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河南通志

2-河南通志凡例
  河南通志凡例

  一卷首恭編

  聖制弁冕全志我

  世祖章皇帝開疆奠宇

  聖祖仁皇帝久道化成暨

  皇上御極以來飭勵臣工勤求民瘼訓誥煌煌垂示萬

  世豫處天下之中地濱大河時厪

  睿慮屢頒

  德音典謨炳蔚方駕陶姚夫豈敢循襲舊志而徒登藝

  文之冠至歲有續增敬需珥筆

  一舊志向有圖考然道里多不相凖所列山川或至錯繆今倣元人朱思本畫方計里之法通省及八府七州圖則每方百里東西南北按里計之分寸不爽如某山從某處發脈某水從某處發源某處入某河俱可指掌而得又黄河圖一

  卷另入河防内寧詳母畧則每方五里凡修築險冲閘壩涵洞及向來决口築堤設立堡房埽工之處俱一一備載用細字旁註庶開卷瞭然有當於古人左圖右史之義云

  一郡縣建置古今興廢分併最難清析歷代史書除史記南北史梁陳北齊後周不立地里志及五代史職方考畧而不詳外其餘所有志書前後史多有矛盾如金史志武勝軍節度使宋南陽郡領穰城南陽内鄉三縣而元史則云金舊領五縣謹從金史盖金史明註云順陽入穰城為鎮淅水入内鄉而元史云元初以淅川順陽省入内鄉者非也晉書南宋書滎陽郡無新鄭而隋書則云後魏廢謹從隋史蓋晉宋二史或脫落而隋去後魏近所考當不悮也或從其前或從其後舉此可以類推

  一前史與後史志不同而一代之史其地理志亦有與紀傳脱遺反於他史互見而得之者如晉書載記内書苻丕奔東垣將軍馮該自陜邀擊敗之通鑑綱目並載此事而地理志河南郡下不載東垣之名反見於魏書新安郡註内東垣縣二漢晉屬河南郡南宋志亦云河南郡晉太康地志有東垣縣則明係晉志脱遺無疑盖既徵之本書之載記又參之南宋魏二史地名與事合符惜太康志今不見全本耳又如職官志内後周薛慎樂遜俱為湖州刺史本書各有傳而魏志於魯陽郡下又不載湖州之名考魏書高祖紀太和二十二年克齊湖陽置南襄州治焉後周文帝紀廢帝三年改南襄為湖州則湖州之為湖陽其改置年代俱有惜後周不立志此可考於兩帝本紀而得之者也餘詳辨疑中凡此等類謹參考列史地志及紀傳以補正史之缺

  一舊志於歷代郡縣較嘉靖志多有脱遺而開封南陽尤甚如開封府二漢陳留郡刪去小黄外黄河南郡刪去京卷故市苑陵潁川汝南二郡刪去潁隂召陵南頓南陽府二漢南陽郡刪去淯陽博山湼陽棘陽西鄂析酈湖陽博望杜衍紅陽新都等縣弘農潁川二郡刪去丹水析昆陽定陵等縣考之國策史記二漢書確有明據有不待博考而後見者小黄為高帝母昭靈后所葬國策史記有外黄小兒史記始皇三年麃公將卒攻卷東漢建武初宗室劉茂聚衆京密間漢初楚漢相距滎陽京索又樊噲攻苑陵先登灌嬰封潁隂侯今許州志有灌臺閻澤赤封故市侯春秋齊楚盟召陵東漢光和末黄巾賊敗汝南太守趙謙於召陵朱㒞追南陽餘賊於西鄂光武父為南頓令此開封府之歷歷可考者也史記秦二世二年沛公攻析酈皆下之引兵西至丹水後漢初劉縯敗嚴尤陳茂於淯陽自湖陽進拔棘陽又光武姊為湖陽公主本紀光武别將兵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高祖封王翳為杜衍侯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朝鮮降人路最為湼陽侯成哀時王立為紅陽侯王莽為新都侯孔光為博山侯此南陽府之歷歷可考者也家絃戶誦童丱即知而漫從刪削殊為非理其餘别府又不具論矣今謹增入而嘉靖志亦有未盡載者如漢陳留郡不載濟陽秦三川郡不載外黄開封於班范紀傳亦屬脱遺謹據各史地志核實備載不敢畧亦不敢漫入也

