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畿輔通志

20-畿輔通志卷二十
  畿輔通志卷二十

  山

  大名府

  沙麓山 府城東四十五里

  沙鹿山名陽平元城縣東有沙鹿土山【春秋註】沙鹿者河上之邑【公羊傳】

  林屬於山為鹿沙山名也【穀梁傳】

  王翁孺徙魏郡委粟里元城建公曰昔春秋沙麓平晉史卜之曰後六百四十五年宜有聖女興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日月當之元城郭東有五鹿之墟即沙鹿地也【漢書元后傳】

  黑山 府西北八十里山多削壁怪石迴蹊曲澗盤欝其中

  童山 在黑山西南山無草木曰童隋宇文化及與李密戰其下

  元城郭東有五鹿墟郡國志曰五鹿墟故沙鹿周穆王東征舍于五鹿其女叔㛗屆此是曰女㛗之邱為沙鹿之異名也【水經注】

  元城縣沙鹿在縣東十二里亦名女㛗邱【寰宇記】沙麓在府城北四十里【冊說】

  愜山 大名縣北十五里

  貴鄉縣古堰今名愜山在縣西九里漢成帝時河決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募人運土塞河之處以其惬當人情故謂之惬山【元和志】

  方山 南樂縣北七里相傳東西二土山竝峙其形方正後為河水蕩決

  龍光山 東明縣東南三十里山上雲氣現光如龍故名

  白雲山 東明縣東北二十里

  東明縣白雲山相傳張良辟穀于此其里名白雲里

  金沙山 在開州治東

  雞鳴山 在開州城内

  鷄鳴山在州學北百餘步相傳昔有仙人居住聞雞鳴于此

  洪洋山 開州東南二里土岡綿亘南北數里洪洋山在州東南義井里即舊澶淵處山南有浮翠橋【名勝志】

  洪洋山在開州東南五里秀麗隆峻【明一統志】

  衛陽山 在開州東南

  濮陽縣衛陽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居衛之陽【寰宇記】

  鮒鰅山 在開州西

  頓邱縣鮒鰅山在縣西北三十里今名廣陽山山海經云顓頊葬其陽九殯葬其隂四虵衛之鮒鰅山者蓋今廣陽山之别名也按郡國志云顓頊所葬俗名青冢山焉【寰宇記】

  濮陽有鮒鰅山【金史地理志】

  秋山 在開州西

  帝嚳葬于秋山之隂【山海經】

  頓邱縣秋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元和志】

  其在頓邱之跡曰秋山【名勝志】

  五霸岡 東明縣東南五十里

  五霸岡春秋時五霸會盟地也又謂之霸王岡楚項羽救邯鄲時駐此岡上【名勝志】

  黄陵岡 東明縣東南八十里接山東曹縣界元時賈魯治河始此

  呂團岡 在開州東南

  龍泉岡 在開州清河岸北

  望河岡 在開州清河里北高可二丈許清河之勝舉在目捷而河在其西南登眺者必先焉

  杏花岡 在開州清河西北岸堤口

  高約二丈上可坐三百人下臨河水上有觀鳬亭【畿輔通志】

  盧岡 長垣縣東二十五里

  大岡 長垣縣東五十里雄堤環抱形勢屹然荆岡 長垣縣東南四十里荆岡集岡頂當集之中岡畔有琉璃井

  青岡 長垣縣西二十里平地突起土皆青色故名漚麻岡 長垣縣西北

  天興二年正月濟河至蒲城次漚麻岡【金史哀宗紀】

  學堂岡 長垣縣北十里平廣突兀近岡土皆赤色昔孔子聘列國與弟子絃誦于此故城北有學堂岡【名勝志】

  宜邱 長垣縣北十五里四圍約數畝高聳數尋斷續起伏形勢蜿蜒上有古寺曰萬夀

  泉源洞 在開州北

  頓邱縣泉源洞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故衛詩云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衛女思歸之處也【寰宇記】

