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文献通考 宋元 马端临

320-文獻通考卷三百十六
  文獻通考卷三百十六

  鄱 陽 馬 端 臨 貴 與 著

  輿地考二

  古冀州

  禹貢曰冀州既載【載始也冀州堯都故禹理州自此而始也以唐虞之都不言封畧餘州所至即是其境矣】壺口雷首至於太岳【壺口山在今文成郡吉昌縣太岳在今平陽郡霍邑縣即霍山也雷首在今河東郡河東縣此山凡有九名即歷山首陽山薄山襄山甘棗山中條山渠猪山獨山等名是也】既修太原至於岳陽【太原今太原府岳陽即霍山也亦曰太岳】覃懷底績至於衡漳【覃懷近河地名今河内郡也底致也績功也衡漳謂漳水横流而入河在今廣平郡西北肥鄉縣界也】厥土惟白壤【柔土曰壤】恒衛既從大陸既作【恒衛二水名也恒水出恒山在今博陵郡恒陽縣界衛水在今常山郡靈夀縣西山所出大陸澤鄭元云在鉅鹿北言水從故道可以耕作今趙郡象城縣界】島夷皮服【海曲曰島居島夷而衣其皮】夾右碣石入於河【碣石海邊山名在今北平郡盧龍縣也言禹夾行此山之右入河逆上也】舜以冀州南北濶大分衛水為并州燕以北為幽州並置牧周禮職方曰河内曰冀州山曰霍藪曰楊紆【爾雅云秦有楊紆而此以為冀州藪未詳其義及所在也】川曰漳浸曰汾潞【漳水出今上黨郡長子縣界汾水出今樓煩郡静樂縣山潞水出今密雲郡密雲縣也】其利松柏人五男三女畜宜牛羊穀宜黍稷其地險易帝王所都亂則冀安弱則冀強荒則冀豐故曰冀州其在天官昴畢則趙之分野【漢之真定常山中山涿郡之高陽鄚州鄉廣平鉅鹿河間渤海之東平舒中邑文安束州成平章武河以北也南至浮水繁陽内黄斥邱西有太原定襄雲中五原上黨皆其分也今鄴郡廣平鉅鹿信都趙郡博陵河間文安饒陽高平上黨樂平陽城太原定襄雲中單于鴈門之西南境樓煩之南境西河之東境皆是也】尾箕則燕之分野【漢之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上谷代郡鴈門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城故安涿縣良鄉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其分也今上谷范陽順義歸化歸德媯川漁陽密雲北平柳城馬邑安邊鴈門之東北境樓煩之北境皆是也】兼得秦魏衛之交【漢之西河今昌化之北境西河之西境宜屬秦漢之高陽以東盡河内今河東平陽文城太寧昌化之南境絳郡陜郡之河北河内之西境並宜屬魏漢之河南野王朝歌今河内之東境汲郡皆宜屬衛矣】秦平天下置郡為鉅鹿【今常山信都趙郡之東北境博陵郡之西境鉅鹿之北境饒陽之南境兼兖州之域景城之南境皆是也】邯鄲【今廣平鄴郡鉅鹿之南境趙郡之西南境皆是也】上谷【今上谷范陽文安河間媯川歸化順義歸德饒陽之北境趙博陵之東境及兖州之域景城之北境皆是也】漁陽【今漁陽密雲郡地皆是也】右北平【今北平郡】遼西【今柳城及北平郡之東境皆是也】河東【今河東絳郡陜郡之北境平陽太寧文城等郡皆是也】上黨【今上黨高平樂平陽城等郡皆是也】太原【今太原西河昌化定襄及鴈門之南境樓煩等郡皆是也】代郡【今安邊及馬邑之北境皆是也】鴈門【今馬邑之南境鴈門之北境皆是也】雲中【今雲中單于府是也】及三川郡之北境【今河内郡】漢武置十三州此為冀州【領郡國九】幽州【領郡國十】并州【領郡九古冀州西境則屬司隸今河東絳郡平陽河内汲郡】後漢並因前代為冀州【理於鄗鄗今趙郡高邑縣袁紹曹公理鄴鄴今郡縣鄗呼各反】幽州【理薊今范陽郡縣】并州【理晉陽今太原府】魏並因之晉置冀州【領郡國十三理房子今趙郡縣】幽州【領郡國七理涿今范陽郡是也】并州【領郡國六】惠帝之後其地淪沒於劉元海石勒慕容雋又為苻堅所陷堅敗慕容垂據之後屬後魏自此分割不可詳焉唐分置十五部此為河北道【范陽汲郡鄴郡廣平饒陽河間常山博陵信都趙郡鉅鹿文安上谷北平密雲媯川漁陽柳城歸德順義歸化等郡】河東道【河東絳郡平陽太原上黨西河高平太寧昌化文城陽城定襄樂平鴈門樓煩安邊雲中馬邑等郡】兼分入都畿【河内郡】關内道【單于】唐末營平二州陷於契丹梁初劉仁恭父子據幽燕繼而為晉王所滅晉滅梁稱唐唐末石敬瑭叛以幽涿薊檀順瀛莫蔚朔雲應新媯儒武寰十六州賂契丹資其兵伐唐為晉晉亡漢繼之漢亡為周劉旻據河東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周亡宋受命太宗以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盡得河東之地宋承唐制冀州之境為河北河東兩路其後又分河北為東西二路宣和間遣使約女真夾攻遼取石晉所沒之地十六州遼既亡金人止以薊景檀順涿易六州二十四縣來歸遼將張㲄又以平州來降繼復為金所取靖康後冀地盡沒於金冀州堯都所在疆域尤廣【梁州境宇雖遐遠而雜以夷獠中夏唯冀州最大】山東之人性緩尚儒仗氣任俠【太行恒山之東】而鄴郡高齊國都浮巧成俗【自北齊之滅衣冠士人多遷關内惟伎巧商販及樂戶移實郡郭由是人情險詖至今好為訴訟】山西土瘠其人勤儉而河東魏晉以降文學盛興【魏豐樂侯杜君畿為河東守開置學官親執經教授郡中化之自後河東特多儒者】閭里之間習於程法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左右山河古稱重鎮寄任之者必文武兼資焉

  古冀州歷代沿革之圖

  春秋時可考者二十二國

  晉 衛 邢 魏 霍 耿 北燕 邘 揚 冀郇 雍 鼓 肥 黎 潞 陽 共 鮮虞 赤狄無終 山戎

  秦時為郡十三

  鉅鹿郡 邯鄲郡 太原郡 上黨郡 河東郡 三川郡【北境】 鴈門郡 遼西郡 右北平郡 漁陽郡上谷郡 代郡 雲中郡

  漢時為郡國二十四縣三百七十三

  恒山郡十八縣【元氏 石邑 桑中 靈夀 蒲吾上曲陽 九門 井陘 房子 中邱封斯 關 平棘 鄗 樂陽 平臺 都鄉南行唐】

  魏郡十八縣【鄴 館陶 斥邱 沙 内黄 清淵魏 繁陽 元城 梁期 黎陽 即裴武始 邯會 隂安 平思 邯溝 武安】

  鉅鹿郡二十縣【鉅鹿 南 廣阿 象氏 廮陶宋子 楊氏 臨平 下曲陽 貰鄡 新市 堂陽 安定 敬武 歷鄉 樂信武陶 柏鄉 安鄉】

  趙國四縣【邯鄲 易陽 柏人 襄國】

  真定國四縣【眞定 藁城 肥纍 緜曼】

  河間國四縣【樂成 候井 武隧 弓高】

  廣平國十六縣【廣平 張 朝平 南和 列人 斥章 任 曲周 南曲 曲梁 廣鄉

  平利 平鄉 陽臺 廣年 城鄉】

  中山國十四縣【盧奴 北平 北新城 唐 深澤苦陘 安國 曲逆 望都 新市新處 毋極 陸成 安險】

  河内郡十八縣【懷 汲 武德 波 山陽 河陽州 共 平臯 朝歌 修武 溫壄王 獲嘉 軹 沁水 隆慮 蕩隂】

  信都國十七縣【信都 歷 扶柳 辟陽 南宫 下博 武邑 觀津 高隄 廣川 樂鄉 平隄 桃 西梁 昌成 東昌 修】

  太原郡二十一縣【晉陽 葰人 界休 榆次 中都于離 茲氏 狼孟 鄔 孟平陶 汾陽 京陵 陽曲 大陵 原平 祁上艾 慮虒 陽邑 廣武】

  廣陽國四縣【薊 方城 廣陽 隂鄉】

  涿郡二十九縣【涿 逎 穀邱 故安 南深澤 范陽 蠡吾 容城 易 廣望 鄚高陽 州鄉 安平 樊輿 成 良鄉 利鄉臨鄉 益昌 陽鄉 西鄉 饒陽 中水 武垣阿陵 阿武 高郭 新昌】