  一考司馬遷史記載禮書樂書班固前漢書載禮樂志其後或合或分具載國史夫功成制禮治定作樂所謂範民以敬導民以和恃有此具也史載之志可遺之乎我

  朝釐定典章質文並美遵矩矱者盖天下靡然同風焉舊志失編禮樂為珥筆者之憾謹補葺為第十卷凡二十條

  一秦置三十六郡河南當其八舊志以三川潁川南陽碭邯鄲南郡上黨河東為八郡

  皇輿表有東郡九江而無河東上黨今從

  皇輿表為正詳見辨疑中

  一黄河遷徙不常從古為患漢初決酸棗決瓠子猶在今河北之境宋熙寧中分趨東南一股合泗入淮泛溢開歸而患中於豫之全省金大定迄元至正全河盡入淮而患且移於淮南北矣舊志止一卷畧而不詳今考諸史及歷代河渠志先列古今黄河道以明全河之原委次列豫省黄河道以志修築之險冲次列黄河通塞及五大徙以考歷代變遷之異次列汴蔡潁渦各道河渠以詳歷代通運灌田泄水開濬淤塞之由次列河防職官黄河隄工河兵堡夫堡房以紀

  聖天子憂勞百姓發帑置吏綢繆鞏固之至計次列河防攷以志河流衝決隨地制宜治河名臣弭患善後之方而終之以河防事宜則古今言治河者莫詳焉大抵治河言人人殊而要自明萬歷迄今百餘年來不外於潘季馴所稱固隄束水用水攻沙至我

  聖祖仁皇帝

  頒示逢灣取直之

  廟算高出千古大小臣工殫精竭慮著有成效河流底

  寧生民永賴故紀載獨詳焉

  一河南通志舊無水利一條近奉

  旨飭修司道府縣督催辨理具有成規自應特紀以昭一代制度諸河道詳見河防中者不復贅河防以河道為綱領水利以溝渠為綱領其灌田之渠第註明引某水灌某處田洩水之溝第註明

  歸入某河懼重複也列古渠於前而著今渠於後其係剏開及新濬者必分注標明詳始事也雍正五年後州縣報冊有起止方向寛深長短丈尺者必謹書之以前缺載者仍其舊不敢增損昭實録也冊内止載有溝渠一道無名色者謹觀其坐落地方即立其名曰某溝匪敢添註慮混同而無别也循覽州域可曉然矣

  一舊志封建列古先與春秋戰國二條混雜不明以邶鄘鄶蔣與夏殷諸侯並列時代不同春秋時河南有四十國未聞戰國時有也東虢檜即鄭地胙之後為南燕國温即為蘇而並載一時殊失考核且春秋時之魏國在今山西平陸縣梁今陜西郃陽縣郜今山東城武縣芮今山西芮城縣均非河南地杜註及地里志歷歷可考而舊志列梁魏於封建列郜芮於圖表因訛襲舛莫此為甚鄾鄀與唐具載左氏俱在南陽鄧州境戴即甾今考城縣而舊志無之今俱逐一訂定列古先封國凡六春秋以前國凡九春秋時姓氏爵秩可考者凡三十三戰國韓趙魏楚合春秋時宋衛凡六時代既分其更遞迭居自不至前後兩載詳辨疑中兹不復贅

  一春秋時晉啓南陽楚亦封畛於汝在今懷慶南陽汝寧三府之境而不列晉楚於春秋者以二國俱吞併弱小既列諸小國不得復列晉楚懼龎雜而不清也晉之本封自在山西楚之本封自在湖南不得以其吞併之地書之至戰國時豫境諸小國已盡乃始載韓趙魏及楚從其實也

  一舊志單載康熙元六等年編審實增人丁數目直接康熙三十年編審數目便不敷志内所開一百五十六萬六千七百八十八丁之數查細數實因遺造康熙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四次編審新增三十三萬七千三百四丁以致不敷今依次添載方能合數