  泉源洞距戚城東北三十五里【名勝志】

  宣化府

  燕然山 宣化縣東三十里上有疊翠巗

  黑山 府城東四十里土石多黑

  湯池山 府城東四十五里温泉出焉

  黄羊山 府城東南三十里

  黄陽山在保安西北三十里相傳仙臞黄伯陽修煉處俗訛為黄羊山【畿輔舊志】

  雞鳴山 府城東南亦作鳴雞山

  和平元年葬昭太后于廣甯鳴雞山【魏高宗紀】

  魏土地記曰下洛城東北三十里有延河東流河北有鳴雞山本名磨笄山每夜有野雞羣鳴于祠屋上故亦謂之為鳴雞山【水經注】

  可汗州有雞鳴山【遼史地理志】

  山在雞鳴驛北五里崚嶒高聳有鳥道盤屈而上【冊說】

  龍洞山 府城西南六十里有龍洞

  十八盤山 府城西南深井堡南二十里去東城六十里以高峻盤折而名其東有歪頭山

  天德山 府城西北三十里

  東望山 府城北二十五里其西又有西望山又馬鞍山在縣東北七里

  赤城山 赤城縣東二里山石多赤古赤城在其上鷹窩山 赤城縣東龍門所東南四里又有鷹觜山在所西南四里

  聚陽山 赤城縣東龍門所東南三十里元人開冶處

  孔寵山 赤城縣東龍門所南十五里崖有孔六七尺透明有筆架峰

  西高山 赤城縣東龍門所西二里又有北高山在所北二十里

  青羊寨山 赤城縣西南十五里

  偏頭山 赤城縣西北十五里

  野鷄山 赤城縣西北七十里多雉故名

  鶴山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東二里俗名東山上多松檜有鶴棲止

  雷山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東五十里上有雷神廟紅山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東南二十里山勢高險石色多赤下有紅泉東流合大河入龍門峽

  蒼崖山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南二十里上有飛泉紗㡌山【一名冠㡌山】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北二十里金閣山 赤城縣北雲州堡西南十五里元建崇貞觀長春洞于此前有游仙峪又有瓊泉在長春洞前

  龍門山 赤城縣北雲州堡東北五里

  沽水南出峽岸有二城世謂之獨固門以其藉險憑固易為依據兼壁昇聳踈通若門故得是名【水經注】

  龍門縣有龍門山石壁對峙高數百尺望之若門徼外諸河及沙漠潦水皆于此趋海實塞北控扼之衝要也【遼史地理志】

  龍門山又名龍門峡龍門川經此南下又保安州亦有龍門山去府城三十里【宣府志】

  臥龍山 赤城縣北三里元上都北枕龍岡即此東山 赤城縣北獨石城東三十里

  簪纓山 赤城縣獨石城東三十里俗呼氊㡌山崆峒山 赤城縣獨石城東南十里

  棋盤山 赤城縣獨石城南四十里

  山峰高峻人跡鮮到相傳有仙奕于此今石局尚存【畿輔舊志】

  南帡山 赤城縣獨石城南四十里

  偏嶺山 赤城縣獨石城北四十五里或曰即天嶺胡嶠記云自歸化州行三日登天嶺嶺東西連亘有路北下蓋譌天為偏也

  總高山 赤城縣獨石城東北十里登眺即見遼海劉不老山 赤城縣東北十里相傳有劉姓者修煉于此因名

  紅塘山 萬全縣南十里又十里有大王山

  香罏山 萬全縣西南四里

  炭山 萬全縣西南四十里

  重熙六年五月己酉清暑炭山【遼史聖宗紀】

  歸化州有炭山又謂之陘頭有凉殿承天皇后納凉于此山東北三十里有新凉殿景宗納凉于此惟松棚數陘而已【地理志】

  華山 萬全縣西南陽河堡東南二十里下有靈潭旱可禱雨

  紫巖山 萬全縣西北五里極高聳

  桃山 萬全縣西北新河口堡東北三里亦名桃山臺

  馬頭山 有二一在萬全縣西北洗馬林堡西北四里下有泉前有水關洞一在西寜縣西南二十里

  北高山 萬全縣西北洗馬林堡西二十五里邊牆倚其西麓

  孤山 萬全縣西北有東西二山東山在洗馬林堡北四十里獨出羣山西山在堡西北三十里陡峻特立又有兩孤山一在懷安縣舊左衛西南四里一在保安州西十里有南北二山竝峙

  翠屏山 萬全縣北三里兩峽高百餘丈望之若屏水泉山 萬全縣東北張家口堡北四里

  高山 萬全縣東北有二東高山在張家口堡東北七里西高山在堡西北七里相去數十步對峙如門張家口之名以此又有東西兩高山在龍門縣西北東高山在常峪口北十五里西高山在青邊口西北十二里又永寜城東四海冶堡北三里亦有高山

