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皇朝文献通考

114-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宗廟考【六】

  太廟

  時享

  【臣】等謹按馬端臨宗廟考立祭祀時享門其下旁注薦新二字所謂祭祀者遞詳列代廟禮之名義制度儀器而時享與薦新亦即隨文以錯見至唐及宋始臚親饗之數且時享薦新分録其儀注此固皆廟之正祭也而因事祗告者則上附於郊社考之告祭門兹恭校

  本朝典策仰見我

  列聖垂模

  皇上敬勤紹緒每歲時享必親舉行而禮制之隆隨時

  酌定廣大精微條理具備至矣哉

  太廟之禮貽則於萬年億年者矣謹依甲子詳為編次考古未有若斯之盛者馬考具在可覆覈也若夫薦新則順治十四年後恭行於

  奉先殿一切定禮自歸

  奉先殿儀備列焉

  順治元年九月庚戌定

  宗廟樂章六奏用平字從大學士馮銓謝陞洪承疇等之

  議也【詳見樂考】

  二年正月辛卯定

  萬壽節祭

  太廟儀禮部言故明舊例凡遇萬夀節親詣奉先殿上香行禮又遣官祭陵上香燭供酒果不讀祝得

  旨祭

  太廟如

  奉先殿禮儀讀祝致祭

  福陵

  昭陵

  四祖廟止上香燭供酒果不必讀祝

  京師建立

  太廟始以

  盛京

  太廟崇稱為

  四祖廟尋以二月丁巳禮部言凡遇清明等節應令駐防

  盛京總管分率城守章京往祭

  福陵

  昭陵東京興京

  祖陵令城守官奠祭

  盛京

  四祖廟令守廟總管官獻酒果從之蓋追尊

  四祖考皇帝

  四祖妣皇后奉安

  神主於

  京師

  太廟實以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而是年七月庚戌朔十二月戊申歲暮三年七月乙巳朔皆遣官詣

  盛京祭

  四祖廟云

  癸丑以

  萬壽節遣官祭

  太廟

  【臣】等謹按自是年定

  萬壽節祭

  太廟儀即以是月遣官祭嗣於三年正月丁丑至十七年

  正月乙酉每歲以

  萬壽節祭

  太廟皆遣官

  閏六月癸巳定秋祭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以七月朔用牛羊禮部言

  本朝舊例秋祭

  太廟於七月十五日用牛羊是日

  福陵獻酒果香燭故明例於七月朔祭太廟用牛羊是日各陵不獻酒果香燭以七月十五日祭陵用牛羊是日太廟不獻酒果香燭得

  旨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俱照故明例以七月朔用牛羊致祭是日陵上不必獻酒果香燭中元節仍用牛羊祭