  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奉

  聖祖恩詔以海宇承平日久戶口日繁州縣徵收錢糧但據康熙五十年報部丁數為常額敷額數之外其餘續生人丁永不加賦今於各州縣俱開列明晰以溥

  聖朝樂利於無窮云

  一舊志於田賦多未清晰且止及府而不及縣今劈分則壤成賦二項則壤詳上中下地及水旱陂岡等田科則厚薄之殊成賦詳額徵蠲免開墾及起運存留支給等項各縣分列而會於府總各府分列而會於省總庶綱舉目張一覽易曉

  一舊志無漕運然衛河自衛輝抵臨清以達通倉為河南一省漕運所經不可不備載其漢唐隋由汴入河以達洛渭宋則或由江而淮以達汴或由河以達汴元行海運初間行陸運明運由會通河河南一省則由衛河俱撮録於小序中兹不多及而

  本朝所行本色折色及小灘衛輝水次則詳誌其年月

  錄督撫疏稿以志

  列聖及我

  皇上憂勤愛民之實不敢畧也

  一歷代官制遞更名同實異同一刺史也晉魏之刺史加都督將軍而唐之刺史僅同太守同一丞相御史也秦漢則稱三公而元則每省各置丞相御史中丞多至數十人唐之節度觀察於事無所不總權任極重而宋則僅為加銜宋之轉運使則唐節度使之任而元及有明則專掌鹽課之事内外重輕迭為軒輊互有利弊至

  聖朝而斟酌盡善矣大抵自秦迄唐内外分任至宋矯藩鎮之弊全以京朝官出蒞外職元行省行臺則更用丞相御史明代參半用之每代各列一小序於前為考其設官之原委及更易之年月某官在前代為某職或兼攝或專掌冀得展瞭然而歷代遞變之故亦可髣髴得其大概云

  一陵墓舊多譌傳最難徵信如成湯陵在偃師縣呂尚墓在衛輝府城西北而山西滎河縣商王陵載在祀典陜西咸陽縣東北二十五里有太公望墓與檀弓反葬於周相合此較有考據今照舊志登載而仍列其可據者於後以示折衷晉杜預墓在偃師又云一在尉氏考晉書預遺令云自表營洛陽城東首陽之南為將來兆域最為分明志所載二處俱誤謹從晉書以明畫一俱詳辨疑中又如漢常山王張耳以大梁人而墓一在開封一在彰德高密侯鄧禹以南陽新野人而墓一在太康一在濟源考之本傳俱無明據不能刪一存一則照舊兩載以示闕疑

  一人物名宦既節錄其傳於各門復於陵墓載碑誌是為重出乃去碑誌而單載銘語尤屬無謂唐宋之銘尚簡古明人銘語大半蕪蔓冗長今一槩省去以從簡約

  一古蹟務期典實可據如禹州新鄭縣有交印臺志云鄭武公為卿士有功錫之印綬築臺受之語甚俚鄙印綬至秦時始有金印紫綬銀印青綬載在漢書百官表可考周代止用圭節何緣有交印之名乎至如信陽州南有劈破山拖刀嶺為關忠義故蹟尤似小說家所載考三國志本傳忠義足趾未嘗至信陽州也凡此等類槩加刪削以從雅馴

  一帝王志舊以梁唐五代俱都開封此未深考耳梁以宣武簒唐因以汴州為東都至開平十三年仍遷都洛陽末帝立於大梁唐莊宗入大梁同光元年十二月復遷都洛陽歷三帝凡十三年晉石敬塘入洛陽天福二年復遷都汴載在綱目可考今俱訂正又隋都長安煬帝仁夀四年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東京越王侗留守東都嗣位為帝都洛凡二世合十一年唐武后亦都洛陽舊志不載均屬疎漏今俱考正史增入詳辨疑中

  一名宦人物寧慎毋濫今自

  本朝定鼎後悉照報部冊登入以前悉依舊通志而舊志所載宋張商英係惇卞之黨蒲宗孟以司馬温公為奸邪此等凶類豈宜混入今悉刪去明自正德以迄天啓亦有黨附閹豎著名史籍者亦不敢漫載用以彰