  上黨郡十四縣【長子 屯留 余吾 銅鞮 沾 涅氏 襄垣 壺關 泫氏 高都 潞

  陭氏 陽阿 穀遠】

  河東郡二十四縣【安邑 大陽 猗氏 解 蒲坂河北 左邑 汾隂 聞喜 濩澤端氏 臨汾 垣 皮氏 長修 平陽 襄陵彘 楊 北屈 蒲子 絳 狐讘 騏】

  西河郡三十六縣【富昌 騶虞 鵠澤 平定 美稷中陽 樂街 徒經 臯狼 大成 廣田 圜隂 益闌 平周 鴻門 藺 宣武 千章 增山 圜陽 廣衍 武車 虎猛離石 穀羅 饒 方利 博陵 隰成 臨水土軍 西都 平陸 隂山 觬是 鹽官】

  鴈門郡十四縣【善無 沃陽 繁畤 中陵 隂館樓煩 武州 陶 劇陽 崞 平城 埒 馬邑 強隂】

  代郡十八縣【桑乾 道人 當城 高柳 馬城 班氏 延陵 狋氏 廣昌 且如 平邑陽原 東安陽 參合 平舒 代 靈邱 鹵城】

  雲中郡十一縣【雲中 咸陽 陶林 楨陵 犢和沙陵 原陽 沙南 北輿 武泉陽夀】

  定襄郡十二縣【成樂 桐過 都武 武進 襄隂武臯 駱 安陶 武城 武要 定襄 復陸】

  上谷郡十五縣【沮陽 泉上 潘 軍都 居庸 雊瞀 夷輿 下落 昌平 廣寧 涿鹿 且居 茹 女祁 寧】

  漁陽郡十二縣【漁陽 狐奴 路 雍奴 泉州 平谷 安樂 □奚 獷平 要陽 白檀 滑鹽】

  右北平郡十六縣【平剛 無終 石城 廷陵 俊靡薋 徐無 聚陽 土垠 白狼夕陽 昌城 驪成 廣成 宇 平明】

  遼西郡十四縣【且慮 海陽 新安平 柳城 令支肥如 賓從 交黎 陽樂 狐蘇

  徒河 文城 臨渝 絫】

  晉時為郡國二十九縣一百九十五

  安平國八縣【信都 下博 武邑 武遂 觀津 扶柳 廣宗 經】趙國九縣【房子 元氏 平棘 高邑 中邱 柏人平鄉 鄡 下曲陽】鉅鹿國二縣【廮陶 鉅鹿】

  章武國四縣【東平舒 文安 章武 東州】

  頓邱郡四縣【頓邱 繁陽 隂安 衛】

  魏郡八縣【鄴 長樂 魏 斥邱 安陽 蕩隂 内黄 黎陽】汲郡六縣【汲 朝歌 共 林慮 獲嘉 修武】河内郡九縣【野王 州 懷 平臯 河陽 沁水軹 山陽溫】博陵國四縣【安平 饒陽 安國 南深澤】

  常山郡八縣【真定 石邑 靈夀 上曲陽 蒲吾井陘 九門 南行唐】河間國六縣【樂城 武垣 成平 易城 中水 鄚】中山國八縣【盧奴 魏昌 新市 安喜 蒲隂 望都 唐 北平】樂平郡五縣【沾 上艾 夀陽 轑陽 樂平】

  太原國十三縣【晉陽 陽曲 榆次 于離 盂 狼孟 陽邑 大陵 祁 平陶 京陵

  中都 鄔】

  上黨郡十縣【潞 屯留 壺關 長子 泫氏 高都銅鞮 湼 襄垣 武鄉】廣平郡十五縣【廣平 邯鄲 易陽 武安 涉 襄國 南和 任 曲梁 列人 肥鄉

  臨水 廣年 斥漳 平恩】

  河東郡九縣【安喜 聞喜 垣 汾陽 大陽 猗氏解 蒲坂 河北】高陽國四縣【博陸 高陽 北新 蠡吾】

  平陽郡十二縣【平陽 楊 端氏 永安 蒲子 狐讘 襄陵 絳邑 濩澤 臨汾 北屈 皮氏】

  鴈門郡八縣【廣武 崞 陶 平城 葰人 繁畤原平 馬邑】西河國四縣【離石 隰城 中陽 介休】

  代郡四縣【代 廣昌 平舒 富城】

  新興郡五縣【九原 定襄 雲中 廣牧 晉昌】范陽國八縣【涿 良鄉 方城 長鄉 逎 固安范陽 容城】北平郡四縣【徐無 土垠 俊靡 無終】

  燕國十縣【薊 安次 昌平 軍都 廣陽 潞 安國 泉州 雍奴 狐奴】廣甯郡三縣【下洛 涿鹿 潘】

  遼西郡三縣【陽樂 肥如 海陽】

  上谷郡二縣【沮陽 居庸】

  隋時為郡三十縣二百有七

  常山郡八縣【真定 行唐 石邑 滋陽 九門 井陘 房山 靈夀】長平郡六縣【丹川 沁水 端氏 濩澤 高平 陵川】魏郡十一縣【安陽 鄴 臨漳 成安 靈泉 堯城洹水 滏陽 臨水 林慮 臨淇】汲郡八縣【衛 汲 隋興 黎陽 内黄 湯隂 臨河 澶水】文城郡四縣【吉昌 文城 伍城 昌寧】

  臨汾郡七縣【臨汾 襄陵 冀氏 楊 霍邑 汾西岳陽】龍泉郡五縣【隰川 永和 樓山 石樓 蒲】

  西河郡六縣【隰城 介休 永安 平遥 靈石 綿上】離石郡五縣【離石 修化 定胡 平夷 太和】鴈門郡五縣【鴈門 繁畤 靈邱 五臺 崞】

  馬邑郡四縣【善陽 神武 雲内 開陽】

  樓煩郡三縣【静樂 臨泉 秀容】

  定襄郡一縣【大利】

  太原郡十五縣【晉陽 太原 交城 汾陽 文水祁 夀陽 榆次 太谷 樂平 和順 遼山 平城 石艾 盂】

  襄國郡七縣【龍岡 南和 平鄉 沙河 鉅鹿 内邱 柏人】武安郡八縣【永年 肥鄉 清漳 平思 洺水 武安 邯鄲 臨洺】河東郡十縣【河東 桑泉 汾隂 龍門 芮城 夏河北 猗氏 虞鄉 安邑】絳郡八縣【正平 翼城 絳 曲沃 稷山 聞喜太平 垣】安樂郡二縣【燕樂 密雲】

  博陵郡十縣【鮮虞 北平 唐 恒陽 新樂 隋昌毋極 義豐 深澤 安平】河内郡十縣【河内 溫 濟源 河陽 安昌 王屋獲嘉 新鄉 修武 共城】河閒郡十三縣【河間 文安 樂夀 束城 景城高陽 饒陽 博野 清苑 長蘆平舒 曾城 鄚】

  信都郡十二縣【長樂 堂陽 衡水 棗強 武邑武強 南宫 斌強 鹿城 下博蓚 阜城】

  趙郡十一縣【平棘 高邑 贊皇 元氏 廮陶 欒城 大陸 柏鄉 房子 藁城 鼔城】上黨郡十縣【上黨 長子 潞城 屯留 襄垣 黎城 涉 鄉 銅鞮 沁源】涿郡九縣【薊 良鄉 安次 涿 固安 潞 雍奴昌平 懷戎】上谷郡六縣【易 淶水 逎 遂城 永樂 飛狐】遼西郡一縣【柳城】

  北平郡一縣【盧龍】

  漁陽郡一縣【無終】

  唐時為州四十三縣二百二十一【縣名已見各州條下此不重具】

  恒州九縣 相州十一縣 邢州九縣 定州十一縣懷州五縣 磁州三縣 深州四縣 瀛州六縣

  莫州六縣 冀州九縣 趙州九縣 并州十三縣潞州十縣 晉州九縣 代州五縣 絳州七縣 蒲州八縣 澤州六縣 汾州五縣 忻州二縣 隰州六縣 慈州五縣 儀州四縣 憲州三縣 嵐州四縣 沁州三縣 營州一縣 平州三縣 檀州二縣薊州三縣 幽州十一縣 涿州五縣 順州三縣媯州二縣 蔚州三縣 朔州二縣 雲州一縣

  易州六縣 應州二縣 新州二縣 儒州一縣 武州一縣 單于大都護府一縣

  宋時為州四十七縣一百七十四【縣名已見各州條下此不重具】

  真定府九縣 相州六縣 邢州八縣 定州八縣懷州五縣 衛州四縣 磁州四縣 洺州六縣 深州五縣 瀛州四縣 雄州二縣 霸州三縣 莫州四縣 祁州三縣 冀州七縣 趙州七縣 保州一縣 安肅軍一縣 廣信軍一縣 永定軍一縣 乾寧軍一縣 順安軍一縣 信安軍一縣 保定軍一縣 承天軍一縣 太原府十縣 潞州八縣 晉州十縣 代州四縣 絳州七縣 河中府八縣 解州三縣 慶成軍一縣 慈州三縣 隰州六縣 忻州二縣 汾州五縣 澤州六縣 遼州四縣 憲州一縣 嵐州三縣 石州五縣 威勝軍四縣 平定軍二縣 寧化軍一縣 岢嵐軍一縣 火山軍一縣保德軍一縣 大通監一縣 永利監一縣