  陵是日

  太廟

  盛京

  四祖廟不必獻酒果香燭

  丙午增設滿讀祝官禮部言請

  壇

  廟讀祝停讀漢文止讀滿文仍增設滿讀祝官八員一切

  典禮俱照

  本朝舊制行從之

  十月己亥定

  親祭儀禮部言

  圜丘

  方澤

  社稷三壇如遇

  親祭應照故明例增用牛一仍進胙肉福酒其迎神送神令鳴贊官贊唱遣官代祭則止如祭

  太廟雖

  親祭亦不增用牛不獻福胙不贊迎神送神以

  太廟神位前供獻牛肉頒賜諸王貝勒從之

  三年正月癸卯定

  盛京

  祖廟牲凡歲除清明及慶賀祭如

  京師例牲用生

  四年三月丁卯定薦熟牛停止進胙肉内院禮部會同議奏我

  朝享

  太廟例主祭官舉帛舉爵捧獻官陳設仍以胙牛一進上今祭

  太廟應薦熟牛在廟門奏樂至於進

  上胙肉應停止其帛爵仍照例令捧獻官陳設至祭

  興京

  五祖神主亦應如

  太廟儀從之

  八年二月癸未定

  親祭

  太廟進胙肉福酒如祀

  圜丘儀

  三月己丑定樂舞從禮部之請也【詳見樂考】

  癸卯定齋戒規凡祀

  太廟齋戒三日

  上親詣或遣官恭代俱於

  太和殿設齋戒牌銅人各衙門亦設齋戒牌不理刑名若有緊急事務仍辦理

  大内及宗室并齋戒官家不祀神如

  上躬饗

  太廟和碩親王以下陪祀官以上俱於家齋戒如遣官恭

  代則

  上齋戒和碩親王以下輔國公以上不必齋戒陪祀官齋

  戒如前

  六月乙丑定

  太廟祀典歲暮祭大建於二十九日小建於二十八日其

  清明祭各官不必陪祀祭肉用生

  十三年三月乙酉定齋戒規禮部言前此清明節享

  太廟惟主祭大臣併執事官各齋戒三日致祭近查明朝清明節祀典並不齋戒嗣後應令主祭官分獻官禮部太常寺執事官先期齋戒一日著為令從之六月甲辰定祭

  太廟日

  駕於黎明出宮

  十四年十一月乙巳

  命禮部修樂器【詳見樂考】

  【臣】等謹按順治初年

  太廟祭祀之禮歲以正月孟春與

  萬夀節二三月清明節四月朔七月朔十月朔十二月歲暮凡七自十六年七月定舉行祫祭其年十二月甲寅以歲暮祫祭遣官祗告越日乙卯

  世祖章皇帝親詣行禮實為

  太廟祫祭之始是十六年以前凡十二月歲暮之祭皆時

  享也兹謹彚時享

  親詣之年月日紀於編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二十八

  【順治二年七月庚戌朔三年七月乙巳朔】

  【四年十二月丙寅歲暮五年三月丁未清明節】

  【七年七月壬子朔八年十月乙巳朔】

  【九年七月庚午朔九年十月己亥朔】

  【九年十二月丙寅歲暮十年正月甲戌孟春】

  【十年七月甲午朔十年十月癸亥朔】

  【十年十二月庚寅歲暮十一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一年七月戊子朔十一年十月丁巳朔】

  【十二年十月辛亥朔十三年七月丁未朔】

  【十三年十月乙亥朔十三年十二月壬寅歲暮】

  【十四年正月庚戌孟春十四年四月癸酉朔】

  【十四年七月壬寅朔十四年十月庚午朔】

  【十五年正月丙午孟春十六年正月丁酉孟春】

  【十六年七月庚申朔十七年正月甲子孟春】

  康熙十一年正月乙丑

  飭太常寺習禮樂【詳見樂考】

  十二年九月丙申定祭時與齋戒處先是八月丁巳

  諭禮部

  壇

  廟祭祀國家大典必儀文詳備允符禮制乃可肅將誠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時辰齋戒處所稽諸往代各有定制爾部詳察典禮酌議妥確以聞至是議覆考

  太宗文皇帝時祭

  廟用黎明再考歷代致齋俱於别殿今請

  皇上於别殿齋戒從之【互見郊社考】

  十二月甲寅定執事官及樂舞生先是庚子

  諭禮部太常寺

  壇

  廟禋祀理宜嚴肅今觀祭祀執事之人過多殊為煩雜應酌量裁減務令肅清至是議覆祭

  廟執事之人及樂舞生今已遵

  旨酌量裁減再考會典祭時祗有監察御史侍立之例其禮部漢堂官應按班行禮停其侍立得

  旨是

  十八年五月以改營

  奉先殿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暫安

  太廟遣官祗告

  太廟

  二十年正月辛巳

  飭糾陪祭官

  諭都察院祭祀以奉上下神祇理宜敬慎近見陪祭各官跡涉慢易班行不整笑語自如殊失執事有恪之道爾衙門職在察核未見指名參奏所司何事其嚴飭之

  二月甲午以

  奉先殿工竣遣官祗告

  太廟乙未恭奉

  列祖

  列后神牌還御

  二十一年六月定樂章【詳見樂考】

  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命司祝高讀

  御名是日孟春

  聖祖仁皇帝親享

  太廟禮畢

  顧内閣學士席爾逹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往見贊禮郎宣讀祝版至朕名聲輒不揚父前子名前經所載朕對越之次惟懼誠敬稍有未至無以昭格神靈為子孫者通名於祖父豈可涉於慢易嗣後俱應高聲朗讀無庸顧忌

