可以贖良馬之死莫之為也殺牛必亡之數以必亡贖不必死未能行之者矣【淮南子說山訓】

  日月之光而盲者不能見雷霆之聲而聾人不能聞夫為不知音者言若語於瘖聾何特蟬之不知重雪耶夫以伊尹之知太公之賢而不能開辭於桀紂非說者非聽者過也是以荆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臯陶而察之【鹽鐵論相刺】

  貴謙

  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易謙】

  江海處下百谷歸之履尊以損則或益之矣【王弼註易損】凡人必將財物周贍鄰里乃能用之六五居於尊位用謙與順鄰自歸之故不待豐富能用其鄰也【周易正義謙】百川發源皆自山出由高趣下歸注於海【隋書天文上志】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凖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質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管子水地】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老子後已】

  江海處地之不足故天下歸之奉之【文子守弱】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黄石公三畧上】地窪下水流之人謙下德歸之也【河上公註老子益謙】

  士處下不爭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爭先故疾而不遲【淮南子原道訓】

  貴者必以賤為號而高者必以下為基託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下者萬物歸之虚者天下遺之【淮南子主術訓】

  水下流而廣大君下臣而聰明君不與臣爭功而治道通矣管夷吾百里奚經而成之齊桓秦穆受而聽之照惑者以東為西惑也見日而寤矣【淮南子繆稱訓】

  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賢者必卑謙其身形静志虚者氣精之所趣也謙尊自卑者仁賢之所事也故治身者務執虛静以致精治國者務盡卑謙以致賢【春秋繁露通國身】

  子得罪於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於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謝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於湯紂得罪於武王此則君之得罪於其臣者也莫為謝至今不赦【新序雜事四】

  次五澤庳【婢】其容衆潤攸同測曰澤庳其容謙虛大也【太玄經第一增】

  次五下言如水實以天牝測曰下言之水能自沖也【太玄經第五節】

  言日誅惡己復循道而退下入太陰之中不伐其功也【王逸註楚辭九歌】

  上撩之木鳥所不集故過之而去君自尊高衆士亦望之而去也【太玄經第四逃解】

  以貴下賤有似初婚夫下婦也【太玄經第四迎解】

  天道下濟而光明江湖善下而為王故山在地中成謙王侯以孤寡為損【劉子明謙】

  大壯往則復天地之謙也極昇必降陰陽之謙也滿終則虧日月之謙也道盈體冲聖人之謙也【劉子明謙】

  欲上必以其言下之欲先必以其身後之處上而民不重在前而民不害【揚子法言註寡見篇】

  襄城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乎流水之上大夫莊辛過而說之曰願把君之手其可乎襄城作色不言莊辛遷延稱曰君獨不聞鄂君之遇越人乎鄂君方汎舟於新波之上乘青翰之舟張翠羽之盖會鼔鐘之音越人擁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褰州水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揄袂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襄城乃奉手進之【藝文類聚舟車部舟】

  夫溪谷為卑不為東西故能達而不窮江海處下不為廣大故能王而不休【道德經指歸卷十一】

  江海之王也非積德政累仁愛流神明加恩惠以懷之又非崇禮義廣辭讓飾知故設巧能以悦之也又非出奇行變起權立勢奮武揚威重生累息百事以制之也清靜處下虛以待之無為無求而百川自為來也百川非聞海之美被其德化歸慕之也又非拘禁束教有界道畫東西而趨之也然而水之所以貫金觸石鑚崖潰山馳騁丘阜以赴隨江海無有還者形偶性合事物自然也由此觀之卑損之為道也大矣【道德經指歸卷十一】

  江海居大而處下則百川流之大國居大而處下則天下流之【道德經註】

  大國虚容譬於江海江海處衆流之下故百川競注大國用道謙桑故萬邦歸往【道德經註疏卷六】

  喻林卷六十三

<子部,類書類,喻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