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元和郡县志 唐 李吉甫

25-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四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四

  唐 李吉甫 撰

  山南道【二 案唐書地理志山南東道有金州次郢州後即漢隂郡其縣曰西城洵陽石泉漢隂元和時其名不改今志文皆缺】

  郢州【富水下】

  【開元戶五千六百九十九 鄉一十二元和戶一萬一千九   鄉二十三】

  本江夏郡雲杜縣之地周地圖記曰蠻人酋渠田金生代居此地常為邊患梁普通末遣郢州刺史元樹討平之因置新州後魏廢帝二年改為温州因温水為名也隋末廢温州縣並入安陸郡武德四年于今京山縣重置温州貞觀十七年廢温州于長壽改置郢州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三百八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一百二十五里】

  【東南至復州三百里正南微西至江陵府三百里】

  【西北至襄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隨州三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 白紵布賦 布 麻】

  管縣三

  長夀 京山 富水

  長壽縣【上郭下】

  本漢竟陵縣地宋分置長壽縣理石城即今縣理是也屬竟陵郡魏文帝大統後屬温州貞觀十七年于縣改置郢州縣屬焉後遂因之

  漢水去縣十步

  縣城本古之石城背山臨漢水吳于此置牙門戍城羊祜鎮荆州亦置戍焉即今州理是也

  京山縣【下西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漢雲杜縣地也隋屬温州大業二年改為京山縣皇朝温州所理在此貞觀十七年罷温州縣屬郢州大洪山在縣西北二百里孤秀為衆山之傑其山多鍾乳

  温湯水在縣南十五里擁以溉田其收數倍流經其家多凶

  富水縣【中西南至州三百四十里】

  本漢安陸縣地後漢分其地置新市縣屬江夏郡後漢有新市平林兵謂此後魏改新市為富水縣取縣界富水為名

  富水南去縣一百步

  唐州【淮安上】

  【開元戶二萬一千五百九十七 鄉四十五元和戶四萬七百四十    鄉八十七】

  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為楚地秦為南陽郡地自漢迄宋皆同後魏太和中于此置東荆州理比陽故地其後改為淮州隋開皇五年又改為顯州貞觀九年改為唐州

  州境【東西三百八里南北三百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葉縣路一千三百四十里取鄧州路一千二百二十五里

  西北至東都五百二十里東至蔡州二百四十里】

  【東南至申州二百六十里南至隨州三百六十里】

  【西至鄧州三百二十里西北至襄州三百二十里】

  【北至汝州葉縣一百八十里自葉取龍興路至汝州一百八十里東北至許州二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 絹 絲布賦 布 麻】

  【元和貢 絹十疋】

  管縣七

  比陽 慈丘 桐柏 平氏 湖陽 方城泌陽

  比陽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屬南陽郡比水所出故曰比陽後魏屬江夏郡隋屬淮安郡貞觀改屬唐州

  顯望岡在縣西北六十里

  比水南去縣二里後漢世祖破甄阜梁丘賜于比水西斬之即此水也【案是書因避唐太宗諱凡世字皆作代今遇後漢世祖之稱改從史文】舞隂故城在縣西北六十五里漢縣屬南陽郡曹公與張繡戰引還舞隂即此城也

  慈丘縣【上西南至州七十里】

  本漢比陽縣之地後魏孝文于此置江夏縣并置江夏郡領之隋開皇三年廢郡縣屬淮州十八年改為慈丘取慈丘山為名

  慈丘山在縣西五十里

  比水出縣東南太湖山

  桐柏縣【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漢平氏縣之東界也梁于此置義鄉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桐柏取山為名也

  桐柏山在縣西南九十里禹貢曰導淮自桐柏出紫草天木山俗名天目山在縣東北五十五里祖逖為豫州刺史藏家口于天木山即此山也山上有池時人號為天目

  淮水出縣南桐柏山一名大復山

  淮瀆廟在縣西六十里桐柏山東北

  平氏縣【中東北至州七十里】

  本漢舊縣屬南陽郡晉屬義陽郡其後為北人侵掠縣皆丘墟後魏于平氏故城重置屬淮州隋改屬淮安郡貞觀改屬唐州

  醴水出縣東南桐柏山西流經縣北三里與淮同導西流為醴東流為淮

  湖陽縣【中東北至州一百六十里】

  古蓼國也左傳曰鄖人將與隨絞州蓼伐楚注曰今義陽東湖陽縣是也地理志曰蓼國咎繇後為楚所滅後魏孝莊帝于此立湖州貞觀元年廢以湖陽屬唐州方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六十里】