  辛巳定執事官奉福胙趨走儀更贊次獻為亞獻是日

  聖祖仁皇帝

  祈穀於

  上帝禮畢

  顧内閣學士席爾達太常寺卿葛思泰曰前見

  太廟致祭時執事官奉福胙由兩神位間趨走於尊祖敬

  宗之意未協爾等曾稽舊例否席爾達等奏太常寺紀書

  禮部會典俱未載

  上曰對越

  祖宗典禮甚鉅惟嚴肅不懈始可薦馨在廟奔走之人亦當誠敬將事共襄大禮不應稍有䙝慢且亞獻禮俱唱為次獻亦與漢文不符爾等會同内閣禮部察例奏聞尋太常寺等衙門議覆執事各官應從外旁趨走唱次獻應改為亞獻得

  旨是

  二十五年十二月癸亥定陪祭官並

  飭嚴糾儀先是十一月丙申

  諭禮部朕敬

  天奉

  祖郊祀廟饗必精白厥心竭誠致慎庶幾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於祭祀

  壇

  廟每躬詣行禮未嘗不齋明祓濯實圖感通凡從事於祀典者皆宜表裏精誠䖍盡職掌近見執事陪祭各官間有因循怠忽視為具文不能盡志致慤共效昭事之忱殊為非禮嗣後務俾各秉誠心克恭祀事凡行禮儀節始終整肅毋得慢易用副朕敬

  天奉

  祖至意作何再加通飭永可遵行著九卿詹事科道會同詳加確議具奏至是議覆其陪祭

  太廟官員俱不照加級武官公以下參領阿達哈哈番以上文官尚書以下郎中以上滿科道漢六科掌印給事中武官參將遊擊以上令其陪祭有高聲喧語失儀者監察御史禮部官員即指名題參如

  壇例行

  上曰這所議妥當著如議凡祭祀時特遣御史監禮糾劾今觀御史不過左右顧盻聊以充數未嘗糾參一人且非特諸臣而已即朕設有不敬處亦當舉奏也

  三十八年十二月壬午定元旦

  聖節恭祭

  四祖即於

  太廟後殿照

  奉先殿典禮遣官致祭【詳見奉先殿門】

  五十三年正月己未

  命重修樂器和碩諴親王允祉等董其事

  六十年三月

  聖祖仁皇帝萬壽聖節

  命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   【世宗憲皇帝廟諱】祭

  太廟後殿先是戊辰太常寺奏

  萬壽節請遣官祭

  太廟後殿得

  旨

  天

  地

  太廟

  社稷俱係大祭理宜敬謹必將知進退之節威儀可觀之大臣遣往行禮方善著大學士等會同禮部將諸皇子及王以下大臣等另行開列具奏庚午大學士等謹將已封諸皇子另開一摺諸王貝勒公内大臣都統等又開一摺具奏

