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八旬万寿盛典

18-八旬萬夀盛典卷十四
  八旬萬夀盛典卷十四

  聖德【十  文德二】

  皇上命頒布四庫全書

  詔許士子檢錄乾隆五十五年復

  諭翰林院一體遵行

  御製命頒布四庫全書時許願讀中秘者抄錄毋靳詩

  以誌事【庚戌】

  發帑增抄四庫書更非捷徑為崇儒【前因江浙為人文淵藪特命繕寫四庫全書三部分弆揚州文滙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俾士子得就近抄録傳觀用光文治其抄錄書手皆特發内帑雇覔不致濫邀議叙為仕途捷徑也】擬公寒士廣聞檢預禁守臣嚴護符【全書繕竣分庋三閣恐地方大小吏過於珍護以致徒供挿架無禆觀摩因復降旨曉諭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陸續領出廣為傳寫但令督撫等派委妥員董司其事設立收發檔案登註明晰不致遺失舛錯俾多士得殫見洽聞以副朕樂育人才稽古右文之至意】褒博三倉實富矣精英二酉任觀乎欲期寰宇敷文教濟濟明廷治贊吾

  先是乾隆三十八年

  命館臣蒐輯永樂大典散篇成帙並校勘各省所進遺書彚為四庫全書共三萬六千册繕寫四分分貯

  大内之文淵閣

  圓明園之文源閣

  避暑山莊之文津閣

  盛京之文溯閣復

  命擇精粹者輯為四庫全書薈要一萬二千卷繕成二

  分一貯

  大内摛藻堂一貯

  圓明園味腴書室乾隆四十四年四十五年薈要二分告成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四庫全書四分次第告成又乾隆四十七年

  特頒諭旨俯念江浙為人文淵藪發給内帑續繕四庫全書三分於揚州文滙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各貯一分至五十五年陸續頒發其自四十五年以後編纂成書者若

  皇清開國方略滿洲源流考平定三逆方略

  大清一統志

  皇朝通典通志續通典通志

  盛京通志

  宗室王公表傳蒙古王公表傳繙譯五經通鑑綱目續編通鑑輯覽附錄改正名字之金元遼史契丹國志明宫史明臣奏議職官表河源紀略蘭州紀略熱河志日下舊聞考補繪離騷音韻述微詩經樂譜等書均

  諭令錄入四庫全書以昭美備

  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奉

  上諭四庫全書薈萃古今載籍至為美備不特内府珍藏藉資益覽亦所以流傳廣播沾溉藝林前因卷頁浩繁中多舛錯特令總纂等復加詳細讐校俾無魯魚亥豕之訛兹已釐定蕆工悉臻完善所有江浙兩省文宗文滙文瀾三閣應貯全書現在陸續頒發藏庋該處為人文淵藪嗜古好學之士自必羣思博覽藉廣見聞從前曾經降旨准其赴閣檢視抄錄俾資蒐討但地方有司恐士子繙閲汚損或至過為珍秘以阻其争先快覩之忱則所頒三分全書亦僅束之高閣轉非朕捜輯羣書津逮譽髦之本意即武英殿聚珍版諸書排印無多恐士子等亦未能全行購覔該督撫等諄飭所屬俟貯閣全書排架齊集後諭令該省士子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呈明到閣抄閲但不得任其私自攜歸以致稍有遺失至文淵等閣禁地森嚴士子等固不便進内抄閲但翰林院現有存貯底本如有情殷誦習者亦許其就近檢録掌院不得勒阻留難如此廣為傳播俾茹古者得覩生平未見互為抄錄傳之日久使石渠天禄之藏無不家絃戶誦益昭右文稽古嘉惠士林盛事不亦善乎

