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广西通志

47-廣西通志卷四十六
  廣西通志卷四十六

  兵制

  粤西介荆交二州間地廣山深藏奸煽誘諸蠻讐殺相尋有明二百七十餘年用兵無虛日自我

  聖祖仁皇帝威靖逆氛之後誕敷文德向之獷野難馴者皆伏首帖耳喁喁嚮風而武備修明未嘗少懈提鎮協營如星之羅壁壘旌旗森然煥然立法之善至矣盡矣夫籌邊之策莫要於兵馭兵之方全視乎將勤蒐閱嚴紀律倡勇敢作忠義繄誰人責耶爰輯歷代兵制及攻守戰陣諸方畧以為司兵柄者資焉志兵制

  秦始皇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畧取南越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五嶺五十餘萬置南海尉典百越兵【參史記漢書】

  漢武帝元鼎五年發罪人及江淮以南樓船十萬

  師討南越以路博德為伏波將軍楊僕為樓船將軍故歸義越侯為戈船下瀨將軍及平遂以其地為蒼梧鬱林等郡設交阯部刺史總治之【參史記漢書】和帝永元十二年日南象林蠻寇掠郡縣發兵討擊降其衆初置象林將兵長史官【後漢書】

  凡郡有尉因秦制典兵禁備盜賊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二歲為材官騎士習射御馳陣八月太守都尉令長等會都試課殿最水軍為樓船亦習戰射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為民光武建武六年省諸郡都尉并職太守無都試之役每有劇賊則郡臨時置都尉事訖罷【通考】

  魏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通典】吳多舟師而兵有解煩敢死兩部及交州義士健兒武射之名【吳志】

  晉太康中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州之人好為禍亂又廣州南岸周旋六千餘里不賓屬者五萬餘戶及桂林不羈之輩復當萬戶至於服從才五千餘家二州唇齒唯兵是鎮又寧州興古接據上流水陸並通互相維衛州兵未宜約損從之【晉書】

  晉迄南朝刺史任重者為使持節都督輕者為持節而蒼梧桂林分屬湖廣其刺史皆加平越中郎將及平南將軍等號刺史無將軍號者謂之單車刺史有督揚荆江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有督交廣二州諸軍事亦有止督廣州或湘州諸軍事者委任權力各不同也諸軍府之名曰任威府曰揚烈府曰綏寧府之類置兵曹及中兵外兵騎兵參軍行軍司馬及督護以統之雖沿漢魏置縣尉惟理民事不掌兵梁陳始開都督府於廣州所督至二十州蒼梧桂林屬焉【舊志】

  宋齊之際刺史多不領南蠻别以重人居之惟豫章王嶷為南蠻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南齊書】

  隋制大抵因後周之舊諸府兵有郎將副將坊主團主以相統治平陳後設嶺南安撫大使桂廣二州俱設總管節制諸州軍事復有行軍總管則專督所道討伐事【參隋書】

  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鎮而總之者曰道太宗貞觀中分天下為十道廣東西曰嶺南道玄宗天寶初置嶺南五府經畧使統經畧清海二軍及桂容邕交四管後或兼兵馬討擊使肅宗至德元載升五府經畧討擊使為嶺南節度使【唐書】

  憲宗元和元年邕州管内都防禦觀察經畧使增領懷遠軍以巖州隸容管十四年夏四月詔諸道節度都團練防禦經畧使所統郡兵馬並令刺史領之【唐書】

  懿宗咸通二年廣桂容三道先是共發兵三千人戍邕州三年一代經畧使段文楚請以三道衣糧自募土軍以代許之後經畧使李蒙悉罷遣三道戍卒止以所募兵守左右江比舊十減七八南詔乘虛入寇三年五月分嶺南為兩道節度以廣州為東道邕州為西道從蔡京請也又割桂管龔象二州容管藤巖二州隸邕管十一月安南都護蔡襲告急敕發荆南湖南兵二千桂管義征子弟兵三千詣邕州受鄭愚節度四年五月乙亥廢容管隸嶺南西道復以龔象二州隸桂管六月廢安南都護府置行交州於海門鎮以右監門將軍宋戎為行交州刺史以康承訓兼領安南及諸軍行營秋七月復置安南都護府於行交州以宋戎為經畧使發山東兵萬人鎮之時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嶺南江西湖南餽運者皆泝湘江入澪渠灕水勞費艱澁諸軍乏食潤州人陳磻石上言請造千斛大舟自福建運米泛海不一月至廣州從之軍食以尺然有司以和僱為名奪商人舟委其貨於岸側舟入海或遇風濤沒溺有司囚繫綱吏舟人使償其米人頗苦之八月嶺南東道節度使韋宙奏蠻必向邕州請分兵屯容藤二州【參通鑑】

