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汉书 汉 班固

2-前漢書敘例
  前漢書敘例

  唐正議大夫行祕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顏師古撰

  儲君體上哲之姿膺守器之重俯降三善博綜九流觀炎漢之餘風究其終始懿孟堅之述作嘉其宏贍以為服應曩說疎紊尚多蘇晉衆家剖斷蓋尠蔡氏纂集尤為抵捂自兹以降蔑足有云悵前代之未周愍將來之多惑顧召幽仄俾竭芻蕘匡正暌違徼揚鬱滯將以博喻胄齒遠覃邦國弘敷錦帶啓導青衿曲禀宏規備蒙嘉惠增榮改觀重價流聲斗筲之材徒思罄力駑蹇之足終慙遠致歲在重光律中大呂是謂涂月其書始就不耻狂簡輒用上聞粗陳指例式存揚㩁

  漢書舊無註解唯服䖍應劭等各為音義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晉灼集為一部凡十四卷又頗以意增益時辯前人當否號曰漢書集註屬永嘉喪亂金行播遷此書雖存不至江左是以爰自東晉迄于梁陳南方學者皆弗之見有臣瓚者莫知氏族考其時代亦在晉初又總集諸家音義稍以已之所見續厠其末舉駮前說喜引竹書自謂甄明非無差爽凡二十四卷分為兩帙今之集解音義則是其書而後人見者不知臣瓚所作乃謂之應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錄並題云然斯不審耳學者又斟酌瓚姓附著安施或云傅族旣無明文未足取信蔡謨全取臣瓚一部散入漢書自此以來始有注本但意浮功淺不加隱括屬輯乖舛錯亂實多或乃離析本文隔其辭句穿鑿妄起職此之由與未注之前大不同矣謨亦有兩三處錯意然於學者竟無弘益

  漢書舊文多有古字解說之後屢經遷易後人習讀以意刊改傳寫既多彌更淺俗今則曲覈古本歸其眞正一往難識者皆從而釋之

  古今異言方俗殊語末學膚受或未能通意有所疑輒就增損流遯忘返穢濫實多今皆刪削克復其舊諸表列位雖有科條文字繁多遂致舛雜前後失次上下乖方昭穆參差名實虧廢今則尋文究例普更刊整澄蕩愆違審定阡陌就其區域更為局界非止尋讀易曉庶令轉寫無疑

  禮樂歌詩各依當時律呂修短有節不可格以恒例讀者茫昧無復識其斷章解者支離又乃錯其句韻遂使一代文采空韞精奇累葉鑽求罕能通習今並隨其曲折剖判義理歷然易曉更無疑滯可得諷誦開心順耳凡舊注是者則無間然具而存之以示不隱其有指趣畧舉結約未伸衍而通之使皆備悉至於詭文僻見越理亂真匡而矯之以祛惑蔽若汎說非當蕪辭競逐苟出異端徒為煩冗秪穢篇籍蓋無取焉舊所闕漏未嘗解說普更詳釋無不洽通上考典謩旁究蒼雅非苟臆說皆有援據六藝殘缺莫覩全文各自名家揚鑣分路是以向歆班馬仲舒子雲所引諸經或有殊異與近代儒者訓義弗同不可追駮前賢妄指瑕纇曲從後說苟會扃塗今則各依本文敷暢厥指非不考練理固宜然亦猶康成注禮與其書易相偝元凱解傳無係毛鄭詩文以類而言其意可了爰自陳項以迄哀平年載旣多綜輯斯廣所以紀傳表志時有不同當由筆削未休尚遺秕稗亦為後人傳授先後錯雜隨手率意遂有乖張今皆窮波討源搆會甄釋

  字或難識兼有借音義指所由不可暫闕若更求諸别卷終恐廢於披覽今則各於其下隨即翻音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者衆所共曉無煩翰墨

