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经义考 清 朱彝尊

162-經義考卷一百六十
  經義考卷一百六十一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禮記【二十四】

  高氏【攀龍】大學知本大義

  一卷

  存

  攀龍序曰謂大學有錯簡者疑誠意章引淇澳而下也謂大學有缺傳者疑首章此謂知本二語也夫此謂知本必從修身爲本明矣有修身爲本之揭則有此謂知本之結有此謂知至之結則知其爲格物致知之釋文理不辨自明也獨誠意章引淇澳而下則曲解不可得而通明道先生之易古本以此也伊川先生再易之晦庵先生三易之未定也以三先生之信古而卒不能信於斯簡以天下後世之信三先生而卒不能信其所易則心之同然者不可強也愚蓋往來胸中結疑不化有年矣一日讀崔後渠先生集有曰大學當挈古本引淇澳以下置之誠意章之前格物致知之義明矣乃始沛然如江河之决不覺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吾何以决之吾决之於此謂知本此謂知至之二語也此二語者以爲不釋格致則自天子以下兩條亦屬無謂以爲果釋格致則自天子以下兩條似未明備固知其旁引曲暢有如淇澳諸條所云也此諸條也以爲不釋知本則不宜結以知本以爲果釋知本則不宜别附他章固知其前後起結必隨於此謂知至之後也夫以三先生不能定敢謂定於今日乎然而天下萬世之心目固有愈推而愈明論久而後定自三先生表章大學之後越三百年而崔先生之說益近自然故敢申明之以俟後之君子觀夫同然之心果何如也若夫割裂推移人人自爲大學則何所底極之有嗟乎聖人之學未有不本諸身者六經無二義也大學之道知止而已知止之道知本而己昜簡而天下之理得蓋沛然無疑於日用非獨以殘編之似缺而復完已也

  吳氏【炯】大學古本解

  一卷

  存

  張鼐曰大學出於禮經原無分經分傳之說讀古本可思而宋人以義理訓詁遂經之傳之而私補其所未備余不敢謂朱子爲非而於大義亦竊有未安者蓋古本聨屬而章句頭緒支離古本完整而章句反覺有未備是以不免於補綴耳此吳先生力學湛思三十年有當於古本之旨也

  按侗初張氏序吳氏大學謂有當古本之旨所云古本亦僞石經也

  區氏【大倫】大學定本

  一卷

  未見

  李氏【日華】大學心詮

  一卷

  未見

  劉氏【洪謨】續大學衍義

  十八卷

  未見

  黄虞稷曰南昌人萬歷乙未進士太僕寺少卿是書於崇禎二年進呈

  劉氏【宗周】大學古文參疑

  一卷

  存

  宗周自序曰立國必有學大學王制也而訓學有記則孔門私之矣後之人以其本爲王制也故言禮之家收之則戴氏又私之矣戴氏非通儒也其言禮也龎亦何有於大學六經同出於秦火之餘區區斷簡殘編初無完本而人各以記誦所得綴而成篇章其言不得不歸之龎亦何有於禮然則戴氏之傳大學早已成一疑案矣後之人因而致疑也故程子有更本矣朱子又有更本矣皆疑案也然自朱本出而格致補傳之疑更垂之千載而不决陽明子曰格致未嘗缺傳也盍從古本是乃近世又傳有曹魏石經與古本更異而文理益覺完整以决格致之未嘗缺傳彰彰矣余初得之酷愛其書近見海鹽吳秋圃著有大學通考輒辨以爲贗鼎余謂言而是雖或出於後人也何病况其足爲古文羽翼乎吾友高忠憲頗信古文亦以爲格致未嘗缺傳也因本高中玄相國所定次誠意一章於此謂知本以下則在古今之間乎余嘗爲之解其略見者韙之而終不敢信以爲定本於是後之儒者人人而言大學矣合而觀之大學之爲疑案也久矣古本石本皆疑案也程本朱本高本皆疑案也而其爲格致之完與缺疏格致之紛然異同種種皆疑案也嗚呼斯道何由而明乎宗周讀書至晚年終不能釋然於大學也積衆疑而參之快手疾書得正文一通不敢輒爲之解聽其自解自明以存古文之萬一猶之乎疑也而滋龎矣因題之曰參疑時乙酉春三月

