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皇朝文献通考

158-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樂考【二】

  樂制二

  乾隆六年重定中和樂章音律節奏先是和碩莊親王等遵

  旨奏試殿陛中和樂章歌音將不協於律之處詳細奏聞

  詔令大學士禮部會同内務府詳酌妥議至是奏覆按

  現有樂章十二成内元旦

  皇帝陞座奏元平還宫奏和平冬至陞座奏遂平還宫

  奏允平

  萬夀聖節陞座奏乾平還宫奏太平

  太皇太后陞座奏升平還宫奏恒平

  皇太后陞座奏豫平還宫奏履平

  皇后陞座奏淑平還宫奏順平惟淑平順平二成每章八句其十成每章各十句每句四字按之音律節奏則每章八句每句六七八字不等以十句四字之樂章而和以八句六七八字之音律宜其不能盡協請將樂章字句按音律之節奏以調和之章酌從八句句無拘四言令翰林院酌擬交内務府詳細按律奏試務期調協盡善從之

  詔續纂律呂正義後編和碩莊親王等奏臣等面奉諭旨朕因臨朝樂章句讀與樂音不相比合是以命大學士該部會議重定樂章期合於正恭查康熙五十二年纂修律呂正義重造中和韶樂既經

  皇祖聖祖仁皇帝欽定豈得樂章樂音尚乃如此逕庭及

  閱律呂正義凡

  宗廟朝廷所用樂章並不在内律呂正義一書專為發明

  樂律而設何以闕如及觀

  御製序文則係雍正三年

  皇考所撰意此書在

  皇祖時尚屬未完之本至雍正三年刻成未暇補足與抑皇祖聖意待製造樂器審比樂音之法具有成書之後再行考定續纂入帙與否則該館辦理之時未經定議奏請是以尚少樂章字譜也夫大樂與天地同和嘉感神祇茂豫民物其事甚鉅不可少有闕遺繼志述事責在後人如果有所未備理宜紹續前典著莊親王等將此書原委悉心查明朕思臨朝樂章如此則

  壇

  廟樂章恐亦不相符合著一并查明具奏欽此恭查康熙

  五十二年十月奉

  聖祖仁皇帝諭旨命臣等恭編

  御製律呂算法等書五十三年十一月臣等以律呂正義進呈至六十一年六月數理精藴告成歷象考成亦發刋刻臣等恭請

  御製序文弁諸卷首奉

  旨這部書甚好實從古所未有朕作此序文不須别為結搆只實述其道理自然成文序候頒發然序文竟

  聖祖仁皇帝世未會頒發也雍正元年九月内校刋全竣世宗憲皇帝御製序文御書交武英殿臣等敬謹勾摹刋刻其製造樂器則自康熙五十二三等年陸續頒付太常至於樂章句讀與樂音不相符合之處曾經禮臣奏請改定奉有

  聖祖仁皇帝諭旨遲遲辦理臣等恭思

  聖意必俟審比樂音之法具有成書之後再行考定續纂

  誠有如我

  皇上聖諭所云者是則律呂正義之原委也臣等詳查舊案既知律呂正義一書允宜續纂恭請重修律呂正義後編與前書並垂萬世其

  壇

  廟

  朝廷樂章將新舊所定考訂宫商字譜務使律呂克諧尋考易曉至凡有聲無字之樂章及外藩蠻夷

  曾入中國之音樂並應以字譜寫之載入簡牘其作何編集之處統俟臣等考校之時將所有管見随時具奏恭請

  訓定並請開館纂修以襄鉅典得

  旨允行

  奏覆編鐘前後次序及設而不作之制和碩莊親王等遵

  旨查奏律呂之法必有倍有半而編鐘無倍蕤賓倍林鍾亦無六半律者以編鐘具八其音中和已足於用低不至倍蕤賓倍林鍾高不至六半律其序以從低至高從濁至清倍夷則倍無射當在黄鍾之前倍南呂倍應鍾當在大呂之前與簫管琴絃同為一例不可移易也編鐘上八下八上為陽律下為陰呂考擊之節用黄鍾為宫則止擊上鐘用大呂為宫則止擊下鐘盖臨時以下鐘易置上位而擊之非下八鐘不擊也若上八鐘内又有三鐘不擊者則以八鐘原止七音姑洗為宫黄鍾起調為工字調倍夷則無射為變徵太蔟為變宫三鐘不入調是以不擊工字調外則惟二鐘不擊如以太蔟為宫倍無射起調為尺字調則倍夷則無射太蔟三鐘皆擊而黄鐘為變宫夷則為變徵二鐘又當不擊矣因歷來俱以黄鍾調為黄鍾宫故為考擊之所不及非設而不作也

  定填註樂章宫譜並考正有聲無字樂章之音節時奉

  諭旨

  壇

  廟朝廷新舊樂章俱應填註宫譜使依永和聲悉有條理至宴饗之樂乃小雅遺意國朝所用由來已久其有聲無字之樂章並應考其音節一并載入

  改定祭祀朝會宴享樂律呂為宫之制和碩莊親王等奏言臣等詳查樂章字譜

  天壇

  太廟

  朝日壇等處皆係黄鍾為宫

  地壇

  夕月壇係大呂為宫近於南齊只用黄鍾之說而兼清濁二均及於大呂義亦有取但編鐘等器内必有設而不作者同於隋以前啞鐘之誚而律呂之用多有闕而未備惟唐時祖考孫所定祭圜丘以黄鍾為宫方澤以林鍾為宫宗廟以太蔟為宫朝賀宴饗則随月用律用呂為宫最為合理請將

