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元和郡县志 唐 李吉甫

30-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

  唐 李吉甫 撰

  江南道

  洪州【豫章中都督府】

  【開元戶五萬五千四百五   鄉九十四元和戶九萬一千一百二十九 鄉一百一十】今為江南西道觀察使理所【管洪州饒州䖍州吉州江州袁州信州撫州 管縣三十八 都管戶二十九萬三千一百八十】

  禹貢掦州之域春秋時楚之東境吳之西境七國時全為楚地秦滅楚為九江郡晉惠帝元康二年于郡理立江州東晉元帝時江州自豫章移理武昌郡自後或理湓城或理潯陽或理半洲並在湓城側近隋開皇九年平陳置洪州因洪崖井為名武德元年改為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府

  州境【東西一千六百一十五里南北一千一百五十六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八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二千二百七十五里】

  【東至饒州四百四十里南至撫州二百一十九里】

  【西至潭州一千一百三十五里北至江州三百二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 葛 紵布 丹參 旋覆花元和貢 細葛布一十五疋】

  管縣七

  南昌 高安 新吳 豐城 建昌 武寧分寧

  南昌縣【望郭下】

  漢高六年置隋平陳改為豫章縣寶應元年六月改為鍾陵縣十二月改為南昌縣

  高安縣【緊東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建城縣武德五年改為高安仍于縣置靖州八年廢州復為縣屬洪州

  新吳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里】

  後漢靈帝中平中分海昏縣置隋開皇九年省入建昌武德五年又置舊隸楚今新屬吳故曰新吳

  豐城縣【上北至州一百四十七里】

  本漢南昌縣地晉武帝太康元年移于今縣南四十一里名豐城即是雷孔章得寶劍處也

  建昌縣【緊北至州一百二十二里】

  東三里故海昏城即漢昌邑王賀所封今縣城則吳太史慈所築

  武寧縣【上東至州三百六十里】

  長安四年割建昌界置

  分寧縣【上東南至州六百五十里】

  貞元十六年刺史李巽奏分武寧縣西界置因以名焉饒州【鄱陽上】

  【開元戶一萬四千六十二   鄉二十元和戶四萬六千一百一十六 鄉六十九】

  本秦鄱陽縣也屬九江郡鄱陽記云在揚州己午之間孫權分豫章立為鄱陽郡梁承聖二年改為吳州至陳光大元年省吳州依舊置郡隋開皇九年平陳改鄱陽為饒州其城即吳芮為番令所居城

  州境【東西六百五十九里南北四百六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三百二十里】

  【東南至信州五百里東北至池州五百八十里】

  【東北至歙州七百里西至洪州四百四十里】

  【西至撫州四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 麩金 紵布 秔米元和貢 麩金 竹簟】

  管縣四

  鄱陽 餘干 樂平 浮梁

  鄱陽縣【上郭下】

  秦置孫權分豫章置鄱陽郡理于此晉武帝改為廣晉隋開皇九年改廣晉為鄱陽以在鄱水之北故曰鄱陽永平監置在郭下每歲鑄錢七千

  餘干縣【上東至州一百里】

  漢餘汗縣淮南王云田于餘汗是也縣因餘汗之水為名隋開皇九年去水存干名曰餘干

  樂平縣【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

  本漢餘汗縣地後漢靈帝于此置樂平縣南臨樂安江北接平林因曰樂平

  銀山在縣東一百四十里每歲出銀十餘萬兩收税山銀七千兩

  浮梁縣【上西南至州二百二十里】

  武德五年析鄱陽東界置新平縣尋廢開元四年刺史韋玢再置改名新昌天寶元年改名浮梁每歲出茶七百萬馱税十五餘萬貫

  䖍州【南康上】

  【開元戶三萬二千八百三十七 鄉五十七元和戶二萬六千二百六十  鄉五十七】

  孫權嘉禾五年分廬陵立南部都尉理雩都晉武帝太康三年罷都尉立為南康郡至永和五年移理贛隋開皇九年平陳罷南康郡為䖍州大業三年罷䖍州復南康郡武德五年又再置䖍州蓋取䖍化水為名也州境【東西一千四百二里南北一千三百三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一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三千三百一十五里】