  近代注史競為該博多引雜說攻擊本文至有詆訶言辭掎摭利病顯前修之紕僻騁已識之優長乃效矛盾之仇讐殊乖粉澤之光潤今之注解翼贊舊書一遵軌轍閉絶岐路

  諸家注釋雖見名氏至於爵里頗或難知傳無所存具列如左

  荀悅字仲豫潁川人後漢秘書監【撰漢紀三十卷其事皆出漢書○宋祁曰景祐間余靖校本注末有後人取悅所著書入於注本十一字】

  服䖍字子愼滎陽人後漢尚書侍郎高平令九江太守【初名重改名祗後定名䖍】

  應劭字仲瑗【一字仲援一字仲遠】汝南南頓人後漢蕭令御史營令泰山太守

  伏儼字景宏琅邪人

  劉德北海人

  鄭氏晉灼音義序云不知其名而臣瓚集解輒云鄭德旣無所據今依晉灼但稱鄭氏耳【○宋祁曰景祐余靖校本云鄭氏舊傳晉灼集注云北海人不知其名而臣瓚以為鄭德今書但稱鄭氏】

  李斐不詳所出郡縣

  李奇南陽人

  鄧展南陽人魏建安中為奮威將軍封高樂鄉侯文穎字叔良南陽人後漢末荆州從事魏建安中為甘陵府丞

  張揖字稚讓清河人【一云河間人】魏太和中為博士【止解司馬相如傳一卷】

  蘇林字孝友陳留外黄人魏給事中領秘書監散騎常侍永安衛尉大中大夫黄初中遷博士封安成亭侯【○宋祁曰景祐余靖校本孝友字下有一云彦友四字安成亭侯無亭字】

  張晏字子博中山人

  如淳馮翊人魏陳郡丞

  孟康字公休安平廣宗人魏散騎侍郎宏農太守領典農校尉勃海太守給事中散騎常侍中書令後轉為監封廣陵亭侯

  項昭不詳何郡縣人

  韋昭字弘嗣吳郡雲陽人吳朝尚書郎太史令中書郎博士祭酒中書僕射封高陵亭侯

  晉灼河南人晉尚書郎

  劉寶字道眞高平人晉中書郎河内太守御史中丞太子中庶子吏部郎安北將軍【侍皇太子講漢書别有駮義○宋祁曰景祐余靖校本云劉寶字道宇高平人晉吏部侍郎餘無說】

  臣瓚不詳姓氏及郡縣【○宋祁曰景祐余靖校本云臣瓚不知何姓案裴駰史記序云莫知姓氏韋稜續訓又言未詳而劉孝標類苑以為于瓚酈元注水經以為薛瓚姚察訓纂云案庾翼集于瓚為翼主簿兵曹參軍後為建威將軍晉中興書云翼病卒而大將于瓚等作亂翼長史江虨誅之于瓚乃是翼將不載有注解漢書然瓚所采衆家音義自服䖍孟康以外並因晉亂湮滅不傳江左而高紀中瓚案茂陵書文紀中案漢祿秩令此二書亦復亡失不得過江明此瓚是晉中朝人未喪亂之前故得具其先輩音義及茂陵書漢令等耳蔡謨之江左以瓚二十四卷散入漢書今之注也若謂為于瓚乃是東晉人年代前後了不相會此瓚非于足可知矣又案穆天子傳目錄云祕書校書郎中傅瓚校古文穆天子傳曰記穆天子傳者汲縣人不準盗發古塜所得書今漢書音義臣瓚所案多引汲書以駮衆家訓義此瓚疑是傅瓚瓚時職典校書故稱臣也顔師古曰後人斟酌瓚姓附之傅族耳既無明文未足取信】

  郭璞字景純河東人晉贈弘農太守【止注相如傳序及游獵詩賦】蔡謨字道明陳留考城人東晉侍中五兵尚書太常領祕書監都督徐兗青三州諸軍事領徐州刺史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領揚州牧侍中司徒不拜贈侍中司空諡文穆公

  崔浩字伯深清河人後魏侍中特進撫軍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司徒封東郡公【撰荀悅漢紀音義○宋祁曰景祐校本作字伯淵】前漢書敘例考證

  儲君體上哲之姿云云○【臣召南】按顔師古因太子承乾之命注釋漢書故此序首言儲君其書成於貞觀十五年歲在辛丑故曰歲在重光也

  苟會扃塗○監本别本俱訛作局塗非也今從古本改諸家注釋雖見名氏云云【臣浩】按此另為一條監本接連前文非是今提行寫

  魏建安中○顧炎武日知錄曰敘例列姓氏鄧展文穎下並云魏建安中建安乃獻帝年號雖政出曹氏不得遽名以魏【臣召南】按日知錄說是又文穎魏建安中為甘陵府丞按兩漢無府丞官名甘陵改自安帝或如續志太常屬官每陵園令各一人丞及校長各一人則文穎為甘陵丞不得云為甘陵府丞也

  清河人一云河間人○河間訛阿間今改正【臣召南】按師古所列諸家名氏自荀悦至崔浩共二十三人而監本載宋景祐時余靖上言總先儒注解名姓可見者三十五人蓋三十五係二十三傳寫之訛也不然宋祁謂諸家名氏已附注顏師古敘例之下益不可解矣