  真定府 春秋時鮮虞國之地【左傳晉伐鮮虞註中山新市縣】戰國時屬趙【趙之東恒邑也】秦屬鉅鹿郡漢高祖置恒山郡後避文帝諱改曰常山郡亦屬真定國後漢屬常山國晉復為常山郡後魏因之後周置恒州領常山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常山郡唐乾元中復為恒州或為常山郡天寶中改為平山郡元和中改為鎮州又為成德軍節度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九【真定 鹿泉 槀城 石邑井陘 靈夀 九門 房山行唐】後唐為北都真定府俄罷都復為成德軍晉改為常州順國軍漢復為成德軍真定府後以趙州之元氏欒城二縣來屬宋開寶間廢九門石邑二縣端拱初以鼓城隸祁州淳化初以東鹿隸深州慶歷八年置真定府路安撫使統真定磁相邢趙洺六州宋祖宗時以河北為天下根本以真定為河北根本所以扼賊之衝為國門戶當時募集鄉兵大修武備有河漕以豐邊用有商賈以集芻粟三關置方田水耨胡騎既有限隔又屯重兵與定州相掎角捍禦為重鎮靖康末陷於金 貢羅領縣九治真定 真定【漢縣有滹沱河滋水】槀城【隋縣晉䧟虜周復】獲鹿【唐縣有井陘關】井陘【漢縣燕趙謂山脊曰陘下視如井漢書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熙寧中省井陘入獲鹿平山八年復治井陘縣徙治天威軍即縣治軍軍使隸府有二寨金人為威州】平山【唐縣有十五寨白馬關】靈夀【本中山國之都漢縣衛水在西有二寨熙寧中省為鎮入行唐元祐初復之】元氏【漢縣常山郡故城光武征彭寵生明帝於此】欒城【漢縣有泜水汶水】

  相州 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春秋時屬晉戰國時屬魏後屬趙秦為邯鄲郡地兩漢為魏郡魏武王建都於此【魏都在鄴縣】晉亦為魏郡後趙石虎前燕慕容儁並都之【皆都鄴】後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義東魏静帝初遷都於此改置魏尹及置司州牧北齊又都焉改為清都郡置尹後周置相州及魏郡【自故鄴移治安陽城】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魏郡自北齊之滅衣冠士人多遷關内唯伎巧商販及樂戶移實郡郭由是人情險詖至今好訟唐為相州或為鄴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十一【安陽 堯城 洹水 滏陽 鄴 内黄湯隂 林慮 臨河 成安 臨漳】梁為昭德軍節度後唐降為軍事晉為彰德節度後以内黄成安洹水三縣屬大名府宋因之靖康二年陷於金 貢暗花牡丹花紗知母胡粉絹領縣六治安陽 安陽【即紂都之地隋縣有銅雀臺西河洹水】鄴【漢縣東魏北齊所都有漳水紫陌橋西門三臺鳳陽門熙寧五年省為鎮入臨漳】湯隂【古羑里城文王被囚之所漢湯隂縣有羑水蕩水宣和初以縣隸濬州尋復之】永定【唐縣梁改長平後唐復】臨漳【西門豹為令造十二渠決漳水溉民田東魏縣】林慮【後魏縣有隆慮山洹水漳水】

  邢州 古祖乙遷於邢即此地亦邢國也春秋時衛滅邢魯僖公時晉伐衛取邢其地遂屬晉七國時屬趙秦為鉅鹿邯鄲二郡地項羽分趙立張耳為常山王居信都更名信都曰襄國即其地也漢屬鉅鹿常山二郡及趙廣平二國地後漢因之晉為鉅鹿趙二國石勒都於此【張賓說曰襄國因山險形勝之國可都之】後魏為鉅鹿郡隋置邢州煬帝初置襄國郡唐為邢州或為鉅鹿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九【龍岡 堯山 南和 沙河 平鄉 鉅鹿 青山 任 内黄】梁保乂軍節度後唐改安國軍宋因之宣和初陞為信德府建炎二年陷於金 貢絹白磁盞解玉砂領縣八治龍岡 龍岡【即秦信都縣隋初改名縣北有夷儀嶺左傳邢遷夷儀即其地有蓼水湡水宣和初改為邢臺】沙河【隋縣】南和【漢縣後周置南和郡】任【漢張縣地唐縣有任水溹水熙寧五年省為鎮入南和元祐初復】平鄉【古大鹿之野有沙邱之臺紂所築即始皇死處晉為縣熙寧間省為鎮入鉅鹿元祐初復之】鉅鹿【漢南欒縣隋為縣有廣阿澤】堯山【唐縣有泜水熙寧初省為鎮入内邱元祐初復】内邱【隋縣有礪溝水龍騰水】

  定州 帝堯始封唐國之地戰國初為中山國後為魏所并後又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之地漢高帝置中山郡【中山記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景帝改為中山國後漢因之晉亦不改後燕慕容垂移都於此【都中山置中山郡至慕容寶為後魏所陷】北岳常山在焉後魏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為定州後周置總管府領鮮虞郡隋初郡廢煬帝初置博陵郡後改為高陽郡唐為定州或為博陵郡又為義武軍節度屬河北【宋同】領縣十一【安喜 義豐 望都 唐昌北平 鼔城 深澤 恒陽無極 陘邑 新樂】後周以深州博野來屬宋建隆初以易州北平屬太平興國初改定武軍雍熙間以博野置寧邊軍景德初以蒲隂置祁州以祁州無極來屬慶歷八年始置定州路安撫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軍政和三年陞為中山府建炎初金人分兵據兩河唯中山慶源保莫邢洺冀磁絳相州皆能堅守中山自靖康末受圍至建炎二年三月凡三歲糧竭人困始陷貢羅大花綾領縣八治安喜 安喜【古中山鮮虞地漢盧奴縣有盧】

  【水水常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名為縣焉】無極【漢舊縣】曲陽【漢縣有北岳恒山常水所出】陘邑【唐縣】望都【唐縣堯始封於此有堯毋慶都山唐水於水博水金人改為慶都縣】唐【漢苦陘縣】新樂【春秋鮮虞國隋縣有𣲖水常水】北平【漢縣慶歷二年以北軍寨建州即縣治置軍使隸州】懷州 禹貢覃懷之地太行山在焉周為畿内及衛邘雍三國【邘音于】春秋時又屬晉左傳襄王賜文公陽樊隰原攢茆之田晉於是始啓南陽【杜註云晉山之南河之北故曰南陽也】又云武王克商蘇忿生以溫為司寇其田有隤懷是也【隤徒囘反】戰國時為魏衛二國之境秦始皇滅衛其君角徙居野王阻共山保之胡亥廢角為庶人以其地屬三川郡項羽立司馬卬為殷王王河内漢高帝初為殷國尋更名河内郡後漢因之晉為河内汲二郡地後魏置懷州兼置河内郡隋初郡廢而懷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復置河内郡唐因之亦為東畿内之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五【宋同】為河内郡團練俄為防禦建炎後陷於金金隸河東南路 貢牛膝皂角領縣五治河内 河内【隋縣有太行山沁水丹水大會寨】武德【周蘇忿生之邑唐縣熙寧間省為鎮入河内元祐初復】修武【商甯邑漢縣熙寧間省為鎮入武陟元祐初復】武陟【即魏文帝封漢獻帝居獨鹿之地唐縣】獲嘉【漢武帝幸緱氏至汲縣得南越相呂嘉首因以名其縣有清水】

  衛州 殷之舊都周既滅殷以殷餘人封康叔為衛君居河淇之間故商墟也其後衛為狄人所滅齊桓更封衛於河南楚邱而河内殷墟復屬於晉戰國時屬衛秦并天下為東郡三川二郡之地二漢為河内魏二郡地魏置朝歌郡晉改置汲郡後魏亦為汲郡東魏置義州後周為衛州又分置修武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為汲河内二郡地唐為汲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五【汲共城衛 新鄉 黎陽】晉以黎陽隸滑州宋為汲郡防禦靖康後陷

  於金 貢綿絹領縣四治汲 汲【即牧野之地紂都近郊有比干墓漢縣】新鄉【隋縣熙寧間廢為鎮入汲元祐初復】衛【隋縣有蘇門山鹿臺糟邱酒池枋頭城熙寧間廢為鎮入黎陽元祐初復】共城【古共伯國隋縣有鹿門陂】

  磁州 本相州洺州之地唐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陽臨水成安置貞觀元年州廢還其縣相州永泰元年復以相州之滏陽洺州之邯鄲武安置天祐三年以磁慈聲一更名惠州屬河北道【宋同】後唐復名磁州宋為滏陽郡防禦建炎後陷於金 貢磁石領縣四治滏陽 滏陽【後周縣有鼔山漳水滏水佛圖澄墓】武安【漢縣有四寨及洺水】邯鄲【戰國時趙所都漢縣有趙王如意溫明殿】昭德【唐昭義縣熙寧中省為鎮入滏陽】

  洺州 禹貢覃懷底績至於衡漳【衡漳在今郡南肥鄉縣界】春秋時赤狄之地【晉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即此】其後屬晉七國時趙所都秦屬邯鄲郡漢初置廣平國武帝改為平干國宣帝復為廣平後漢省入鉅鹿郡後為魏郡之西部魏改為廣平郡晉後魏因之後周置洺州隋置武安郡唐初劉黑闥都之克平置洺州或為廣平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六【宋同】宋為廣平郡防禦【隋圖經云今趙氏數百家有祭祀别設客位祀公孫杵臼程嬰】靖康後陷於金 貢紬領縣六治永年 永年【漢曲梁縣隋改名有洺水】雞澤【唐縣有沙河】曲周【漢縣有紂鉅橋倉熙寧間省為鎮入雞澤元祐初復】平恩【漢縣】肥鄉【隋縣有列人城平原君墓】臨洺【漢縣熙寧間省為鎮入永年元祐初復】