  【東至建州一千五百八十五里南至循州一千六百一十四里】

  【西至郴州一千一十二里北至吉州四百七十四里】

  貢賦【開元貢 白紵布 乾薑元和貢 紵布  蜜梅】

  管縣七

  贛  南康 信豐 大庾 雩都 䖍化安遠

  贛縣【上郭下】

  貢水西南自南康縣來章水東南自雩都縣來二水至州北合而為一通謂之贛水因為縣名

  南康縣【上東北至州八十里】

  本漢灌嬰所置南壄縣也屬豫章郡獻帝初平二年析南壄置南安縣晉太康五年改為南康

  信豐縣【上北至州一百九十五里】

  獻帝初平二年分南壄立南安縣晉武帝改為南康永淳元年析南康更置南安天寶元年改為信豐

  大庾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二十里】

  南康記云前漢南越不賓遣監軍庾姓者討之築城于此因之為名隋以為鎮神龍初改鎮為縣

  雩都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七十里】

  漢初所置因雩都水為名

  䖍化縣【上西南至州四百七十六里】

  本漢贛縣地吳寶鼎三年初置新都晉太康元年改為寧都隋開皇改寧都為䖍化

  安遠縣【上西北至州五百二十里】

  梁大同中于今縣南七十里安遠水南置安遠縣隋開皇中廢貞元四年刺史路應重奏分雩都縣地置吉州【廬陵上】

  【開元戶三萬四千四百八十一 鄉七十四元和戶四萬一千二十五   鄉六十九】

  本秦廬陵屬九江郡獻帝興平二年分豫章于此置廬陵郡晉太康中移郡于石陽縣今舊州東北故城是也隋開皇中改廬陵為吉州有吉水因為名焉

  州境【東西四百二十里南北六百九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五里北至東都二千七百九十里】

  【東北至撫州四百五十里南至䖍州五百二十里】

  【西至衡州九百一十里北至洪州五百七十六里】

  貢賦【開元貢 白紵布 茶 陟釐】

  管縣五

  廬陵 安福 永新 太和 新淦

  廬陵縣【上郭下】

  本漢石陽縣晉移郡于此隋改為州又改名石陽縣為廬陵因廬水為名

  安福縣【上東至州一百二十里】

  本漢安平縣後漢改為平都縣屬廬陵吳分置安城郡隋廢郡為安復縣武德中改為安福縣

  永新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二十一里】

  本漢廬陵縣地吳歸命侯所置屬安城郡隋開皇中廢顯慶四年又依舊置

  太和縣【上北至州一百里】

  隋開皇九年平陳分廬陵縣置西昌縣十年改為太和新淦縣【上南至州二百七十里】

  本漢舊縣豫章南部都尉所居縣有淦水因以為名陳割屬巴山郡隋開皇中廢郡縣屬吉州

  江州【潯陽丄】

  【開元戶二萬一千八百六十五 鄉四十一元和戶一萬七千九百四十五 鄉四十九】

  禹貢荆掦二州之境揚州云彭蠡既瀦今州南五十二里彭蠡湖是也荆州云九江孔殷今州西北二十五里九江是也然彭蠡以東為揚州界九江以西屬荆州界春秋時為吳之西境吳為越滅後復為楚地秦屬廬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太康十年以荆揚二州疆域曠遠難為統理分豫章鄱陽廬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為名理豫章至惠帝分廬江之潯陽武昌之柴桑置潯陽郡自東晉元帝至蕭齊或理半洲至陳武帝于潯陽置西江州復理豫章文帝天嘉元年省西江州江州自豫章復理潯陽隋文帝平陳置江州總管移理湓城大業三年罷江州為九江郡武德四年討平林士弘復置江州五年又置總管七年改為都督貞觀二年罷都督府州理城古之湓口城也漢高帝六年灌嬰所築漢建安中孫權經此城權自標地令人掘之正得古井銘曰漢六年潁隂侯開三百年當塞後不滿百年當為應運者所開權以為己瑞井極深大江中風浪井水輒動晉咸和四年後將軍郭默殺平南將軍劉胤叛于此城陶侃討默築壘以攻之默乃以布囊盛米為壘以應陶今稱云陶公壘