  大尖山 萬全縣東北六十里縣西北有小尖山紅石山 龍門縣東五里上產紅石可供玩好拂雲山 龍門縣東鵰鶚堡北百步

  松山 龍門縣長安堡東南里許

  石盤山 龍門縣長安堡東南二十五里

  龍潭山 龍門縣長安堡西一里有瀑布泉里許八峰高聳為八仙山

  西山 龍門縣西

  重熙六年夏獵龍門縣西【遼史聖宗紀】

  大松山 龍門縣西

  山在衛西十里上有古松盤曲因名【明統志】

  在縣西北四十里【冊說】

  雙塔山【一名塔溝山】 龍門縣西十五里兩峰相峙上各有浮圖元至元中所建

  娘子山 龍門縣西二十里極高聳而無險惡之勢迤南有龍門山極高峻明置龍門關於此

  椵樹山 龍門縣西北

  大白陽堡南四里上有古椵樹【宣府志】

  趙川堡西北二十四里【冊說】

  青山 龍門縣西北

  在青邊口北八里色比羣山獨青又石嵯山在口北十餘里冊說謂之石崖山【宣府志】

  鰲頭山 龍門縣西北

  在羊房堡西北十五里上有巨石突出高廣數十百丈【宣府志】

  雙峰山 龍門縣北二十里兩峰相向高出衆山立石山 懷來縣東南三十里又窟窿山在縣東南四十里

  水谷山【一名龍山】 懷來縣南十六里

  笑隱山【一名水頭山】 懷來縣南二十里元釋忻笑隱嘗栖此因名

  松峰山 懷來縣南三十里

  黄山 懷來縣西北十五里又一里有青山

  螺山 懷來縣北十五里

  大海陀山 懷來縣東北三十里高百仞許下有龍潭

  倒刺山【一名小五臺】 在蔚縣東八十里

  神䴥三年白鹿見代郡倒刺山【魏書靈徵志】

  倒刺山甚層峻未有升其嶺者魏土地記曰代城東五十里有倒刺山上有佳大黄也【水經注】

  倒剌山在興唐縣東七十里亦號雪山俗傳靈仙所居與五臺山略等亦名小五臺山【元和志】

  九宫山 蔚縣東南四十里金章宗嘗避暑于此又名殿子山

  永寜山 蔚縣東南五十里相傳金章宗游獵于此命名

  麻田山 蔚縣東南八十里内有王喜洞通易州相傳漢代王喜所穿

  榆林山 西寜縣東順聖東城南二十里

  鰲魚山 西寜縣東順聖東城西北十五里内有大石如鰲狂瀾至此即息俗呼為鎮水魚又大蟒山在東城東北十五里

  樺山【一名樺嶺】 西寜縣東南四十五里

  溜雲山 西寜縣西南三十五里山勢嵯峨高出雲表下有秋林亭遼建

  盤崖山 西寜縣北少東十五里

  水溝口山 懷安縣南十五里兩山巍峙百餘丈其陽有海眼泉

  熊耳山 懷安縣南三十里

  雲頭山 懷安縣西南三十里山高聳雲覆其頂即雨中有斑石洞

  虎窩山 懷安縣西南三十里

  良山 懷安縣西二十五里本名狼山明永樂中車駕駐此改名

  平頂山 懷安縣西三十里内有天窖洞四圍俱山惟從一穴而入

  花山 懷安縣西北三十里春冬多花上有池水旱不涸

  栲栳山 懷安縣北八里

  白腰山 懷安縣東北三十里高聳壁立下有白土如帶

  瓦窑山 懷安縣東北萬全左衛東南五里以陶甓所在而名

  饅頭山 懷安縣東北萬全左衛西南十五里相近有没皮山山無草木故名

  長生山 延慶州東永寜城東七十里

  居庸山 延慶州永寜城東南四十里接昌平州界詳昌平

  多景山 延慶州永寜城西北十里

  團山 延慶州永寜城西北十五里巍然獨立亦名獨山溪河出此

  縉陽山【一名縉雲山】 延慶州永寜城北十二里下有縉陽泉又名龍安山

  雙髻山【一名仙髻山】 延慶州永寜城東北二十里東去周四溝堡十五里雙峰竝峙狀如髻然

  神仙山 延慶州永寜城東北二十五里舊有神仙寨

  黑頭山 延慶州東四海冶堡東三十里明嘉靖中總督翁萬逹言黑頭山至密雲城不五六十里可為直垣相屬

  紅門山 延慶州界東南二十里高三里有大小紅門口為戍守處相近有蟒山形如蟒頭

  羊頭山 延慶州南十里

  筆架山 有二一在延慶州南十里三峰突起一在保安州西南六十里

  玉峰山 延慶州南四十里

  柏齡山 延慶州南四十里上多柏木

  水峪山 延慶州西南五十里相近有畫字山大翮山【一名佛峪山】 延慶州西北

  陽溝水逕大翮小翮山南高巒截雲層陵斷霧雙阜共秀競舉羣峰之上郡人王次仲變蒼頡舊文為隸書秦始皇奇而召之三徵不至始皇怒令檻車送之次仲化為大鳥翻飛而去落二翮于斯山故其峰巒有大翮小翮之名魏土地記曰沮陽城東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其山在縣西北二十里峰舉四十里上有廟即次仲廟也【水經注】