  深州 戰國時屬趙秦為上谷鉅鹿二郡地漢為涿州地後漢屬安平國桓帝以後為博陵郡晉為博陵國後魏為郡北齊同隋廢郡置深州煬帝初州廢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間二郡唐復置深州或為饒陽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四【饒陽 鹿城陸澤安平】周以博野屬定州以冀州武強來屬宋雍熙四年廢陸澤淳化初又以真定府束鹿來屬至道初以樂夀隸瀛州為饒陽郡防禦靖康後陷於金 貢絹領縣五治静安 静安【有衡漳水大陸澤漢下博縣周以為軍雍熙後廢軍還屬】武強【唐縣】安平【漢縣有沙水滹沱河】束鹿【唐縣】饒陽【漢舊縣有蕪婁亭漳水】

  瀛州 春秋時屬晉七國時屬趙秦上谷郡之地漢屬涿郡後為河間國後漢及晉因之後魏為河間郡隋初廢郡置瀛州煬帝初州廢復為河間郡唐因之屬河北道【宋同】領縣六【河間 樂夀 博野高陽平舒 束城】晉高祖以賂契丹周世宗復取之以大城屬霸州宋至道三年以高陽隸順安軍以新州樂夀來屬為瀛海軍節度使舊名關南慶歷八年始置高陽關路安撫使統瀛莫雄貝冀滄永静保定乾寧信安一十州大觀二年陞為河間府建炎初陷於金金人以交河鎮肅寧寨增為二縣 貢絹領縣四治河間 河間【漢州鄉縣武帝得鈎弋夫人於此隋改今名雍熙中於縣西置平敵寨】樂夀【漢樂城縣有徒駭河房淵漢又曰中水縣居兩河之間故名金人為獻州】景城【隋縣有平敵寨熙寧中省為鎮入樂夀】束城【後魏置束州隋為縣熙寧間省為鎮入河間元祐初復】

  雄州 本唐涿州瓦橋關在易水之東當九河之末其地控扼幽薊晉陷契丹周克復建為州置歸義縣以易州容城來屬自周世宗以來兩河之地置三關霸州益津關雄州瓦橋關瀛州高陽關分置重兵與真定府定州相掎角政和三年賜郡名曰易陽為易陽郡防禦屬河北道靖康後沒於金 貢紬領縣二治歸信 歸信【唐歸義縣隸涿州周置於瓦橋關太平興國初改有拒馬河】容城【唐縣周廢建隆初復】

  霸州 本唐幽州永清縣地後置益津關晉陷契丹周復以其地置霸州以莫州之文安瀛州之大城來屬古上谷郡地瀕海皆斥鹵沮洳東北近三百里野無所掠非入寇之徑何承矩曰自陶河至泥姑口屈曲九百里天設險阻真地利也習水戰之具大為要害政和間為永清防禦屬河北道靖康間陷於金金人屬中都大興府路以信安軍為縣來屬 貢絹領縣三治永清永清【唐縣】文安【漢縣宋置八寨】大城【魏平舒縣周改名有滹沱河】

  莫州 其地本屬瀛州唐景雲二年分瀛州置鄚州開元十三年改為莫州其後或為文安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六【鄚 文安 長豐 任邱 唐興 清苑】晉初陷契丹周世宗復取之以文安屬霸州後又廢宋太平興國間以清苑置保州政和間為文安郡防禦其地外捍海道如易水之在鄚滹沱之在任邱文安所謂九十九淀不可具名舊屯萬人以護塘泊且多立城寨以守之靖康初陷於金 貢綿領縣三治莫 莫【漢縣有易水滱水熙寧間省入任邱】任邱【唐縣有高陽城建寨二】長豐【唐縣熙寧間省為鎮】

  祁州 本唐定州地分建祁州宋端拱初以鎮州鼓城來屬景德初移治於定州蒲隂以無極隸定州為蒲隂郡團練屬河北道靖康陷於金紹興初金遷其民以其城為元帥府九年復十年金人舉國中之兵集此 貢花絁領縣三治蒲隂 蒲隂【唐義封縣太平興國初改有塘河沙河】鼔城【春秋鼔子國隋為縣】深澤【唐縣熙寧間省為鎮入鼔城元祐初復】

  冀州 古冀兖二州之域【禹導河自大伾山北過洚水至於大陸按地理志洚水南自清河郡經城縣界入當郡南宫縣界又東北入信都縣界水經云洚故瀆又東北經辟陽亭北又經信都城東散入澤渚按辟陽亭在今郡理東南三十五里今縣乃漢信都國城則郡理東入兖州之域郡理西入冀州之域焉】春秋時晉地戰國時屬趙秦為鉅鹿郡地漢高祖置為信都郡景帝改為廣川國宣帝復為信都國後漢明帝更名樂成國安帝更名安平國漢末兼置冀州【領郡國九治於此】晉亦然後魏為長樂郡兼置冀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郡廢而冀州如故煬帝初州廢復置信都郡唐為冀州龍朔二年改為魏州咸亨三年復舊或為信都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九【信都 南宫 武強 棗強衡水 下博 阜城 武邑 堂陽】晉以堂陽屬真定府周以武強隸深州以堂陽還屬宋淳化初以阜城屬永静軍宣和間為安武軍節度建炎二年陷於金 貢絹領縣七治信都 信都【唐縣有胡盧河】南宫【漢舊縣上有洚水枯瀆濁漳河呂后封張敖子偃為南宫侯】蓨【漢縣有觀津城】堂陽【隋縣晉改蒲澤漢復元豐間省為鎮】棗強【漢縣有廣武城】衡水【隋縣有衡漳故瀆】武邑【隋縣有洚渠】

  趙州 春秋時晉地戰國時屬趙秦為邯鄲鉅鹿二郡地後漢屬常山國鉅鹿郡地兼置冀州【領郡國九治鄗今高邑縣】晉為趙國亦置冀州【領郡國十三治房子】後魏為趙郡明帝兼置殷州為趙州郡仍舊隋改置欒州煬帝改為趙州尋復為趙郡唐為趙州或為趙郡屬河北道【宋同】領縣九【平棘元氏樂城 高邑 臨城 寧晉 昭慶 柏鄉 贊皇】後以元氏欒城二縣隸真定府宋為慶源軍節度宣和初陞為慶源府靖康後陷於金改為沃州 貢綿絹領縣七治平棘 平棘【漢縣有沙水槐水】寧晉【唐縣有廮陶城】高邑【漢鄗縣光武即位之地熙寧省元祐復】栢鄉【隋縣有鄗壇熙寧省元祐復】臨城【唐縣有敦與山汦水彭水】贊皇【隋縣有贊皇山四望山熙寧省元祐復】隆平【唐昭慶縣開寶五年改為大陸澤隋圖經云大陸大鹿大阿一澤異名又按爾雅云四無山阜曠然平地杜佑李吉甫以邢趙深三州為大陸】

  保州 本唐莫州清苑縣其地漢為樂鄉漢高祖封樂毅後樂巨叔於此宋初置保塞軍太平興國間建為州屬河北道政和間名清苑郡自州之西皆無塘水惟廣植林木以限敵騎靖康後陷於金隸中都大興府路置蒲城縣 貢絹領縣一 保塞【後魏清苑縣太平興國六年改析易州蒲城縣之南境入焉有沉遠河浪山寨金人復為清苑縣】

  安肅軍 本唐易州遂城縣地後唐置宥戎鎮周為梁門口寨宋太平興國六年建為静戎軍析易州遂城縣三鄉置静戎縣隸焉景德元年并縣改屬河北道國初以梁門遂城二縣為安肅保信軍所謂銅梁門鐵遂城者也自童貫蔡攸既得燕山謂安肅保信在内地皆廢為縣移軍營廢樓櫓宣和末始詔復為軍而金兵已大入遂陷金隸中都大興府路 貢素絁領縣一 安肅【中有易水漕河】

  廣信軍 本唐易州遂城縣宋太平興國六年以其地建威敵軍景德元年改屬河北道靖康後陷於金金為遂州隸中都大興府路 貢紬栗子領縣一 遂城【隋縣有遂城山徐河鮑河】

  永定軍 本唐定州博野縣宋雍熙間建為寧邊軍景德元年改屬河北道宣和七年廢為博野縣靖康後陷於金金人為蠡州 貢紬領縣一 博野【後魏縣有滹沱水】乾寧軍 本唐幽州盧臺軍之地石晉陷沒周平三關置永安縣屬滄州宋太平興國七年置軍改縣曰乾寧隸焉屬河北道大觀二年陞為清州賜郡名曰乾寧靖康後陷於金 貢紬領縣一 乾寧【周縣有獨流寨】