  上硃筆圈出交太常寺遇祭祀時請旨尋太常寺以萬夀節遣官祭

  太廟後殿請

  上命

  皇四子和碩雍親王   【世宗憲皇帝廟諱】行禮

  聖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八十二

  【康熙元年正月乙酉三年十月己未朔】

  【四年十月癸丑朔五年四月辛亥朔】

  【六年正月乙酉六年十月壬申朔】

  【七年正月丁未七年四月己巳】

  【七年七月戊戌朔七年十月丙寅朔】

  【八年正月癸卯八年七月壬辰朔】

  【八年十月辛酉朔九年正月丁酉】

  【九年四月丁亥朔九年七月乙卯朔】

  【九年十月乙酉朔十年正月戊午】

  【十年四月壬午朔十年七月庚戌朔】

  【十一年正月乙卯十一年七月甲辰朔】

  【十二年正月丁丑十二年四月庚子朔】

  【十二年七月戊辰朔十二年十月丁酉朔】

  【十三年正月癸酉十三年四月乙未朔】

  【十四年正月乙丑十四年四月己丑朔】

  【十四年七月丁亥朔十四年十月乙卯朔】

  【十五年正月己丑十五年四月癸丑朔】

  【十五年七月辛巳朔十五年十月庚戌朔】

  【十六年四月丁未朔十六年七月丙子朔】

  【十七年正月庚辰十七年七月己亥朔】

  【十七年十月戊辰朔十八年正月丙午】

  【十八年四月乙丑朔十八年十月壬戌朔】

  【十九年正月乙未十九年四月庚申朔】

  【十九年七月戊子朔十九年十月丙戌朔】

  【二十年正月己未二十年十月庚辰朔】

  【二十一年正月丙辰二十一年七月丙午朔】

  【二十一年十月甲戌朔二十二年四月癸酉朔】

  【二十三年四月丙申朔二十四年正月癸酉】

  【二十四年四月庚寅朔二十四年十月戊子朔】

  【二十五年正月乙丑二十五年四月乙酉朔】

  【二十五年十月壬子朔二十六年四月戊申朔】

  【二十六年十月丙午朔二十七年十月庚子朔】

  【二十八年四月丁卯朔二十九年四月壬戌朔】

  【三十年正月壬辰三十年十月壬午朔】

  【三十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十三年十月乙未朔】

  【三十四年四月壬辰朔三十七年正月壬午】

  【三十七年四月乙巳朔三十八年十月乙丑朔】

  【三十九年四月甲子朔三十九年十月庚申朔】

  【四十年四月戊午朔四十年十月甲寅朔】

  【四十三年四月庚午朔四十三年十月戊辰朔】

  【四十四年十月辛卯朔四十九年十月壬戌朔】

  【臣】等謹按四時之享

  聖祖仁皇帝始專以正月孟春諏吉四月朔七月朔十月

  朔有事於

  太廟與十二月歲暮大祫而五此則迄今所恭行太廟之正祭

  垂則於萬年者矣其每歲遇

  慶辰令節諸禮皆於

  奉先殿行

  雍正元年正月

  飭嚴糾儀是月己丑

  命

  廟祭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員部屬侍衛各四員稽失儀及扈從人等任意行走著為例

  八年正月

  命孟春時享展期是月初三日壬申

  世宗憲皇帝諭初五日時享

  太廟但朕頰旁偶長小熱顆二三日即可平復展期初十日至期

  上親詣行禮

  十年正月癸亥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  【皇上御名】行禮

  二月辛丑

  命齋戒日陪祀官懸齋戒牌時奉

  諭國家典禮首重祭祀每當齋戒日期必檢束身心竭誠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嚴昭事而格神明朕遇齋戒之日至誠至敬不但殿廷供設銅人即坐卧之次亦書齋戒牌存心警惕須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員雖設齋戒牌於官署但恐言動起居之際稍有䙝慢即非致齋嚴肅之義查明代祀典凡陪祀及執事之人有懸祀牌之例今酌定齋牌之式令陪祀人員佩著心胸之間使觸目警心恪恭罔懈并得彼此觀瞻益加省惕其於明禋大典愈明䖍潔著傳諭各部院及八旗并直省文武官員一體遵行

  十一年三月

  命增定上香儀是月壬寅

  諭享祀

  太廟向無上香之儀朕意應確議增添至奠帛獻爵時恭立拜位無跪獻之儀大學士會同禮部酌古準今敬謹定議尋議覆唐以前典制尚用三代蕭之禮至宋代始有上香之儀並於每位前跪三上香其奠帛獻爵亦如之爵以三獻明洪武定制無上香奠帛之儀爵兩獻亦不跪至嘉靖改從宋制