  地壇樂改林鍾為宫

  太廟樂改太蔟為宫至於

  社稷壇亦地也宜用林鍾為宫

  夕月壇改用南呂為宫

  朝日壇雖應用夾鍾但日為陽亦宜以太蔟為宫朝會宴享各以其月之律為宫若夫

  先農壇為農事也宜以姑洗為宫

  歷代帝王廟

  孔子廟則宜春以夾鍾秋以南呂為宫

  太歲壇則以歲始之律太蔟為宫除應改宫改調之樂章其字譜自應另定外其應用黄鍾之樂章亦請將字譜逐一核定更正若其文字與宫商必不能調者亦斟酌更换務使協律方為盡善奏入

  上以

  社稷不可同於

  方澤或亦同

  文廟春秋分用夾鍾南呂又

  帝王廟秋祭以九月或用無射或仍用南呂令更議之

  尋議奏伏查

  社稷典禮既不與

  方澤齊等所用樂章自應不同於地允宜遵改以夾鍾南

  呂為宫至

  歷代帝王廟以二月八月致祭然每年多有用三月九月者據欽天監稱係清明霜降前擇吉致祭蓋二八月祀典甚多次第舉行此則排至末後但未屆清明霜降仍是夾鍾南呂似未便以時日在三九月即用姑洗無射也仍請照前議以夾鍾南呂為宫從之

  七年改定

  皇太后

  皇后宫樂用律呂為宫之制先是和碩莊親王等奏議

  皇太后樂以大呂為宫

  皇后樂以南呂為宫得

  旨

  皇后樂用南呂

  皇太后樂似亦宜以南呂為宫至是復議奏南呂位在第

  四既不至與

  郊

  廟有並尊之嫌又與

  朝廷之樂旋相為宫者先後次序兩無方礙最為妥協請即以南呂為宫從之

  重定丹陛樂章字句之制和碩莊親王等遵

  旨試演丹陛樂考其節奏既與樂章並不相合并與明代樂章亦不相符實係相沿訛謬亟宜改正奏請將廷臣行禮丹陛樂章改用七言四句

  皇上於

  皇太后宫行禮丹陛樂章改為五言四句得

  旨所奏五言七言近於詩句樂章仍以長短句為是凖其字數與相彷彿可也

  定

  皇太后

  皇后宫樂為中和韶樂和碩莊親王等奏言查丹陛樂與中和樂音節不同因丹陛樂有章而不歌故字句舊未詳審音律不相符合應改正撰擬進呈查會典惟

  太皇太后宫用中和韶樂

  皇太后

  皇后宫均用丹陛樂考諸掌儀司則自來陞座還宫並用中和韶樂盖昔年撰擬樂章之時以

  皇太后

  皇后不敢同於

  太皇太后便以丹陛名之且樂章一式無别而考擊之法則又全不循章協韵今既查明自應分别陞座還宫為中和韶樂行禮為丹陛樂

  上是之

  定冬至大祀用新定樂章和碩莊親王等奏請將新定樂章於立秋後擇期演試務於今年冬至大祀即用以後凡遇祭祀並用新定樂章

  【臣】等謹按是年纂輯律書釐定雅樂凡

  壇

  廟祭祀樂章皆經

  御定按宫協調依永和聲時

  圜丘樂章先已酌定字句節奏交太常寺演習其餘各樂亦陸續更正以後随四時所遇各祭祀並用

  欽定樂章

  定

  内廷丹陛樂章名和碩莊親王等奏言

  内廷行禮丹陛樂會典不載謹擬章名進呈奉

  旨用雝平

  奏准救護日食月食祇用金鼔停止作樂重定耕耤筵宴樂章和碩莊親王等奏言耕耤筵宴時所奏雨暘時若五穀豐登家給人足三章係大學士蔣廷錫所撰但照古樂府體為之實不能施於宴樂請照海宇昇平日之例另行撰擬每篇字數較之海宇昇平日止須四分之一已可足用從之

  添設中和樂器樂工之數時中和韶樂内祇有笙四簫二笛二殿廷高敞惟聞鐘鼔之聲餘並不揚莊親王奏請添用笙八簫四笛四歌工二名增為四名

  内廷中和韶樂亦請一例添設從之

  定丹陛樂節奏之制大學士等議覆和碩莊親王奏稱酌定丹陛樂為五節以一節為趨進三節為三跪九叩頭一節為趨退如有進表宣表禮儀則於第一節樂闋廷臣已跪之後進表宣表畢樂作總於贊禮排班之後樂作贊退之後廷臣趨至仗末之時樂止等語所奏節次既分遲速合度既有以逹臣工祇肅之心復有以叶

  殿陛和平之聽應如所奏從之

  設立樂部凡太常寺所祭祀之樂和聲署掌儀司所司朝會燕饗之樂鑾儀衛所司鐃鼓鼓吹均隸樂部

  欽簡禮部堂官内務府堂官各一人暨各部院堂官之諳於音律者總理其事有署正署丞侍從待詔供奉供用等官鼓手樂工總名為署史而以所司樂器分别其名鐘曰司鐘磬曰司磬琴瑟笙簫等亦如之署史官服有官者各照品級服用無官者仍用駕衣其署史或有應穿補服之時凖照未入流雜職官用黄鸝補向來駕衣上花補亦换黄鸝其有頂帶官員照内務府鴻臚寺等衙門之例不論品級均掛素珠侍班額設樂工内逐一遴選出身清白通曉音律者存留令其承直

