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御制数理精蕴 康熙

268-易學
  易學          宋 王湜 撰

  論太極

  太極無象象非方非圓不可得而形容強名之曰極而已極訓中又訓窮物理至中而極故陽窮於南之中而隂生焉隂窮於北之中而陽生焉太極則寂然不動而會歸於一所謂陽極生隂隂極生陽者皆由是而後出焉故能生兩儀也

  太極判而分兩儀天地者兩儀之成名也太極無數所可衍者特兩儀爾故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自一至十易皆兼而用之故可與天地準畫奇一也畫偶二也成卦三也四象四德四時四也天數五地數五五也重卦坤元所用以至一百九十二隂爻六也蓍窮於七七也卦窮於八八也乾元所用以至一百九十二陽爻九也天地相合十也凡此十數闕一不可顧其所用如何爾

  太極肇判兩儀而已兩儀既交乃分四象陽性趨上若火者是也隂性趨下若水者是也天既積陽趨上則可何以能下交於地曰陽中有隂隂抱陽而下降隂降而陽亦降矣所以能交於地也地既積隂趨下則可何以能上交於天曰隂中有陽陽負隂以上升陽升而隂亦升矣所以能交於天也古人交坎離以成既濟其道盖本諸此夜半氣從腎升氣負水以上升此腎所以能交於心日中液從心降液含氣而下降此心所以能交於腎大而天地小而一身其理一也尚恐未明莊子曰至陽赫赫至隂肅肅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肅肅隂也而出乎天陽中有隂故也赫赫陽也而發乎地隂中有陽故也推此則天陽物而有隂地隂物而有陽必交而後可見豈不信哉

  論八卦

  一陽父      一隂母

  乾下交坤而生三男坤上交乾而生三女先儒論之詳矣此不復述但取天地皆以一而變四者而申其說夫一隂一陽之謂道天以一而變四以其一父三男同本乎一陽地以一而變四以其一母三女同本乎一隂四者之中其用者三不用者一以為乾坤無為定位於上下以應體數而已至六子則用事而主乎變化故兼一而為四則為體去一而為三則為用也體數必方方則止所以立體用數必圓圓則行所以致用故四為體數重四而為八亦體也三為用數重三而為六亦用也夫易之為書也不可為典要亦不可執乾坤以為體執六子以為用姑因所數以明體用之理而已旁推曲取無物不然今再立法如後

  上一圖内圓外方凡物之理圓者徑一而圍三方者徑一而圍四剖方以為圓必損其四而三之變圓以為方益其三而四之其理可必也中一圖取圓圓之物六裏一明用數之必六也下一圖取方方之物八裏一明體數之必八也其體用互相變易而去取其數與上方圓一體者亦無以異明乎此則以六卦而變八卦以三十六卦變六十四卦六者六之得三十六八者八之得六十四皆可得而推之矣

  六卦變八卦乾

  坤    坎離    艮震   兌巽

  三  十        六 卦

  變六十四卦圖乾坤蒙屯

  訟需      比師

  履小    畜否    泰 有

  大同人  豫謙    盡 隨觀

  臨賁    噬嗑    復 

  剥畜大  无妄    頤 大過

  坎    離恒咸

  壯大    遯夷明

  晉睽    家人    解 

  蹇益損  姤夬    升 

  萃井    困鼎    革 艮

  震妹    歸漸    旅 

  豐兌    巽節    渙

  中孚    小過濟未

   既濟

  【一   二    三    四    左旋乾   兌    離    震】而東

  【五   六    七    八    右轉巽   坎    艮    坤】而西

  右先天圖

  此伏羲易無文字語言卦名亦後人添之傳自希夷而下前此則莫知其所自來也

  六十四卦數【闕】

  論八卦河圖數

  八卦數一二三四以在陽位故左旋而東五六七八以在隂位故右轉而西各起於南而終於北隂與陽適得半焉其成則共為一體此則是取八卦以制數故起於一而極於八河圖數謂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心腹從横數之皆十五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也列子曰九變者究也九復變而為一自此以往巧歷不能計皆不出於九而已故起於一而極於九然則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何也曰有數可推聖人於是則之以畫卦非必拘其數而不變也然則天地數增九以為十卦數減九以為八豈聖人之私智哉皆自然之理而已

  太極之初混然而已判則陽毗於南而為乾隂毗於北而為坤乾坤既分則乾下交坤而生三男男皆在於坤之位以其本體屬坤乾來交之故變為男也坤上交乾而生三女女皆在於乾之位以其本體屬乾坤來交之故變為女也古者南正重司天則乾位於南可知矣北正黎司地則坤位於北可知矣震長男也故在坤之左艮少男也故在坤之右坎中男也故在西方之隂中焉巽長女也故在乾之左兌少女也故在乾之右離中女也故在東方之陽中焉至物理亦然王者祀天於南郊荅陽也祭地於北郊荅隂也太陽生於寅而術家以男行年起丙寅故震位於東北太隂生於申而術家以女行年起壬申故巽位於西南日生於東而離為日故位於正東月生於西而坎為月故位於正西艮者山也而地形高於西北則艮之象兌者澤也而水潦歸於東南則兌之象伏羲八卦盖始生之序如此