  唐制嶺南經畧軍管鎮兵五千四百人桂州經畧軍管戍兵一千人邕州經畧軍管戍兵一千五百人容州經畧軍管鎮兵一千一百人安南都護管兵四千二百人衣糧税本管自給【通典】

  五代沿唐制於桂州設静江軍節度使於容州設寧遠軍邕州設建武軍【五代史】

  宋真宗景德四年八月己酉頒宜州立功將士賞格詔廣南步軍騎軍並號曰清化詔約勒宜州亂軍時朝廷恐宜融谿峒因緣侵擾因降詔約勒酋領皆奉詔部分種族無敢輒動【宋史】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詔曰江南廣東西路流配人等皆以自抵憲章久從配隸其遠地每用軫懷特差内使與本路轉運使同勾抽諸州雜犯配軍揀選移配淮南州軍牢城及本城有少壯可披帶者即部送赴闕當議近上軍分安排如不願量移及赴闕者亦聽若地里遠處即與轉運使乘傳就彼依此㨂選九年詔南丹州莫淮辿約勒谿峒勿從誘脅時撫水州蠻叛恐誘脅谿峒因詔莫淮辿約勒之【宋史】

  仁宗景祐二年詔廣桂州置雄畧一營與歸遠軍更戍嶺外三年詔廣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鍜人以私有禁兵律論先是嶺南為盜者多持博刀以罪輕不能禁轉運使以為言故有是令【宋史】慶歷六年詔廣南方春瘴病戍兵在邊者權休善地其自嶺外戍回軍士予休兩月【通鑑】

  皇祐二年兩廣益募雄畧四年五月詔廣西戍兵及二年而未得代者罷歸鈐轄司以土兵歲一代之自儂智高之亂戍兵踰二萬四千至是聽還而令土兵代戍五年王堯臣為樞密副使會儂智高反請析廣西宜容邕州三路以融柳象隸宜州白高竇雷化鬱林儀藤梧龔瓊隸容州欽賓亷横潯貴隸邕州其三州並選武臣為安撫都監兼知州事以統支郡若蠻人入寇三路率支郡並力掩擊之知桂州以兩制以上仍帶經畧安撫使以統制三路鈐轄二員迭戍於邕州仍置走馬承受二員季入奏事益募澄海忠敢雄畧等軍以四千人屯邕州二千人屯宜州千人屯賓州五百人屯貴州廣西江南湖南益以北兵歲一替月給添支錢三百給鞋錢千荆湖南北廣東西路兵二歲一替運全永道三州米以饋軍食其城壁之制當高二丈廣八尺令本路轉運使判官提舉修築官吏有能完城壁廨宇營舍倉庫及招復戶口者計其功遷一官其左右江廵檢及管界巡檢寨主與指使一員兵三百人常閱之詔狄青詳酌以為便遂施行詔廣南捕蠻諸軍歲滿歸營人賜錢二千月增俸錢二百度嶺陣亡及瘴癘物故者子孫或弟姪不以等様收一人隸本營者支衣廩之半【宋史】

  至和二年廣桂邕州置馬雄畧【通鑑】

  嘉祐七年籍稅戶應常役外五丁點一為兵得三萬九千八百人分隊伍行陣習槍鏢排冬初集州按閱後逓歲州縣迭教察視兵械以防收刈改用十一月教一月罷禁軍月俸五百以上皆日習武藝三百以下或給役或習技其後别募鄉兵亦閱習武技號教閱廂軍戍川廣者舊不訓練嘉祐以後稍習焉【宋史】

  英宗治平二年廣南西路安撫司調集左右兩江四十五谿峒知州峒將各占鄰近迭為救應仍籍壯丁補校長給以旗號峒以三十人為一甲置節級五甲置都頭十甲置指揮使五十甲置都指揮使以四萬四千五百人為定額各給戎械遇警召集之二年一閱察視戎械有老病者選少壯填之三歲一上其籍詔廣南教閱忠敢澄海一營者即本營逓遷兩營以上者營三百人補五人二百至三百人補三人二百人以下補二人百人以下補一人止於副指揮使凡逓遷滿三歲五階闕二三階闕一即補三年詔頃以東兵戍嶺南冒犯瘴癘得還者十無五六自今歲滿以江淮教閱忠節威果代之【參宋史通鑑】