  州境【東西五百九十九里南北一百七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七百六十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九百五十里】

  【東至宣州一千八百里南至洪州三百二十五里】

  【西至鄂州五百九十三里西北至蘄州二百八十九里】

  貢賦【開元貢 葛 生石斛元和貢 碌】

  管縣三

  潯陽 彭澤 都昌

  潯陽縣【緊郭下】

  本漢舊縣屬廬江郡以在潯水之陽故曰潯陽隋平陳改潯陽為彭蠡縣大業二年改為湓城縣武德五年復改為潯陽縣

  廬山在縣東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隱淪潛景廬于此山漢武帝拜為大明公俗號廬君故山取號周環五百餘里

  巢湖故城在縣東四十二里按楚有二巢在廬江六縣其南巢桀所奔處蓋在此

  柴桑故城在縣西南二十里

  半洲故城在縣西九十里按吳將孫慮黄武六年出鎮于此築城

  宫亭湖神廟在縣東南九十里

  彭澤縣【上西南至州二百里】

  本漢舊縣屬豫章郡置彭城湖南因以為名隋開皇九年廢彭澤别置龍城縣至十八年又改為彭澤縣馬當山在縣東北一百里横入大江甚為險絶往來多覆溺之懼

  江水西自都昌縣界流入經縣北二十五里東北流入秋浦縣界

  都昌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彭澤縣地武德五年分置都昌縣以縣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

  彭蠡湖在縣西六十里與潯陽縣分湖為界

  釣磯山在縣南一百一十二里昔陶侃嘗釣于此得一梭化為龍而去

  彭澤故城在縣北四十五里晉陶潛為令理此城左里故城在縣西南九十五里盧循為宋祖所敗自蔡州南走還屯潯陽聞大軍將至欲走豫章乃悉力柵斷左里及大軍至將戰高祖所執麾竿折幡沈水衆懼公笑曰往年覆舟之戰幡竿亦有折者今復然賊必破矣即進攻柵賊投水死者萬餘人遂大破

  袁州【宜春上】

  【開元戶二萬二千二百三十五 鄉四十一元和戶一萬七千一百二十六 鄉四十一】

  本秦九江郡地在漢為宜春縣屬豫章郡晉平吳後屬荆州東晉以來屬江州隋開皇十一年置袁州因袁山為名大業三年罷袁州為宜春郡武德五年討平蕭銑復置袁州

  州境【東西五百二十六里南北二百二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八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四百六十里】

  【東至洪州七百四十里南至吉州三百一十七里】

  【西至潭州五百二十六里北至江州五百二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 白紵布 麻布】

  管縣三

  宜春 新喻 萍鄉

  宜春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灌嬰定江南所築城晉武帝太康元年以太后諱春改為宜陽縣隋開皇十一年于縣置袁州移縣于城東五里復改為宜春

  新喻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

  本漢宜春縣地吳孫晧分置新渝縣因渝水為名今曰新喻因聲變也

  萍鄉縣【上東至州一百四十二里】

  本漢宜春縣地吳寶鼎二年分立萍鄉先隸吉州隋開皇十一年屬袁州以地多生萍草因以為名

  信州【上饒中】

  【元和戶二萬八千七百一十一 鄉六十四案此州置自乾元故不載開元戶鄉與貢賦】

  本漢餘汗縣地三國時又分鄱陽郡葛陽縣之地陳改為弋陽今州所理在弋陽縣東一百里乾元元年租庸使洪州刺史元載奏置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二千八百二十里】