  順安軍 本唐瀛州高陽縣地宋太平興國七年因故唐興縣置唐興寨淳化中建為軍至道三年以瀛州高陽來屬屬河北路靖康後陷於金金人為安州隸中都大興路置葛城縣 貢絹領縣一 高陽【漢縣淳化中開易河引水東注至海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十七里悉為稻田莞蒲蚌蛤民受其利】

  信安軍 本霸州游口寨太平興國六年建破遼軍景德二年改有鴈頭口黎陽渦喜駞口鹿角周河口田家狼城口七寨屬河北道靖康後陷於金

  保定軍 本涿州新鎮太平興國六年建平戎軍景德元年改屬河北道靖康後陷於金

  承天軍 本鎮州娘子關建隆元年為軍仍隸鎮州河北道靖康後陷於金

  并州 古之并州蓋舜分冀州為之置十二牧此其一也以其地在兩谷之間故為并州亦曰在衛水常水之間【常水在今博陵郡衛水在今常山郡註已具上卷】周禮職方曰正北曰并州其山曰常藪曰昭餘祁【常山在今博陵郡常陽縣界昭餘祁在今西河郡介休縣界】川曰虖池嘔夷【虖池源在今鴈門郡繁畤界嘔夷在今安邊郡靈邱縣界虖音呼池音沱】寖曰淶易【淶水在今安邊郡飛狐縣界易水源在今上谷郡易縣界】其利布帛人二男三女畜宜五擾【牛馬羊犬豕】穀宜五種秦并天下為太原郡漢武帝置十三州此為并州【領郡九兼得雍州之域今上郡以北朔方九原榆林新秦銀川之地】後漢並因之【理於晉陽今府】靈帝時羌胡大擾定襄雲中等郡並流徙分散獻帝時省入冀州魏文帝復置并州自陘嶺以北並棄之【今鴈門郡及以北之地悉棄之】至晉亦置并州【領郡國六理晉陽】惠帝時并州之地盡為劉元海所有其後劉曜徙都長安自平陽【今平陽縣】以東地盡入石勒及苻堅姚興赫連勃並於河東郡置并州姚興又分河東為并冀二州及後魏以後分析不可詳也今之并州【為太原府】古唐國也昔帝堯為唐侯所封之國【按今博陵郡界有堯城為堯始封之國當時徙於此地後遷平陽】及夏禹所都之地【禹都或為今太原或在今平陽或在今河東郡安邑或在今河南府陽翟也】亦高辛氏子實沉及金天氏子臺駘之所居焉【左傅曰帝遷高辛氏子實沉於大夏主參金天氏之裔曰允格臺駘以處太原註云大夏太原晉陽縣也】周成王又封弟太叔虞於此【成王滅唐而封太叔故參為晉星是也】叔虞子爕改為晉侯【唐有晉水故改為晉】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大鹵【晉荀吴敗狄於大鹵即太原晉陽縣也】晉大鹵太原大夏夏虚晉陽六名其實一也春秋時為晉國後為趙邑【智伯與韓魏圍晉陽歲餘引汾水灌城不没者三版】晉滅屬趙秦置太原郡二漢因之兼置并州【領郡九理於此曹公圍袁紹於鄴時袁紹外甥高幹為并州刺史牽招說幹曰并州左有恒山之險右有大河之固北有強胡速迎紹并力觀變幹不能用之】魏改為太原國并州仍舊晉因之【領郡國六理於此】後魏為太原郡兼置并州北齊後周皆因之隋初廢郡置并州又改為太原郡唐為并州高祖匡隋室起義兵於長夀元年置北都後復為并州開元十一年改為太原府天寶元年加號為北京屬河東道【宋同】又為河東節度領縣十三【太原 晉陽 文水 太谷 祁 榆次 孟 陽曲 樂平 清源 夀陽 廣陽 交城】後唐為西京又為北京周太祖即位劉旻據河東稱帝都其地宋太平興國四年平劉繼元降為緊州軍事毁其城移治於榆次縣又廢太原縣以平定樂平二縣屬平定軍交城屬大遼監七年移治唐明鎮寶元二年以大通監交城縣隸州嘉祐四年復為太原府河東節度使領河東路經畧安撫使大觀元年陞大都督府劉安世曰河東晉地也昔高辛氏遷閼伯於商邱主參今應天是也遷實沉於大夏主商今太原是也且參商不相能久矣物不兩大故國初但曰并州不加府號有深意也又本朝下河東在戊寅三年重午日實火土旺日此參水神所忌故克之時宋受命已十九年矣而晉始服且太祖太宗嘗親征而得太原正以其地控扼西北下瞰長安纔數百里棄太原則長安京城不可都矣靖康元年五月李綱為宣撫使督諸軍救太原【九月九日太原䧟】晉之地屬本朝纔一百四十九年郡城故老傳晉并州刺史劉琨所築其中又有三城一曰大明城董安于所築又一城東魏静帝置晉陽宫於此隋更名新城又一城開皇十六年築今名倉城 貢大銅鑑甘草人参礜石領縣十治陽曲 陽曲【唐縣有汾水羊腸坂黄河千里一曲此當其陽有天門關赤塘關及二寨】太谷【隋縣有蔣谷水太谷山】榆次【春秋石言魏榆之地隋縣】夀陽【晉舊縣】盂【古仇猶國之地隋縣】交城【有少陽山狐突山汾水文水】文水【漢大陵縣有文水大陵城】祁【晉大夫祁奚之邑漢縣有胡甲水】清源【隋縣有清源水】平晉【隋晉陽縣太平興國中改有介山晉水晉祠濳邱】

  潞州 春秋時初為黎國後狄人奪其地【晉伯宗數狄罪曰奪黎氏地】赤狄潞子嬰兒為晉所滅其地盡屬焉戰國初為韓之别都以遠韓近趙後卒降趙秦置上黨郡上黨者言其地極高與天為黨漢魏晉後魏不改後周置潞州隋置韓州煬帝初復置上黨郡唐為潞州或為上黨郡後以為大都督府昭義軍節度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十【上黨長子 壺關 襄垣 銅鞮 屯留 潞城 武鄉 黎城 涉】梁改正義軍後唐改安義軍俄復為昭義軍宋太平興國初改昭德軍二年以銅鞮武鄉二縣屬威勝軍後領河東路兵馬鈐轄兼提舉澤絳州威勝軍屯駐泊本城兵馬廵檢事建中靖國初陞為隆德府靖康後陷於金 貢人参蜜墨領縣八治上黨 上黨【隋縣有太行羊頭山藍水雞鳴水濁漳靖康時兩河之民多保聚太行】長子【周史辛甲所封之地隋縣有鹿谷山鳩山神農井羊頭山長平關】潞城【古潞子國漢舊縣】屯留【漢縣有三峻水絳水】壺關【漢縣以山形似壺嘗置關有抱犢山羊腸坂】襄垣【趙襄子所築漢縣有銅鞮水】黎城【古黎侯國隋縣有白嚴山故壺口關】涉【春秋涉侯國隋縣】

  晉州 古堯舜之都所謂平陽也春秋時屬晉戰國屬魏秦為河東郡地二漢因之魏分置平陽郡晉因之劉淵稱漢僭位建都於此後魏為平陽郡兼置唐州後改為晉州置總管府東魏北齊皆為重鎮隋初改平陽為平河郡尋廢煬帝初置臨汾郡唐為晉州或為平陽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九【臨汾 洪洞 襄陵 神山 汾西 岳陽 趙城 霍邑 冀氏】梁為定昌軍節度後唐改建雄軍宋太平興國六年廢沁州以和川來屬為建雄軍節度政和六年陞為平陽府靖康後陷於金金隸河東南路文公朱熹曰太行山之極高處平陽晉州蒲坂山之盡頭堯舜所都也其地磽瘠人民朴陋儉嗇惟堯舜能都之後世泰侈不能都矣 貢蜜蠟燭領縣十治臨汾 臨汾【漢平陽縣有姑射山又有故堯城縣潏汾沁平營五水】洪洞【晉大夫羊舌肸邑隋縣有霍山霍水】襄陵【晉襄公之陵又有趙襄子墓因以為名宋建二寨】神山【唐縣】霍邑【漢彘縣周人流厲王於此有霍山即職方氏冀州之鎮禹貢所謂岳陽有彘水隋縣】趙城【古造父之邑有姑射山女媧墓政和二年以趙氏始封之地又四面阻險陞為慶源】汾西【後魏置郡隋為縣宋置五寨】冀氏【後魏縣有三交水】岳陽【隋為千畝縣晉侯千畝之戰即此也後改岳陽】和川【隋縣】

  代州 古唐國之地春秋時晉有之及三卿分晉其地屬趙【趙襄子殺代王而取其地】趙武靈王破樓煩而置雲中鴈門代郡後北境屬燕秦為太原鴈門二郡之境漢魏晉因之後魏置梁城繁畤二郡後周置肆州隋文帝時為代州煬帝初州廢置鴈門郡唐為代州或為鴈門郡【郡城後魏所置郡南三十里有東陘關甚險固】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五【鴈門 繁畤 唐林 五臺 崞】宋景德二年省唐林縣以郡為鴈門郡防禦其地三面臨邊自古匈奴入寇之路最號要害與忻州相應援置十三砦守之靖康後陷於金金隸河東北路 貢麝香青碌領縣四治鴈門 鴈門【漢廣武縣有夏屋山趙襄子殺代王之地又有龍泉水參合陂東陘關】五臺【隋縣有五臺山慮虒水渾河】崞【隋縣其城石門關】繁畤【隋縣其城三面枕澗東接峻坂極為險固滹沱河源出焉】