  大學古記

  一卷

  存

  宗周自序曰大學本出於小戴禮蓋大學爲訓學校之經義故禮家收之自是一篇文字其分經分傳始於宋儒且特表章之以配四書嘉惠後學其功良偉而後之人猶以不睹古全經爲恨至朱子格致之傳理本經旨事同射覆不善讀者又以爲支離而王文成之古本出矣自誠意下合瞻彼數節至此謂知本通爲一章云釋誠意而格致在其中故古本序首言大學之要誠意而已矣然獨不曰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乎又曰修身爲本而不及誠意則誠意章不可以提宗明矣且以後雜引詩書凡以暢明新止至善之義而於誠意無當也其云格致在其中凡以遷就其知行合一之說而已又百年而高氏古本出實本後渠崔氏中玄高氏所定謂大學不分經傳只是六段文字挈淇澳以下置知至之後文理煥然通前爲一段即以釋格致之義而誠意以下自分五段可謂獨窺要領超出朱王之上千古殘經一朝完復後之人宜無所置喙矣顧愚猶有見焉大學雖一篇文字而自始至終命意之法有綱領有支節不可得而混也其立言之法或簡嚴或曲暢不可得而混也首言三綱次言知止次言知所先後次言所先次言所後一開一闔文理完整更無欠剩至修身一條明解物有本末之義其爲更端而釋格致也何疑自修身以上其辭簡以嚴自修身以下其辭曲以暢又有經傳之體焉然爲經爲傳作者何人莫得而定也漢儒賈逵云子思窮居於宋懼聖道之不明乃作大學以經之中庸以緯之今紬繹二書中庸原是大學註疏似出一人之手經緯之說殊自可思而篇中又有曾子曰一條意其遺言多本之曾子而曾子復得之仲尼所親授故程子謂孔氏遺書而朱子遂謂首篇爲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後篇爲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有以也門人高弟非子思而何中庸一書多仲尼之言而子思述之則大學一書多孔曾之言而子思述之又何疑焉今姑據朱子之意首篇爲正經以還孔曾後六篇爲正傳以還子思而合之總爲訓大學而設則亦還其爲大學之記而已大學雖是一篇文字既可割一而爲六則斷不可不割首段之一而爲二以釐正八目八目只是一事既可分誠意以下逐段詳明則斷不可不分修身爲本以下爲格致之傳必分修身以下爲格致傳者心齋王氏啓其端而未竟其說愚嘗竊取其義者也

  大學古記約義

  一卷

  存

  大學雜言

  一卷

  存

  按劉氏參疑亦誤信僞石經大學爲眞其次序以大學之道一節古之欲明二節爲第一章經也以物有本末一節詩云緡蠻一節知止而後一節詩云邦畿一節子曰聽訟一節自天子以一節此謂知本一節爲第二章釋格物致知也以所謂誠其意四節爲第三章釋誠意也以所謂修身三節爲第四章釋修身之先義也以所謂齊其家三節爲第五章釋齊家之先義也以所謂治國三節故治國五節爲第六章釋治國之先義也以所謂平天下三節秦誓曰四節詩云節彼一節是故君子先愼四節詩云殷之一節楚書曰一節是故言悖一節舅犯曰一節康誥曰一節生財有大道五節爲第七章釋平天下之先義也以是故君子有大道一節堯舜帥天下一節康誥曰四節湯之盤銘四節詩云穆穆文王三節爲第八章釋明明德於天下以暢全經之旨也詳其始末又與諸家不同

  吳氏【極】石經大學疏旨

  一卷

  未見

  葛氏【寅亮】大學湖南講

  一卷

  存

  寅亮自述曰大學中庸皆出自禮記中庸鄭康成注子思子所作大學不注姓氏程子云孔氏之遺書晦庵又云首章乃夫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按康成本不分經傳至宋程朱始分首章爲經後各章爲傳陽明子欲從鄭本鄭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在首章末未之有也之後文理儘相屬若詩云瞻彼淇澳至沒世不忘也接以康誥曰克明德至止於信又接以子曰聽訟至此謂知本俱在君子必誠其意之後竊謂誠意章結以故君子必誠其意己自收煞不應後面尚有許多說話且其意義不類必係錯簡程朱提出置首章之後頗爲有理此後鄭本與今本同事經秦火是非難以懸斷要當附於闕疑之義者爾