  聖朝直道之公云

  一河南人物彪炳史乘蔚乎盛矣其中如河洛二程倡明正道學統相承後先輩出則理學宜另編也漢唐諸儒經明行修羽翼聖籍不愧宏通則儒林宜另編也龍比以後成仁取義名在汗青光騰河岳則忠烈宜另編也梁園鄴下風雅所遺搴芳擷秀垂聲藝林則文苑宜另編也舊志於人物列傳後止分孝義隱逸各門未盡條析謹据舊傳參以郡邑志書增編理學儒林忠烈文苑凡四卷

  一舊志藝文至十五卷居全志三分之一止因刪去山川城池古蹟寺觀後附見詩文薈稡一處遂至卷帙繁重夫山川古蹟列名人詠歌昔賢碑記所以發揮景象詳志原始不為無禆今一槩刪去既苦寂寥併歸藝文又嫌汗漫是兩失之也今仍分載各條以便省閲其有佳篇叠出及碑記累幅不能盡附者則入藝文以成大觀

  一藝文首編賦咏兼備衆體彷彿文選之例詔誥制冊係廊廟訏謨奏疏文移出名臣碩畫箴銘贊頌皆形容盛德儆戒不虞之語論議雜辯乃折衷理道考索制度之文均有裨益非同浮藻若記序諸製中無關政治不及民風累牘連篇殊屬無謂多從芟薙以省覽觀

  一藝文内舊載關忠義辭曹操書竟是後代人作雜用小說三國演義中故事可削也朱子韓文考異原用唐書本傳與洪興祖年譜等書互相勘証志中刪去傳文單録洪譜則是所駁詰者何事非特頭緒不清併文理亦不貫矣詳辨疑中今俱增刪

  一譌謬宜考正士雅山係晉祖逖避兵處士雅是祖逖字而註以為陶侃又如莽母城訛為蔡母城李同城訛為李固城後漢書鍾皓字季明而志訛為鍾明杜根傳後附載成翊世係平原郡吏而志訛為杜根之子應詹係應璩之孫而志訛為璩弟唐李紳傳戶官道戶訛為尸字宋馬知節係幽州薊人而志列之祥符金滑州安撫使王政有傳而直隸志以政當為名馬英係婦人見元史列女傳内而志列之孝子凡此等類百年來莫之改正今俱照史考定詳辨疑中

  一通志向有辨疑一條率多瑣僻小事而於郡縣之脱遺山川之錯互都邑之興建廢置關津之遷移迭改槩不一及僅足洽聞無關大體今就各條上自商周下訖勝國本諸詩書左氏註疏以探其源參之歷代史志以盡其變合之夾漈貴與諸儒以究其統會而歸之

  聖朝皇輿表以定厥衷焉務使河南二千里經歷四千年凡古今之紛糾者秩如膠轕者立剖譌謬者訂正較之舊本為詳備焉

  一僻書隱牒例應收採舊志於正史外旁及搜神記幽怪錄猶可云近古至闌入隂隲文勸善書則鄙俚甚矣今槩加刪削易以典雅大抵名賢叙述内可補正史之闕者亦史公所稱其軼時見於他說也

  一雍正十二年

  奏請陳州改陳州府許州改許州府開封府屬太康扶溝二縣改屬陳州府禹州并所屬新鄭密二縣改屬許州府鄭州并所屬滎陽滎澤河隂汜水四縣改屬開封府河南府屬盧氏縣改屬陜州南陽府復設南召縣事關沿革鉅典宜載志乘但奉

  旨准行之日已在開雕將竣之時未便悉行毁板重加

  編輯因遵史家分限之例不復增入

  一志與史相表裏合之則為一代之史分之則為各省之志宜精核不宜繁富宜詳於事實而畧於詞藻事實雖繁而首尾條貫則一見瞭如侈陳詞藻則充棟汗牛無益實用今增職官志十之八凡十卷河防志十之九凡五卷水利漕運俱增設郵傳鹽課選舉志俱比舊加詳均有關制度國計民生之大者其餘如贈送序遊山記及墓銘之類多從刪削庶幾詳畧得宜以佐

