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太平寰宇记 宋 乐史

33-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三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三

  宋 樂史 撰

  關西道九

  原州 慶州

  原州平涼郡今理臨涇縣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其地屬秦至始皇時屬北地郡漢之安定高平縣地至安帝永初五年避羌寇移郡寄理於今武功縣美陽故城順帝時復還高平自移郡入戶稍小至曹魏廢後魏太延二年於今理置高平鎮至孝明帝正光五年改為原州蓋取高平曰原為名隋大業三年罷州為平原郡後陷寇中唐武德元年平薛仁杲復其地為原州貞觀五年置都督府管原慶會寧亭達要等七州十年省亭達要三州維督四州天寶元年改為平涼郡乾元元年復為原州自禄山亂後西戎犯邊洮蘭秦隴盡為敵境貞元七年涇原節度使劉昌置於平涼縣至元和三年移於涇州臨涇縣置行原州遂命鎮將郝珙為刺史始珙以臨涇地宜蓄息西番每為寇即屯其地嘗白於其帥請城以控之前帥不從其後段祐為節度使珙復白祐多其策以表請城之故詔珙鎮其地自是西戎無敢犯境者珙出自行間前無強敵在邊三十年生得番人輒刳剔而歸其屍番人畏之如神下令得賊者賞以等身今番人小兒啼號者但連呼郝珙以怖大中三年本道節度康季榮收復關隴歸舊原州唐末黄巢作亂復陷城壁再移原州投臨涇縣置

  元領縣四 今一

  臨涇唐末自涇州至原州

  三縣落番

  平高 百泉 平涼

  一縣割出

  蕭關

  州境

  東西五十五里 南北九十五里

  新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一千七百九十里 東南至西京九百四十里 東南至長安五百四十里 東至寧州彭陽縣五十五里 西至當州開邊堡三十里壕外番界 南至渭州潘源縣九十里北至寧羌縣九十里 東南至涇州保定縣

  界四十里 西南至當州新城縣鎭西奄堡番界七十里 北至寧羌縣四十五里 東至彭陽縣界三十四里

  戶

  唐開元戶八千七十五皇朝領縣一管戶主三千四百三十六客三千五百四十九

  風俗

  地廣人稀質木不寇盜

  人物

  皇甫規安定朝那人為度遼將軍 皇甫儀真朝那人少在文武志好詩書 皇甫謐安定人

  土產

  貢覆鞍氊 白氊 黄香 白藥 賦麻布

  臨涇縣舊十鄉今四鄉漢舊縣屬安定郡隋大業元年於今縣理置湫谷縣十二年復為臨涇縣唐貞元十一年涇原帥劉昌奏自臨涇縣定城堡移於今所元和三年改為行原縣今復舊名 陽晉小水在縣南一十五里自羅使堡番界來入本州八十里入涇州保定縣界原州川水自番界入州界五十五里入寧州彭陽縣界來 和戎原在縣南二十五里 唐廣德己前舊縣平高縣三鄉本漢高平縣地理志云屬安定郡後魏太武太延二年於今縣理置高平縣屬高平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原州大業三年以原州為平涼縣仍舊焉 馬屯山十六國春秋云姚萇與苻登戰於高平登敗奔於馬屯山是此也 笄頭山一名崆峒山在縣西一百里史記云黄帝東至於海登丸山西至於崆峒登雞頭即此山也漢書开頭山在涇陽西禹貢涇水所出淮南子云薄落山一名雞頭山水經注云蓋大隴山之異名耳莊子謂皇帝學道於廣成子蓋在此山按今蕭州又有崆峒山未詳孰是今此見栢堂在山之頂上不知何代所置後漢隗囂使王孟塞雞頭道即此也 朝那湫祠史記湫淵祠朝祠蘇林曰湫淵方四十里停水不流冬夏不增不減不生草木師古曰此水在今涇州界或諠汚輒興雲雨亢旱每於此求之故有祠存 木峽關在頹沙山上縣南一百一十里隴山上有南隴山與此有别 蕭關故城在縣東南三十里漢書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蕭關敗北地也漢亦謂之障關 瓦亭關在縣南七十里即隴山北垂後漢書隗囂使牛邯軍瓦亭即此也 劉表墓按從征記云劉表冢在高平郡表子琮擣四方珍香數十石著棺中永嘉中郡人衛熙發其墓見表貌如生香聞數十里熙懼不敢犯 唐監牧貞觀中自京東赤岸澤移馬牧於秦渭二州之北會州之南蘭州狄道縣入東原州之西置監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為都監牧使以管西使北使東使