  【臣】等欽惟我

  朝圖籍垂光儲珎藝藪

  皇上以聖學崇深迪

  稽古右文之治爰羅三萬六千册之閎富編摹檢校

  悉禀

  睿裁既快全書之集大成分藏

  四閣備著

  記文美矣盛矣復

  發帑繕録三分

  頒之江浙兩省特沛

  恩言許令傳抄毋靳其情殷誦習者翰苑存貯底本

  亦得就近檢録盖

  聖人敷宣雅化嘉惠儒林有加無已之至意允宜祥

  徵太乙輝映長庚

  天文人事並昭煒郁者哉

  乾隆五十五年

  皇上重排石鼓詩

  特命製鼓重刻置太學及熱河

  文廟

  御製集石鼓所有文成十章製鼓重刻序【庚戌】凡舉大事者必有其會與其時而總賴昭明

  天貺以成其功武成九次無論矣即如四庫全書及以國書譯漢藏經皆始於予六旬之後【自癸巳年蒐輯海内遺書並於永樂大典内採集散篇命館臣依經史子集督繕四庫全書四分又佛經本出厄訥特珂克一譯而為唐古忒之番再譯而為震旦之漢其蒙古經則康熙及乾隆陸續譯成而未有國書之佛經先於乾隆三十七年亦命開館譯定兹二事卷帙浩繁俱非易於觀成者乃皆在予六句後始命舉行初亦覺其遲也】既而悔之以為舉事已晚恐難觀其成越十餘載四庫全書則早參攷裝潢畢以貯之閣而所譯漢藏兹亦將告畢就此非

  天恩垂佑俾予雖老而善成此二事乎近因閲石鼓文惜其歲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夫以國學興賢述古之為使千萬年之後並此僅存者胥歸無何有之鄉有治世之責者視之而弗救予且不成為讀書之人矣斯事體大千古讀書人所不能任亦從無道及者予故不怍

  不文及此未至耄耋智昏爰蕆此事盖石鼓之為宣王時作與夫宜置國學為萬世讀書者之津逮自以韓昌黎之見為正車攻吉日之章班班可考也【後人議論紛出如董逌程大昌據左傳成有岐陽之蒐以為成王鼓鄭樵據殹㞼二字見秦斤秦權以為秦鼓馬定國據後周書以為宇文鼓陸友仁據北史以為元魏鼓至楊慎之偽作全文為尤謬甚總不若韓愈之見為正盖即本鼓之文取証小雅可信也若歐陽修集古錄云韋應物以為文王鼓宣王刻今應物石鼓歌具存明以為宣王何曾有文王之說近者尚悮况與論三代以上㦲】夫昌黎有其見而無其力且未思及存其詩則予較昌黎為勝矣兹用幸翰苑之例【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親臨錫宴以張說東壁圖書府五律四十字為韻予賦東字及末音字二韻其餘飭諸臣各分一韻賦詩】親定首章截其長以補後數章之短即用文中字並成末章自第二至第九命彭元瑞按餘字各補成章非因難以見巧實述古以傳今於是石鼓之文仍在十鼔井井有條而不紊矣舊鼓舊文為千古重器不可輕動但置木柵蔽其風雨以永萬世而新為十鼓以刻十章並列國學以公天下惠後儒則仍周宣之文也熱河