  飭太常寺調習宫商並禁道士承充樂員芟汰濫額奉

  諭旨朕因時享聆太常寺笙簫管籥之奏至不能分别宫商何以交神明而逹誠敬朕命莊親王三泰張照為總領樂部大臣非祇轄和聲署也嗣後一應太常寺樂部事務俱著管理又聞向來太常寺樂員係道士承充夫二氏異樂不宜用之朝廷今乃令道士掌宫懸司燎瘞為

  郊

  廟大祀駿奔之選暇日則向民間祈禳誦經以餬其口成何典制太常寺樂員嗣後毋得仍習道教有不願改業者削其籍聽為道士可也朕詢問三泰知額設五六百人得毋冗濫者著莊親王等查議如果額數太多奏請芟汰將錢糧歸併酌增精選實能任事之人令其承應

  重定

  圜丘大祀樂制先期鹵簿大駕全設

  皇帝詣齋宫

  午門鳴鐘不作樂祭日燔柴迎

  神樂奏始平之章奠玉帛樂奏景平之章進俎樂奏咸平之章初獻樂奏夀平之章亞獻樂奏嘉平之章終獻樂奏永平之章徹饌樂奏熙平之章送

  神樂奏清平之章望燎樂奏太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

  祐平之章鹵簿大樂並作

  午門鳴鐘

  皇帝還宫

  重定

  方澤大祀樂制鹵簿大駕全設

  皇帝詣齋宫

  午門鳴鐘不作樂致祭瘞毛血迎

  神樂奏中平之章奠玉帛樂奏廣平之章進俎樂奏含平之章初獻樂奏太平之章亞獻樂奏安平之章終獻樂奏時平之章徹饌樂奏貞平之章送

  神望瘞樂奏寜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祐平之章鹵簿

  大樂並作

  午門鳴鐘

  皇上還宫

  重定

  祈穀壇樂制

  皇帝親詣行禮燔柴迎

  神樂奏祈平之章奠玉帛樂奏綏平之章進俎樂奏萬平之章初獻樂奏寶平之章亞獻樂奏穰平之章終獻樂奏端平之章徹饌樂奏渥平之章送

  神樂奏滋平之章望燎樂奏穀平之章餘樂與

  圜丘大祀同

  定

  雩祭樂制迎

  神樂奏靄平之章奠玉帛樂奏雲平之章進俎樂奏需平之章初獻樂奏霖平之章亞獻樂奏露平之章終獻樂奏霑平之章徹饌樂奏靈平之章送

  神樂奏霮平之章望燎樂奏霈平之章餘樂與

  圜丘大祀同

  定

  大雩樂制終獻後文舞生退司樂官引舞童執羽翳進舞

  童按舞歌

  御製雲漢詩八章歌畢退餘樂與常雩同

  重定

  太廟時享樂制鹵簿大駕全設

  皇帝出宫

  午門不鳴鐘不作樂致祭迎

  神樂奏貽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敉平之章亞獻樂奏敷平之章終獻樂奏紹平之章徹饌樂奏光平之章送

  神還宫望燎樂奏乂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奏禧平之章

  午門鳴鐘

  皇帝還宫

  重定

  太廟祫祭樂制迎

  神樂奏開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肅平之章亞獻樂奏協平之章終獻樂奏裕平之章徹饌樂奏諴平之章送

  神還宫望燎樂奏成平之章餘樂與時享同

  重定

  奉先殿樂制與時享同

  重定

  社稷壇樂制鹵簿大駕全設

  午門鳴鐘不作樂

  皇帝出宫致祭瘞毛血迎

  神樂奏登平之章奠玉帛初獻樂奏茂平之章亞獻樂奏育平之章終獻樂奏敦平之章徹饌樂奏博平之章送

  神樂奏樂平之章望燎樂奏徵平之章禮畢和聲署樂

  奏祐平之章鹵簿大樂並作

  皇帝還宫偶遇歲旱遣親王祈禱雨足報祀迎神樂奏延豐之章奠玉帛初獻樂奏介豐之章亞獻樂奏滋豐之章終獻樂奏霈豐之章徹饌樂奏綏豐

  之章送

  神樂奏貽豐之章望瘞樂奏博豐之章俱用中和韶樂

  祈用夾鍾為宫報用南呂為宫

  【臣】等謹按

  社稷壇樂詞章名本年奉

  旨更定至乾隆二十一年增設望瘞樂章嗣後並照新

  定儀制用樂

  定

  神祇壇樂制迎

  神樂奏祈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華豐之章亞獻樂奏興豐之章終獻樂奏儀豐之章徹饌樂奏和豐之章送

