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六艺之一录 清 倪涛

14-六藝之一録卷十二上
  六藝之一録卷十二上    錢唐倪濤撰

  金器欵識十二上

  盉總說

  有生之氣體必資飲食以為之養故昔人以酸養骨以鹹養脉以甘養肉以辛養筋以苦養氣然五味所以養生亦所以害生者凡以不得其平而已於是或有餘或不足則必有以殘其氣體者此味所以貴乎和也夫盉盛五味之器也其制度與夫施設不見於經惟說文以謂從皿從禾為調味之器王安石以謂和如禾則從禾者盖取和之意耳且鼎以大烹資此以薦其味也鬵以嘗飪資此以可於口也雖然言其器則山其口以盛物者皆皿也惟中而不盈則為盅夃而多得則為盈合而口歛則為盒臼水以澡則為盥凡制字寓意如此則盉之從禾豈無意哉昔晏子謂和如羮焉水火醯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即火均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其過而史伯亦謂以他平他謂之和則和者以其衆味之所調也今考其器或三足而奇或四足而耦或腹圜而匾或自足而上分體如股膞有鋬以提有蓋以覆有流以注其欵識或謂之彞則以法所寓也或謂之尊則以器可尊也或謂之卣則又以其至和之所在也噫大羮玄酒有典則薄滋味則盉也宜非所尚迨夫三酒具而鉶羮設則自是而往有以盉為貴者矣

  商盉

  商阜父丁盉

  右通盖高九寸三分深五寸二分口徑三寸六分腹徑五寸八分容三升三合共重四斤一兩三足有流有鋬盖與器銘共六字 右按商有沃丁仲丁祖丁武丁庚丁太丁凡六丁而此丁者未審為何丁也而作阜字盖卣所以盛秬鬯至和之所寓也盉以調味而著以至和之器固其類矣若乃言阜則如詩所謂如山如阜以取高大揚雄亦曰視天民之阜者取其富庶之意盖民無莱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則享此備味者非富盛之時可乎此所以取阜為銘也【博古圖】

  右高七寸七分深五寸二分口徑三寸四分腹徑五寸八分容三升二合重四斤二兩闕盖有流有鋬銘三字曰孫父癸而孫作執戈狀按商之君有曰報癸此言癸者恐其是歟既言父癸則自銘者乃子職之事今又言孫者是孫可以為王父尸而子不可以為王父尸明矣作執戈形者商之鼎彞往往有之可以類求也是器兩面作饕餮周以連珠流有銘是器三面作饕餮間雷紋惜不得見其完器爾【博古圖】

  上一字作人形左執戈者子也盖子為父癸作此器【鍾鼎欵識】

  周盉

  周單從盉

  右通盖高八寸深四寸口徑四寸三分腹徑四寸五分容二升三合共重三斤十有二兩四足有流有鋬蓋與器銘共九字周有單子歷世不絶為賢卿士其族有襄頃靖獻穆公之類所謂冏者豈斯人之族耶然單氏之器得之有數種有舟有鼎有彞與此之盉其形雖不同而其銘則皆曰從彞也盖彞以言其有常從以言其有繼是器特於盉為一類耳【博古圖】

  周嘉仲盉

  右高七寸六分深四寸八分口徑四寸六分腹徑六寸八分容八升三合共重七斤有半三足闕盖有流闕鋬銘一十九字腹匾而圓嘉仲索諸經傳無見考其欵識已非夏商但製作有類乎周其曰諸友則知非獨擅乃與朋友共之之器也且五常之道言君臣之尊尊父子之親親而朋友亦列於其間則未有不須友以成者彞器者法度之所在其於尊君事親之義未嘗不載則於朋友之義宜有以及之兹器是也【博古圖】

  周伯王㝅盉

  銘十有四字按盉不見於經說文曰盉調味也盖整和五味以共調也【考古圖】

  伯王㝅子作寶盉其制異哉禮學未嘗考也昔許慎以盉為調五味器顧野王直以盉為味陸法言以盉為調五味鑊盖自周官儀禮竄失本文後俗襲誤莫知所本也今考於書則以鑊為䥴而以䥴為瓽瓽為器盆之大者盌則小於盆而同制矣則盉不可謂鑊孫強亦以盉為大鑊又曰鑊大鼎也劉臻呂忱以䥴為大鍾皆非有據少牢饋食禮曰羮定雝人陳鼎五三鼎在羊鑊之西二鼎在豕鑊之西而禮經改盉為鑊則失其制久矣法言雖能辨其名而不知鑊非可用割烹則亦誤也古之饗祭㸑在廟門之東故初陳鼎於盉西後陳鼎於阼階㸑為竈盉即煮薦體之品也升食者自盉以受於鼎鼎陳阼階則薦食於上矣故實鼎曰脀【音征】實俎曰載肩臂臑謂之前體膞胳謂之後體正脡横脊謂之體薦短正代脅謂之體解故體各異盉盉别一鼎盉中肉孰各升於鼎故取於盉以實鼎取於鼎以實俎然後可以饗食可以薦孰禮之成也後世不知俎鼎之制雖具簠簋籩豆有事於祭祀有司庀事謹守舊文而器名物體皆不能辨則盉廢已久其名又改尚得求其制而用耶【廣川書跋】

  周鳧盉

  銘一字作象形鳧字盖之上亦以鳧為飾盖鳧出入於水而不溺以况習於禮者也著之於調味之器所以示飲食必由於禮古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見禮即禮以示戒者乃如是耶【紹興古器評】

  六藝之一録卷十二上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