  懷戎有大小翮山【隋書地理志】

  大翮山在延慶州北二十五里相連者為小翮山差卑【明統志】

  有佛峪山在州西北三十里下有温泉蓋即大翮山也【冊說】

  東螺山 延慶州西北三十里盤回而上高七里許又有西螺山在州西北六十七里

  石佛山 延慶州西北五十里巖中有古佛像因名石門山 延慶州北十八里中有洞南北通明如門相近有官帽山

  擎笏山 延慶州北二十里峭拔孤立狀如擎笏中有瀑布泉飛流直下相近曰應夢山相傳遼蕭后嘗應夢建寺其上因名

  東巖山 延慶州東北十八里

  金剛山 延慶州東北二十五里

  縉山 保安州東南

  礬山 保安州東南一百二十里

  礬山縣山出白緑礬故名有礬山【遼史地理志】

  又有小礬山在礬山堡西北三十五里【冊說】

  東靈山 保安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又西靈山在州南八十里東西竝峙

  涿鹿山 保安州東南

  黄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服䖍曰涿鹿山名【史記五帝紀注】

  涿水出涿鹿山【水經注】

  涿鹿山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括地志】

  橋山 保安州東南

  泰常七年如廣甯幸橋山遣使者祠黄帝唐堯廟【魏書太宗紀】

  下洛城東南四十里有橋山【魏土地記】

  懷戎有橋山【隋書地理志】

  兩山相近中有一石如橋濶五尺長丈餘可通行因名【鎮舊志】

  笄頭山 保安州西南

  協陽水東北流歷笄頭山闞駰曰笄頭山在潘城南【水經注】

  釡山 保安州西南

  黄帝合符釜山【史記五帝紀】

  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三里【括地志】

  歷山 保安州西南

  懷戎城北有歷山【括地志】

  潘城西北三里有歷山山上有虞舜廟【魏土地記】可汗州有歷山亦名歷陽山【遼史地理志】

  懷戎有歷陽山【隋書地理志】

  羮頡山 保安州西漢高帝七年封兄子信為羮頡侯

  羮頡山在媯州懷戎縣東南十五里【括地志】

  梁山 保安州西三十里石骨嶙峋上有土田四百餘畝

  保寜山 保安州西北六十里舊名白帖山

  孝文山 保安州東北八里相傳魏孝文駐蹕于此故名其麓有龍湫

  鷂兒嶺府城東二十里古名藥兒嶺

  沙嶺 府城西北二十里亦名斷雲嶺以嶺上常有隂雲斷續不一也今有沙嶺堡

  歸化州斷雲嶺極高峻【遼史地理志】

  黄土嶺 赤城縣北十五里

  蕁麻嶺 萬全縣西北七十里即洗馬林也嶺路崎嶇為隘口要地

  寨兒嶺 萬全縣西北洗馬林堡南五里其山四合若寨

  虞臺嶺 萬全縣西北新河口堡東北十二里野狐嶺 萬全縣東北三十里勢極高峻風力猛烈雁飛遇風輒墮地

  重熙六年夏四月獵野狐嶺【遼史興宗紀】

  浩門嶺 龍門縣東鵰鶚堡北二十五里明初以此名驛上有古松數百株鬰然蒼秀

  長安嶺【一名桑乾嶺】 龍門縣東南本名槍竿嶺明永樂中改名今有堡

  洗馬嶺 龍門縣北

  火石嶺 懷來縣南二十里產五色火石又有唐家嶺在縣東南

  黑石嶺 蔚縣東南廣昌城北五十里石多黑色地勢險絶明嘉靖中始築城戌守

  退虎嶺 蔚州西南七十里

  五岔嶺 西寜縣東南四十五里嶺當通衢岐路四逹

  枳兒嶺 懷安縣西三十里與山西天鎮縣接界雪嶺 懷安縣西北西陽河堡東南八里