  右論伏羲八卦

  凡物有初生有既長伏羲始畫八卦則乾坤用事而六子初生之象文王變易其位則乾坤退歸於無為六子既長而用事之象是故天地皆以一而變四四者體數也陽主進故自南而進四位則歸體於西北矣西北隅謂之奥而奥為尊者所居法諸此也隂主退故自正北而退四位則歸體於西南矣西南為受養之地而萬物於是致養焉取諸此也離者火也生於東方而旺於南方故自正東而移於正南坎者水也生於西方而旺於北方故自正西而移於正北乾坤老不用事則主器長子由少陽之地出而有為矣故自東北而移於正東在易帝出乎震而二月雷乃發聲且皇儲謂之東宫法諸此也兌之移於正西則配震而已震長男也起也艮少男也止也八卦起於震順行至艮則止矣故艮移於東北巽之移於東南則配艮而已坎離配之至正者也故居南北之中震兌配之不正而不失其正者也故居東西之中巽艮配之不正者也故居東方之偏焉乾坤功成退歸於無為故居西方之偏焉舉此四者則天下配合之理盡矣以人事合之以長男而娶少女者多若歸妹為天地之大義是也男女年適相若而作配者寡若坎離合而為既濟是也以長女而嫁少男者則又寡焉若漸女歸待男行者是也文王八卦盖三男各有所主而用事三女各有所歸而作配故其序如此

  右論文王八卦

  論揲蓍

  凡揲蓍之法以四十九筭分而為二握於左右手中復於左手取一筭置於小拇指中先取左手四四數之歸奇於扐次取右手四四數之亦歸奇於扐第一揲其左右手所剩或一或三或俱二或俱四第二第三揲其左右手所剩或一與二或三與四此必然之數各與小拇指之所掛相合故第一揲不五則八也四與五為少八與九為多三者俱少為老陽俱多為老隂兩多一少以一少為主即少陽兩少一多以一多為主即少隂三揲而成爻十有八變而成卦畫爻必自下而上滿六則已老陽者今之重是也老隂者今之交是也少陽者今之單是也少隂者今之拆是也尚恐未明今再立假令法如後

