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景定建康志 宋 周应合

13-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宋 周應合 撰

  建康表七【起南陳永定丁丑至禎明已酉凡三十三年為年表】

  陳【高祖姓陳氏諱霸先字興國吳興長城下若里人漢太丘長寔之後本居潁川寔玄孫晉太尉準準生匡匡生達永嘉初為丞相掾隨晉南遷拜太子洗馬出為長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常謂所親曰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焉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高祖即達之十一世孫也少倜儻有大志意氣雄傑好史籍讀書長於謀策明緯候孤虚遁甲又善武藝不事產業家貧每以捕魚為事身長七尺五寸日角龍顔垂手過膝髭生連骨普通中嘗遊義興館於許氏夜夢天開數丈有朱衣四人捧日而至納於高祖口中驚覺腹内猶熱心獨喜之初仕鄉為里正後逃於義興吳興太守蕭映過從之建業映遂用為吏映鎮廣州奏高祖為參軍從令招集士馬高祖率兵大破賊軍梁高祖聞深異之遙授直閤將軍封新枋縣子遣使圖其形貌入觀之既而蕭映卒高祖送映喪至大庾嶺梁帝詔高祖為交州司馬領武平太守與刺史楊㬓南討李賁定交阯以功除振遠將軍西江督護高要太守侯景作亂高祖厚結豪傑同謀義舉以救京師侯安都張偲等率衆來附將東下蕭勃聞之使鍾休悦留高祖不許度嶺言侯景驍雄天下無敵援軍前後無敢當鋒嶺北王侯又已自相屠戮君之踈外豈可暗投未若且住始興以張形勢高祖泣謂休悦曰君辱臣死誰敢愛命吾行計決矣勃既不能止因合蔡路養等以兵遏高祖軍高祖大破之於大庾嶺進鎮南康乃遣使間道往江陵稟承節度於梁湘東王蕭繹是為元帝承制授高祖持節明威將軍交州刺史改封南野縣伯高祖乃修南康古城居之人常遠望見城上有紫雲氣垂覆左右深結事之尋遷南江州刺史改封長城侯大寶二年六月高祖發自南康下頓西昌贑石水舊有二十四灘灘多巨石行旅為難自高祖之發水暴漲高數丈三百里間巨石皆没時有龍見於水濱約高五丈五彩鮮明軍人觀者大歡慶焉時湘東王遣王僧辯督衆討侯景師次湓城高祖率戈甲三萬將往會焉高祖聞西軍乏粮乃分三十萬斛米以資西軍是年侯景廢簡文帝綱而立豫章嗣王棟帝遣長史沈衮奉表於江陵勸湘東王繹即位王授高祖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大寶三年壬申春正月發自豫章二月次桑落洲時王僧辯亦率軍發自湓城與高祖會於白茆灣共登岸立壇刑牲飲血結盟約進平侯景詞理悲切淚下沾衣於是平定侯景進鎮京口是歲梁元帝即位於荆州使拜高祖為司空領南徐州刺史元帝為魏軍所戮高祖與僧辯共迎立元帝第九子江州刺史晉安王方智為帝入居建康承聖四年夏五月北齊送貞陽侯蕭淵明歸主梁嗣王僧辯納之貶帝為皇太子高祖遣使苦諫僧辯僧辯不從往返數四高祖憤歎乃密與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謀部衆攻僧辯大敗就擒遂縊殺之高祖却廢貞陽侯而復奉方智為帝改元紹泰進高祖中外諸軍事加班劍鼓吹明年進位丞相揚州刺史封義興公太平二年春正月加高祖班劍三十人置丞相别榻以近扆坐廣州刺史蕭勃反沿流而下江州刺史余孝頃起兵應之高祖命侯安都討平之八月進位太傅加黄鉞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前後羽葆鼓吹皂輪車九月進加相國封十郡為陳公備九錫之禮十月戊辰進爵為王加二十郡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駕六馬備副車置旄頭雲罕樂舞八佾設鐘簴宫懸陳臺百官一依舊式辛未帝禪位於陳王策命曰惟王乃聖乃神欽明文思二儀並運四節合叙天賜智勇人挺雄傑爰初投袂日夜勤王王公卿士莫不攸屬敬從人神之願授帝位於爾躬四海困窮天禄永終王其允執厥中乃命太保王通太尉長史王瑒奉皇帝璽綬受終之禮一依唐虞故事梁帝遜位於别宫高祖三讓羣臣固請以梁太平二年冬十月乙亥設壇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禮畢輿駕旋建康宫臨太極前殿大赦改梁太平二年為永定元年自永定丁丑至禎明已酉五主皆都建康合三十三年而併於隋】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景定建康志卷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景定建康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