  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言募兵未可全罷民兵則可漸復至於二廣尤不可緩今中國募禁軍往戍南方多死陛下誠移軍職所得官十二三鼓舞百姓豪傑使趨為兵則事甚易成於是蘇緘請訓練二廣峒丁舊制一歲教兩月安石曰訓練之法當什伍其人拔其材武之士以為什百長自首領以下各以禄利勸奬使自勤於閱習即事藝可成部分可立緩急可用熙寧二年以古勿峒效順酋儂智會為右千牛衛大將軍三年十二月樞密使文彦博等上在京及外兵禁軍數帝亦參以治平中兵數而討論焉廣南東西千二百人為額四年樞密院言不教閱廂軍撥併各帶舊請外今後招到者並乞依本指揮新定請受河北崇勝河東雄猛陜西保寧京東奉化京西壯武淮南寧淮各醬菜錢一百月糧二石春衣絹二匹布半匹錢一千冬衣絹二匹錢一千綿十二兩廣東西清化除醬菜錢不支外餘如六路從之六年周士隆上疏論廣西交阯事請為車以禦象陣文彦博非之王安石以為士隆策可用因論自古車戰法甚辯請以車騎相當試以觀其孰利帝亦謂北邊地平可用車為營乃詔試車法令沿河採車材三千兩軍器監定法式造戰車以進廣南西路經畧沈起言邕州五十一郡峒丁凡四萬五千二百請行保甲給戎械敎陣隊藝出衆者依府界推恩補授奏可七年更制將兵先是太祖懲藩鎮之弊分遣禁旅戍守邊城立更戍法使往來道路以習勞苦後議者以為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緩急恐不足恃神宗乃部分諸路將兵總隸禁旅平居訓厲有事調遣元豐中又詔團結東南路諸軍共十三將荆湖北路為第七南路潭州為第八全邵永州應援廣西為第九福建路為第十廣南東路為第十一西路桂州為第十二邕州為第十三總天下為九十二將凡諸路將各置副一人東南兵三千人以下惟置單將凡將副皆選内殿崇班嘗歷戰陣者各以所將兵多少置部將隊將押隊使臣各有差又置訓練官春秋都試擇武力士凡千人選十人皆以名聞而待旨解發其願留鄉里者勿彊遣此將兵之法也知桂州劉彛言舊制宜融桂邕欽五郡土丁成丁巳上者皆籍之既接蠻徼自懼寇掠守禦應援不待驅策而近制主戶自第四等以上三取一以為土丁而旁塞多非四等以上若三丁籍一則减舊丁十之七餘三分以為保丁保丁多處内地又俟其益習武事則當蠲上丁之籍恐邊備有闕請如舊制便奏可八年廣西經畧使詔皆番戍諸路有事即以征討九年趙卨征交阯入辭帝諭以用峒丁之法當先誘以實利然後可以使人甘言虛辭豈能責其效命比鄜延集教番兵賴卿有以制之使輕罪可决重罪可誅違西夏則其禍遠違帥臣則其禍速合於兵法畏我不畏敵之議故能責其效命王師之南卿宜選募勁兵數千擇梟將領之以脅諸峒諭以大兵將至從我者有賞其不從者按族誅之兵威既振先脅右江右江既附復脅左江兩江附則諸蠻無不附者然後以攻交人勦絶巢穴甚非難也郭逵性吝嗇卿宜諭以朝廷兵費無所惜逵復事崖岸不通下情將佐莫敢言者卿至彼以朕語詔之十年樞密院請邕欽峒丁委經畧司提舉同巡檢總莅訓練之事歲終上藝優者與其酋首第受賞五人為保五保為隊第為三等軍功武藝出衆為上蠲其徭役人材矯捷為中蠲其科配餘為下邊盜發則酋長相報率族衆以捍盗十二月詔邕欽丁壯自備戎械貧者假以官錢金鼔旗幟官給間歲大閱詔安南道死戰沒者所假衣奉咸蠲除之弓箭手民兵義勇等有貸於官者展償限一年【宋史】

  元豐元年經畧司請集兩江峒丁為指揮權補將校奏可二年廣西經畧司言團結邕欽峒丁為指揮一百七十五籍武藝上等一萬三千六百十人詔下諸臣獻議措置峒丁事付曾布參酌捐益創為規畫務令詳盡便於施行布乃請令鎮砦監押砦主同營轄兵甲使臣與巡檢等分定州峒總制立賞罰懲勸增置都巡檢使兩員分提舉及增首領丁壯歲閱之以武藝絶倫者聞量材補授詔增都巡檢使一員餘下熊本擇其可者施行之五年詔廣南保甲如戎瀘故事自置裹頭無刃槍竹標排木弓刀蒿矢等習武技遇捕盜則官給器械六年詔樞密承旨司議廣西峒丁如開封府界保甲集教團教法提點廣西路刑獄彭次雲言邕苦瘴癘請量留兵更戍餘用峒丁以季月番上給禁軍錢糧詔許彦先度之彦先等言若盡以代正兵恐妨農請計戍兵三之一代以峒丁季輪二千赴邕州隸習武事從之廣西經畧使熊本言欲令所屬編排分作都分除防盜外緣邊有警聼會合掩捕從之元豐中或請遣陜西路騎兵五七百戍桂林者詔遣在京軍馬以戍之【宋史】