  第一揲  第二揲 第三揲

  五    四    四

  已上係三少計十三策即四十九筭而除十三餘三十六策四九之數也是為老陽

  九    八    八

  已上係三多計二十五策即四十九筭而除二十五餘二十四策四六之數也是為老隂

  五    八    八

  九    四    八

  九    八    四

  已上並係兩多一少各計二十一策即四十九筭而除二十一餘二十八策四七之數也是為少陽

  九    四    四

  五    八    四

  五    四    八

  已上並係兩少一多各計一十七策即四十九筭而除一十七餘三十二四八之數也是為少隂

  統論曰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盖有虚而不用者焉道生一也分而為二以象兩一生二也掛一以象三二生三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則四時行而百物生禍福倚伏之變吉凶悔吝之事其皆萃於是乎夫揲蓍必象四時而其所得老陽老隂少陽少隂而已少陽之氣春老陽之氣夏少隂之氣秋老隂之氣冬惟其所象者四時故其所得者終亦應焉奇數有四一二三四是也策數有四六七八九是也奇數不入於五策數不入於十豈非五十者大衍所以緫會而不可以數計故邪奇數必歸於扐所象者閏也策數必分四九四六四七四八之數所象者四時先取奇數以觀多寡後取策數以定老少亦猶閏月所以定四時而成歲歲所以統四時時所以成一歲别而言之則四也合而言之則一也併其數而言之則五也亦猶老陽為乾而少陽為震坎艮四者同歸於一陽老隂為坤而少隂為巽離兌四者同歸於一隂則以一變四理實有之但守四而無所歸不能一以貫之無復四者之分譬猶去一歲之名而止舉四時則人人皆知其不可也故貫以一别以四併以五是乃天五之氣周流於天地之間而不窮者歟夫五猶人之有貫氣在内經四時皆以貫氣為本以至易以元亨利貞為四德而不及誠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而不及信四時之氣春木王夏火王秋金王冬水王而土旺於四季之末鄭師文皷琴商角徵羽各有所偏特命宫而緫四弦則景風翔甘露降醴泉湧是知五也者四數之大成而難名者也故雖四而可以謂之五雖五而可以謂之四焉夫五之妙探其初則半是也究其成則五十是也五十非數也四十有九之渾成者爾故可以為五可以為十亦可以為五十亦可以為一也奇數在五之前生數也策數在五之後成數也生數故積以象閏成數故老陽老隂少陽少隂自此而分焉老陽之數九四九而得三十六老隂之數六四六而得二十四少陽之數七四七而得二十八少隂之數八四八而得三十二其理何也曰大衍之數五十五者十之陽也十者五之隂也合而言之則隂陽會歸於一而不測者也故四十有九之外強名為一而緫之曰五十焉天地之間本一氣也其所以分隂分陽者進退有不同爾陽主進進極則退隂主退退極則進九之進也必入於十陽進而不已逼於純隂之十安得不老此九所以為老陽六之退也必入於五隂退而不已逼於純陽之五安得不老此六所以為老隂陽至九而進極以其不入純隂之十故性雖進而必退退九而為八則陽變而為隂矣惟其方退而未極於六此八所以為少隂隂至六而退極以其不入純陽之五故性雖退而必進進六而為七則隂變而為陽矣惟其方進而未極於九此七所以為少陽四九而得三十六則老陽之數全矣四六而得二十四則老隂之數全矣兩者合而為六十焉四七而得二十八則少陽之數全矣四八而得三十二則少隂之數全矣兩者亦合而為六十焉分而三十之則隂陽所以不偏而此消則彼長彼消則此長者也譬猶自甲子至於癸巳其數三十而陽主之自甲午至於癸亥其數三十而隂主之亦豈有此多彼寡之異哉陽主進故於三十之外進六而為三十六則陽極矣隂主退故三十之内退六而為二十四則隂極矣此三十六二十四所以為老陽老隂也以其可見者驗之陽生於子而極於已其數非六乎隂生於午而極於亥其數非六乎此老陽所以可變而為隂而老隂所以可變而為陽也若夫二十八則進猶未至於三十况三十六乎三十二則退猶未至於三十况二十四乎此二十八三十二所以為少陽少隂也老陽老隂之進退不過乎六六者用數也少陽少隂之進退不過乎八八者體數也用數圓圓則有變體數方方則無變此少陽不可變而為隂少隂不可變而為陽也至於方揲蓍之時既以四十九數虚稱其為五十固有自然之理分而為二之後又取其一掛於左手之小指則所揲者四十八爾八卦之數六八而得四十八八之而得三百八十四一主於上四運於下則莫知其所得何卦也夫一主於上四運於下亦有以一變四之意併其數則五也故九六之數十五四之而得六十七八之數十五四之而得六十十五者一二三四五之倚數也六十者以十二約之則復歸於五矣十二者隂陽進退之所由也四十八策而十二者四而又有一以主之則五之妙用何所往而不可哉

  論八卦變不變

  乾坤坎離自相重則不變者四

  乾【乾下乾上】  坤【坤下坤上】

  坎【坎下坎上】   離【離下離上】

  互相重可變二以為四

  【上乾下坤】否泰【乾下 上離坤上 下坎】濟未既濟【離下坎上】

  震艮巽兌互相重則不變者四

  頤【震下艮上】   小過【艮下震上】

  大過【巽下兌上】  中孚【兌下巽上】

  自相重可變二以為四

  【上艮下艮】艮震【震下 上兌震上 下兌】兌巽【巽下巽上】

  乾坤也坎離也自相重則不變互相重則有變震艮也巽兌也自相重則有變互相重則不變其不同者何也曰隂陽之理交則變不交則不變故乾相重則純乎陽坤相重則純乎隂坎相重男之得中者也離相重女之得中者也此皆隂陽不交故自相重則不變也乾坤相重仰泰而俯否坎離相重仰既濟而俯未濟此皆隂陽相交故互相重則有變也至於震艮巽兌例雖不同理歸一致震艮雖均屬乎陽然其一陽或在二隂之下【震也】或在二隂之上【艮也】則陽交乎隂者不同也巽兌雖均屬乎隂然其一隂或在二陽之下【巽也】或在二陽之上【兌也】則隂交乎陽者不同也此則在體固已相交故自相重則有變也震艮相重或為頤或為小過俯仰視之不異也巽兌相重或為中孚或為大過俯仰視之不異也震艮以長男少男相重則純乎陽巽兌以長女少女相重則純乎隂故互相重則不變也然則八卦之象不變者四可變者二以六卦而變八卦雖稍不同究其極何所往而不同哉

  易專考圖【從後倒看】

  八日 【分  分  分 八千 八百 八十】 八分 【秒   秒 二十五 三十】 七分 【之間 五六分】六十 六日 六千 六百 六十 【八分 八分六十 六十】 六十 六十 四十

  半謂五千分全之滿萬世

  五千 五百 【日 五十】 五日 半 半 半 二千  【外有用六坤六爻交】三萬 三千 三百 三十 三日 三日 三日 【日   外有用九四五  乾六爻交】八十 八萬 八千 八百 八十 八十 八十 八十 六十 六十三百 三十 三萬 三千 三百 三百 三百 三百 三百 三百【百年  百年  十年  半  以五數一萬五 一千五 一百五 十年 一年附】差軟 差硬 易交【分數 策 一年 乾坤】

  數皆不離於五圖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十【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百【百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百 百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千【千 千 千 千 千 千 千 千 千 千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