  神望燎瘞樂奏錫豐之章

  【臣】等謹按

  神祇壇凡遇水旱則遣官祈祀獲應報謝舊制未定樂

  章我

  皇上軫恤民依崇修祀典特用中和韶樂

  天神壇奏樂以黄鍾為宫倍夷則起調

  地祗壇奏樂以林鍾為宫夾鍾起調仍倣從祀

  圜丘

  方澤之樂制也其章名歌詞兩壇並同

  重定

  朝日壇

  夕月壇

  先農壇樂制

  【臣】等謹按以上

  三壇各樂制章名與順治八年十一月所定並同其樂

  奏歌詞則是年奉

  旨重加訂正也

  定

  先蠶壇樂制每歲季春吉已

  皇后親祭

  先蠶壇迎

  神樂奏庥平之章初獻樂奏承平之章亞獻樂奏均平之章終獻樂奏齊平之章徹饌樂奏柔平之章送

  神樂奏洽平之章

  重定

  歷代帝王廟樂制迎

  神樂奏韶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興平之章亞獻樂奏崇平之章終獻樂奏恬平之章徹饌樂奏淳平之章送

  神望燎樂奏匡平之章如遇

  親祭和聲署照例奏導迎樂

  重定

  文廟樂制迎

  神樂奏昭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宣平之章亞獻樂奏秩平之章終獻樂奏叙平之章徹饌樂奏懿平之章送

  神望燎樂奏德平之章如遇

  詣學致祭和聲署照例奏導迎樂

  重定直省

  文廟樂制

  【臣】等謹按直省春秋丁祭樂歌是年更定另撰其樂奏章名並與國學

  文廟同

  重定

  太歲壇樂制迎

  神樂奏保平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定平之章亞獻樂奏嘏平之章終獻樂奏富平之章徹饌樂奏盈平之章送

  神望燎樂奏豐平之章

  重定羣祀樂制

  三皇廟

  顯佑宫

  東嶽廟

  城隍廟

  關帝廟

  火神廟

  黑龍潭

  時應宫

  風伯廟

  雨師廟

  雷師廟

  門神

  司工

  司機等凡各祭祀並用慶神歡樂章

  重定耕耤暨筵宴樂制前期進種綵亭導迎樂前導至日和聲署司官帶領署官署史齊集綵棚南歌禾詞者十四名司鑼司鼓司板司笛司笙司簫者各六名麾五色綵旗者五十人祭

  先農壇畢行耕耤禮是時綵旗招颭禾詞發歌唱和随

  行諸樂俱奏禮成導迎樂作

  駕至齋宫内門樂止中和韶樂作

  皇帝御後殿樂止報終畝畢中和韶樂作

  皇帝御齋宫陞殿樂止羣臣慶賀行禮丹陛大樂作皇帝進茶賜茶畢中和韶樂作

  皇帝乘輦出和聲署樂鹵簿大樂並作耕耤禮成筵宴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喜春光之章進酒賜酒丹陛清樂奏雲和迭奏之章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風和日麗之章

  皇帝陞座還宫中和樂章與三月常朝同羣臣行禮丹

  陛樂章與元旦同

  重定

  皇帝三大節慶賀樂制元旦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羣臣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外藩行禮丹陛大樂奏治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

  皇帝御内殿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

  皇后率

  貴妃

  妃

  嬪等行禮丹陛大樂奏雝平之章降座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

  萬夀聖節陞座中和韶樂奏乾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泰平之樂冬至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允平之章餘樂並與元旦同重定常朝樂制

  皇帝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顯

  平之章餘樂與元旦同

  【臣】等謹按常朝自正月至十二月各有樂詞皆以隆平顯平名章各以其月之律呂為宫至於閏月則乾隆八年奉有

  諭旨交節之前用上月宫調交節之後用下月宫調永著為例

  重定文武傳臚樂制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讀卷執事

  官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傳

  制唱名畢諸進士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皇帝還宫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榜亭出導迎樂奏祐

  平之章

  重定

  皇太后三大節慶賀樂制是日

  皇太后御慈寜宫陞座中和韶樂奏豫平之章

  皇帝率諸王群臣行禮丹陛大樂奏益平之章

  皇太后還後宫中和韶樂奏履平之章

  皇后率

  貴妃

  妃

  嬪等及公主王妃命婦至

  皇太后宫行禮所奏中和韶樂丹陛大樂並同

  重定

  皇后三大節慶賀樂制是日

  皇后陞座中和韶樂奏淑平之章

  貴妃以下等行禮丹陛大樂奏正平之章

  皇后還後宫中和韶樂奏順平之章

  重定

  皇帝三大節筵晏樂制是日

  皇帝陞座中和韶樂作進茶賜茶中和清樂奏海宇昇平日之章進酒賜酒中和清樂奏玉殿雲開之章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萬象清寜之章羣臣謝

  恩行禮丹陛大樂作

  皇帝還宫中和韶樂作

  【臣】等謹按筵晏陞座還宫所奏中和韶樂並依三大節朝賀樂章惟上元筵晏陞座中和韶樂奏怡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昇平之章除夕筵宴陞座還宫即用十二月常朝樂章其行禮丹陛樂章均與元旦同

  重定

  皇太后三節暨上元筵宴樂制是日

  皇太后陞座還宫所奏中和韶樂行禮所奏丹陛大樂與三大節慶賀同進茶進酒用丹陛大樂進饌用中和清樂所奏歌詞樂名與

  皇帝筵宴同

  重定部宴樂制

  賜衍聖公筵宴樂奏洙泗發源長之章正一真人筵宴樂奏上清碧落之章文進士筵宴樂奏啟天門之章武進士筵宴樂奏和氣洽之章

  御製補笙詩鄉飲樂制初舉觴樂正先升立於西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座乃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卒歌再舉觴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樂南陔白華華黍畢三舉觴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邱歌南山有臺笙由儀畢供湯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工告樂備乃降