  元祐元年十月樞密院言均定出戍路分除廣南東西兩路駐劄三將只充本路守禦差使䖍州第六將全永州第九將凖備廣南東西路緩急勾抽策應並不差戍他路十二月廣西經畧安撫使都鈐轄司乞宜融欽亷州係將不係將馬步軍輪差赴邕州極邊水土惡砦鎮監柵及巡防并都同巡檢等處並乞依邕州條例一年一替其餘諸州差往邕州永平古萬太平横山遷隆砦鎮及左右江谿峒巡檢并欽州如昔峒駐劄抵掉砦並二年一替其諸州巡檢下一年一替從之【宋史】

  哲宗元符二年詔河北沿邊州城壁樓櫓器械各務修治有不治者罪之先是二廣路土丁令依熙寧指揮修置器械三年知端州蕭刓上疏極言傷財害民其弊非一乞住買搶手器械疏奏不省廣西察訪司言桂宜融等用土丁緣邊防守差及單丁乞差兩丁以上之家從之【宋史】

  徽宗崇寧四年十一月廣西路置刀牌手三千人於切要州軍更戍以寧海名【通鑑】

  大觀二年詔熙寧團集左右江峒丁十餘萬衆自廣以西賴以防守今又二十萬衆來歸已令張莊依左右江例相度聞奏尚慮有司不知先務措置滅裂今條畫行下其所修法入熙河蘭湟秦鳳路敕遵行之【宋史】

  宣和七年三月詔廣南東西路地遠山險盜賊竊發内郡戍兵往彼屯守多緣瘴癘疾病不任追捕又不諳山川道里林壑曲折故盜不能絶可令每巡檢下招置土人健勇輕捷者參戍兵之半互相關防易於擒捕令樞密院行之【宋史】

  欽宗靖康元年詔廣西宜融二州實為極邊舊制馬軍難議减省且依元降指揮招置【宋史】

  高宗建炎元年十二月乙酉增置廣西弓手以備邊三年七月乙巳詔閩廣諸路團教峒丁搶杖手建炎後砦兵荆湖路全州四砦上軍魚口吉寧平塘廣西路賀州二砦臨賀富川昭州四砦昭平雲峒西嶺立山【宋史】

  紹興元年詔議處置諸州隘砦時監察御史明槖言湖南邊郡及二廣之地舊置谿峒歸明官比年寖廣宜令二廣湖南帥臣處置適宜無啓邊禍詔下其議七年正月癸未詔廣西帥臣訓練土丁保丁十年全州建議立屯其畧云本州密邇谿峒谿谷山徑非止一途如静江興安之大通墟武岡軍之新寧盆溪及八十里山永州之東安皆可以徑達谿峒其地綿亘郡邑非一州得專約束故遊民惡少之棄本者商旅之避征税者盜賊之亡命者往往由之以入萃為淵藪交相鼔扇深為邊患為今計者宜徙閒地巡檢兵及分遣士卒屯諸谿谷山徑間俾湖南北廣西帥憲總其役庶幾事權有所歸而號令可行也十五年詔禁騷擾谿峒猺人知全州高楫言猺人今皆微弱不敢先侵省地砦官每縱人深入掠其財物遂致乘間竊發宜詔禁谿峒接壤州郡毋擾猺人庶使邊民安業以廣陛下柔遠好生之德帝納其言詔守臣一遵成法務在撫綏【宋史】

  孝宗乾道四年詔湖南北四川二廣州軍應有谿峒處務先恩信綏懷毋弛防閑毋襲科擾毋貪功啓釁委各路帥臣監司常加覺察又詔禁沿邊姦人毋越逸谿峒誘致蠻獠侵内地違者論如律其不能防閑致越逸者亦罪之【宋史】