  【前至此五後至此一】萬【萬 萬 萬 萬 萬 萬 萬 萬 萬 萬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十 十萬 十萬 十萬 十萬十萬 十十萬萬 十萬 十萬 十萬萬 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百 百萬 百萬百萬 百萬百萬 百百萬萬 百萬 百萬 百萬萬 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千 千萬 千萬千萬 千萬千萬 千萬 千萬 千萬 千萬 千萬萬 億  兆  京  垓 䄺  壤  溝  澗  正  載】

  易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乃知五之妙用周流於天地之間無所往而不在嘗考古今歷法雖大率不同然其氣積分亦不至於甚相遠試舉其所知以證每年於三百六十五日二千四百四十分之外有終於五分者有終於六分者有終於五六分之間者終於五分五代王朴欽天歷是也以七千二百為日法終於六分者近年萬分歷是也以一萬分為日法終於五六分之間者景祐歷法載於太一遁甲中者是也以一萬五百分為日法就是三者而參考之惟景祐歷法每年必虛五數以維之去其五數年内之本數也兼其五數閏餘大小盡之通數欽天歷則差軟不及分萬分歷則差硬不及分焉至於自一萬五百年降殺以求之至一年而附以五分數得三百八十三日半有奇則一而已當知易三百八十四爻與歷法度數若合符節雖萬百年不差但人莫能推爾或曰書稱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易於乾坤策乃曰凡三百有六十當朞之日其不同者何也曰書所謂六日者非全六日也蓋五日而有奇焉乾坤策止於三百六十然乾坤六爻之外又有用九用六九六者一二三四五之奇數也則前所謂五日而有奇者豈不亦在於其間乎然則揚雄作太玄以方州部家演數極於七百二十九贊康節先生以元會運世演數極於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亦可凖此推乎曰七百二十九贊折除得三百六十四日半加奇贏兩贊則為五日半焉然數極於半以此凖歲剩二千五百五十五六分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其原出於三百六十日以此凖歲少五萬二千四百四十五六分若其所以然之故則愚不得而知也

  論康節先生衍數

  或問康節先生衍四象數有諸乎曰為此說者不知先生者也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聖人既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備兩儀數而衍之降此而衍四象以自異於聖人豈康節之意乎然則康節所衍者何數也曰天以一而變四所衍者此數爾觀物外篇之言曰日月星辰共為天水火土石共為地此所謂五也合二五以為十豈不與兩儀大數默契而無差乎惟其以二四為數故在卦則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在時則為元會運世歲月日辰在物則為日月星辰水火土石也世人但見日月星辰為四象而經中以日甲一月子一星甲一辰子一為首故因名之曰所衍者四象數也殊不知日月星辰所謂在天成象水火土石所謂在地成形若以在天者為四象則在地者當為四形若形象一名則合天與地當為八象亦不可為四象也康節之意豈如是乎愚故曰為此說者不知先生者也

  皇極經世節要序

  康節先生衍易作經曰皇極經世其書浩大凡十二冊積千三百餘板以元經會二策以會經運二策以運經世二策聲音律呂兩相唱和四册凖繫辭而作者二册其法以三十年為一世三百六十年為一運三十運為一會十二會為一元驟讀者往往謾不知要今取其法繪圖以為要覽庶使後來學者漸可得其門云

  皇極經世一元圖

  據别記元會運世歲月日辰八元都數共計六億八百二十一萬七千四百九十三元

  一元計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十二會每會一萬八百年 三百六十運每運三百六十年 四千三百二十世每世三十年