  絳州 春秋時為晉國即故絳與新田之都也戰國時地屬魏秦屬河東郡秦末其地屬魏豹漢定魏地還屬河東郡後漢因之魏晉屬河東平陽二郡地後魏置東雍州【其龍門萬泉即屬秦州】西魏後周以為重鎮後周改曰絳州兼置正平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絳郡唐為絳州或為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七【宋同】後唐以河中府稷山來屬宋為絳郡防禦 貢防風蠟燭墨領縣七治正平 正平【隋縣有汾水澮水龍谷水晉虒祁宫】曲沃【春秋時晉所都新田之地隋縣有絳山臺駘祠陘庭城】太平【後魏縣有汾水關】翼城【春秋晉翼邑隋縣有古熒庭城】稷山【隋縣有玉壁城為後周重鎮齊神武再攻圍不克】絳【春秋晉武公自曲沃徙此後魏縣有絳水宋置三寨】垣【隋縣有古臯落城即周召分陜之地今縣界東北六十里有召原廟與古棠木西魏於此置召郡以備東魏】河中府 唐虞所都蒲坂地春秋時地屬魏晉獻公滅魏以封大夫畢萬【萬畢公高之後魏犨祖父也】畢萬之後十代至文公列為諸侯與韓趙三分晉地屬魏至惠王以安邑近秦乃徙都大梁秦為河東郡歷兩漢不改【博物志云有山澤近鹽沃土之人不才漢興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代皆衰絶】魏晉亦然後魏以為河東郡兼置雍州及屬秦州後周改為蒲州亦兼置河東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河東郡唐初為蒲州開元九年置中都改為河中府尋罷如舊乾元元年復為府為河中節度屬河東道領縣八【宋同】後漢以聞喜安邑解三縣屬解州宋改護國軍節度大中祥符四年以寶鼎為慶成軍又以府兼提舉解州慶成軍兵馬廵檢事屬陜西路建炎元年沒於金金屬河東南路 貢五味子龍骨領縣八治河東 河東【漢蒲坂縣春秋秦晉戰於河曲即其地有蒲津關後魏大統四年造浮橋九年築城為防唐開元十二年兩岸開東西門各造鐵牛四鐵人四其牛下並鐵柱連腹入地丈餘并前後鐵柱十六媯汭水今有舜廟在焉其廟周宇文護所造又有雷首山夷齊居其陽所謂首陽山也有風陵堆與潼關相對】桑泉【有三疑山漢解縣故城今縣東西】猗氏【舊漢縣猗頓所居古郇國也有古令狐城左傳晉文公從晉反國濟河圍令狐即此】安邑【堯舜舊都今縣西有鳴條陌湯與桀戰於此有鹽池與解為兩池】解【隋虞鄉縣武德初改有鹽池及紫泉監】虞鄉【漢解縣地後於虞鄉城置解縣更於解西五十里别置虞鄉縣】寶鼎【漢汾隂縣有后土祠湯廟】永樂【武德初分芮城縣置】解州 五代漢以河中府解縣置州又以安邑聞喜二縣來屬宋為防禦郡屬陜西永興軍路其地即夏桀鳴條之野有沃鹽之利建炎以來州民卲興力戰終不能守遂沒於金金隸河東南路又割陜之平陸夏芮城三縣來隸 貢鹽花領縣三【詳見河中府】

  慶成軍 本河中府寶鼎縣大中祥符四年建為軍隸河中府七年置屬京師領縣一 滎河【即寶鼎縣大中祥符時改詳見河中府】

  慈州 春秋時晉之屈邑【獻公子夷吾所居】禹貢壺口之山在焉戰國時為魏地秦及二漢屬河東郡魏晉屬平陽郡東魏置定陽郡及南汾州北齊改南汾州為西汾州後周改為汾州隋初郡廢置耿州【居耿吉城】後復為汾州煬帝初州廢置文成郡唐為慈州或為文城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五【吉昌 昌寧 呂香文城 仵城】周廢仵城呂香二縣宋為團練州熙寧五年廢州以吉鄉隸隰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為鎮隸焉又以鄉寧隸晉州襄陵縣元祐元年復吉鄉軍為慈州靖康後陷於金金為耿州尋又改為吉州 貢柴胡領縣三治吉鄉 吉鄉【漢北屈縣左傳屈產之乘是其地唐改名有壺口山】文城【有孟門山與龍門相對龍門之上古龍門禹所鑿漢北屈縣】鄉寧【後魏昌寧縣後唐改】

  隰州 春秋時晉之蒲城也七國時屬魏秦二漢為河東郡地魏晉屬平陽郡後魏北齊為沁州後周置沁州及龍泉郡隋初郡廢後復置西汾州尋又改為隰州煬帝初州廢置龍泉郡唐為隰州或為大寧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六【宋同】宋為團練熙寧五年廢慈州以吉鄉縣隸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縣為鎮隸焉元祐元年復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寧兩關俯逼西界以州為次邊靖康沒於金金隸河東南路 貢蜜蠟領縣六治隰川 隰川【漢蒲子縣春秋時蒲城晉重耳所居】蒲【後周縣有五鹿山蒲谷川水】溫泉【唐縣有湯泉天井關置三寨】永和【隋縣有索陁谷永和關】石樓【隋縣有百井谷屈產泉建三寨】太寧【唐北屈縣地】

  忻州 戰國時屬趙秦為太原郡地二漢因之後魏置肆州後周徙肆州於鴈門郡隋初置新興郡及雲州後改新興郡為忻州【因忻口為名】煬帝初廢雲州及忻州以其地屬樓煩定襄二郡唐復分置忻州以忻川水為名或為定襄郡【漢有定襄郡在今馬邑郡地】屬河東路【宋同】領縣二【宋同】宋為團練靖康後没於金金隸河東北路 貢解玉砂麝領縣二治秀容 秀容【隋縣有雲母山忻川水藍水肆盧川水有石嶺關宋建四寨】定襄【漢陽曲縣唐改有石嶺關甚險固】

  汾州 春秋時晉地六國時屬趙秦屬太原郡二漢屬太原西河二郡地魏因之晉屬太原郡西河國地後魏又為西河郡兼置汾州北齊置南朔州後周改曰介州隋置西河郡唐為汾州或為西河郡屬河東道領縣五【隰城 平遙 介休孝義 靈石】宋因之靖康後沒於金金隸河北東路 貢土絁石膏領縣五治西河 西河【唐縣有偈泉山汾水】中陽【唐孝義縣宋改有勝水】平遥【後魏縣有鹿臺山嬰澗水】介休【漢縣有雀鼠谷及介之推祠】靈石【隋縣東南有高壁嶺汾水關皆險固之處】

  澤州 春秋時屬晉後屬韓其後屬趙至秦破趙於長平阬卒四十萬即此地也秦為上黨郡地漢屬河東上黨二郡地後漢因之魏晉亦同後魏以其地置建州及高都長平安平三郡北齊亦為建州及置平陽高都二郡後周併二郡為高平郡隋初郡廢置澤州【濩澤為名】煬帝初州廢置長平郡唐為澤州或為高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六【宋同】宋因之禹貢底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皆在州境是全有太行之險固靖康後没於金金隸河北東路 貢白石英禹餘糧人参領縣六治晉城 晉城【唐縣有太行山丹水又有天井關】高平【漢泫氏縣西北有泫谷水故名有頭顱山秦白起阬趙卒築臺於壘中因山為臺故光狼城白起築】陽城【漢濩澤縣有嶕嶢山濩澤水析城山禹貢所謂底柱析城也】端氏【韓趙魏分晉封晉君於此漢為縣】陵川【漢泫氏縣地隋為縣】沁水【隋縣有沁水鹿臺山馬邑城】

  遼州 春秋時屬晉戰國初屬韓後屬趙秦為上黨郡二漢因之晉為樂平郡後魏為遼陽郡隋屬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分并州地置遼州八年改為箕州先天元年改為儀州或為樂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四【宋同】梁改為遼州宋因之熙寧七年二月州廢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鎮入遼山縣隸平定郡省榆社縣為鎮入威勝軍武鄉縣元豐八年復置州縣並復靖康後没於金金隸河東南路 貢人参領縣四治遼山 遼山【漢垣縣地隋為縣有箕山青谷山遼陽山遼陽水】榆社【晉置武鄉縣石勒生於此有漚麻池】和順【即韓之閼與邑隋縣也】平城【隋縣】

  憲州 本樓煩監牧嵐州刺史領之唐貞元十五年别置監牧使龍紀元年李克用表置州領樓煩元池天池三縣治樓煩屬河東道【宋同】宋咸平五年以州卑隘多水潦移治静樂軍之静樂縣遂廢軍又廢天池元池二縣入静樂樓煩改隸嵐州熙寧三年廢憲州以静樂隸嵐州十年復其州仍領静樂政和五年賜郡名汾源靖康末太原義士張横有衆二千往來嵐憲間紹興五年九月敗金人於憲州後卒陷於金 貢麝香領縣一 静樂【漢汾陽縣地有隋煬帝汾陽宫有管涔山劉曜敗處汾水所出】