  八年定

  先農壇遣官致祭用中和韶樂奉

  諭旨向來

  先農壇親祭始用中和韶樂遣官則同小祀之例不用中和韶樂查

  朝日

  夕月等中祀雖遣官仍用中和韶樂但不飲福受胙而已朕思國之大事在農

  先農宜在中祀之列此次遣和親王恭代著用中和韶樂永著為例

  定

  巡幸樂制鑾儀衛奏

  皇上巡幸盛京接

  駕細樂奏與不奏奉

  旨此次巡行需日甚久每日迎送不必奏樂至熱河之日奏樂迎接早晩仍舊奏樂

  定

  幸盛京

  頒詔慶賀筵宴樂制

  皇帝於行營起程至

  盛京儀仗全設馬上鼓吹導引

  駕至崇政殿陞座王公文武大臣行禮

  賜茶畢還宫鼓吹止翼日設丹陛大樂於兩樂亭禮部衙門設龍亭安置慶賀表文校尉舁亭用導迎樂

  皇帝詣

  皇太后宫行慶賀禮畢

  御崇政殿陞座中和韶樂奏元平之章諸王文武大臣行禮宣表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朝鮮陪臣行禮丹陛大樂奏治平之章

  頒詔賜茶畢中和韶樂奏和平之章

  皇帝還宫樂止

  詔書龍亭出導迎樂作是日

  御崇政殿筵宴所奏中和清樂與

  太和殿筵宴同

  定

  幸翰林院暨筵宴樂制是日鹵簿全設樂部設中和韶樂於翰林院後堂東西廊下設中和清樂於東廊下設丹陛大樂於敬一門内兩旁

  午門鳴鐘

  皇帝出宫至翰林院詣

  至聖先師祠行禮畢

  陞御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掌院大學士率各官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進茶賜茶丹陛樂奏文物京華盛之章進

  御宴桌中和清樂奏玉署延英之章進饌樂止承應上

  呈伎畢進

  御酒宴桌及各官酒席桌進酒賜酒丹陛清樂奏延閣

  雲濃之章各官謝

  恩宴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

  駕出還宫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

  定樂舞生春秋二季赴掌儀司演習

  諭

  郊

  廟朝會鉅典攸關其登歌下管各工必肄業有素方免臨期舛誤太常寺樂舞生每月在神樂所演習雖有定例再當於春秋二季令赴掌儀司演習禮部遵

  旨議准每年春秋於三月九月赴掌儀司演樂一次令

  總理樂部大臣悉心考驗

  十三年定

  巡幸致祭

  岱嶽樂制時

  上東巡先是大學士等遵

  旨議奏致祭泰山應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行惟是致祭方嶽向未用樂今特舉盛典秩於岱宗請用中和韶樂令儒臣增撰樂章交太常寺協律郎率樂生預習備用至是

  親祭

  岱嶽迎

  神樂奏祈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華豐之章亞獻樂奏興豐之章終獻樂奏儀豐之章徹饌樂奏和豐之章送

  神望燎樂奏錫豐之章樂人用太常寺樂生自京随往

  樂器於闕里移用

  駕還行宫照例奏導迎樂

  十月重定

  命將出師樂制是月二十七日

  命大學士傅恒為經畧討金川陳設鹵簿大駕樂器如

  常朝儀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經畧大學

  士傅恒跪受

  勅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經畧大臣随捧勅大臣由丹陛東階下樂止

  皇帝還宫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十一月初三日設鹵

  簿大駕於

  堂子外設角於柵欄外之東設旗纛於大門外之南設導

  迎樂於紅樁之北

  駕至紅樁鳴角進

  堂子角止

  皇帝行禮畢復鳴角至纛前行禮畢出至紅樁角止導

  迎樂作

  駕至東長安門外

  御武帳陞座

  親賜經畧酒飲畢經畧及出師大臣皆佩弓矢跪辭啟

  行

  皇帝還宫導迎樂作

  十四年三月重定凱旋暨筵晏樂制時經畧大學士忠勇公傅恒平定金川凱旋陳設鹵簿大駕樂器如常朝儀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經畧大臣

  官員謝

  恩行禮丹陛大樂奏慶平之章

  皇帝還宫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

  幸豐澤園筵宴設中和韶樂於

  帳殿外設丹陛大樂於

  帳殿南

  駕至帳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

  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景運乾坤泰之章掌儀司官捧臺盞巵壺進丹陛清樂奏聖德誕敷之章經畧大臣跪進爵大臣跪進爵

  皇帝進酒畢樂止

  皇帝進饌中和清樂奏日耀中天之章

  賜各筵食品樂止

  親賜經畧及凱旋大臣等酒各樂伎以次呈畢中和韶

  樂奏顯平之章

  皇帝還宫

  十五年定祭

  嵩嶽樂制時

  上巡幸中州致祭

  嵩嶽各樂與祭

  岱嶽同

  十八年定祈雨致祭仍用樂先是十七年禮部奏言

  神祇壇本無專祀惟祈雨則祈告於壇而不作樂自乾隆七年始增樂章揆之一應因事祇告之禮均不作樂殊未畫一至甘雨霑足報祭之時僅用酒果脯醢與祈告相同又與報祭之禮未稱請嗣後各壇告祭停止作樂至報祭時均應加籩豆牲牢即將