  花皮嶺 懷安縣東北萬全左衛東十五里

  駱駝嶺 懷安縣北二十里

  長城嶺 延慶州東永寜城東九十里

  東灰嶺 延慶州永寜城東南十里又西灰嶺在城南十二里

  苗鄉【一作苗香】東嶺 延慶州永寜城東北十里又苗鄉西嶺在縣西北十五里

  澀石嶺【一作塞石嶺】 延慶州永寜城東北十二里大石嶺 延慶州永寜城東北五十里

  脫花嶺 延慶州東四溝堡西南十二里

  將軍嶺 延慶州東四海冶堡東八里又堡東南十三里有驢鞍嶺

  大勝嶺 延慶州四海冶堡西北七里

  八逹嶺 延慶州南去居庸上關十七里元時以此為居庸北口上有城設兵戌守

  自八逹嶺下視居庸關若建瓴若闚井昔人謂居庸之險不在關城而在八逹嶺也【山水記】

  分水嶺 有二一在延慶州南四十里一在州北三十里

  横嶺 延慶州南四十七里當居庸之西北亦要路也明季設兵戍守

  乾溝嶺 延慶州西北二十里

  地椒嶺 延慶州西北四十里產地椒

  鴿子嶺 延慶州東北靖安堡西南六里

  黑峪口嶺 延慶州東北靖安堡西南十六里吹簫嶺 懷來縣西南三十五里

  孤峰 蔚縣東南六十里太白山北形類塔高聳層霄

  鎮南峰 延慶州東四海冶堡南三十里舊有墩曰鎮南墩

  威遠峰 延慶州東四海冶堡東北三里舊有墩曰威遠峰墩

  南巖 龍門縣南二里

  桃花巖 懷來縣南三十里

  乳香巖 懷來縣西南三十里

  疊翠巖 保安州西本名惡崖

  德興府有惡崖更名疊翠巖【金史地理志】

  蒼巖 赤城縣西北馬營堡西南二十五里上有飛泉

  望國巖 赤城縣北望雲川東北下有擔子窪捨身巖 赤城縣北雲州堡北五里

  紅巖 萬全縣張家口堡東北十里

  碧落巖 在龍門縣東鵰鶚堡東四十里石巖滴水去地百餘仞隆冬不凍

  滴水巖 西寜縣西南三十五里

  鵰鶚巖 龍門縣東鵰鶚堡西一里

  棲霞巖 延慶州東南二十五里

  撥雲巖 延慶州北二十里

  水泉岡 懷來縣南八里又古廟岡在縣東三十里上有古廟

  磨盤嵯 赤城縣東龍門所西十里以形似名龍王嵯 赤城縣東龍門所西北八里嵯峨高聳夏月雲從此出則大雨又有木龍王嵯在滴水崖堡南十五里

  太保峪 赤城縣北獨石城西南十五里内有古墓石羊蓋前有官太保者葬此故名

  黑峪 赤城縣東龍門所南十里有仙鶴峪最深常有鶴棲宿又有燕窩石形如燕窩可容數十人

  東猫兒峪 赤城縣龍門峽北十里

  剪子峪【一名大嶺山】 龍門縣東三十里其形如剪李老峪 龍門縣東南長安堡北十里又獅子峪在堡北三十里有石如獅

  棒棰峪 懷來縣東南三十里

  石槽峪 延慶州東周四溝堡東北二十里

  葫蘆峪 保安州東北二十五里

  榛子坡 延慶州西北十五里產榛實

  拂雲平 保安州境舊名漫天堝

  德興府有漫天堝泰和二年更名拂雲平【金史地理志】

  聖音洞 府城北五里

  紅寺洞 萬全縣西北新河口堡東南十里又黑龍洞在洗馬林堡西南

  盤崖洞 西寜縣南四十里峭壁千仞架獨木為橋經久不朽遼時建亭於其側號崖水亭

  金真洞 保安州西北三十里有四洞皆人所鑿各有石牀石凳

  獨石 赤城縣北獨石城南一里

  大谷水流逕獨石北界其石孤生不因河而自峙【水經注】

  在平城南一石屹起平地上有搆屋【宣鎮志】

  易州

  泰寜山 易州西五十里

  巍峩聳拔脈秀力豐峻嶺崇山羣衛于外秀若拱璧靈巖翠岫環繞于中簇若屯雲前則白澗河旋注而清唐滋諸水會之後則拒馬河環流而胡良泉河琉璃大峪諸水會之考其瀠洄延袤千里計所滙納襟帶百川【舊志】