  【東至衢州二百五十里東南至建州五百里】

  【西北至饒州五百里】

  貢賦【元和貢 緜 藤紙】

  管縣五

  上饒 玉山 弋陽 永豐 貴溪

  上饒縣【上郭下】

  本吳所置隋平陳省乾元元年重立

  玉山縣【上西至州九十里】

  證聖二年分常山須江等縣置乾元元年自衢州割入信州

  弋陽縣【上東至州一百里】

  後漢分餘汗東界立葛陽縣自吳至陳並屬鄱陽郡隋開皇中因失印改為弋陽縣乾元元年自饒州割屬信州

  永豐縣【中西北至州四十五里】

  本弋陽縣進賢鄉永豐里之地乾元元年置因里為名貴溪縣【上東至州二百二十里】

  永泰元年洪州觀察使李勉奏割樂平餘干二縣置在貴溪口因以為名

  撫州【臨川上】

  【開元戶二萬四千九百八十八 鄉四十八元和戶二萬四千七百六十七 鄉五十一】

  本禹貢揚州之境秦屬九江郡漢屬豫章吳太平中改置臨川郡隋開皇九年改為撫州大業十二年又改為臨川縣武德五年又改為州

  州境【東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六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五十里北至東都二千四百九十五里】

  【東至饒州四百七十里南至䖍州一千一百八十里】

  【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六里北至洪州二百一十九里】

  貢賦【開元貢 葛十疋元和貢 葛十疋】

  管縣四

  臨川 南城 崇仁 南豐

  臨川縣【上郭下】

  後漢和帝永元八年析南城縣為臨安縣開元九年改為臨川縣

  南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三十里】

  漢分豫章郡立為南城縣

  崇仁縣【上東南至州一百里】

  本漢臨汝縣之地吳少帝太平二年分臨汝為新建縣屬臨川郡梁普通三年改為巴縣隋開皇中改為崇仁南豐縣【上西北至州二百六十里】

  本漢南城縣地吳少帝分以為南豐縣隋平陳省入南城景雲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廢開元八年復置宣州【宣城緊】

  【開元戶八萬七千二百三十一 鄉一百六十七元和戶五萬七千三百五十  鄉一百九十五】今為宣歙觀察使理所【管宣州歙州池州 管縣二十 都管戶九萬一千七百六】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楚秦為鄣郡漢武帝改為丹陽郡領縣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漢有銅官輿地志云宛陵縣銅山者漢採銅所治也順帝立宣城郡東晉或理蕪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開皇九年平陳改郡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總管府七年改為宣城郡乾元元年復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繹于此漢丹陽郡亦理此城俗傳晉桓彝所築

  州境【東西四百八十六里南北五百五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潤州路二千七十里西北至東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南微西踰嶺至歙州三百八十里】

  【西渡江至廬州六百四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

  【正北微東至潤州四百里正北微西至和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 白紵布自貞元後常貢之外别進五色線毯及綾綺等珍

  物與淮南兩浙相比】

  管縣十

  宣城 南陵 涇  當塗 溧陽 溧水寧國 廣德 太平 旌德

  宣城縣【望郭下】

  本漢宛陵縣屬丹陽郡後漢順帝置至晉屬宣城郡隋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謝朓賦詩之所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縣【望東至州一百里】

  本漢春穀縣地梁于此置南陵縣仍于縣理置南陵郡隋平陳廢郡縣屬宣州

  鵲頭鎮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時楚伐吳敗于鵲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鵲尾洲吳時屯兵處

  梅根監在縣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監并宛陵監每歲共鑄錢五萬貫

  銅井山在縣西南八十五里出銅

  利國山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出銅供梅根監

  戰鳥山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臨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温于赭圻討賊屯兵山下夜中衆鳥鳴賊謂官軍已至一時驚潰因以為名

  春穀故城在縣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西臨大江吳所置赭圻屯處也晉哀帝時桓温領揚州牧入朝參政自荆州還至赭圻詔止之遂城赭圻鎮焉後城被火災乃移鎮姑熟