  百泉縣東九十里五鄉亦漢朝那縣故地在今縣理西四十五里後魏正光五年於今縣西陽晉川置黄石縣廢帝二年改為長城縣隋大業二年改長城為百泉武德八年移於今理 彈筝峽注水經云涇水經都盧山山路之内常有如彈筝之聲行者聞之鼔舞而去又云弦歌之山峽口水流風吹洒崖響如彈筝之韻因名之涇水源出縣西南涇谷漢書地理志涇陽笄頭山禹

  貢涇水所出水經云涇水出安定涇陽縣高山涇谷山海經曰高山涇水出焉東流注於渭入關謂之八水可藍山在縣西南七十里一名都盧山十六國春秋赫連定勝光二年畋於隂盤登可藍山望統萬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業豈有今日之事俄有羣狐鳴於山帝命射之無所獲

  蕭關縣北一百八十里四鄉本隋樓縣唐貞觀六年置緣州領突厥降戶寄治於平高縣界他樓城高宗時於蕭關置他樓縣神龍元年廢他樓縣御史中丞侯全德以去州闊遠奏於故白草軍城置蕭關縣大中五年置武州周顯德五年廢潘原縣 蔚茹水一名胡蘆山巴河源出原州西南頹沙山中 廢樓縣本漢高平縣地隋時為樓縣唐貞觀六年於此置緣州領突厥降戶

  慶州

  慶州安化郡今理安化縣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夏衰后稷子不窋奔戎翟之間今州理東南三里有不窋故城春秋時周為義渠戎之土秦滅之得其地以屬北地郡後漢至晉戎翟所侵不立郡縣後魏及周以為鎮防故後魏書云大統十一年置為朔州後周廢隋文帝改置合州鎮十年廢鎮十六年割寧州歸德縣置慶州以慶美取其嘉名也煬帝初改州為弘化郡唐武德元年改為慶州領合水樂蟠三泉馬領弘化五縣三年改三泉為同川縣六年置總管府改合水為合川縣又置白馬蟠交二縣七年改總管為都督府貞觀元年廢都督府及合川縣仍割林州之華池縣來屬二年置洛源縣四年復置都督府及北永州以洛源縣來屬北永州五年又罷都督府八年又以廢北永州之洛源縣來屬開元四年復置都督府二十六年升為中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安化郡至德元年改為順化郡乾元元年改為慶州今郡城亦名尉李城在白馬兩川交口亦曰不窋城

  元領縣十一 今三

  安化 華池 樂蟠

  三縣所併合

  同川入安化 延慶入安化 合水入樂蟠

  五縣舊廢

  馬嶺 洛源 方渠 懷安 蟠交

  州境

  東西二百五十二里 南北四百七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西京一千四百一十四里 東南至長安五百六十四里 東至鄉州三百九十里 南至寧州一百二十七里 西至原州三百七十里 北至䀋州五百五十里 東南至鄜州三百九十五里 西南至涇州三百二十三里 西北至靈州六百四十里 東北至延州四百五十里