  前漢書敘例考證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一

  前漢書目錄       正史類

  漢  蘭  臺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議大夫行祕書少監琅邪縣開國子顏師古注

  帝紀

  前漢書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高祖【邦】

  前漢書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高祖

  前漢書卷二

  帝紀第二

  惠帝【盈】

  前漢書卷三

  帝紀第三

  高后【雉】

  前漢書卷四

  帝紀第四

  文帝【恒】

  前漢書卷五

  帝紀第五

  景帝【啓】

  前漢書卷六

  帝紀第六

  武帝【徹】

  前漢書卷七

  帝紀第七

  昭帝【弗陵】

  前漢書卷八

  帝紀第八

  宣帝【詢】

  前漢書卷九

  帝紀第九

  元帝【奭】

  前漢書卷十

  帝紀第十

  成帝【驁】

  前漢書卷十一

  帝紀第十一

  哀帝【欣】

  前漢書卷十二

  帝紀第十二

  平帝【衎】

  表

  前漢書卷十三

  表第一

  異姓諸侯王

  前漢書卷十四

  表第二

  諸侯王

  前漢書卷十五上

  表第三上

  王子侯

  前漢書卷十五下

  表第三下

  王子侯

  前漢書卷十六

  表第四

  高惠高后孝文功臣

  前漢書卷十七

  表第五

  景武昭宣元成哀功臣

  前漢書卷十八

  表第六

  外戚恩澤侯

  前漢書卷十九上

  表第七上

  百官公卿

  前漢書卷十九下

  表第七下

  百官公卿

  前漢書卷二十

  表第八

  古今人

  志

  前漢書卷二十一上

  志第一上

  律歷

  前漢書卷二十一下

  志第一下

  律歷

  前漢書卷二十二

  志第二

  禮樂

  前漢書卷二十三

  志第三

  刑法

  前漢書卷二十四上

  志第四上

  食貨

  前漢書卷二十四下

  志第四下

  食貨

  前漢書卷二十五上

  志第五上

  郊祀

  前漢書卷二十五下

  志第五下

  郊祀

  前漢書卷二十六

  志第六

  天文

  前漢書卷二十七上

  志第七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上

  志第七中之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

  志第七中之下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上

  志第七下之上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七下之下

  志第七下之下

  五行

  前漢書卷二十八上

  志第八上

  地理

  前漢書卷二十八下

  志第八下

  地理

  前漢書卷二十九

  志第九

  溝洫

  前漢書卷三十

  志第十

  藝文

  列傳

  前漢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陳勝       項羽

  前漢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張耳【子敖】     陳餘

  前漢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魏豹       田儋

  韓王信

  前漢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韓信       彭越

  英布       盧綰

  吳芮

  前漢書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荆王【賈】      燕王【澤】

  吳王【濞】

  前漢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楚元王【交】     劉向【子歆】

  前漢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七

  季布       欒布

  田叔

  前漢書卷三十八

  列傳第八【高五王】

  齊悼惠王【肥】    趙隱王【如意】

  趙幽王【友】     趙共王【恢】

  燕靈王【建】

  前漢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九

  蕭何       曹參

  前漢書卷四十

  列傳第十

  張良       陳平

  王陵       周勃【子亞夫】

  前漢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十一

  樊噲       酈商

  夏侯嬰      灌嬰

  傅寛       靳歙

  周緤

  前漢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十二

  張蒼       周昌

  趙堯       任敖

  申屠嘉

  前漢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十三

  酈食其      陸賈

  朱建       婁敬

  叔孫通

  前漢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淮南厲王【長】    衡山王【賜】

  濟北王【勃】

  前漢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十五

  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前漢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十六