  文廟為歲歲惠遠詰武之地則亦命置之以詔來世庶乎宣王中興之烈不冺

  宣聖牖世之道恒昭而予耄耋之年尚得蕆此崇文之舉孰非會之萃時之合深蒙

  昊貺之所致㦲希周家卜世之久鬯皇清重道之規後世

  子孫尚慎念之是為序

  【我】車既工【攻】【我】馬既同【我】車既好【我】馬既【阜】君子員員【云】邋邋【獵】其斿麀鹿速速君子之求右一【八句凡二十九字重文三】

  郭【廓】猷□【合】衟【道】允□【熾】隹【維】【宣】天子謂公【徒】我其㠯【以】□【田】簡【徒】□【徇】衆除【道】具駕【我】【馭】其亞師【我】弓其射

  右二【八句凡三十五字】

  亞車趍趍【趂】【酋】車䢱䢱【續】左驂䮯䮯【敖】右驂【音速】其游□□【丑若反司馬相如大人賦休□奔走】其□【未詳】旛旛君子其來導【導】【我】鳴鑾

  右三【八句凡二十六字重文六】

  車趩趩【丑亦反行聲也】欶【策】馬䟏䟏【音瀝】導【導】【彼】盭【盩】邍【原】隮【彼】大【陸】彤矢□□【鏃】鹵【鹵】弓□□【音臺】其斿【音洛】君子其來

  右四【八句凡二十七字重文五】

  遄來騝騝【音堅】寺【時】余卅【三十】里余射鹿于兹六轡寫【缷】止出勿□【憂】微【霾】或以時雨邍【原】溼【隰】隂陽霝【靈】帛【泊】【華】【籞】天子之所

  右五【九句凡三十七字重文一】

  其淵殹【也】孔深帛【泊】淖【洋】滔滔沔沔【泛】澫【漫】之一方其魚不識㞼㞼【烝】隹【維】鱮【鯊】□【鯁】鱄【鮒】【音白】又极【楫】又罟

  右六【八句凡二十九字重文四】

  其【阪】又多為【㯶】【音咎】棫樸楊柳及㮚【栗】既氐【柢】既柞如□【莽】如箬及【華】及碩禽【翰】□【攸】宫以寺【時】而乍

  右七【八句凡三十四字】

  其邍【原】孔獸□【迺】寍【寧】處麋豕【豚】蜀【犢】麀鹿雉免【音即】其旲【古老反白澤也】【憲】其虎左驂馬執之大黄弓射之

  右八【八句凡三十二字重文二】

  即鹿又奔搏麀又真【填】鮮□【葅】時□【旨】異【音拉今作䏠博雅謂之】是申如天之□【喜潘迪作嘉朱彜尊石鼓考據施宿引說文作喜】秀□【藝】員【云】乍【作】□□【未詳】【未詳】即以寫樂

  右九【八句凡三十字重文二】

  【徒】【馭】既射【我】馬載止用賢孔康康敇□【治】田車既安日隹【維】丙申用各為章害【曷】不永寧

  右十【八句凡三十一字重文一】

  御製重排石鼓詩得句【庚戌】

  就石鼓所有三百十字分排十章並鑿成十鼓各泐其面

  十什排成十鼓咸崇文漫議創非凡就其本有差鱗次弗以所無為雁讒潘氏【迪】詳詮尚可取楊家【慎】偽作概從芟拈題既復囅然笑那禁千年後削劖

  【臣】等謹案古來金石之最夀者莫石鼓若其宜寘國學以津逮萬世之讀書者誠如

  御製序文韙唐臣韓愈之言為正慶逢我

  皇上登耄耋之年剏億萬載非常之舉舊文

  重次貞石新刋用以公天下而昭來許而

  聖意深遠

  命於國學於熱河

  文廟分列其間【臣】等竊以車攻吉日之詠周宣不過揚中興之駿業而未嘗膺運會之極隆若我

  皇上文謨武勲炳灼今古偉

  鴻烈之九奏拓疆宇於二萬里之遥胥藉

  天眷

  祖貽蒙庥悠遠則今新鼓之成羲娥齊耀夫豈容成隸

  首所能布算及之者乎

  乾隆五十五年

  命以清文繙譯全藏經成

  皇上親製序文

  申訓

  御製清文繙譯全藏經序【庚戌】

  為事在人成事在

  天天而不佑事何能成人而不為

  天何從佑然而為又在循理為不循理之事

  天弗佑也予所舉之大事多矣皆賴

  昊乾默佑以致有成則予之所以感

  貺奉行之忱固不能以言語形容而方寸自審實不知其當何如也武功之事向屢言之若夫訂四庫全書以及國語譯漢全藏經二事胥舉於癸巳年六旬之後既而悔之恐難觀其成越十餘載而全書成兹未逮二十載而所譯漢全藏經文畢蕆夫耳順古稀已為人生所艱致而况八旬哉兹以六旬後所剏為之典逮八旬而得觀國語大藏之全成非

  昊乾嘉庇其孰能與於斯而予之所增惕欽承者更不知其當何如矣至於以國語譯大藏恐人以為惑於禍福之說則不可不明示其義夫以禍福趨避教人非佛之第一義諦也第一義諦佛且本無而況於禍福乎但衆生不可以第一義訓之故以因緣禍福引之由漸入深而已然予之意仍並不在此盖梵經一譯而為番再譯而為漢三譯而為蒙古我皇清主中國百餘年彼三方久屬臣僕而獨闕國語之大藏可乎以漢譯國語俾中外胥習國語即不解佛之第一義諦而皆知尊君親上去惡從善不亦可乎是則朕以國語譯大藏之本意在此不在彼也兹以耄耋觀蕆事實為大幸非溺於求福之說然亦即蒙

  天錫佑如願臻成所為益深畏滿怵惕儆戒而已耳是為序

  【臣】等謹案佛書以有全藏不與經史並列我

  皇上精究法乘以為梵文雖異其義則同亦既三譯

  成編番漢蒙古字體俱備則

  國語譯經之舉所關固有甚鉅者焉仰惟

  皇上以長夀無量之身

  康強御世慶登

  八旬而兹所譯全藏經文適以本年告蕆是不可思

  議之因緣皆由

  善思議之福智有以快如願而覩圓成信非偶然也

  恭譯

  序文推本於

  上天之默佑

  示要於中外之尊親要皆以循理之為廣

  大同之化然則

  文思光被

  至德難名彼三竺之秘典且將與四庫之鴻篇同垂

  不朽豈非

  億載昌期之盛事乎哉

  八旬萬夀盛典卷十四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八旬萬壽盛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