  淳熙七年詔撥廣西兵校五百人隸提刑司【宋史】光宗紹熙元年三月丁卯增廣州摧鋒軍三百人【通鑑】

  寧宗嘉定三年知静江府章戡議請廣西所部二十五處三方臨谿峒與蠻猺黎蜑雜處跳梁負固無時無之西南最為重地邕欽之外羈縻州七十有二地里綿邈鎮戍非一請增置雄邊軍二百人及調憲司甲軍二百隸帥司知静江府兼廣西經畧安撫趙崇憲謂部内郡邑有警輒移統兵戍之根本單虛非所以窒奸萌上屯戍議請於其地畧置兵如戍兵之例從之十一年臣僚上言宜於嶺南要地增築城堡籍其民兵歲時練習定賞罰格以示懲勸如此則號令嚴明守禦完固民習戰鬭可息猺蠻侵掠之患詔從之【宋史】

  理宗寶祐六年十二月丙戌詔置横山屯辛丑詔李曾伯城築關隘訓練民兵峒丁申嚴防遏【宋史】景定三年五月己巳詔廣西静江兵屯田諸州守臣任事措置經畧安撫以課殿最【宋史】

  屯戍之制凡遣上軍軍頭司引對賜以裝錢代還亦入見犒以飲食簡拔精鋭退其癃老凡戍更有程京東西河北河東陜西江淮兩浙荆湖川峽廣南東路三年廣南西路二年【宋史】

  廂兵諸州之鎮兵雖無更戍然罕教閲類多給役而已後樞密院言請以教閲廂軍為一額不教閲者為一額從之遂下詔諸路轉運使以州大小高下為序每指揮毋過五百人河北曰崇勝河東曰雄猛陜西曰保寧京東曰奉化京西曰勁武淮南曰寧淮兩浙曰崇節江南曰効勇荆湖曰宣節福建曰保節廣南曰清化川四路曰克寧【宋史】

  鄉兵選自戶籍或土兵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為防守之兵荆湖南北有弩手土丁廣南東西有搶手土丁邕州有谿峒壯丁土丁廣南東西有壯丁【宋史】

  宋制兵官有廣南東西路體量安撫經制賊盗宣撫荆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盗賊事廣桂融宜柳州招安捉賊使邕桂等十州安撫都監宜融桂等十州都巡檢桂州道行營都部署權荆湖東路安撫都總管大率因事設官事已而罷然儒臣多領軍事武臣或知州縣縣必置尉鎮砦必置官兵廣南西路經畧安撫使以知桂州兼亦兼廣西兵馬鈐轄統帥一路其或加建武寧遠清遠静江諸軍節度及團練防禦之屬徒領使衘而已【節通考】

  荆湖路騎軍之額自騎射而下三步軍之額自左衙而下二十改號曰宣節凡四十四指揮一萬一千三百人【宋史】

  廣南路騎軍之額自静山而下二步軍之額自水軍而下十號曰清化凡八十二指揮一萬二千七百人【宋史】

  元世祖混一海宇淮江以南地盡南海各以漢軍及新附等軍戍焉置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於卾州兼領嶺南廣西道開宣慰司元帥府於静江自萬戶鎮撫等員率聽調用省調十九翼軍分邊防守二年更代置屯軍於隘口募兵耕種廣西隘口凡一百二十八處獞寨十八處屯田九處合頭屯軍一萬八千三百二十六名千戶十六所百戶一百一十六所於賓州立萬戶府以總之【舊志】

  成宗元貞元年併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帥府仍分司邕州【元史】大德元年九月罷南丹州安撫司立慶遠南丹谿峒等處軍民安撫司詔邊遠官已嘗優陞而託他事不赴者奪其所陞官二年九月命廣海左右江戍軍依舊制以二年或三年更代【元史】

  仁宗皇慶元年命廣西静江融縣州軍民官鎮守三載無虞者民官減一資軍官陞一階著為令【元史】順帝至正十年七月中書奏准於廣西平樂等古城竹山院桑江隘尊化鄉刺場嶺湖南道州等路置義兵千戶所募土人為軍討賊守禦每所置千戶一員彈壓一員百戶十員仍於義兵内推選才勇功能者充職從本道帥府節制【元史】