  唐堯甲子二十年   壬子鯀治水不成

  癸丑舉舜     乙卯薦舜

  丙辰舜受命

  虞甲子舜九年    癸未堯崩

  丙戌舜號有虞   丙辰薦禹

  丁巳禹受命

  夏甲子禹八年初入第七會

  癸酉舜崩      甲戌禹會諸侯塗山癸未啟立

  辛酉太康失邦后羿亂因立仲康

  甲子仲康三年    甲戌立相

  壬辰寒浞殺羿滅相相之后逃於有仍生少康甲子少康生三十二歲

  癸未夏之遺臣靡滅浞立少康

  癸卯杼立      庚申槐立

  甲子槐四年     丙戌芒立

  甲辰泄立      庚申不降立

  甲子不降四年    庚申弟扃立

  甲子扃五年     庚辰厪立

  辛丑不降子孔甲立

  甲子孔甲二十三年初入星乙一百八十二運

  壬申臯立      癸未發立

  壬寅癸立是為桀   甲子癸二十二年乙亥始嬖妹喜

  丁丑湯即諸侯位   戊寅湯征葛

  己卯湯薦伊尹    壬午伊尹復歸

  甲申桀囚成湯于夏臺

  商乙未湯伐桀號商   丁未太甲立

  甲子太甲十七年   庚辰沃丁立

  己酉弟太庚立    甲子太庚十五年

  甲戌小甲立     辛卯弟雍已立

  癸卯弟太戊立是謂中宗

  甲子太戊二十一年  戊午仲丁立

  甲子仲丁立六年   辛未國亂弟河亶甲立

  乙未祖乙立     甲寅祖辛立

  甲子祖辛十年初入星丙一百八十三運

  庚午弟沃甲立    乙未國亂兄祖丁立甲子祖丁二十九年

  丁卯國亂沃甲子南庚立

  壬辰國亂祖丁子陽甲立

  己亥弟盤庚立    甲子盤庚二十五年

  丁卯弟小辛立    戊子弟小乙立

  丙辰武丁立是謂高宗 甲子武丁立八年

  乙卯弟祖庚立    壬戌弟祖甲立

  甲子祖甲二年    癸酉周文王生

  乙未廪辛立     辛丑弟庚丁立

  壬戌武乙立     甲子武乙二年

  丙寅太丁立     己巳帝乙立

  己卯文王即諸侯位  丙午受辛立是謂紂

  甲寅始嬖妲己    辛酉囚文王於羑里癸亥文王為西伯

  甲子受辛十八年初入星丁一百八十四運

  己巳周文王没    丁丑武王觀兵孟津戊寅紂殺比干囚箕子微子奔周

  周己卯武王殺紂踐位  乙酉成王立

  丙戌三監叛     丙申周公沒

  壬戌康王立     甲子康王二年

  戊子昭王立     甲子昭王三十六年

  己卯穆王立     甲子穆王四十五年

  甲戌共王立     丙戌懿王立

  辛亥孝王立     甲子孝王十三年丙寅夷王立國自此衰 壬午厲王立

  己未厲王為國人所逐奔彘

  甲子厲王四十二年在彘

  癸酉宣王立     甲戌南征

  乙亥北征      乙巳伐魯

  壬子失南國     癸丑料民于太原

  己未幽王立     壬戌始嬖襃姒

  甲子幽王五年初入星戊一百八十五運

  庚午申侯以犬戎伐周敗幽王於驪山殺之平王

  立        辛丑楚亂

  壬寅晋亂      己未魯隐立

  辛酉桓王立     甲子桓王三年

  己巳魯亂      辛未宋亂

  丁丑秦亂      甲申周莊王立

  丁亥周有黑肩之難  乙未齊公子無知作亂

  丙申小白入     己亥周釐王立宋亂

  癸卯楚滅鄧     甲辰周惠王立

  丁未周有三大夫之難 壬子晋有驪姬之難甲寅周錫齊為伯   己未魯亂

  庚申晋滅霍魏耿   辛酉魯亂

  甲子周惠王二十年  丙寅秦始得志於諸侯乙巳周襄王立太叔作難

  壬申周亂      甲戌晋饑

  乙亥秦饑      丙子秦伐晋獲其君戊寅齊小白卒五公子争國

  庚辰秦滅梁     乙酉晋重耳入

  丁亥楚滅夔     癸巳晋文公卒

  辛丑宋亂      壬寅周頃王立

  戊申周亂匡王立齊亂 甲寅定王立

  乙卯楚觀兵于周郊  丙辰鄭亂

  庚申楚滅舒蓼    壬戌陳亂

  甲子周定王十年   丁卯定王殺二伯戊辰晋平王室之難

  庚午魯宣公卒世子黑肱立是謂成公

  乙亥周簡王立

  丙子夀夢稱王於吳次年通好於中國

  甲申秦景公立    戊子晋悼公立

  己丑周靈王立魯襄公午立

  癸巳會吳善道    丁酉周有儋翩之難

  戊戌會吳柤     己亥三桓分魯軍

  癸卯晉平公立    甲辰晉伐楚至於方城丁未齊崔杼廢子牙立光

  壬子齊亂

  癸丑崔杼弑莊公立杵臼

  丙辰齊亂      丁巳周景王立

  己未魯襄卒世子乂卒魯昭公立

  甲子周景王八年   丁卯楚滅陳

  丁丑宋衛陳鄭災

  辛已王室亂三王子争國國人立猛是謂悼王

  壬午朝殺猛代立晉逐朝而入丐是謂敬王甲申魯有三子之難  丁未棲越於會稽

  甲寅宋滅曹     己未越伐吳入其郛庚申魯西狩獲麟   壬戌孔子卒

  甲子周敬王卒    乙丑周元王立

  戊辰越滅吳     辛未周正定王立丙申楚滅