  本漢堵【音者】陽地也屬南陽郡在堵水之陽故名後漢朱祐為堵陽侯梁于此置堵陽郡隋改置方城縣取方城山為名也屬淯陽郡貞觀改屬唐州

  方城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即沮溺耦耕處左傳屈完對齊桓公楚國方城以為城是也

  堵水西去縣三十五里

  泌陽縣【中東至州一百里】

  本漢棘陽縣地後魏于此置襄城郡領襄城上馬二縣貞觀元年廢入湖陽縣開元十三年刺史白知節奏復置天寶元年改為泌陽

  隨州【漢東上】

  【開元戶一萬三千二百一十六 鄉二十七元和戶一萬二千七百一十六 案鄉數傳寫缺】

  本春秋時隨國與周同姓左傳曰漢東之國隨為大注曰今義陽隨縣也其後為楚所滅為南陽郡地漢立為隨縣屬南陽郡晉太康九年分義陽置隨郡自宋以還多以封建子弟為王後魏文帝大統十六年改隨州後遂因之

  州境【東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三百七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三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一百六十五里】

  【東南至安州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郢州三百九十里】

  【西至襄州三百五十里西至唐州三百六十里】

  【東北至申州二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 綾 葛 覆盆子賦 絹 布 緜】

  【元和貢 綾十疋 葛五疋】

  管縣四

  隨  光化 棗陽 唐城

  隨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屬南陽郡即隨國城也歷代不改

  厲山亦名烈山在縣北百里禮記曰厲山氏炎帝也起于厲山故曰厲山氏

  斷蛇丘在縣北二十五里即隨侯救斷蛇處

  溠水在縣西四十里左傳曰楚武王伐隨莫敖屈重除道梁溠

  平林故城在縣東北八十里王莽末關東起兵陳牧廖堪起兵號平林兵

  季梁廟在縣南門外道西三十二步

  光化縣【下西北至州三十四里】

  本漢隨縣地南齊武帝分其地立安化縣屬隨郡後魏文帝改為新化縣廢帝改為光化縣

  棗陽縣【上東至州二百里】

  本漢蔡陽地屬南陽郡後漢分蔡陽立襄鄉縣周改為廣昌隋仁壽元年改為棗陽縣因棗陽村為名也舂陵故城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漢景帝子長沙王發子舂陵節侯之邑也世祖即位幸舂陵復其徭役改曰章陵【案此條及下二條世祖原本因避諱皆作代祖今改正】

  後漢世祖宅在縣東南三十里宅南三里有白水東京賦所謂龍飛白水也

  世祖父南頓君陵縣東二十七里

  唐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五里】

  本漢隨縣地梁于此置下溠戍後沒魏改為下溠鎮隋開皇三年改鎮為唐城縣大業二年廢開元二十四年採訪使宋鼎奏置

  唐城山在縣北三十二里

  均州【武當下】

  【開元戶九千八百五十九 鄉二十元和戶八千一百八十二 鄉二十】

  漢南陽郡武當縣地也因山為名永嘉之亂雍州始平郡流人出在襄陽者江左因僑立始平郡以領之寄理襄陽宋孝武帝割武當縣以隷之後魏改始平郡為武當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置均州

  州境【案州境里數傳寫缺】

  八到【西北至上都九百里東北至東都八百八十五里】

  【東至鄧州二百四十里東南水路至襄州三百六十里】

  【南至房州二百六十八里西至金州三百六十里】

  【北至鄧州内鄉縣二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 麝香 山雞皮毛賦 絹 布 緜 麻】

  管縣三

  武當 鄖鄉 豐利

  武當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屬南陽郡後漢初延岑起兵于此後遂空廢宋元嘉末移縣理延岑城貞觀十五年于此置均州武當山一名嵾山一名太和山在縣南八十里高二千五百丈周迴五百里乃隂長生于此得仙