  考元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統諸路總管猶宋帥府各州惟設義兵萬戶府以握兵視宋頗簡要焉明洪武二年正月湖廣行省臣言慶遠府地接八番谿峒所轄南丹宜山等處宋元皆用其酋為安撫使以統之天兵下廣西安撫使莫天護首來欵附宜如宋元制録用以統其民上從之慶遠南丹軍民安撫司置安撫使同知副使經歷各一員以天護為同知王毅為副使三年設南寧柳州二衛立民兵萬戶簡民間武勇教之技擊編隊伍時操練有事用以征伐無事為民十二年設梧州守禦千戶所用桂林左衛正千戶李興掌所事統旗軍一千五百七十四名立所於元安撫司舊址有千百戶所印五年一推選軍政廣西都使司推選各指揮千百戶上後軍都督府題准領之五屯容縣懷集鬱林各設守禦所亦如之十四年調桂林衛百戶楊遇劉榮領軍守備鬱林初籍郡縣民數十八年初立屯田用祭酒宋訥言每衛所官軍以十分計之七分守城三分留屯每軍一名承田二十畝二十年六月潯州知府沈信言府境接連柳容梧藤等州山谿險峻猺賊出沒不常實為民患臣愚以為桂平平南二縣舊附猺民皆便習弓弩慣歷險阻若選其少壯千餘人免其差徭給以軍器衣裝俾各團村寨置烽火與巡檢司民兵相為聲援協同捕逐可以殱之上曰蠻夷梗化彼習然也使守土之官能招徠之何用殺戮若無事但當謹其防禦使不為患耳苟其為寇不已民有不堪則發兵討之何必團寨【明史藁】

  永樂初調湖廣貴州軍征廣西蠻遂留戍其地後貴州軍以征麓川撤回獨留楚軍萬人分戍桂林柳州平樂諸州邑有萬戶及禆將統之閲歲踐更然水土不習多至病死間有逃亡不赴者法不能盡繩也其戍守梧州則粤東軍原以萬數今减為三千云永樂二十一年廣西備禦用湖廣官軍五千不足復添五千分班輪戍【參百粵風土記】

  宣德元年以伍籍空虛籍民兵編保甲有民欵土丁民壯之名鞍馬器械官給之蠲役免丁而役其力【舊志】

  正統十四年苖寇蝟起廣東則命侍郎掲稽廣西則命侍郎李棠各巡撫之然二廣地勢犬牙賊東西豕突來往不測而武臣自守便利不相策應天子用兵部尚書于謙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翺總督兩廣軍務總兵以下悉聽節制一切便宜從事初募民壯本地官司率領操練鞍馬器械悉從官給免本戶糧五石丁二丁事故不許勾補【明史藁】

  天順五年總督御史葉盛請設參將於各府分守梧潯二府參將一員屬廣西總兵官節制各衛所皆受約束【舊志】

  嘉靖二十五年六月巡按廣西御史馮彬言廣西之患莫甚猺獞與其召募以防賊不若召募以剿賊擄其巢耕其土凡賊之美田肥土我兵無不願得之者因其願而令之蔑不勝矣部議廣西一省狼人居其半其三猺人其二居民以區區二分之民介蠻夷之中事難猝舉且免差應調土狼積習今日應募以平之者安知他日不各據其他轉而為賊乎宜下撫按議從之【舊志】

  隆慶五年廣西府江右江諸猺獞作亂巡撫郭應聘請給兵餉剿除之給事中梁問孟以賊黨甚衆不可盡滅宜令守臣熟計兵部覆言府江自正德十二年都御史陳金征討之後且六十年而右江北三北五等巢素未懲創生齒日煩遂肆猖獗頃者大征古田各巢咸畏威斂戢獨府江右江恃險為亂若復縱之非惟無以固八寨懷遠之招亦恐以啓古田擕貳之漸剿之便但兵在萬全宜即以科臣所慮備行提督殷正茂及廣西撫按郭應聘等相機行事毋貽後患其調兵給餉諸務悉聽便宜上是之六年府江猺復作亂都御史郭應聘徵漢土官兵六萬討平之又上善後之策改土司置參將通水陸處兵費設縣治分田糧六事詔從之【舊志】

  明初未定天下之先諸軍在外者謂之翼洪武中改翼曰衛有指揮使等官後乃設廣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及都衛指揮使嘗以參知政事丁玉兼都衛指揮使洪武四年始設廣西都指揮使司以統各衛百戶楊文嘗從高僉事征南寧有功積陞至右軍都督僉事二十八年命充總兵官率馬步官軍征討廣西廣西總兵官始此癸未命潭州衛指揮同知邱廣為總兵官寶慶衛指揮僉事胡海廣西衛指揮僉事左君弼副之率兵討左江上思州蠻賊廣西副總兵始此然皆用以征討未嘗鎮守也其後都督韓觀始掛征蠻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廣西自後兼用侯伯都督成化中左副都御史韓雍征大藤峽設總府於梧州以總督兩廣兵權時雍守制奪情起雍為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於是平江伯陳銳以征蠻將軍總兵至復以署都督僉事夏正充廣西副總兵鎮守桂林而總兩廣兵者始專用侯伯矣嘉靖初總制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奏用副總兵張祐協守思田事寧即已非常制也兩江各設參將興安設督備永福平樂俱設守備各以都指揮為之皆始自韓雍奏設其後督備守備或用指揮又其後慶遠思恩鬱林亦設守備梧州設坐營則以廣西都指揮為之凡在軍門司號令曰旗牌官又有軍門贊畫官嘉靖元年兵部題允於武舉中式者量其年力咨送邊方軍門贊畫以五年為期期滿送部叙用【舊志】