  神祇壇樂章用於報祭得

  旨祭祀用樂以導和氣而格神祇乃事神之禮與齋戒徹懸自致誠恪其義各别且樂足以宣通陰陽之氣祈雨致祭仍當用樂為是至是復議奏凡祈雨之祭時當待澤孔殷蠲誠致禱與因事祇告之禮原有不同儀文自宜周備應遵

  旨仍用樂章其

  太歲壇祈雨樂章交樂部另行撰擬從之

  增定

  太歲壇祈雨樂章歲旱遣官祈禱雨足報祀均用中和韶樂迎

  神樂奏需豐之章奠帛初獻樂奏宜豐之章亞獻樂奏晉豐之章終獻樂奏協豐之章徹饌樂奏應豐之章送

  神樂奏洽豐之章

  十九年定致祭

  長白山樂制時

  皇帝再謁

  祖陵望祭

  長白山樂制與祭

  岱嶽同

  改定神樂署及官名舊制太常寺神樂觀設提點知觀等員掌各壇祭祀之樂乾隆八年改神樂觀廟額為神樂所至是禮部奏准神樂所改為神樂署提點改為署正知觀改為署丞品級仍舊以昭畫一

  二十四年十一月增定慶賀

  頒詔中和樂章時囬部悉平於冬至次日王公羣臣行

  慶賀禮

  欽頒恩詔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還宫中和

  韶樂奏允平之章

  增定

  皇太后宫慶賀中和樂章

  皇帝詣

  皇太后宫率王公羣臣行慶賀禮

  皇太后陞座中和韶樂奏豫平之章還宫中和韶樂奏履

  平之章

  【臣】等謹按是時回部悉平西陲底定凱音奏捷正值新陽初復之時乃更定中和樂章增撰武成慶語以誌

  膚功以昭

  盛典其詞詳見樂歌其章名則仍同於舊云

  二十五年二月重定凱旋郊勞筵宴樂制將軍武毅謀勇公兆惠平定西域凱旋

  皇帝駐蹕黄新莊行宫是日鹵簿大駕全設張黄幄御座於郊勞處正中南向築臺於黄幄正南設凱旋纛於南面樂部内班署史等承應之鐃歌樂鼓吹樂鳴螺軍士於臺左右排立

  駕至郊勞處軍士鳴螺鐃歌大樂作

  皇帝拜

  天行禮畢

  御黄幄陞座王公大臣及將軍從征大臣官員兵丁行

  禮畢候

  旨將軍大臣行抱見禮將軍大臣及囬部人等行禮賜坐賜茶畢

  皇帝出黄幄乘騎鐃歌樂止停鳴螺凱歌樂奏鬯皇威

  之章在鹵簿前行

  駕還行宫樂止

  幸豐澤園筵宴設中和韶樂於

  帳殿外設丹陛大樂於

  帳殿南

  皇帝陞座中和韶樂奏遂平之章

  皇帝進茶賜茶丹陛清樂奏聖武光昭世之章掌儀司官奉臺盞巵壺進丹陛清樂奏禹甸遐通之章將軍大臣跪進爵大臣跪進爵

  皇帝進酒賜酒畢樂止進饌賜各筵食品中和清樂奏

  聖治遐昌之章

  皇帝還宫中和韶樂奏允平之章

  二十六年

  詔定中和韶樂鎛鐘之制先是古鐘十一圜出於江西

  撫臣摺奏恭進

  上為正注疏之異同辨編懸之制度

  訓示廷臣定為鎛鐘至是奉

  諭旨著莊親王欽遵

  皇祖御定律呂正義鐘律尺度參考定制鑄造十二律鎛鐘一分以備特懸其舊有鎛鐘内缺一圜亦著依式補鑄嗣經莊親王奏言臣謹考

  聖祖仁皇帝御定律呂正義引隋書樂志金之屬二一曰鎛鐘每鐘縣心一簨虡各應律呂之音即黄帝所命伶倫鑄十二鐘和五音者也臣欽遵

  聖祖仁皇帝御定鐘律之黄鍾尺度參考定制加一倍半得黄鍾之數以下十一鐘俱按本律尺度亦各加一倍半其鐘體上柄旋蟲乳照三分損益各用遞減以合十二律呂遵照舊鐘式様敬謹鑄造俟鑄成後率同樂部官對凖聲音燒古進

  呈以備特懸至舊有鎛鐘内多損壞即或完好而土花剥蝕曾試考擊未能盡諧今祇就其大小之次擬鑄一圜以補第三鐘之缺抑臣更有請者古者功成樂作原為鼓吹太平盛軌故鑄鐘鼎以紀功德我

  皇上聖武遠揚西陲闢地二萬餘里為從古所未有乃

  當大功告成之時是鐘適出以應

  昌期臣奉

  命鑄造鎛鐘伏祈

  皇上御製銘詞臣按照舊式鐫入以垂永久得旨不必燒古著鍍金鐫識處前面寫鐘銘後面寫本鐘律名

  奏定中和韶樂特磬之制和碩莊親王等奏言兹當西師奏凱西江古鐘應時而出

  命臣等遵按

  聖祖仁皇帝欽定黄鍾真度上下損益鑄為鎛鐘十二御製銘詞昭示無極竊以條理宜備始終金聲必兼玉振方今和闐奉賮美材豐博可叶鳴球洵當與泗濱所產同資戛擊應請仿周禮磬氏句博股鼔依律長短之法製造特磬十二虡與鎛鐘俱為特懸以備中和之盛其樂懸位次奏樂儀節臣等詳考古制鎛鐘在東居編鐘之左特磬在西居編磬之右皆北向凡樂作起柷鎛鐘一鳴繼之樂闋撃特磬一乃奏敔凡