  石奮       衛綰

  直不疑      周仁

  張敺

  前漢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十七【文三王】

  梁孝王【武】     代孝王【參】

  梁懷王【揖】

  前漢書卷四十八

  列傳第十八

  賈誼

  前漢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十九

  爰盎       鼂錯

  前漢書卷五十

  列傳第二十

  張釋之      馮唐

  汲黯       鄭當時

  前漢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賈山       鄒陽

  枚乘【子臯】     路溫舒

  前漢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竇嬰       田蚡

  灌夫       韓安國

  前漢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景十三王】

  河間獻王【德】    臨江哀王【閼】

  臨江閔王【榮】    魯恭王【餘】

  江都易王【非】    膠西于王【端】

  趙敬肅王【彭祖】   中山靖王【勝】

  長沙定王【發】    廣川惠王【越】

  膠東康王【寄】    清河哀王【乘】

  常山憲王【舜】

  前漢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李廣【孫陵】     蘇建【子武】

  前漢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二十五

  衛青

  霍去病【李息 公孫敖 李沮 張次公 趙信趙食其 郭昌 路博德 趙破奴】

  前漢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董仲舒

  前漢書卷五十七上

  列傳第二十七上

  司馬相如

  前漢書卷五十七下

  列傳第二十七下

  司馬相如

  前漢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公孫弘      卜式

  兒寛

  前漢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張湯【子安世 安世子延壽】

  前漢書卷六十

  列傳第三十

  杜周【子延年 延年子緩 緩弟欽】

  前漢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張騫       李廣利

  前漢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

  司馬遷

  前漢書卷六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武五子】

  戾太子【據】     齊懷王【閎】

  燕刺王【旦】     廣陵厲王【胥】

  昌邑哀王【髆】

  前漢書卷六十四上

  列傳第三十四上

  嚴助       朱買臣

  吾丘壽王     主父偃

  徐樂

  前漢書卷六十四下

  列傳第三十四下

  嚴安       終軍

  王襃       賈捐之

  前漢書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東方朔

  前漢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公孫賀【子敬聲】   劉屈

  車千秋      王訢

  楊敞【子㑮】     蔡義

  陳萬年【子咸】    鄭弘

  前漢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楊王孫      胡建

  朱雲       梅福

  云敞

  前漢書卷六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霍光       金日磾【子安上】

  前漢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趙充國      辛慶忌

  前漢書卷七十

  列傳第四十

  傅介子      常惠

  鄭吉       甘延壽

  陳湯       段會宗

  前漢書卷七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雋不疑      疏廣【廣兄子受】

  于定國      薛廣德

  平當       彭宣

  前漢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王吉【子駿 孫崇】  貢禹

  龔勝       龔舍【傳云兩龔是也】

  鮑宣【唐林 薛方】

  前漢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韋賢【子玄成】

  前漢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魏相       丙吉

  前漢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

  眭弘       夏侯始昌

  夏侯勝      京房

  翼奉       李尋

  前漢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趙廣漢      尹翁歸

  韓延壽      張敞

  王尊       王章

  前漢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蓋寛饒      諸葛豐

  劉輔       鄭崇

  孫寶       毋將隆

  何並

  前漢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蕭望之【子育 咸 由】

  前漢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四十九

  馮奉世【子野王 逡立 參】

  前漢書卷八十

  列傳第五十【宣元六王】

  淮陽憲王【欽】    楚孝王【囂】

  東平思王【宇】    中山哀王【竟】

  定陶共王【康】    中山孝王【興】

  前漢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匡衡       張禹

  孔光       馬宮

  前漢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王商       史丹

  傅喜

  前漢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薛宣       朱博

  前漢書卷八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翟方進【子宣 義】