  嵐州 春秋晉國之分晉滅之後為胡地有樓煩王居焉趙武靈王破樓煩而取其地其後北屬燕秦二漢為太原郡地晉末陷於劉淵及魏末於其地置嵐州隋煬帝置樓煩郡唐為嵐州或為樓煩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四【宜芳 合河嵐谷静樂】宋太平興國五年以嵐谷隸岢嵐軍咸平二年以静樂隸静樂軍五年以憲州樓煩來屬故郡城魏置岢嵐鎮交置軍為突厥之要衝靖康後陷於金金隸河東北路 貢麝香領縣三治宜芳 宜芳【有古秀容城即漢汾隂縣屬太原郡積粟所在謂之羊腸倉石磴縈委若羊腸焉】合河【唐縣以蔚汾二水西與黄河合因以為名】樓煩【唐縣】

  石州 戰國初趙之離石邑後為秦魏二國之境【秦本紀云秦昭王伐趙取離石是也】秦為太原郡地二漢屬西河郡南單于庭即左國城晉屬西河國劉淵起事於此後石勒置永石郡北齊置懷政郡後改為離石郡兼置西汾州後周改西汾為石州隋初郡廢而石州如故煬帝初州廢置石郡唐為石州或為昌化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五【宋同】宋因之元豐五年置葭蘆吴堡二寨隸州舊帶嵐石隰三州都廵檢使是年置葭蘆吳堡寨緣邊都廵檢使遂令三州各帶沿邊都廵檢使元符二年陞葭蘆寨為晉寧軍以州之臨泉縣隸焉大觀三年復以定胡縣隸晉寧軍武經邊防云嵐石隰三州西北至黄河置城戍關度河外入麟州路捍夏國界嘗合三州為一路又石州為治所置州兵及遣戍外又領蕃捉生一千六百二人紹興九年太行忠義人王忠值取石州等十二郡次年復陷金金隸河東北路割隰之溫泉來屬 貢蜜蠟領縣五治離石 離石【漢舊縣後南單于庭左國城在此有離石水一名赤洪水高歡大破爾朱兆於赤洪嶺蓋近此】臨泉【唐縣有臨泉水】平夷【後周縣有寧鄉水】方山【隋縣有赤洪水】定胡【隋置孟門關其地險固唐為縣宋有三寨】

  威勝軍 本唐沁州之地春秋時屬晉後屬韓又屬趙秦二漢為上黨郡地魏晉亦同後魏屬義寧郡隋初置沁州煬帝廢為沁源縣屬上黨郡唐復為沁州或為陽城郡屬河東路領縣三【沁源 綿上和川】宋太平興國二年於潞州銅鞮縣界亂柳石圍中建為軍以銅鞮武鄉來屬六年廢沁州以沁源縣隸焉寶元二年以大道通監綿上縣來隸屬河東路靖康後没於金金為沁州隸河東路 貢土絁領縣四治銅鞮 銅鞮【春秋晉羊舌赤之邑漢縣有銅鞮山銅鞮水】武鄉【唐縣有湼霍山沁水】沁源【後魏縣有霍山沁水】綿上【介子推隱所中有沁水】

  平定軍 宋太平興國二年以鎮州廣陽寨建為軍四年以并州平定樂平二縣來屬屬河東路靖康後没於金金人為州隸河東北路 貢絹領縣二治平定 平定【唐廣陽縣宋改有二寨】樂平【晉縣有荆山臯落山漳水一出樂平縣小山名清漳一出今潞州長子縣鳩山名濁漳】

  寧化軍 本嵐州地劉崇置固軍太平興國四年徙軍城稍南改為寧化縣五年置軍屬河東路靖康後没於金 貢絹領縣一 寧化【有雪山建四寨】

  岢嵐軍 宋太平興國五年以嵐州嵐谷縣建為軍景德中築畏城於草城川口以為控扼其草城川峩婆谷洪谷朝谷四路皆契丹界靖康後陷於金金為州隸河東北路 貢絹領縣一 嵐谷【唐縣有岢嵐山雪山岢嵐水】

  火山軍 本嵐州地劉崇置雄勇鎮宋太平興國七年建為軍徙治鎮西三十里有雄勇偏頭董家横谷桔桿護水六寨屬河東道 貢柴胡

  保德軍 宋淳化四年析憲州地置定羌軍景德元年改屬河東道 貢絹

  大通監 宋太平興國四年以并州交城縣鐵冶建為監六年廢沁州以綿上縣來屬屬河東路舊領交城綿上二縣天聖元年改交城監寶元二年復是年以監及交城縣隸太原府綿上縣隸威勝軍靖康後没於金永利監 宋太平興國四年平太原徙鹽務於平晉縣本鹵縣也咸平四年建為監屬河東路寶元二年以隸太原府靖康後没於金

  營州 殷時為孤竹國地【漢徒河縣之青山在郡城東百九十里棘城即顓頊之墟在郡城東南一百七十里】春秋時地屬山戎戰國時屬燕秦并天下屬遼西郡二漢及晉皆因之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所謂福德之地也乃營制宫廟改柳城為龍城遂遷都龍城號新宫曰和龍宫【皝時有黑龍白龍各一鬭於龍山皝率屬僚觀之祭以大牢二龍交首嬉戲解角而去皝大悅號曰和龍宫】後燕慕容寶北燕馮跋相繼都之【至慕容寶為馮跋所滅至馮弘為後魏所滅也】後魏置營州後周武帝平齊其地猶為高寶寧所據隋文帝時討平寶寧復以其地為營州煬帝初州廢置遼西郡唐復為營州或為柳城萬歲通天元年為契丹所陷聖歷二年僑治漁陽開元五年又還治柳城置平盧軍東有鎮安軍本燕郡守捉城貞元二年為軍城西有五守捉城屬河北道唐末劉仁恭以遺契丹後唐莊宗滅仁恭而取其地既滅梁復陷契丹迄晉漢周及宋皆不能取宋宣和末契丹没於金 唐貢人葠麝香豹尾骨領縣一 柳城【有龍山鮮卑山在縣東北二百里棘城之東塞外亦有鮮卑山在遼西之北一百里未詳孰是青山石門山白狼山白狼水又有漢夫黎縣故城在東南其龍山即慕容皝祭龍所也有饒樂水故徒河縣和龍城室韋靺鞨諸部並在東北遠者六千里近者二千里餘西北與奚接北與契丹相接】

  平州 殷時孤竹國春秋時山戎肥子二國地也【今盧龍縣有古孤竹城伯夷叔齊之國也】戰國時屬燕秦為右北平及遼西二郡之境二漢因之晉屬遼西郡後魏同隋初置平州煬帝初州廢置北平郡唐因之屬河北道唐末劉仁恭以遺契丹後唐莊宗取之後復陷契丹契丹改平州為遼興府以榮灤二州隸之號為平州路迄晉漢周及宋皆不能取宋宣和末契丹將亡其將張㲄以郡來降隨没於金 唐貢熊鞹蔓荆實人参領縣三治盧龍 盧龍【漢肥如縣有碣石山碣然而自立在海旁故名之晉太康地志曰築長城所起自碣石在今高麗舊界非此碣石也漢遼為界臨榆關在縣城東一百八十里盧龍塞在城西北二百里】石城【漢舊縣】馬城【古海陽城】檀州 春秋及戰國並為燕地秦漢並屬漁陽郡後魏置密雲郡兼置安州後周改安州為元州隋徙元州於漁陽【今漁陽郡】尋復於今郡置檀州煬帝初改置安樂郡唐為檀州或為密雲郡屬河北道後晉高祖初起以遺契丹迄漢周及宋皆不能取宋宣和時與金合兵攻契丹五年金人以州來歸七年金入寇首取其地 唐貢人葠麝香領縣二治密雲 密雲【有潞水自塞外流入】燕樂【後魏置廣陽郡有長城】

  薊州 戰國時屬燕秦置漁陽縣郡二漢因之隋文帝徙元州於此并立總管府煬帝初廢置漁陽郡唐屬幽州開元十八年析幽州置薊州或為漁陽郡屬河北道後晉没於契丹迄漢周及宋皆不能取宣和間與金合兵攻破契丹五年金人以州地來歸七年復没於金唐貢白膠領縣三治漁陽 漁陽【舊漢縣有鮑邱水又名潞水古北戎無終子國也一名山戎凡三名七國時屬燕燕後以為右北平縣神龍中開平敵渠傍海穿漕以避海難又其北漲水為溝以拒契丹】三河 玉田【古無終縣】