  庚子周哀王立其弟殺之代立是謂思王其弟又殺之代立是謂考王

  乙卯周威烈王立

  甲子威烈王九年初入星已一百八十六運己卯周安王立

  乙巳周烈王立魏韓趙滅晋

  丙午韓滅鄭     壬子周顯王立

  甲子周顯王十二年  戊寅周錫秦孝公為伯

  己卯諸侯賀秦    癸未秦惠王立

  乙酉孟軻為魏卿   丁亥蘇䅈會六國之師

  辛卯宋亂      乙未齊用孟軻

  丙申孟軻去齊    庚子周慎靚王立

  丙午周赧王立    庚戌秦武王立

  甲寅東西二周君相攻秦昭襄王立

  辛酉齊孟嘗君入秦為質

  壬戌楚懷王放屈原秦頃襄王立

  甲子周赧王十八年  乙亥齊滅宋

  丁丑燕樂毅拔齊七十城荀卿在齊行祭酒庚辰藺相如入秦獻璧 壬午齊田單復七十城辛丑白起坑趙卒四十萬

  乙巳秦昭王滅周楚滅魯以齊荀卿為蘭陵令丙午秦徙周民及寶鼎于咸陽

  庚戌秦孝文王立三日又卒子楚立是謂莊襄王辛亥東周君會諸侯攻秦不利没於秦

  秦甲寅始皇立     甲子秦始皇十年

  辛未滅韓      癸酉滅趙

  乙亥滅燕      丙子滅魏

  戊寅滅楚      庚辰滅齊

  戊子焚書      己丑坑儒

  辛卯二世立

  楚甲午子嬰立沛公先入關項羽後入關

  漢乙未項羽渝約自主封建封沛公為漢王

  己亥漢滅楚     丙午惠帝立

  癸丑崩太后專封封呂氏四人為王

  戊午尉佗稱帝南越  辛酉文帝立

  甲子文帝三年    丁卯放賈誼於長沙

  甲戌除肉刑     甲申景帝立

  丁亥七國叛     庚子武帝立

  甲子武帝元鼎元年

  丁丑改元太初以建寅月為歲首

  庚寅有巫蠱事    甲午昭帝立

  丁未昌邑王賀立不明霍光廢之立宣帝

  乙卯夷霍氏三族

  甲子宣帝五鳳元年初入星庚一百八十七運

  壬申元帝立     戊子成帝立

  甲寅哀帝立     庚申平帝立

  辛酉封王莽安漢公  甲子平帝元始四年乙丑莽弑帝加九錫  【王莽】丙寅居攝

  丁卯稱假皇帝改國新室

  庚午揚雄投天禄閣不死

  壬午劉玄劉秀各稱兵

  【後漢】乙酉光武中興    丁巳明帝立

  甲子明帝永平七年  乙亥章帝立

  戊子和帝立     己丑竇憲勒功燕然辛卯班超平西域   乙巳殤帝立

  丙午安帝立     甲子安帝延光三年乙丑閻太后臨朝閻顯專政順帝立

  甲申沖帝立梁太后臨朝梁冀專政質帝立丙戌梁冀弑帝桓帝立 丙午黨錮事起

  戊申靈帝立     己酉朋黨事復起壬子誣枉事大起

  乙卯五經文皆刻石於太學

  己未諸貴臣下獄死者相繼

  甲子靈帝中平元年  己巳董卓立獻帝甲戌孫策據江南   丙子徙帝都許昌戊子劉備起諸葛亮於南陽亮以吳周瑜兵大破曹操于赤壁遂有荆州

  癸巳曹操加九錫   丙申曹操進爵魏王丁酉曹操用天子服器

  魏庚子曹操卒子丕代漢改國曰魏是謂文帝蜀辛丑劉備稱帝成都號蜀

  吳壬寅孫權稱王武昌號吳

  丙午魏明帝立    己酉孫權稱帝

  甲寅諸葛亮卒    己未魏齊王立

  甲子魏正始五年   吳赤烏七年

  蜀延熙七年     癸未魏滅蜀

  甲申司馬昭進爵為晋王

  晋乙酉昭子炎代魏命改國曰晋是謂武帝

  庚子晋平吳     庚戌晋惠帝立

  甲子惠帝永興元年初入星辛一百八十八運

  丙寅懷帝立     癸酉愍帝立

  丙子漢劉曜拔晋長安俘其帝

  【後魏】丁丑拓跋稱後魏

  【東晋】戊寅東晋元帝立   壬午明帝立

  乙酉成帝立     壬寅康帝立

  甲辰穆帝立     乙卯凉遣使來降

  壬戌哀帝立     甲子哀帝興寜二年乙丑瑯琊王奕立   辛未簡文帝立

  壬申武帝立

  丁丑晋秦二國抗衡天下

  丙申晋安帝立    戊午晋恭帝立

  己未宋王劉裕用天子服器

  宋庚申劉裕代晋命于揚州是謂武帝

  壬戌義符立武帝子

  甲子宋文帝元嘉元年後魏始光元年

  庚辰魏與宋稱南北朝 壬辰魏亂文成皇帝立癸巳宋亂孝武皇帝立 甲辰宋孝武終子業立乙巳廢業立明帝   魏獻文帝立

  辛亥魏孝文立    壬子宋太子昱立丁巳宋亂蕭道成殺昱稱齊國公

  齊己未代宋命改國曰齊 壬戌子武帝立

  甲子齊武帝二年魏孝文十三年

  癸酉武帝終孫昭業立

  甲戌蕭鸞殺之立昭文又殺之代立是謂明帝戊寅明帝終立寶卷

  己卯魏孝文終立恪繼是謂宣武皇帝

  辛巳蕭衍立南康王寶融是謂和帝

  梁壬午齊蕭衍加九錫封梁王四月代齊命是謂武

  帝改國曰梁    乙未魏孝明立

  戊申胡太后殺帝立無名子朱榮殺無名子立莊帝

  庚戌立        辛亥廢 立節閔

  【東魏西魏】甲寅高歡立静帝號東魏宇文泰立文帝號西魏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西魏文帝十一年東魏静