  壇

  廟大祀

  慶賀朝會大典並依應月之律各設鎛鐘特磬一虡以

  昭美備得

  旨大學士禮部議奏尋議覆臣等伏念

  天子建中和之極制作宜隆大樂與天地為昭條理必備當此武功耆定殊域輸誠河成五色之珍律應九成之奏宫商既協戛擊攸司應如所請照周禮磬氏句博股鼓依律製造特磬十二虡與鎛鐘俱為特懸以符體制至所稱樂懸位次奏樂儀節臣等伏思古今樂不相沿懸架本無一定現今樂部編鐘編磬久列東西則特懸應各從其器其北向之處考儀禮大射樂懸之法編鐘編磬之外又有所謂其南鑮者鑮即鎛也是特懸鐘磬東西定位而向北自古而然參酌經史若合符契亦應如所奏每遇

  慶賀朝會大典設應月本律之鎛鐘特磬各一三擊柷一鳴鎛鐘中和韶樂作樂闋一擊特磬乃奏敔其

  壇

  廟大祀並依應用之律各制鎛鐘特磬一虡以昭美備其製磬尺度應聽莊親王等詳推器數恭請

  睿裁其位次儀節亦應交樂部查照敬謹辦理從之

  三十三年重定

  關帝廟樂章

  【臣】等謹按舊制關帝廟樂章春秋時祭奏樂一闋無初亞終獻徹饌樂章至是和碩莊親王奏請加增

  關帝廟署史十六名合前八名共二十四名所奏樂以迎神送神三獻各為一章

  四十一年四月重定凱旋郊勞筵宴樂制將軍誠謀英勇公大學士阿桂平定兩金川紅旗捷至

  御製凱歌三十章並增製鐃歌十六章

  命於郊勞時奏之是月戊辰

  上御龍袍補服至良鄉城南行郊勞禮大駕鹵簿排設軍士鳴螺鐃歌樂作將軍阿桂率副將軍豐昇額及随征大臣官員兵丁俱甲胄跪迎

  上登壇拜

  天行三跪九叩禮將軍等及王公以下官員俱随班位行

  禮

  上御黄幄將軍等及王公以下各官行禮訖將軍趨進御座前行抱見禮

  上慰勞有差

  賜坐

  賜茶禮成

  駕旋凱歌樂前導將軍等扈從至

  行宫己巳

  上御紫光閣

  賜將軍阿桂副將軍豐昇額及有功將士並王公大臣

  筵宴

  陞座中和韶樂奏隆平之章進茶

  賜茶進酒進饌並奏清樂

  還宫中和韶樂奏顯平之章

  五月重定凱旋慶賀樂制時兩金川平定是月辛未王公羣臣行慶賀禮

  皇帝御太和殿陞座奏隆平之章

  還宫奏顯平之章

  【臣】等謹按兩金川負固梗頑蠢迷不率

  皇上赫怒行師旄鉞所指風馳電掃蟻穴全平

  郊勞凱宴

  特命樂部定製樂章復

  御製凱歌三十章以紀蕩平之畧仰見

  聖天子不得已用兵之心

  皇威宣鬯遐邇歸誠誠足垂示萬古已

  四十五年八月

  皇上七旬

  萬夀增製喜起舞樂章

  【臣】等謹按乾隆四十五年八月

  皇上七旬萬夀和碩莊親王等請增撰喜起舞樂詞九

  章

  上俞所請

  古稀錫羨萬國臚歡洵足昭

  夀㝢昇平之盛典已

  十月藏僧班禅額爾德尼進

  古稀祝嘏樂章

  【臣】等謹按班禪額爾德尼自藏入

  覲撰

  古稀祝嘏樂章以獻仰見

  聖化覃敷前代聲教未通之域莫不効悃輸忱歌詠至德實為隆古所未有云

  四十八年正月定

  乾清宫普宴宗室樂章是月壬寅

  上御乾清宫

  賜宗室王貝勒貝子公以下及四品頂帶宗室等宴陞座奏隆平之章進茶奏瑞旭中天麗之章進酒奏珠斗杓逥之章進饌奏景麗仙瀛之章奏世德舞禮畢

  還宫奏慶平之章

  五十年正月定

  賜宴千叟樂章是月丙辰

  上御乾清宫自王公大臣以下年逾百歲及六十以上

  入宴者共三千人

  陞座奏隆平之章進茶奏夀愷昇平瑞之章進酒奏紫

  禁春開之章進饌奏夀宇同登之章

  還宫奏慶平之章

  【臣】等謹按康熙六十年

  聖祖仁皇帝肇舉千叟宴我

  皇上久道化成時熙物阜迺以元辰復行慶典夀祺普錫遐邇攸同

  聖祖

  神孫後先同揆重熙累洽洵非蓼蕭湛露之休所能比

  擬於萬一也

  二月定

  辟雍殿講學樂章是月上丁

  上以肇建辟雍

  親詣太學行釋奠禮畢

  御辟雍殿講學

  陞座奏盛平之章羣臣行禮奏慶平之章

  賜講官以下諸臣茶奏仰

  君師之章

  還宫奏道平之章

  【臣】等謹按太學為首善之區

  皇上稽古剙制肇建辟雍

  親臨講學

  特命增製樂章以昭盛典凡笙詩抑戒鹿鳴棫樸諸章莫不追復古音間奏登歌一歸大雅藻金石而澤膠庠俾圜橋觀聽漸摩移易於不自知

  大聖人制作動與天合誠所謂樂由天作者矣

  八月奉

  諭古樂以宫商角徵羽為五音合諸變宫變徵則為七音今之樂猶古之樂何以樂部所奏樂章僅以五六工尺上等字為音而問之以宫商角徵羽則茫然不知為何事近偶閱張照所奏論樂劄子辨析頗詳其所謂五六工尺上即宫商角徵羽甚合古意因復取律呂正義再加參核本屬相合因思今之五六工尺上古之宫商角徵羽名雖異而實則同聲音之道原欲避俗趨雅今反援雅而歸於俗甚非道也况