  聖天子鴻謨於萬一云

  右凡例計三十條

  河南通志凡例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一

  河南通志目錄     地理類三【都會郡縣之屬】卷一

  聖制

  卷二

  輿圖

  卷三

  沿革上【有表】

  卷四

  沿革下【有表】

  卷五

  星野【星野圖 祥異附】

  卷六

  疆域【形勢附】

  卷七

  山川上

  卷八

  山川下【關津橋梁】

  卷九

  城池

  卷十

  禮樂

  卷十一

  兵制【附滿州營】

  卷十二

  河防一【房附古黄 河道今黄 河道豫省黄河道古今黄 河通塞攷 黄河

  五大 徙各道河 渠河防職官附河兵 堡夫黄】

  卷十三

  河防二【河堤工 附堡房河防攷自】

  卷十四

  河防三【周定王 起】

  卷十五

  河防四 【河防攷國朝】

  卷十六

  河防五【河防事宜 附黄河圖】

  卷十七

  水利上

  卷十八

  水利中

  卷十九

  水利下

  卷二十

  封建

  卷二十一

  田賦上

  卷二十二

  田賦下

  卷二十三

  戶口上

  卷二十四

  戶口下

  卷二十五

  漕運

  卷二十六

  鹽課

  卷二十七

  郵傳

  卷二十八

  風俗

  卷二十九

  物產

  卷三十

  職官一

  卷三十一

  職官二

  卷三十二

  職官三

  卷三十三

  職官四

  卷三十四

  職官五

  卷三十五

  職官六

  卷三十六

  職官七

  卷三十七

  職官八

  卷三十八

  職官九

  卷三十九

  職官十

  卷四十

  公署

  卷四十一

  倉庾

  卷四十二

  學校上

  卷四十三

  學校下【貢院書院義學社學附】

  卷四十四

  選舉一【薦辟】

  卷四十五

  選舉二【進士】

  卷四十六

  選舉三【舉人 襲廕 貢監】

  卷四十七

  選舉四【武進士 武舉 武勳 武襲】

  卷四十八

  祠祀

  卷四十九

  陵墓

  卷五十

  寺觀

  卷五十一

  古蹟上

  卷五十二

  古蹟下

  卷五十三

  帝王【后妃附】

  卷五十四

  名宦上

  卷五十五

  名宦中

  卷五十六

  名宦下

  卷五十七

  人物一

  卷五十八

  人物二

  卷五十九

  人物三

  卷六十

  人物四

  卷六十一

  理學

  卷六十二

  儒林

  卷六十三

  忠烈

  卷六十四

  孝義

  卷六十五

  文苑

  卷六十六

  隱逸

  卷六十七

  列女上

  卷六十八

  列女下

  卷六十九

  流寓

  卷七十

  僊釋

  卷七十一

  方伎

  卷七十二

  藝文一【賦】

  卷七十三

  藝文二【樂府 五古 七古】

  卷七十四

  藝文三【五律 七律 五排 七排五絶 七絶 詩餘】

  卷七十五

  藝文四【歷代詔誥】

  卷七十六

  藝文五【表 牋 疏】

  卷七十七

  藝文六【頌 書 啓 贊 箴 論 辨 說】

  卷七十八

  藝文七【考 述 傳 序 檄 移文 議跋】

  卷七十九

  藝文八【記 銘 誄 祭文】

  卷八十

  辨疑【拾遺附】

  【臣】等謹案河南通志八十卷

  國朝總督河南山東軍務兵部右侍郎王士俊等撰河南之名宋代惟屬洛陽一郡故宋敏求作河南志僅記西都典故而不及他州自明初設河南布政使所屬八府實跨大河以北封疆建置於古稍殊故郡邑雖各有偏記而未有統為一書者嘉靖中始創為之亦僅具崖畧而已

  國朝順治十八年復加續修條理麤備黄之雋謂康熙中嘗頒諸天下以為式其後久未修輯沿革廢置多不相合雍正九年總督田文鏡承

  命排纂乃延編修孫灝進士顧棟高等開局蒐討文鏡沒後王士俊代為總督久之始克成書刋板甫竣而陳許二州升為府鄭州改隸開封盧氏改隸陜州南召復立縣治皆未及增改今姑仍其原本録之云乾隆四十六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