  帝十一年     己巳武帝終簡文帝立

  【北齊】庚午高洋代東魏命號齊

  辛未侯景弑帝自立

  壬申陳覇先破斬侯景元帝立

  甲戌魏入寇帝被害

  乙亥陳覇先立安王方智是為敬帝

  【後周】丙子宇文覺代西魏命號周

  陳丁丑陳覇先代梁命號陳

  己卯武帝終文帝立

  丙戌帝崩子臨海王伯宗立

  戊子章太后廢帝立安成王頊是為宣帝

  庚子楊堅進爵為隋王

  隋辛丑楊堅代後周命號隋

  壬寅宣帝終後主叔寶立

  丁未後南梁納國於隋 己酉隋滅陳

  甲子隋文帝二十四年煬帝弑父代立

  丁丑唐公李淵尊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帝是為恭帝

  唐戊寅唐王李淵代隋號唐

  丙戌太宗立     己酉高宗立

  甲子高宗麟德元年初入星壬一百八十九運

  癸未中宗立     甲申武后廢帝立豫王戊子武后稱聖母   己丑稱聖皇

  庚寅改國為周稱皇帝降豫王為皇嗣

  辛卯狄仁傑為相   戊戌中宗反政

  庚子狄仁傑卒    乙巳張柬之平二張

  庚戌睿宗立     壬子明皇立

  甲子明皇開元十二年 丙子太真楊氏入宫己卯封孔宣父為文宣王顔回為兖國公餘哲並為侯

  甲申安祿山為楊氏養子

  甲午始以詩賦取士  乙未禄山叛

  丙申貴妃死于馬嵬肅宗即位靈武

  壬寅代宗立     癸卯郭子儀收京師乙巳吐蕃會回紇寇奉天四川亂

  己未德宗立     辛酉郭子儀卒

  癸亥朱泚為帝於含元殿

  甲子德宗興元元年  己卯吳少誠以陳蔡叛乙酉順宗立八月憲宗立

  己丑蔡州吳少誠弟少陽繼

  甲午吳少陽卒子元濟繼以淮西逆命

  丁酉裴度獲吳元濟  庚子穆宗立

  甲寅敬宗立     丙辰文宗立

  庚申武宗立     甲子武宗會昌四年

  丙寅宣宗立     己卯懿宗立

  癸巳僖宗立     丁酉黄巢起

  庚子黄巢䧟長安稱帝 丙午封李克用隴西王乙巳封朱全忠為沛國郡王

  封錢鏐杭州刺史   戊申昭宗立

  己酉封朱全忠東平王 王建陷成都稱留後壬戌封淮南楊行密吳王兩浙錢鏐越王俾救難王室皆不至

  甲子昭宗天復四年朱全忠弑之立哀帝

  梁丁卯朱全忠代唐命號梁

  【後唐】癸未李存朂稱帝號後唐曰莊宗

  丙戌明帝立

  【遼】丁亥北狄耶律德光稱帝漢水國曰契丹曰大遼晋丙申石敬塘以耶律德光稱帝代唐命號晋壬寅晋高祖終齊王重貴立

  漢丁未契丹耶律德光入汴滅晋改國為遼是年劉智遠入汴代命號漢 戊申漢高祖終隱帝立

  周辛亥郭威代漢命于汴號周

  癸丑皇后姪柴榮為皇太子

  宋甲寅立聖宋     庚申聖宋受禪

  甲子仁宗天聖二年初入星癸一百九十運甲子神宗元豐七年

  皇極經世聲音律呂相唱和要例

  按經平上去入謂之四聲而屬乎天開發收閉謂之四音而屬乎地依次縱横各取其一四四而得十六屬天而為聲者從數之亦應日月星辰横數之亦應日月星辰屬地而為音者從數之亦應水火土石横數之亦應水火土石故應而為十六也太陽少陽太剛少剛體數各十合而為四十進而為一百六十故聲起於一而終於十太隂少隂太柔少柔體數各十二合而為四十八進而為一百九十二故音起於一而終於十二於正聲一百六十之中去四十八之體數得一百一十二為用數其有字有聲白而圓者皆其所用也無字無聲黑而圓者皆其所去也於正音一百九十二之中去四十之體數得一百五十二為用數其有字有聲白而方者皆其所用也無字無聲黑而方者皆其所去也十聲而以十二音遍配之是謂以音和律四音各有四數故有一之一二之一三之一四之一而皆終於十二也開發收閉並同此例則為十六矣十二音而以十聲遍配之是謂以聲唱呂四聲各有四數故有一之一二之一三之一四之一而皆終於十也平上去入並同此例則亦為十六矣凡聲音去其體數取其用數聲則下唱地之一百五十二音則上和天之一百一十二因而乘之各得其數如日日聲七下唱地之用音一百五十二得平聲闢音一千六十四如水水音九上和天之用聲一百一十二得開音清聲一千八此類皆是也今各立要例如後