  前漢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谷永       杜鄴

  前漢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何武       王嘉

  師丹

  前漢書卷八十七上

  列傳第五十七上

  揚雄

  前漢書卷八十七下

  列傳第五十七下

  揚雄

  前漢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儒林

  丁寛      施讐

  孟喜      梁丘賀

  京房      費直

  高相      伏生

  歐陽生     林尊

  夏侯勝     周堪

  張山拊     孔安國

  申公      王式

  轅固      后蒼

  韓嬰      趙子

  毛公      孟卿

  胡毋生     嚴彭祖

  顏安樂     瑕丘江公

  房鳳

  前漢書卷八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循吏

  文翁      王成

  黄霸      朱邑

  龔遂      召信臣

  前漢書卷九十

  列傳第六十

  酷吏

  郅都      甯成【周陽由】

  趙禹      義縱

  王溫舒     尹齊

  楊僕      咸宣

  田廣明     田延年

  嚴延年     尹賞

  前漢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六十一

  貨殖

  范蠡      子贛

  白圭      猗頓

  烏氏蠃     巴寡婦清

  蜀卓氏     程鄭

  宛孔氏     丙氏

  刁閒      師史

  宣曲任氏

  前漢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六十二

  游俠

  朱家【楚田仲】   劇孟【王孟】

  郭解      萬章

  樓護      陳遵

  原涉

  前漢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六十三

  佞幸

  鄧通      趙談

  韓嫣      李延年

  石顯      淳于長

  張放      董賢

  前漢書卷九十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匈奴

  前漢書卷九十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匈奴

  前漢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六十五

  西南夷      南粵王

  閩粵王      朝鮮

  前漢書卷九十六上

  列傳第六十六上

  西域

  前漢書卷九十六下

  列傳第六十六下

  西域

  前漢書卷九十七上

  列傳第六十七上

  外戚

  前漢書卷九十七下

  列傳第六十七下

  外戚

  前漢書卷九十八

  列傳第六十八

  元后

  前漢書卷九十九上

  列傳第六十九上

  王莽

  前漢書卷九十九中

  列傳第六十九中

  王莽

  前漢書卷九十九下

  列傳第六十九下

  王莽

  前漢書卷一百上

  傳第七十上

  敘傳

  前漢書卷一百下

  傳第七十下

  敘傳

  西漢十二帝起高祖元年乙未盡王莽地皇四年癸未合二百二十九年

  帝紀一十二【十三卷】

  表八【十卷】

  志十【十八卷】

  列傳七十【七十九卷】   共一百二十卷

  【臣】等謹案漢書一百二十卷漢班固撰其妺班昭續成之始末具後漢書本傳是書歷代寶傳咸無異論惟南史劉之遴傳云鄱陽嗣王範得班固所撰漢書真本獻東宫皇太子令之遴與張纘到溉陸襄等參校異同之遴録其異狀數十事以今考之則語皆謬妄據之遴云古本漢書稱永平十年五月二十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無上書年月日子案固自永平受詔修漢書至建初中乃成又班昭傳云八表并天文志未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踵成之是此書之次第續成事隔兩朝撰非一手之遴所見古本既有紀表志傳乃云總于永平中表上殆不考成書之年月也之遴又云古本叙傳號為中篇今本為叙傳又今本叙傳載班彪事行而古本云彪自有傳夫古書叙皆載於卷末固自述作書之意故謂之叙追溯祖父之事迹故謂之傳後代史家皆沿其例之遴謂原作中篇文繫篇末中字竟何義也至云彪自有傳語尤荒誕彪在光武之世舉茂才為徐令以病去官後數應三公之召實為東漢之人惟附於叙傳故可於况伯斿穉之後詳其生平若自為一傳列於西漢則斷限之謂何奚不考叙傳所云起元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乎之遴又云今本紀及表志列傳不相合為次而古本相合為次總成三十八卷案固自言紀表志傳凡百篇篇即卷也是不為三十八卷之明證又言述紀十二述表八述志十述列傳七十是各為次第之明證且隋志作一百十五卷今本作一百二十卷皆以卷帙太重故析為子卷【今本紀分一子卷表分二子卷志分八子卷傳分九子卷】若併為三十八卷則卷帙更重古書著之竹帛殆恐不可行也之遴又云今本外戚在西域後古本次帝紀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孝武六子宣元六王雜在諸傳中古本諸王悉次外戚下在陳項傳上夫紀表志傳之叙固自言之如之遴所述則傳次于紀而表志反在傳後且諸王既以代相承宜總題諸王傳何以叙傳作高五王傳第八文三王傳第十七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宣元六王傳第五十耶且漢書始改史記之項羽本紀陳勝世家為列傳自應居列傳之首豈得移在諸王之後其述外戚傳第六十七元后傳第六十八王莽傳第六十九明以王莽之勢成于元后史家微意寓焉若移外戚傳次于本紀是惡知史法哉之遴又引古本述云淮隂毅毅伏劍周章邦之傑子實惟彭英化為侯王雲起龍驤然今芮尹江湖句有張晏注是晏所見者即是今本况之遴傳所云獻太子者謂昭明太子也文選載漢書述贊云信惟餓隸布實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雲起龍驤化為侯王與今本同是昭明亦知之遴所謂古本者不足信矣自漢張霸始撰偽經至梁人於漢書復有偽撰古本然一經考証紕繆顯然顏師古註本冠以指例六條歷述諸家不及之遴所說蓋當已灼知其偽李延夀不訊端末遽載于史亦可云愛奇嗜博茫無裁斷矣固作是書有受金之謗劉知幾史通尚述之然文心雕龍史傳篇曰徵賄鬻筆之愆公理辨之究矣是無其事也又有竊據父書之謗然韋賢翟方進元后三傳俱稱司徒掾班彪曰顏師古註發例於韋賢傳曰漢書諸贊皆固所為其有叔皮先論述者固亦顯以示後人而或者謂固竊盗父名觀此可以免矣是亦無其事也師古註條理精密實為獨到然唐人多不用其說故猗覺寮襍記稱師古註漢書魁梧音悟票姚皆音去聲杜甫用魁梧票姚皆作平聲楊巨源詩請問漢家誰第一麒麟閣上識酇侯亦不用音贊之說殆貴遠賤近自古而然歟要其疏通證明究不愧班固功臣之目固不以一二字之出入病其大體矣乾隆四十九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純【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