  涇縣【緊東北至州一百五里】

  本漢舊縣因涇水以為名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武德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廢以縣屬宣州

  陵陽山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陽子明得仙處微嶺山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涇水所出也

  蓋山在縣西南二百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為魚于此泉聞絃歌則有雙鯉湧出

  當塗縣【緊東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

  本漢丹陽縣地其當塗縣本屬九江郡漢為侯國左傳禹會諸侯于塗山注云在壽春東北以塗山為邑故以名焉晉武帝太康初分丹陽置于湖縣成帝時以江北之當塗縣流人過江在于湖者僑立為當塗縣屬淮南郡隋大業十年廢于湖縣以當塗屬宣州

  牛渚山在縣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謂之牛渚圻津渡處也始皇二十七年東巡會稽道由丹陽至錢唐即從此渡也晉左衛將軍謝尚鎮于此温嶠至牛渚燃犀照諸靈怪亦在于是

  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山上皆有郤月城宋車騎將軍王玄謨所築于此屯兵捍禦

  赤金山在縣北一十里出好銅與金類淮南子食貨志所謂丹陽銅也

  九井山在縣南十里殷仲文九日從桓温登九井賦詩即此山也

  龍山在縣東南十二里桓温嘗與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丹陽湖在縣東南七十九里周迴三百餘里與溧水分湖為界

  蕪湖水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陽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漢末湖側亦嘗置蕪湖縣吳將陸遜晉謝尚王敦皆嘗鎮此

  姑熟水在縣南二里縣名因此

  慈湖在縣北六十五里吳將卞融于此屯兵晉成帝咸和二年陶侃與蘇峻戰于慈湖侯景之亂兵至慈湖梁人聞之大恐

  采石戍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西接烏江北連建業城在牛渚山上與和州横江渡相對隋師伐陳賀若弼從此渡隋平陳置鎮貞觀初改鎮為戍

  溧陽縣【緊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

  本漢舊縣屬丹陽郡以在溧水之陽為名吳時置屯田于此隋屬蔣州【今潤州上元縣西石頭城是蔣州理也】又屬潤州大業二年屬宣州

  平陵山在縣南十八里晉成帝時李完圍韓晃于此山斬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縣南六里

  溧水縣【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

  本漢溧陽縣地隋開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陽之西丹陽之東置

  中山在縣東南一十五里出兔為筆精妙

  丹陽湖在縣西南二十八里與當塗縣分中流為界因城湖在縣南一百里周迴九十里多蒲魚之利寧國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後漢末分宛陵南鄉置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其後武德中廢天寶三年復置

  五湖水在縣東北四里

  廣德縣【緊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

  後漢分故鄣縣置屬丹陽郡宋為經安縣隋仁壽三年屬湖州大業二年移于今理屬宣州至德二年改名廣德

  桐汭水在縣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吳至桐汭是也太平縣【上東北至州二百八十里】

  本涇縣地天寶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涇縣西南十四鄉置

  黄山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側多黄連

  旌德縣【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

  本太平之地以縣界闊遠永泰初土賊王方據險作叛招討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縣

  歙州【新安上】

  【開元戶三萬一千九百六十一 鄉七十二元和戶一萬六千七百五十四 鄉五十】

  禹貢掦州之域春秋時屬越秦時為丹陽郡歙縣之地其後或屬新都或隸新安郡或立新寧郡隋開皇十二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貞觀廢

  州境【東西四百一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睦州路四千八百五里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東都三千二百二十五里取宣州潤州路二千五百九十里東至杭州四百七十里東至睦州三百七十里】

  【西南至饒州七百里正北微東至宣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 麻布元和貢 細紵布 竹簟】