  翠屏山 易州東十五里山半石窟有日照泉孔山 易州西南山穴有鐘乳又名乳山

  易水東逕孔山北山下有鐘乳穴穴出佳乳上又有大孔壑達洞開故以孔山為名也【水經注】

  星月巖頂有二穴彎者如月圓者如星【明統志】山北為衆軍山明成祖常屯軍于山上【舊志】

  龍跡山 易州西南三十里石上有仙人及龍跡在易州西南又名龍山跡又名盤山【寰宇記】

  郎山 易州西南九十里

  郎山在永樂縣【隋書地理志】

  徐水屈東北逕郎山又屈逕其山南岑山岑競舉若竪鳥翅立石嶄巖亦如劍杪極地峻之崇峭【水經注】

  郎山極地形之險上有姑姑窩寨天成砦北樓院東水寨西水砦大蛾眉寨

  蛾眉山【一名齊眉山】 易州西南一百里

  萬仞山 易州西九十里紫荆關南五里高峻壁立又屏山在關城北夾河環翠如屏障然又對敵山在關東北石港口兩山對峙峰巒相匹又九泉山在關中白馬灣口上有八寶砦

  茶山 易州西九十里紫荆關西城石門外

  芙蓉山 易州西九十里紫荆關西北一里

  鐵貫山 易州西九十里紫荆關西門口相近有水積山

  五峰山 易州西紫荆關西五里相近有天盆山峩山 易州西百里諸峰森立故名

  馬頭山【一名窮獨山】 在易北西北三十里

  易水又東與濡水合出故安縣西北窮獨山南谷【水經注】

  峩磨山 易州西北五十里有崖南俯俗名白臉山駮牛山 易州西北百里

  易有駮牛山【隋書地理志】

  山色黑白班駁其形如牛故名易水出其東【元和志】

  聖女山【一名覺山】 易州北五里下有聖女泉

  白馬山 在易州北

  渾塘溝水出遒縣西白馬山南溪中【水經注】

  周時人多學道于白馬山天寶六年勅改為燕丹山【元和志】

  山在易縣北十八里【寰宇記】

  洪崖山 易州北三十里高萬仭山巔有水東流千福山 易州北六十里有石佛腰洞

  長堤山 淶水縣西十里

  檀山 淶水縣西二十里

  檀山水出遒縣西北檀山【水經注】

  檀山與易州西北界之白楊嶺相連濡水逕其下峰巒秀麗中多檀木【名勝志】

  石龜山 淶水縣西二十里

  山巔石狀如龜有巖可容千人洞深莫測外狹内寛可通廣昌【畿輔舊志】

  武山 淶水縣西北九里

  四山周圍如列劍戟因名【縣志】

  欒平山 淶水縣西北十七里即檀山之支峰也紫凉山 淶水縣西北三十里高百餘丈山之西有馬龍山

  龍宫山 淶水縣西北三十里山有石洞出泉滙而不流相近有九泉山

  水峪山 淶水縣西北三十五里半崖有汍泉龍安山 淶水縣北

  山高溪深人跡罕至世以為神龍所居之地【舊志】在縣北五十四里【輿圖】

  偏竹山 淶水縣西北水峪山之西

  雲溪山 淶水縣北三里山形奇秀白雲常棲其上馬龍山 淶水縣北三十里紫凉山之西

  墻山 淶水縣北三十里形如峭壁故名

  金山【一名金山】 淶水縣北四十里有一嶺名朝陽其色如金俗呼人安寨

  傳房水山 淶水縣北四十里又西為竹子纒山地多叢竹故名

  龍灣山 淶水縣北五十里高峰卓立一名鐵裹寨山下有鐵鎖崖崖下有龍潭

  天堂山 淶水縣北六十里俗呼天堂寨

  亭山 淶水縣北三十里

  縣北有亭山以山形亭亭特立而名【名勝志】

  白石山 廣昌縣南二十五里上有雲臺陽洞山峰嶙峋為八景之一

  香山 廣昌縣西十里飛狐古跡也上有古寺花木繁盛日光晚照香氣遠聞

  牛心山 廣昌縣東南五里有比干廟今廢

  神仙山 廣昌縣南一百一十里接唐縣境相傳有神仙對奕于上故名

  黄土嶺 易州西南九十里路達廣昌縣置城設兵於此防禦

  紫荆嶺 易州西八十里峰巒環列嶺上有關路達山西大同

  關東有柏梯連泉大寒八砦唐胡退魚佛見諸嶺關北又有躭遲鞍頭笛兒駱駝諸嶺關南又有接天嶺關西又有薄兒嶺参差連接真天設之險也

  白楊嶺 易州西北

  白楊水出遒縣西山白楊嶺下【水經注】