  本朝會典因明洪武所定而酌增之有奠帛有三獻爵而無上香之儀臣等敬謹詳議大祀莫重於

  郊壇而孝享莫尊於

  配

  天至

  宗廟之禮宜與

  社稷壇同若同於

  郊壇則逾於

  社稷矣查祭

  社稷壇時

  皇上親詣

  大社

  大稷前跪上香則

  太廟上香自應一例至奠帛獻爵

  太廟

  社稷俱不親獻是以

  皇上於拜位前恭立所以亞於

  郊壇也似應仍照舊儀請嗣後享

  太廟於迎

  神奏樂時贊引官對引官恭導

  皇上詣

  太祖高皇帝神位前立司香官奉香盒跪於左贊引官奏

  跪

  上跪奏上香

  上舉炷香上爐内又三上瓣香興

  太宗

  世祖

  聖祖神位前亦如之上香畢奏旋位

  上旋位立樂止其兩廡分獻官於上香時亦各詣兩廡跪

  上香祫祭及

  太廟後殿

  奉先殿儀亦如之疏入從之

  九月甲午定

  太廟供奉

  神牌暨獻帛爵諸儀時太常奏

  奉先殿

  神牌供奉居中

  太廟

  神牌供奉居裏伏思如生如存之義居中以御為得其正

  且祀典理應畫一嗣後

  太廟請如

  奉先殿制供奉居中又

  奉先殿

  神牌有泥金托座嗣後

  太廟應如式製造又

  奉先殿請

  神牌用内務府官獻帛爵用侍衛

  太廟請

  神牌獻爵用侍衛獻帛用太常寺官似屬參差嗣後請神牌應俱用太常寺官獻帛爵俱用侍衛又

  奉先殿供籩豆案上加紅油爵版

  太廟籩豆供於黄案上嗣後俱請供黄案上得

  旨是依議

  十二年正月壬午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四月丙午朔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五月定供

  列祖忌辰牌是月庚子

  諭

  列祖忌辰在京則禮部等衙門在外則督撫提鎮及各府州縣懸牌出示曉諭官弁兵民等一體凛遵齋戒朕思懸牌出示

  列祖廟號直書於上其懸示之地未必悉能潔淨而往來雜遝坐卧喧嘩均非敬謹恪恭之意嗣後應如何使衆共知而又不至於䙝慢該部悉心定例奏聞尋議恭逢

  列祖忌辰嗣後請製龍邊粉油木牌敬謹書寫倣齋戒牌例設案安奉於禮部大門前令司員看護其九門各設於潔淨寺院提督令員看護次日將牌繳禮部敬謹收貯其直省大小文武衙門照在京例書牌安設從之

  十月甲子

  飭禁止擅入

  太廟時奉

  諭

  壇

  廟俱當潔淨嚴肅

  太廟

  社稷更宜恭敬故派太監專掃除之事又派旗員輪班看守若非祭日一應官員不許擅入原係定例近聞住宿之太監將伊等親友縱令出入看守之旗員亦將朋友入廊院乘涼此皆平日懈弛所致也禮部太常寺嚴查禁止如違拏究割草之人令太常寺酌將老實人選數名敬謹除治並交與内務府御史等不時詳查如容留閒散無用之人推故入者即指參嚴罪如仍前懈弛經朕聞知定將禮部太常寺堂官及御史等交部議處

  十三年四月辛丑朔享

  太廟

  上命

  皇四子寶親王  【皇上御名】行禮

  世宗憲皇帝在位十三年時享

  太廟

  親詣行禮三十

  【雍正元年正月丙戌元年十月丁未朔】

  【二年四月甲辰朔二年七月壬寅朔】

  【二年十月辛未朔三年正月丁未】

  【三年四月戊辰朔三年七月丙申朔】

  【三年十月乙丑朔四年正月丙午】

  【四年四月癸亥朔四年十月己未朔】

  【五年正月丁酉五年四月丁亥朔】

  【五年十月癸未朔六年正月癸亥】

  【六年四月辛巳朔六年十月戊寅朔】

  【七年正月乙卯七年四月乙亥朔】

  【七年十月壬寅朔八年正月己卯】

  【八年四月己亥朔九年正月甲戌】

  【十年十月乙卯朔十一年正月丁亥】

  【十一年四月壬子朔十一年十月己酉朔】

  【十二年十月癸卯朔十三年正月乙亥】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十二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皇朝文獻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