  土司兵故精勁每遇警輒徵召大者數千小者百計行之既久兵日驕恣民且苦兵總督尚書王守仁以徵召頻數人不堪命因議更番戍守之法戍省者三千戍梧者四千戍柳者二千地方小警以戍兵鵰之魚書不煩而足禆緩急其制良善然窮年外處月餉無幾武夫悍卒多不樂役第以老憊充數到伍以後潛歸相續名存實亡警報一聞又不得不議徵兵矣萬歷十六年督府劉繼文以地方寧謐議减戍卒之數但兵額既减而虛名如故也然土兵入内地窺我虛實且易搆鬬故不至者亦不取盈云【百粤風土記】

  廣西額設指揮使司左右中前後五千戶都司鎮守總兵官【永樂中設】兩江參將府衛所旗軍哨隊召募等兵一千一百十二名【嘉靖初年添設】軍門標下四哨官教師隊兵三百零六名總府親兵雜流共二百四十九名東南二營官兵三百四十九名標營界牌營兵二百零九名老營哨兵五十四名【舊志】

  桂林府中右衛指揮守禦千戶所官七十三員旗軍二千六百三十七名【舊志】

  臨桂縣聽撥兵一百六十名【嘉靖間添募】守各堡兵一百六十一名打手三十名目兵七十名【縣志】

  靈川縣守城打手一百三十六名守各堡隘兵九十九名【縣志】

  興安縣旗軍一百二十八名守城打手五十八名守城民款五十八名縣後漢兵二十名守各堡隘打手三十八名【縣志】

  陽朔縣守城打手六十名守城民欵五十名守各堡隘兵三百三十四名【縣志】

  永福縣守理定牛擺江道打手三十五名目兵七十名守各堡隘兵四百一十六名【舊志】

  義寧縣守城民欵二十八名守石門堡民□二十名【舊志】

  永寧州守禦千戶所旗軍二百六十七名哨長二十六名隊長八十三名守各營堡兵一千一百八十名守庫打手十二名【舊志】

  全州守禦千戶所官二十員旗軍二百七十八名打手二百零六名守城民欵十六名守各堡兵二百零六名【州志】

  灌陽縣守禦千戶所官二十員旗軍一百八十六名守城打手七十二名守各堡打手二十八名狼兵三十二名【縣志】

  平樂府守禦千戶所官二十三員旗軍三百零八名哨隊官兵共六百二十五名兵道聽用兵健三十七名參將府隨補兵五十八名守各營堡哨長十七名守各營堡隊長教師五十九名守各營堡兵八百九十八名各哨船兵三百九十一名【府志】恭城縣守城民欵十名守各堡隊兵一百四十五名勢江源土舍一名土兵十三名【舊志】

  富川縣守禦千戶所官一十六員旗軍二百名守城民兵四十名守各堡兵一百四十七名【縣志】賀縣守禦千戶所官一十七員旗軍一百三十七名守城民兵三十名守營哨長隊長共九名守各營堡兵三百五十五名【舊志】

  荔浦縣旗軍一百二十八名守城兵二十八名守各堡兵七十一名【舊志】

  修仁縣旗軍五十八名守庫兵八名守各營堡兵三百四十七名【舊志】

  昭平縣守各營堡哨長八名守各營堡隊長二十名守各營堡兵五百五十六名【縣志】

  永安州守西街堡目兵三十六名守舊縣堡兵三十五名守各堡寨兵二百四十八名【舊志】

  梧州府總督府【成化元年設】守禦千戶所官二十三員調桂林左前所旗軍一百名募兵四百名【府志】蒼梧縣民欵八十九名古攬堡打手二十五名守各鎮營兵一千六百四十八名哨兵十七名【縣志】藤縣五屯屯田千戶所官七員五屯田軍八百五十七名守各營兵一百零六名【縣志】

  容縣守禦千戶所官二十員旗軍一百三十五名守城民欵二十五名巡江哨兵二十名守各營堡兵二百三十六名【縣志】

  岑溪縣守城民欵七十八名北科鎮兵七百七十一名守右營兵七百零三名【舊志】

  懷集縣守禦千戶所官一十九員旗軍二百四十八名守城民兵一百名五里鎮打手一百八十二名金鵝營哨隊兵二百八十四名馬練打手二十名守各營兵二百二十名【縣志】

  鬱林州守禦千戶所官一十四員旗軍一百五十五名守城民兵七十一名守外城兵三十八名守庫樓民兵三十名守營哨長三名守各營兵一百一十二名【舊志】

  博白縣守城兵三十八名守城民欵七十一名守各營兵一百五十七名守坡心營民兵十三名【舊志】北流縣護解錢糧六狼總目兵七十名三營哨隊兵一百零一名守陸静營兵七十一名守大車堡兵十七名【舊志】