  白楊嶺在淶水縣西北六十里【輿圖】

  在州西北四十里路通山西蔚州嶺多白楊樹故名俗訛為白羊【舊志】

  奇峰嶺 易州西北與白楊嶺竝峙有奇峰口口外烏龍金水諸溝衝要處也

  在州西北八十里【輿圖】

  官座嶺 易州西北五十里四山環拱一徑而入儼若官座舊有官座廵司又西五里為官座口皆戌守處也

  五迴嶺 易州西南一百二十里俗名五虎嶺其相接者曰狼牙峪

  徐水西出廣昌縣東南大嶺下世謂之廣昌嶺嶺高四十餘里二十里中委折五迴方得逹其上嶺故嶺有五迴之名【水經注】

  大黌嶺 淶水縣西北

  淶水北逕小黌東又東逕大黌南蓋霍原隱敎授處也徐廣云原隱居廣陽山教授數千人為王浚所召雖千古世懸猶表二黌之稱【水經注】

  大黌嶺在易州北一百九十里【寰宇記】

  黑石嶺 廣昌縣北五十五里宣大入中原有二門居庸直其後紫荆當其前由後必于雞鳴由前必于飛狐飛狐即黑石嶺也

  集雲峰 易州西北八里右為太和峰

  石虎岡 易州西南六十里即石獸岡雹水所出燕王仙臺東謂之石虎岡中山簡王焉之窆也採涿郡山石以樹墳塋陵隧碑獸竝出此山山有所遺二石虎後人因以名【水經注】

  送荆陘 易州西南

  易水又東逕西故安城南接閻鄉城也歷逕荆陘北耆舊云燕丹餞荆軻于此因而名焉【水經注】在州西南三十里【寰宇記】

  丹霞洞 易州北三十二里相傳張果煉丹于此牀竈尚存

  乳水洞 易州西七十里寛四丈許有石槽十二每歲正月十六日自西至東鄉民循次而占某月旱則某槽無水某月雨則某槽有水多奇中焉

  冀州

  棗山 州西南五十里山多棗因名

  紫微山 州東北二十五里

  平原曠野隆然突起其地形自太行山發脈而來【南宫縣志】

  龍岡 南宫縣北二里太行山餘脈也土人建扁鵲廟于山亦謂之鵲山

  飛鳳岡 即南宫縣治平地岡阜逶迤軒然翔起諺云舊城卧牛新城飛鳳

  趙州

  平棘山 有二一在州城北曰太平棘一在州城南曰小平棘皆去城百步餘山頂平而多棘故名漢又以山名縣

  鞍子山 州北十五里

  龍平山【一名龍光山】 州北三十里

  在宋子城之右相傳山本高聳一日風雨驟至龍過而平其半故名【畿輔舊志】

  釣盤山 臨城縣南五里

  蓋山 臨城縣南十里

  黑山 臨城縣西南四十里

  乞了山 臨城縣西南四十里

  蠖屈山 臨城縣西南五十里

  三鳳山 臨城縣西南一百里

  彭山 臨城縣西四里

  灰山 臨城縣西三十里

  青龍山 臨城縣西五十里

  杏山 臨城縣西七十五里

  山多杏春時望之華豔奪目【名勝志】

  敦輿山【一名幽淮山】 臨城縣西八十里

  敦輿山泜水出其隂東流注於彭水【山海經】

  在縣西南七十里泜水所出【元和志】

  南接太行北連常山州境之大山也【舊志】

  紫金山 臨城縣西八十里

  鐵山 臨城縣西九十里石色如鐵因名

  九珠山 臨城縣西一百十里

  白山 臨城縣西北十五里

  伏牛山 臨城縣西北二十五里

  天臺山 臨城縣西北三十里

  在縣西五十里以其高聳而上平也【名勝志】

  雞冠山 臨城縣西北三十里

  九尖山 臨城縣西北三十里

  蓮花山 臨城縣西北九十里

  堯峰 臨城縣東二十里近唐山堯都故名

  星岡 在州城外大小阜二十八環列如宿因名俞家岡 州東二十里

  三臺岡 州南二十里三岡排列如臺

  鳳凰岡 在柏鄉縣東

  長岡 高邑縣西二十五里

  岡巒聳秀環抱村疃間周十餘里中有兎兒坡甚寛廣【名勝志】

  聖井岡 臨城縣東北三十里岡上有井冬夏不竭故名

  董岡 臨城縣北四里東接堯峰西臨泜水環抱奇勝

  龍尾岡 在臨城縣西北

  唐大順二年李克用攻鎮州大破王鎔于龍尾岡拔臨城元氏柏鄉【通鑑】

  牛口峪 臨城縣西二十里