  劉氏【元卿】大學新編

  一卷

  未見

  顧氏【起經】大學衍義補要

  未見

  瞿氏【稷】石經大學質疑

  一卷

  存

  管志道曰瞿元立名稷號洞觀常熟人以邵武守投劾歸

  錢一本曰近有石經大學虞山瞿元立考辨至爲精核其爲僞造之書無疑而管登之崛強不服眞所謂師不必賢於弟子

  吳氏【三極】大學測

  一卷

  存

  吳氏【瑞登】續大學衍義

  三十四卷

  未見

  唐氏【自明】大學原本闡義

  一卷

  佚

  郝敬序曰閩有理學眞儒一人曰唐自明先生著爲大學原本闡義鑚堅研微發揮名理使羣蒙頓惺疑網盡徹區區荒耄願竊有請蓋道在天地間原不待講夫子憂學不講在春秋時云爾自與七十子開發後論語二十篇豁然大路四教雅言入孝出弟謹言愼行尋常日用飲食知味出入由戶孰非天命人性明新至善實地而世儒疑其膚淺别收戴聖禮記中庸大學二篇補凑爲四書專講性命明德以爲理學夫理者裏也一事一物之裏而道者蹈也天下古今共由之路理隱而道顯理虛而道實聖人言道不言理道逹於天下即理行乎其中矣二篇在禮則爲根蒂禮失此二篇則成枯槁二篇離禮則墮空虚道與禮禮與性命非二也禮即天命也率性也即明德即新民即至善即正心誠意也離心意性命别求禮老氏所謂忠信之薄也故子夏有素絢禮後之喻而子夏之言亦未盡是也以禮爲後必求所以爲禮先者不主静窮理流爲佛氏之空寂而焉往哉故夫子僅與之言詩不與之言禮也而儒者顧謂此二篇曾子子思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則是道與禮二也聖人教學者約禮復禮執禮好禮學禮即學道也蹈曰道履曰禮即誠也中庸誠身大學誠意皆所謂敦厚以崇禮非空虛也教顔子爲仁惟復禮復禮惟視聽言動豈空談性命如佛老云乎哉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而不由則惟有明心見性爲浮屠之空寂而己故大道以人倫庶物爲實地學道以論語爲證盟以先聖孔子爲宗師舍此而言明德至善以爲理學秪爲浮屠假羽翼作逋逃主萃淵藪耳荒耄鄙儒所見如此若云天地之大無所不有劈破籓籬乃成大家吾儕小人也硜硜信果見笑於大方之家復何辭

  楊氏【文澤】大學衍義會補節略

  四十卷

  未見

  沈氏【曙】大學古本說義

  一卷

  存

  曙自述曰大學與中庸厥初俱雜於戴記之中至有宋諸儒始表而出之仍爲之詮釋其啓佑之功誠不小第是書初行其中文義未甚明晰遂以誠意一傳裂而爲五復增補致知之傳更之而辭既亂補之而旨愈離自是爲宋儒之大學非復孔氏之大學矣賴陽明先生奮臂大呼天下始翕然知有古本大學嗚呼吾輩讀古人書安能如矮人觀場人嘻亦嘻人笑亦笑哉今古本具在試一展卷把玩則文意如是段落如是儘好讀儘可思也

  繆泳曰沈君字明孺吳江人

  林氏【日正】大學管窺

  一卷

  未見

  程氏【智】大學定序

  一卷

  存

  金侃曰雲莊程氏論易不規隨宋儒所撰大學定序亦不襲朱子章句

  吳氏【鍾巒】大學衍注

  未見

  郁氏【文初】大學郁溪記

  一卷

  存

  按郁氏大學記以大學之道一節古之欲明明德一節物格而后一節爲經一章其釋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仍朱子本刪去釋本末傳而以物有本末一節次以知止而后有定一節又次以子曰聽訟一節又次以此謂知本二句爲釋格物致知傳自誠意以後悉仍朱子本