  從横取四聲例

  從横取四音例

  聲音律呂相唱和配合例

  按經聲音律呂共有四策每策一百二十一板共計四百八十四板才可周畢今此假令小法上下行卷皆闕其半聲則書其左而闕其右音則書其右而闕其左盖書以待補也或左或右隂陽之義如此上面十聲必以下面一百九十二音徧配一次如先以古配次以黑配又其次以安配之類是也下面十二音必以其上面一百六十聲徧配一次如先以多配次以良配又其次以千配之類是也其極則兩相充補而數齊矣今具如右

  十聲體用共得一百六十

  十二音體用共得一百九十二

  十聲體用        十二音體用

  右甲左癸

  易學

<子部,術數類,數學之屬,洪範皇極內篇>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七

  提要

  洪範皇極内篇   術數類一【數學之屬臣】等謹案洪範皇極内篇五卷宋蔡沈撰沈父元定究心洪範之數未及論著嘗曰成吾書者沈也沈反覆數十年然後成書分外篇而釋數之辭尚未備故各條之下有但標數曰二字而無其文者永樂大典及性理大全皆作洪範内篇惟熊宗立注本以論三篇為内篇數八十一章為外篇考是書數八十一章擬易六十四卦當為内篇論三篇擬易繫辭說卦等傳當為外篇今各本皆以論三篇列於前而八十一章列於後倫序頗為不協疑性理大全與永樂大典同時纂輯所據同一誤本未及詳考歟明俞深著洪範疇解曹溶稱為釋蔡氏内篇疇即八十一章之數也程宗舜作洪範内篇釋其自序曰釋八十一章之數亦不指三篇之論韓邦奇引論中象以偶為用數語作洪範傳以别於經即外篇矣意其時必有流傳善本與永樂間書局所據不同故諸家之言如此其訛似無可疑然俞深等所據之本今不復見未敢輕改古書姑仍其舊第編之又考王應麟玉海載此書名洪範數王圻續通考作洪範皇極内外篇朱彛尊經義考作洪範内外篇今詳考其書當以續通考所名為是續通考不載卷數經義考作七卷今以類相從編為五卷考洛書之名見於易不見於書洪範之文以明理非以明數其事絶不相謀後人以乾鑿太一行九宫法指為洛書案史記日者列傳所載占日七家太乙家居其一漢書載太乙諸術亦列於五行家明為方技之說事不出於經義矣盧辯注大戴禮記明堂篇始附合於龜文按盧辯北齊人其說最為晚出朱子引此注以證龜書指為鄭康成撰朱傳及羣書豈不知康成未註大戴禮記特欲申龜文之說别無古證是不得不移之鄭康成耳至宋而圖書之說大興遂以為洪範確屬洛書洛書確屬龜文龜文確為戴九履一等九數而聖人叙彛倫之書變為術家談奇偶之書矣沈作是書附會劉歆河圖洛書相為表裏八卦九章相為經緯之說借書之文以擬易之貌以九九演為八十一疇仿易卦八八變六十四之例也取月令節氣分配八十一疇陰用孟喜解易卦氣值日之術也其揲蓍以三為綱積數為六千五百六十一隂用焦贛六十四卦各變六十四卦之法也大意以太元元包潛虚既已擬易不足以見新奇技變幻其說歸之洪範實則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同一僭經而已矣此在術數之家已為重儓之重儓本不足道以自沈以後又開演範之一支離轇轕踵而為之者頗多既有其末不可不著其本故録而存之而别録於術數類明非說經之正軌儒者之本務也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洪範皇極内篇原序

  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按熊宗立洪範九疇數本之數下多序者書之題辭也體天地造化之樞而作者伏羲得河圖而畫卦以成易之象也紀天地造化之機而作者大禹得洛書而叙疇以成範之數也二十五字似後人誤增今去之】數者始於一象者成於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者數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四而八【案性理大全作二而四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案性理大全作一而三三而九】九者九疇之數也由是重之八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備矣九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數周矣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或積象以為數或反數而擬象洞極有書濳有圖非無作也而牽合傅會自然之數益晦蝕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萬事【案原本作物謹據九疇數解校改】之所以得失者亦數也數之體著於形數之用妙於理非窮神知化獨立物表者曷足以與於此哉然數之與象若異用也而本則一若殊途也而歸則同不明乎數不足以語象不明乎象何足以知數二者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無也有如是乎先君子曰洛書【案原本下有與大衍詳說五字性理大全無之考大衍詳說乃蔡元定自著書名見宋史本傳原本疑誤謹校改】者數之原也予讀洪範而有感焉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參人事古今之變窮義理之精微究興亡之徵兆微顯闡幽彞倫攸敘秩然有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歲月浸久麤述所見辭雖未備而義則著矣其果有益於世敎否乎皆所不敢知也然予所樂而玩者理也所言而傳者數也若其所以數之妙則在乎人之自得焉耳蔡沈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