  聖母洞 臨城縣西北三十里洞口有祠每禱輒應嶂洪洞 在臨城縣境

  房子有漳洪洞【魏書地形志】

  深州

  武強山 州東北六十里形如弓一名弓形山晉置縣名取此

  無影山 武強縣治西北日中人立其上無影故名紫荆山 安平縣南五里

  束鹿嵓 在州治西嵓穴深邃外隘内廣

  定州

  中山 定州西南一里

  中山者城内小山側而欲上若委粟焉【水經注】古取以名國今祗一土阜或曰即鼓樓土基【舊志】

  少容山 曲陽縣南二十里一名黄山世傳黄石公隱此

  堯山 曲陽縣南二十里為太行前麓唐堯分冀州表石于此因名

  硯山 曲陽縣西十里許山腰有赤砂下有泉即曲逆溪

  耳山 曲陽縣西北十三里相近有宿山珠山鳳凰山

  孔山 曲陽縣西北二十里山半一孔前後洞徹西為大荆口又數里為小荆山

  臨河寨山 曲陽縣西北四十里相近有虚空山三峰寨山 曲陽縣西北五十里

  恒山【一名常山一名大茂山】 曲陽縣西北一百四十里亘保定府西境及山西大同府東境

  十有一月朔廵守至于北岳【舜典】

  太行恒山【禹貢】

  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恒山【周禮職方氏】

  恒山為北嶽【爾雅】

  其山北臨代南俯趙東接河漢之間【管子】

  趙簡子告諸子曰吾藏寶符于常山上【史記趙世家】天漢三年幸北地祠常山【漢書武帝紀】

  晉隆安二年魏王珪還中山將北歸發卒治直道自望都鑿恒嶺至代五百餘里 注恒嶺即恒山山岋也自恒山之代有蜚狐之口倒馬之關夏屋廣昌五迴之險夫恒山挺峙於冀州之中為東西屏蔽巖谷高深道路險阻出奇者所必由也【通鑑】畢星散為冀州分為趙國立為常山注常山是畢昴之精【春秋元命苞】

  北方恒山恒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風俗通】

  北方為常山者何隂終陽始其道常久故曰常也【白虎通】

  元和十五年更恒嶽曰鎮嶽有嶽祠【唐書地理志】包括綿長經綸中外其項也上抶龍門黑帝之宫觀其足也下擦地軸元神之都府【唐張嘉貞恒山碑銘】恒山有别名五一曰蘭臺府二曰列女宫三曰華陽臺四曰紫薇宫五曰太乙宫【括地志】

  恒山在曲陽縣舊傳一峰自渾源州恒山飛來遂以名此【寰宇記】

  恒山五岳之北岳也五岳圖云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周迴三十里【名山記】

  禹貢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孔安國注二山連延至碣石也【名勝志】

  焦山 曲陽縣北二十里

  黑風山 曲陽縣北二十五里

  磨山 曲陽縣北四十里

  靈山 曲陽縣北四十里脈自恒山來西二十里為焚山焚山後五里為雞冠寨山

  蓮花寨山 曲陽縣北五十里峰巒九出狀如蓮花香巖閣山 曲陽縣北六十里

  凝烟含翠嶻嶫萬狀石鐘下垂叩之輒鳴有元人碑記存焉北為官寨山【縣志】

  揷箭嶺 曲陽縣城南門外

  揷箭嶺下隘口十四嶺口堡城一座明弘治三年建【四鎮三關志】

  分水嶺 曲陽縣西北三十里

  水竇巖 曲陽縣西北五里

  石骨清峭拔地湧出山雨驟至則飛泉奔瀉兩巖間滙而為潭巖際有蘇軾書浮休二大字金章宗曾遊此有漱玉亭久廢【縣志】

  滴水巖 曲陽縣北七十里峰巒倒峙泉垂如雨賈島洞 曲陽縣北六十里唐賈島隱此有石刻王子洞 曲陽縣北七十里

  畿輔通志卷二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畿輔通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