  漢水去縣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即禹貢云又東為滄浪之水

  鹽池在縣東南百里池水四周上生紫氣池左右草木十餘里氣所染著上如雪霜嘗之鹽味土人謂之鹽花鄖鄉縣【上東至州一百一十三里】

  本漢鍚縣【鍚音羊】古麇國之地也左氏傳曰楚潘崇伐麇至于鍚穴是也漢鍚縣屬漢中郡晉武帝改鍚縣為鄖鄉縣隋初屬均州後隸房州貞觀又改屬均州

  西山今名寶蓋山在縣西南三里其山南臨漢水漢水西自豐利縣界流入南去縣三里東有澇灘冬即水淺而下多大石又東為淨灘夏水急迅行旅苦之歌曰冬澇夏淨斷官使命

  豐利縣 【東至州二百四十里】

  本漢長利縣之地也理在長利川故以為名宋于此僑置南上洛郡屬梁州後魏文帝改南上洛郡為豐利郡又立豐利縣隋以豐利縣屬金州貞觀八年改屬均州錫義山一名天心山在縣東北六十五里山方圓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門相傳以為仙靈所居

  漢水南去縣二十里

  房州【房陵下】

  【開元戶一萬四千四百三十一 鄉三十四元和戶四千四百      鄉三十四】

  禹貢梁州之域古麇國之地左傳曰楚子伐麇成大心敗麇師于防渚闞駰以為防陵即春秋時防渚州之得名蓋自此也戰國時屬楚秦為漢中郡地漢立房陵縣屬漢中郡後漢末立為房陵郡建安三十四年蜀先主遣宜都太守孟逹征房陵殺太守申耽魏文帝時孟達降魏魏改房陵郡為新城郡後達叛魏降蜀司馬宣王擊殺之侯景之亂地入後魏至周武帝改為遷州貞觀十年廢遷州自竹山縣移房州于廢遷州廨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東西五百二十三里南北三百六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一千六百六十八里東北至東都一千一百五十五里】

  【東至襄州四百二十里水路五百八十四里南至歸州山路五百里正西微北至金州五百四十里北至均州二百六十八里】

  貢賦【開元貢 麝香 蠟 鍾乳 蒼礬石賦 布 麻】

  【元和貢 麝香二十顆 石膏 雷丸 芮草】

  管縣四

  房陵 永清 竹山 上庸

  房陵縣【上郭下】

  本漢舊縣屬漢中郡後漢改防為房後魏以為光遷縣貞觀十年改為房陵

  房山在縣西南四十三里其山西南有石室似房因以為名

  建鼓山在縣南百一十三里與馬騣山連接二山並高峻冬夏積雪

  筑水出縣西北葉山經縣北二里魏遣夏侯泉與張郃下巴西集軍宕渠劉備屯軍筑口即此水也

  趙王遷墓在縣北九里秦使王翦滅趙徙趙王遷于房陵

  永清縣【中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

  本房陵縣地後魏廢帝分房陵東境置大洪縣周武帝改為永清縣屬遷州隋改屬房陵郡

  沮水出縣西南景山東南入于漢江左傳曰江漢沮漳楚之望也【案沮今左傳本作睢孔頴達疏云睢經襄陽至南郡枝江縣入江與山海經睢水出景山相合漢書地理志臨沮注引左傳作沮與水經沮水出房陵縣相合沮睢二字舊蓋通用】

  筑水經縣北三里

  大洪故縣城在縣東六里

  竹山縣【中下東至州一百四十八里】

  本漢上庸縣古庸國也昔武王伐紂庸人往焉故牧誓云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注云庸濮在江漢之南左傳曰庸率羣蠻以叛楚使廬戢棃侵庸後遂滅之至漢初立上庸縣屬漢中郡後漢于縣立上庸郡後魏改置竹山縣因黄竹嶺以為名也

  方城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頂上平坦四面險固山南有城周十餘里

  白馬塞山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初孟達為新城太守登此山而歎曰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不能守豈大丈夫也

  黄竹山在縣北百里山上竹色皆黄因以為名也上庸縣【中下東至州二百五十里】

  本漢上庸縣地也按漢上庸縣今竹山縣理是也蕭齊武帝分上庸縣地于此立新豐縣屬上庸郡後魏改為孔陽縣因界内孔陽水為名隋開皇三年罷孔陽縣仍移上庸縣理于廢孔陽縣理屬羅州貞觀十年改屬房州

  長羅山在縣北四里

  孔陽水在縣西五十步

  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四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元和郡縣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