  張氏【岐然】古本大學說

  一卷

  未見

  黄宗羲曰君諱岐然字秀初杭州人國變後寄跡僧寮後四年落髮叢林稱爲仁庵禪師自薦方外尚窮六經其於易詩春秋皆有論著不尚雷同所著大學古本辨繹義論格物於七十二家之說最爲確當

  王氏【立極】大學膚見

  一卷

  未見

  廣平府志崇禎中諸生

  陳氏【道永】大學辨

  一卷

  存

  按乾初蕺山高弟講學海壖晚著大學辨一篇其畧曰子言之矣下學而上逹易稱蒙養即聖功學何大小之有論語二十篇於易詩書禮樂三致意焉而不及大學小戴置其篇於深衣投壺之後垂二千餘年莫有以爲聖經者而程子始目爲孔氏之遺書又疑其錯簡而變易其文朱子又變昜程子之文且爲之補傳以絶無證據之言強以爲聖經尊之論語之上即其篇中兩引夫子之言則自聽訟兩節而外皆非夫子之言可知一引曾子之言則自十目一節而外皆非曾子之言可知乃自漢至宋並無一人稱是孔曾之書謂二千年來無一學人吾不信也於時聞者皆駭桐鄉張履祥考父山隂劉汋伯繩仁和沈蘭先甸華海鹽吳蕃昌仲木交移書爭之而乾初不顧具言大學言知不言行格致誠正之功先後失其倫序且以朱子補傳一旦豁然貫通近於禪宜仍還戴記其言雖咈於衆心然其人不失爲躬行君子也

  吳氏【肅公】孔門大學述

  一卷

  存

  肅公自序曰大學本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程子謂爲孔氏遺書者也自朱子章句行而鄭注孔疏並廢戴記中遂削原文所幸存者舊十三經鄭注耳號稱古本廢置弗道偶或信從不以爲好異輒曰反古功令繩之烖且及身於是大學永爲朱子之書而孔門之大學蔑矣且夫釋經可也改經不可也儒者各鳴所見縱刺謬於聖人指而駁之經文固自若也改之則經非其經矣漢儒之釋經也不敢增損即錯簡仍之費直王弼移置周易傳文朱子方定正之而於大學乃身自蹈之分經分傳爲曾子爲門人析之釋之爲錯簡爲衍爲闕移之補之使經文果有錯簡若衍若闕而不可通當聽之無可如何况本自明備而斷以已意仍不免其衍且闕何以改爲哉所以然者解經而不得其解故也不得其解因蹈改經之失竄以已意而支離不免焉噫盍亦反諸孔門之舊乎