  郊

  廟樂章格

  天歆

  祖正朝御殿敷政臨民鐘簴元音自應用古制為節奏今樂部所定樂章俱取便注工尺揆諸名義殊乖莊雅但相沿已久若猝令樂工等改習宫商角徵羽則心手俱所未嫻其勢亦有所難朕意俗用工尺既與宫商角徵羽相同嗣後雖令樂工等取便用工尺等字而於樂章每章每字下則兼注宫商角徵羽變宫變徵字様皆令兼知則不但用諸

  郊

  廟朝廷倍彰莊雅而以此潜移默化漸復古音未始非返樸還淳之一道再古樂中琴瑟與金石並重近來樂部奏樂琴或間能操縵而瑟則竟屬虚陳即業儒之人雖偶有學琴者已非古道至今瑟則未有能鼓者是瑟之為道久已失傳夫八音迭奏琴瑟相宣豈容偏廢向來樂部奏樂俱因笙笛聲壯琴瑟聲細為其所掩絲不如竹古已有其語是以樂工等罕有嫻習者殊非八音咸備之意從前勵宗萬為太常寺少卿時寺丞張樂盛編輯

  壇

  廟樂章勵宗萬為之作序維時已有律呂正義一書而張樂盛所編書内樂章並不仿照兼注宫商輒專注工尺勵宗萬又不為之定正所謂不學無術不可與言樂亦安能窺律呂正義之博洽賅備耶然律呂正義一書卷帙既繁剖析又極精微樂工未易領會德保係禮部尚書太常寺樂部皆所綜理莊存與則禮部侍郎而兼管樂部著德保莊存與向武英殿咨取律呂正義刋本一部將律呂正義書内每字下駢注宫商角徵羽及五六工尺上字様者摘出令樂工等按書演習精熟並著將琴瑟二樂飭令樂舞生一體用

  心嫻習盖黄鍾為萬事根本五音十二律還相為宫而所謂三分損一隔八相生之說其義原可貫乎今之工尺盖黄鍾生大呂至半大呂而又生黄鍾夫黄鍾宫也以宫商角徵羽變宫變徵之位言之則為七以其相生之數言之則為九此隔八之說所由來也如歲時之有八節八節遞嬗而歲時成矣今之五六工尺上四合合字音之終也而即以生五生生不窮自為循環所謂貞下起元聲音之道與政通也著德保莊存與悉心講求檢閱於律呂正義一書取要節繁輯為簡要一編會同軍機大臣酌定繕寫進呈刋發再律呂正義中原有御製補笙詩六首駢注工尺宫商字様著一併入編頒發學官肄習以示作樂崇德協律同和之至意

  十一月奉

  諭前因樂部所用樂章僅以五六工尺上為音問以宫商角徵羽茫然不知為何事因命德保莊存與將律呂正義一書取要節繁輯為簡要會同軍機大臣酌定繕寫進呈今據將各樂章酌定案語開單呈覽朕詳加披閱與從前張照所論原屬相合不過拘泥黄鍾為宫之說各調俱以羽字起羽字止其實如

  郊壇及御殿萬夀所用樂章自應以黄鍾為宫羽字起止至每月所用樂章則應以每月本律為宫如太蔟為正月主宫正合人生於寅之義其餘逐月皆依律呂相生所謂旋相為宫者此也今閱所進清單按照樂章將五音配合兼注已屬明晰毋庸另為一編著與旋宫圖俱附入律呂正義後編並於四庫全書内一體補入并將前降諭旨及此旨冠於律呂正義後編篇首俾講求樂律之士及肄習伶官俱曉然於宫商角徵羽五音共知避俗趨雅援今入古而仍不禁其五六工尺上俾雅頌各得其所云爾

  【臣】等謹按四上競氣見於楚詞至宋史燕樂書遂有合四乙工凡勾尺六五等字嗣後互相沿襲太

  常樂譜因但注字色轉遺聲律古名

  皇上身律聲度特重雅樂命樂臣取太常寺樂譜補註

  宫商以古正俗以俗證古誠為

  聖王崇德之盛典至於羽主調宫立宫之說盖以下羽大於宫位於宫前與國語羽逐宫音相合然黄鍾為宫固當以下羽主調其他律旋宫主調者不必皆因下羽之名經

  聖明指示改用每月本律為宫於旋宫之義更為曠若發蒙近又因朱載堉樂律全書較之律呂正義不免疎漏岐誤凡縱黍横黍一字數音諸說無不詳加訂正仰見

  聖人之德實與天地同和鼓舞鏗鏘釐然得所洋洋乎

  洵駕咸莖韶濩而上之已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五十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