  戶

  唐開元戶一萬七千九百八十一皇朝管戶主四千二百九十四客七千五百八十七

  風俗

  與邠寧畧同

  人物

  傅介子北地人為平樂監刺史樓蘭王封義侯 廿延夀北地都郅人少以良家子為羽林 傅燮北地人為漢陽太守

  土產

  胡女布 香子 龍鬚蓆 牛酥

  安化縣舊二鄉今七鄉本漢都郅縣北地郡自後漢迄晉戎翟所侵不立州縣後魏及周以為鎮防周地圖記云都郅城今名尉李城在白馬嶺兩川交口即今縣是也注水經云尉李城亦曰不窋城隋開皇十六年於今城西南一里置合水縣屬慶州唐武德元年改為順化皇朝復為安化 白馬水出北塞夷中水經注云洛川南經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曰馬水合於渭洛北川與合水縣相接 廢延慶縣本漢都郅縣地 柳谷城後魏於今縣理置朔州隋開皇中改置合水縣唐武德六年移豐州住戶於此分合水縣置白馬縣以縣西臨白馬川為名天寶元年改名延慶周顯德三年併入安化縣 子午山亦名橋山 馬嶺山亦名箭括山 寡婦原白馬川皆在縣界 廢同川縣在州西八十里本漢都郅之地隋義寧二年分寧州之彭原縣於縣西南五里於三泉故城置三泉縣屬弘化郡唐武德三年自三泉故城移於今所為同川縣因同川故城為名皇朝乾德二年併入安化 劉靈墓在縣北三十里延慶鄉出舊圖經

  華池縣東一百五十里舊二鄉今四鄉本漢歸德縣之地即洛源縣也西魏時為華池以隸蔚州後廢至隋仁夀二年於今縣東北二里庫多汗故城又置華池縣西有華池水因舊額為名屬慶州大業元年自庫多汗城移於今所 子午山舊名翟道山一謂雞山水經云有烏雞水出焉西北注於洛水

  樂蟠縣南四十里舊七鄉今三鄉本漢畧畔道之城地漢書縣有蠻夷曰道又為富平縣地後漢延晉為翟所侵無復州縣後魏大統六年於此置蔚州後周建德二年置北地郡義寧元年分合水縣置樂蟠縣屬弘化郡取樂蟠城為名 畧畔故城在縣東北五里地理志畧畔道北地郡 富平故城在縣西八十里寧州彭原縣界富平故城是也 廢合水縣在州東五十里後魏為襄樂縣之地唐武德六年分合水縣置蟠交縣取蟠交故城為名天寶元年改為合水縣顯德三年併入樂蟠廢馬嶺縣在州北七十里本漢舊縣屬北地郡後漢

  省馬嶺復為靈州縣之地後魏為朔州之地隋大業元年分合水縣於此置馬嶺縣復漢縣之名以山形似馬嶺為名按韋述十道録與同州懷安方渠等四縣並廢馬嶺山俗名箭括嶺與青山相連亘在縣西一里

  有馬嶺坂左右帶川相傳漢之牧地也又有水出縣西北注水經云與青山水合 靈武城地理志靈武縣屬北地郡今廢故城在嶺北 弘州城周武帝太和四年築置長城鎮後改為長川鎮開皇十六年廢鎮立弘州唐初州廢 秦長城在縣百八十里漢舊縣後廢其地入馬嶺縣至唐景隆元年分馬嶺縣以置焉因方渠水以名也 廢懷安縣在州東北一百六十里隋柳谷城也居近党項民無產税唐開元十年以檢括逃戶所置故以懷安為名 廢洛源縣在州東北二百七十里本漢歸德縣地屬北地郡後漢更始二年封岑彭為歸德侯謂此也後魏大統元年復置歸德縣隋大業元年改為洛源縣因洛水所出處為名 白牧山在縣北三十里一名女郎山山海經云上多松柏下多檀櫟獸多㸲牛羬羊其鳥多鴞洛水出其陽東流注於渭 洛水源出縣北白牧山經上郡雕隂縣秦望山南道洛襄郡又東南過馮翊縣衙地也 廢芳池州都督府寄在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獯土濮尹位長寶等州並党項野利名種落 廢安定州都督府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黨橋烏西戎州利州朱州還州 廢安化州都督府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滄州儒州宗州 以上三州併唐朝所置今廢

  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