  毛氏【奇齡】大學證文

  四卷

  存

  顔氏【光敏】大學訂本

  一卷

  存

  無名氏大學繁露

  一卷

  未見【載澹生堂書目】

  司馬氏【光】致知在格物論

  一篇

  存

  劉氏【黻】格物說

  一卷

  未見

  蔡氏【烈】大學格物致知傳

  一卷

  未見

  郎氏【瑛】訂正大學格物傳

  一卷

  未見

  湛氏【若水】聖學格物通

  一百卷

  存

  若水序曰夫聖學格物通何爲者也明聖學也明聖學何以謂之格物通也宋儒程頤曰格者至也物者理也至其理乃格物也致知在所養養知莫過於寡欲夫以涵養寡欲言格物則格物有知行之實非但聞見之粗矣然則何以至其理也知止知也定靜安慮行也知而弗去格物之功盡於此矣夫通有四倫焉有總括之義焉有疏解之義焉有貫穿之義焉有感悟之義焉夫聖人之道莫備於大學大學曰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夫自天下逆推本於格物是格物乃其本始用功之要也又自格物順循其效於天下是格物乃其本始致效之原也經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物格者其本始之謂乎宋臣彭龜年曰大學之書其節雖繁而道甚要格致而已張栻答曰自誠正以至治平固無非格致事也伏覩我太祖高皇帝諭侍臣曰大學一書其要在修身而大學古本以修身釋格致曰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經文兩推天下國家身心意皆歸其要於格物則聖祖蓋深契乎古本大學之要矣乎由是言之聖人之學通在於格物矣故曰有總括之義焉凡意之事則誠意之類舉之矣凡心之事則正心之類舉之矣凡身之事則修身之類舉之矣凡家之事則齊家之類舉之矣凡國之事則治國之類舉之矣凡天下之事則平天下之類舉之矣輯事以從其類取義以暢其情故曰有疏解之義焉列誠意所以示人於意焉格之也列正心所以示人於心焉格之也列修身所以示人於身焉格之也列齊家所以示人於家焉格之也列治國所以示人於國焉格之也列平天下所以示人於天下焉格之也意身心之於家國天下之事非二也一以貫之也故大學於誠意曰好惡曰慎獨於正心曰忿懥曰憂患曰恐懼曰好樂於修齊曰辟曰好惡於齊治曰孝弟慈曰心誠求曰恕於治平曰絜矩曰辟曰好惡曰忠信曰仁義皆以其心言之也而通之於各條因事以明其理因理而會諸心通一無二故曰有貫穿之義焉是故君子之學讀誠意之事則感其意之理讀正心之事則感其心之理讀修身之事則感其身之理讀齊家之事則感其家之理讀治國之事則感其國之理讀平天下之事則感其天下之理理也者吾之良知也學之者所以覺其良知也知也存之又存存存而不息由一念而逹諸萬事皆行也故曰有感悟之義焉是故讀斯通者意心身家國天下之理皆備於我矣故君得之以成其仁臣得之以成其敬學士得之以成其德家國天下之民得之以會極而歸極是故聖人之學無餘藴矣或曰諸通無格致者何也臣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事無非格致之地也夫又何贅焉或又曰夫格致而不及天下萬物者何也臣曰意心身家國天下一貫聖門切問近思之學也然而天下萬物同體無外矣雖位育配天可也何别高遠之求哉疑曰真德秀之衍義邱濬之補具矣而乃又有格物通者何居臣應之曰孔門一本無二之指臣幸得之於正經證之於諸儒仰稽於我皇祖之訓者上下十餘年而思欲効其愚見者久矣乃今伏聞聖明四年七月初四日詔令文臣撮經書史鑑有關帝王德政之要者直解進覽臣實欣慶聖學日升務求典要竊念臣亦舊忝詞臣講官也心在皇室忠切勸學故不揣踈愚遠自伏羲二帝三王與夫諸儒之格言近至我祖宗列聖之謨烈章采而節釋之不詭於衍義與補而容或少有發明而一助焉庶或上裨聖明進德修業合一之要領且明經文直以格物爲諸條之統會樞紐也有隨事體認之實合孔門求仁一貫之指夫聖人之學體用一原本末遠近一致知行並進者也此臣格物通之所以作也按是書蓋倣眞氏大學衍義而作誠意之目八曰審幾曰立志曰謀慮曰感應曰儆戒曰敬天曰敬祖考曰畏民正心不列目修身之目三曰正威儀曰慎言動曰進德業齊家之目七曰謹妃匹曰正嫡庶曰事親長曰養太子曰嚴内外曰恤孤幼曰御臣妾治國之目七曰事君使臣曰立教興化曰事長慈幼曰使衆臨民曰正朝廷曰正百官曰正萬民平天下之綱三曰公好惡曰用人曰理財目二十曰學校曰舉措曰課功曰任相曰任將曰六官曰修虞衡曰抑浮末曰飭百工曰屯田曰馬政曰漕運曰勸課曰禁奪時曰省國費曰慎賞賜曰蠲租曰薄斂曰恤窮曰賑濟各爲之小序

  瞿氏【汝稷】大學格物訓

  二篇

  存

  沈氏【朝煥】格物訓

  一篇

  存

  鄭玥曰朝煥字伯含仁和人萬歷壬辰進士官至福建參政格物訓一篇雜以二氏之說不能使學者心折也

  程氏【時登】大學本末圖說

  一卷

  佚

  時登自序曰大學曰物有本末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以是考之堯舜之所以帝禹湯文武之所以王漢唐之所以僅治而旋亂秦隋之所以大亂而遂亡者效蓋可見也宋受天命以道治天下於是河南二程子出始取是書而推明之崇正數劄叔子豈徒託之空言哉自是厥後朱子有章句西山有衍義雖至治之澤未溥而大道之要己明矣歷代指掌舊嘗有圖顧綱目有圖義例多舛因復爲此以備觀覽名曰大學本末圖起春秋迄五季凡若干年君德之修否治體之醇疵國祚之短長世道之否泰井然易見歲月舉而天時明正閏分而君道立災異紀而人事驗君子小人内外之位定而盗賊僭亂消長之勢分唐虞三代之君其本正而末隨之故修身而下四者之目詳天下國家事既簡而治亦隆漢唐以來之君不反其本而求其末故修身以下四者之目畧天下國家事徒煩而治愈寡人知大學之道有時而不彰而不知大學之道無時而可易也嗚呼我之爲是圖也可以感矣事及帝王而圖始春秋大學帝王心法治法春秋之法外意也歐陽子修五代史曰此亂世之書也吾用春秋之法師其意不襲其文故述本紀以治法而正亂君嗚呼本之大學之道繩之以春秋之法後之觀是圖者其必有所感矣

  按許瑶作行狀稱大學本末圖說自堯即位甲辰迄周顯德己未今由自序繹之則圖始於春秋非自堯甲辰始也咸淳甲戌合試江東九路士子時登居首入太學宋鼎既移入元不仕

  經義考卷一百六十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