  管縣六

  歙  黝  休寧 婺源 績溪 祁門

  歙縣【上郭下】

  本秦舊縣也縣南有歙浦因以為名晉後屬新都郡或屬新安郡或屬新寧郡隋初省開皇十一年又置十二年置歙州及縣

  北黝山在縣西北二百六十八里宣歙二州分界處布射山一名勤山在縣北二十里吳志歙賊金奇萬戶屯于此

  烏聊山在縣東南二百六步上有毛甘故城後漢末賊毛甘萬戶屯于此吳將賀齊討平之

  浙江西自休寧縣界流入

  黝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二里】

  本漢舊縣理在黝川因以為名屬丹陽郡隋平陳省入休寧縣十一年復置隸宣州十二年改隸歙州按縣南有墨嶺出墨石又昔貢柿心木縣由此得名說文黟字從黑旁多後傳誤遂寫黝字

  林歷山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昔吳大帝使賀齊討黝歙山賊賊帥陳僕祖山等二萬戶屯此山山四面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方楯賊乘高下石不可得攻齊乃隂募輕健士密于隱險賊所不備處以戈帖山為緣道夜令勇士潛上懸布援人遂大破之忽賊中有善禁者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矢發多還自向賀齊令曰吾聞蟲有毒者兵有刃者可禁其無刃者不可禁乃多作韌木白棓選異力精卒五千人攻之禁果不行賊遂大敗

  休寧縣【上東至州六十六里】

  本秦歙縣地屬丹陽郡後漢建安中賀齊討黝歙山賊分休陽縣其後頻有改易隋開皇十八年改為休寧縣屬婺州十二年屬歙州

  横鄣山在縣東南八十四里

  漸江一名浙江源出縣東南横鄣山東流經歙縣又東南入睦州界

  婺源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九里】

  本休寧縣西南界開元二十六年平妖賊洪氏始置此縣以婺水遶城三面因以為名

  善山在縣南五十里與惡山隔溪相對俗謂之夫婦山績溪縣【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

  本梁大通元年于此置梁安縣武德中廢大歷二年刺史長孫全緒奏分歙縣置此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並流離而復合有如績焉因以為名

  祁門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七十九里】

  本古昌門地漢黝縣之南境永泰元年草賊方清于此偽置昌門縣以為守備刺史長孫全緒討平之因其舊城置縣恥其舊號以縣東北一里有祁山因改為祁門縣大歷五年又移于東面臨大溪西枕小山

  池州【池陽下】

  【元和戶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一 鄉三十四案此州置自永泰故不載開元戶鄉與貢賦】

  本漢鄣郡之域吳于此置石城縣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魚美故封其水為貴池今城西枕此水隋廢石城縣入南陵縣開皇中于此置秋浦縣永泰二年江西觀察使李勉奏置池州因武德四年總管左難當所奏舊名取貴池以為州號也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宣州路二千四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取宣州路二千五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東南至歙州四百六十里東北陸路至宣州三百四十里】

  【西至江州五百八十里西南至饒州五百八十里】

  【正北微西渡江至舒州四百三十里】

  貢賦【案元和貢賦傳寫缺】

  管縣四

  秋浦 青陽 至德 石棣

  秋浦縣【上郭下】

  隋開皇十九年于石城故城置屬宣州永泰二年李勉奏置池州縣屬焉

  烏石山在縣西一百四十里廣德初為賊陳莊方清所據袁傪破平之

  大江水在縣北七里

  貴池水在縣西七里

  秋浦水在縣西八十里

  青陽縣【上西南至州七十里】

  本漢涇縣地天寶元年洪州都督徐輝奏于吳所立臨城縣南置屬宣州在青山之陽為名永泰二年隸池州至德縣【中東北至州二百五十里】

  本漢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若思奏置因年號為名初屬潯陽郡乾元元年改屬饒州永泰三年割屬池州堯城在縣南四百里

  舜城在縣北二十里舊傳兩帝南巡至此

  石埭縣【中西北至州二百里】

  本漢丹陽郡地至吳大帝封韓當為石埭城侯因此置縣其後屢有廢興永泰二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陽涇三縣于吳所置陵陽城南五里置

  陵陽山在縣北三十里竇子明于此得仙

  石埭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兩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名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九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元和郡縣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