  陸川縣中左右哨官兵共一百九十八名四賀山口閘兵二十名【舊志】

  興業縣守城民欵九十九名興平營哨兵三十名守各營兵四十一名【舊志】

  潯州府守禦千戶所官一百零五員奉議衛并向武千戶所官共一百三十八員旗軍二百四十四名各營堡募兵三百二十名鐘樓兵九名【府志】桂平縣守各堡兵九十三名【府志】

  平南縣奉議千戶所官守城民欵十五名守城關兵一百名守各營堡民欵四十一名守各堡兵五十名【舊志】

  貴縣守城民欵六十名守城兵五十四名守堡寨民欵十六名守堡寨兵二百八十六名【舊志】

  南寧府守禦四千衛所官一百五十二員旗軍四百四十五名守堂庫兵九名守分巡道門兵二十九名總舖營民欵八名守各營兵一百七十名【舊志】宣化縣哨長八名守庫兵十七名堡兵共九十名【舊志】

  横州馴象衛并五千戶所官九十員旗軍三百二十六名守城庫民欵一百一十三名守關營兵一百三十四名哨長二十名兵一百六十三名哨兵八十六名雲表公館兵八名【舊志】

  上思州守城民欵三十二名【州志】

  新寧州守城兵一百名守城民欵二十四名守堡兵三十名【舊志】

  隆安縣守城兵九十名守堂巡捕民欵三十四名哨兵四十八名守隘兵二十二名【舊志】

  永淳縣守城兵五十六名守城民欵八十九名守西北角兵十三名哨兵十名守堡兵三十名【縣志】太平府所屬土州縣點撥守城土兵七十名【府志】左州守城兵九十名守隘兵二十二名【舊志】

  養利州守城兵三十名守城民兵三十八名守城目兵三百零報效兵五十名哨兵一百名【舊志】柳州府衛所并守禦千戶所官共一百五十六員旗軍七百零一名内撥守羅城柳城共二十五名守城民欵七十九名募兵三百五十一名【舊志】馬平縣守庫民欵二十五名守各堡兵三百四十名【舊志】

  雒容縣守城隊長六名守城兵六十一名車營隊長六名車營兵九十六名民欵八十名守各營堡兵一百三十五名【舊志】

  羅城縣旗軍十三名守城兵四十名民□八十名守各堡兵一百零三名【縣志】

  柳城縣旗軍五十四名守城民欵一百六十九名守各堡兵二百一十三名【舊志】

  融縣守禦千戶所官守城民欵七十六名守城堡兵三十七名守各堡兵二百二十名【舊志】

  懷遠縣守營堡哨長二十四名守營堡隊長一百二十名守營堡兵五百零九名【縣志】

  象州守禦千戶官旗軍一百八十七名守城民欵六十五名守各堡兵一百三十三名【舊志】

  賓州南丹衛官二百零二員旗軍一百六十六名參將親兵四十名守城倉庫民欵一百零八名兵道聽用兵欵二十三名守各營堡兵一千一百九十九名【舊志】

  來賓縣守禦千戶所官旗軍六十七名守城民欵二十名守各營堡兵二百八十四名【舊志】

  武宣縣守禦千戶所官旗軍一百六十八名募兵九十六名【舊志】

  遷江縣屯田千戶所官二十七員旗軍九名兵五百四十四名守庫兵五十二名守南營兵七十名【縣志】

  上林縣守城民款一百五十八名【舊志】

  慶遠府衛軍民指揮使司并守禦河池千戶所官共一百七十五員衛旗軍七百五十六名河池天河荔波思恩俱本衛撥發守各堡隘募兵一千零六十一名【舊志】

  天河縣旗軍十五名守各隘獞兵七十六名【舊志】河池州守禦千戶所旗軍三百四十八名三旺打手十八名守城募兵二十名守各堡兵一百九十五名【舊志】

  思恩縣守城民兵三十名守各堡兵九十名【舊志】荔波縣防守民欵十七名標兵十五名【舊志】

  思恩府九土司按月輪守守城土兵七十名【舊志】武緣縣旗軍二百三十三名募兵一百六十四名【舊志】

  廣西通志卷四十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