  幽州 古之幽州蓋舜分冀州為之置十二牧此其一也言北方太隂故以幽冥為號【幽州因幽都山以為名也山海經有幽都山今列北荒矣】昔顓頊都於帝邱其地北至幽陵即此殷復省幽州入冀州周禮職方曰東北曰幽州其山曰醫無閭【唐在遼東於柳城郡東置祠遥禮】藪曰貕養【貕養澤在東萊郡昌陽縣界】川曰河泲【河在滄州無隸縣界舊泲合在今北海郡博昌縣界今無泲即濟水】浸曰菑時【菑在今淄川郡淄川縣界時在今北海郡臨淄縣界】其利魚鹽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擾【馬牛羊豕也】穀宜三種【稷黍稻】初武王定殷封召公奭於燕及秦滅燕以其地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漢高帝分上谷郡置涿郡武帝置十三州此為幽州【領郡國十】其後開東邊置元菟樂浪等郡亦皆屬焉【元菟樂浪等郡並今遼水之東宜在禹貢青州之域】後改燕國曰廣陽郡後漢置幽州並因前代【理於薊今縣】晉亦置幽州【領郡國七理於涿今范陽縣】晉亂陷於石勒慕容儁苻堅後入於魏其後分割不可詳也今之幽州【謂范陽郡】古涿鹿也【應劭曰黄帝與蚩尤戰於涿鹿是也】即燕國之都焉謂之渤碣之間亦一都會也【薊縣燕之所都渤即渤海郡碣碣石也】秦為上谷郡之地漢高帝分置燕國後又分燕置涿郡及廣陽國有獨鹿鳴澤【獨鹿山名鳴澤澤名皆在於此】後漢為涿廣陽二郡地魏更名范陽郡晉為燕范陽二國兼置幽州【領郡國七理於此】慕容儁常都之後魏置幽州北齊置東北道行臺後周置燕范陽二郡隋初並廢煬帝初併置涿郡唐為幽州或為范陽郡又為大都督府後唐為盧龍節度石晉初没於契丹至宋僅得永清縣置霸州得盧臺軍地置乾寧軍餘悉為契丹所有契丹改為燕山府建為燕京以轄檀順景薊涿易六郡號為燕京路宣和間與金合兵攻契丹五年以其地來歸七年金入寇郭藥師以燕山叛降之遂没於金紹興二十年金主亮徙都之改為大興府號中都 唐貢綾綿絹角弓人葠栗領縣九治薊 薊【燕國都碣石宫漢為薊縣舊置燕都有桑乾水慕容儁都於此地】幽都【本薊縣地隋於營州之境汝羅故地置遼西郡以處粟末靺鞨降人武德元年曰燕州領三縣遼西瀘河懷遠土貢豹尾尋省瀘河六年自營州遷於幽州城中以首領世襲刺史貞觀元年省懷遠開元二十五年徙治幽州北桃谷山天寶元年屬歸德郡建中二年為朱滔所據因廢為縣】廣平【天寶元年析薊置三載省至德後復置】潞【漢舊縣有潞河漢平谷故城在今縣北又漢樂安縣古城在西北】武清【本雍奴天寶初更名】永清【舊會昌縣天寶初更名】安次【漢舊縣】良鄉【漢舊縣唐初名曰固節神龍初更】昌平【漢舊縣古居庸關在縣西淮南子云天下九塞居庸是其一也舊置東燕州有狼山】

  涿州 本幽州地唐大歷四年節度使朱希彩表析幽州之范陽歸義固安置屬河北道石晉初没於契丹漢周俱不能取至宋僅得歸義一縣以置雄州又得新鎮地以置保定軍餘悉没契丹至宣和間與金人夾攻契丹契丹將郭藥師以州來降七年金入寇陷於金 唐置縣五治范陽 范陽【漢涿縣在范水之陽有督亢陂溉田膏腴荆軻獻圖於秦即此地】歸義【漢易縣公孫瓚於此築城臨易河通遼海唐武德間更名有拒馬水】固安【漢方城縣地】新昌【大歷四年析固安置】新城【太和六年以故督亢地置】

  順州 在范陽郡城唐天寶初置尋又改為順義歸化二郡屬河北道石晉初没於契丹宋宣和時與金夾攻契丹五年金以州地來歸七年金入寇復取其地 唐領縣二治賓義 賓義【屬順義郡】懷柔【在順州之北境屬歸德郡】

  媯州 春秋戰國並屬燕秦為上谷郡地二漢因之晉屬廣甯郡後魏孝明帝廢北齊置北燕郡隋屬涿郡唐武德七年討平高開道後置北燕州貞觀八年改為媯州其後或為媯川郡屬河北道石晉沒於契丹契丹改為可汗州宋宣和末金滅遼取其地 唐貢樺皮胡祿甲榆矢麝領縣二治懷戎 懷戎【漢潘縣地漢上谷郡城在此有涿鹿山及蚩尤城阪泉池及涿水有磨笄山趙襄子姊自殺在其地有祠北九十里有長城開元中張說所築有居庸塞鐵門關】媯川

  蔚州 周禮并州川曰嘔夷浸曰淶易【嘔夷水在靈邱縣界淶水在飛狐縣界】戰國初屬趙後又屬燕秦漢晉屬代郡後魏置懷荒禦夷二鎮東魏置北靈邱郡後周置蔚州隋置上谷郡唐初没突厥武德六年置州并置靈邱飛狐二縣僑治陽曲七年僑治繁畤八年僑治秀容故北恒州城貞觀五年破突厥復故地還治靈邱開元初徙治安邊至德二載更為安邊郡石晉時陷契丹宋宣和五年契丹守將陳翊以州來降六年金攻翊殺之復取其地 唐貢熊鞹豹尾松實領縣三治靈邱 靈邱【漢舊縣有趙武靈王陵】飛狐【漢廣昌地飛狐口在縣北即漢之飛狐道與媯川郡山相連隋置今縣】安邊【開元時改為興唐縣】

  朔州 戰國屬燕秦屬代鴈門二郡地漢為定襄鴈門二郡地後漢屬雲中鴈門二郡漢末因亂又置新興郡【漢末大亂匈奴侵邊自定襄以西盡雲中鴈門之間遂空建安中魏武王集荒郡之人立新興郡】晉懷帝時劉琨表以鮮卑猗盧為大單于封代公徙馬邑即其地也其後為拓跋魏建都於今郡北兼置懷朔鎮及遷洛後遂於郡北三百餘里置朔州葛榮之亂又廢北齊復置朔州隋初置總管府煬帝初府廢置代郡尋屬馬邑郡【後魏初雲中在今郡北三百餘里定襄故城北齊置朔州在故郡西南故城一名平城地後移於馬邑即今故城也】唐初為朔州或為馬邑郡建中中節度使馬燧徙治馬邑後復故治後唐為振武軍石晉初没於契丹宋宣和五年契丹守將韓正以州來降尋為金人所逐西取其地 唐貢白鵰羽豹尾甘草領縣二治善陽善陽【有秦馬邑城武州塞此地亦漢定襄縣地後魏桑乾郡北齊廣安郡有紫河源於此】馬

  邑【漢舊縣開元中析善陽於大同軍城置】

  雲州 戰國屬趙秦置雲中郡二漢因之晉屬新興郡後魏道武帝自雲中徙都平城即此【雲中今馬邑北魏平城即今郡隋雲内縣常安鎮也】置代尹【自天興元年都平城至孝文帝太和十九年遷洛陽後改代尹為萬年尹】隋初屬馬邑郡唐貞元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永淳元年為默啜所破徙其民於朔州開元十八年復置後為大同軍節度屬河東道石晉時沒契丹契丹號為西京宣和末金滅契丹取其地 唐貢犛牛尾鵰羽領縣一 雲中【漢舊縣隋曰雲内縣白登山白登臺漢高祖被圍於此有故高柳城参合陂後魏盛樂縣並在今郡界單于臺在今縣西北百餘里武帝元封元年勒兵十八萬騎出長城北登單于臺】

  易州 春秋至戰國屬燕秦置上谷郡【晉書曰在谷之上頭故曰上谷】二漢屬涿郡晉為范陽國後魏亦為上谷郡隋初置昌黎郡後兼置易州煬帝初州廢置上谷郡唐因之屬河北道宋惟得遂城置安肅廣信二軍得蒲城南境以益保州餘地悉以雍熙四年陷於契丹【武經邊防云易州石晉割賂契丹按五代史易州不在十六州數職方考亦稱五代俱有易州武經誤也】宣和四年契丹將高鳳以郡來降宣和末没於金 唐貢紬綿墨領縣六治易 易【有淶易二水有燕臺昭王求賢處又有漢范陽縣故城在縣東南】容城【漢舊縣】遂城【古遂武也秦築長城之所起】淶水【漢逎縣】滿城【舊永樂縣】五囘【開元中析易置并置樓亭板城二縣天寶後省】

  應州 唐末置後唐天成七年升彰國軍節度石晉時没於契丹宋宣和五年應州守將蘇京以州來降京尋為女真所逐復取應州領縣二治金城 金城【後唐明宗其縣人也故升彰國軍而以金城為望縣】混源

  新州 唐末置後唐同光二年升威勝軍節度屬河東道石晉時沒於契丹改為奉聖州其地在雲中府之東領縣四治永興 永興 礬石 龍門 懷安

  儒州 唐末置石晉時没於契丹領縣一 縉山武州 唐末置屬河東道後唐改為毅州石晉時没於契丹契丹改為歸化州南至新州七十里宣和五年來歸六年築固疆堡尋復為女真所取領縣一 文德單于大都督府 戰國屬趙秦漢雲中郡地唐龍朔三年置雲中都護府又移瀚海都護府於磧北【瀚海都護舊曰燕然都護府】二府以磧為界麟德元年改雲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領縣一 金河【有長城有金河土城紫河及像水又南流入河李陵臺王昭君臺】

  文獻通考卷三百十六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文獻通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