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柏斋集 明 何瑭

12-柏齋集卷十
  柏齋集卷十一

  (明)何瑭 撰

  自序

  予髫年得杜律虞註讀之愛其高古顧以方事舉業力不能兼棄去弘治甲寅客有示予以郡處士王錦尚絅所作詩數首喜其清新可愛迺作二詩貽之因與倡和明年而尚絅物故予不復作詩又明年而通渭王老先生來守懷慶雅好吟咏或以予名薦迺作二詩上之然而非所樂也再明年先生以外艱去任壬戍予徼倖登第復幸與天下名士讀書翰林迺復留意學詩未幾有感遂不竟學後雖濫竽詞職之後時或應人之求有所述作然終不能工也故俱不存稿邇來二十有四年矣追想所與倡和贈寄諸友死生離合多不相見暇日因追憶舊稿僅得若干首錄之時復觀省以存友誼至南京以後所作則隨附於後蓋以備他日之遺忘云耳詩云乎哉嘉靖四年四月十有八日誌

  ○擬古

  獨漉篇四首

  獨漉獨漉水深沒轂不畏沒轂但畏車覆

  獨寢中夜涼飈襲襟不能告人祗傷我心

  洪水湯湯神禹既導槩云自天誰宅四隩

  龍惡可馴虎猛可刺豈其無方使我心瘁

  ○五言古詩

  入院言志

  幽邃隔塵境崢嶸鄰帝居庭槐鬱青翠窻竹蔭扶疎翦緋花傍檻漱玉泉遶除睠惟翰苑清奚翅夏屋渠簡拔幸見收進修敢云徐趨隅咨問頻對床切磋胥蒐玄繙五經考古研六書綺麗戒浮薄淳樸返古初聖賢果何人追逐疇止予惜哉歲華晩日月催居諸邈矣吾道大滄海連歸墟仰瞻際乾蓋俯視蟠坤輿一得遽自滿何異井底魚風高鶴夢驚天空鵬翮舒行藏有矩範禄位慚素虛去去王屋山翹首承明廬

  冬日雜興四首

  重衾不成寐展轉冬夜長神疲一合眼忽已升高堂衣裳問燠寒拜跪陳酒漿夢覺雞亂啼渺然天一方草芥視天下感念焚中腸却憶過庭訓兒當佐虞唐

  故鄉千里餘夙夕夢見之門巷宛如昨鄰里亦不移親朋喜我至談笑相追隨情長苦夜短夢覺恍惚疑諒無離魂術所見知是非徘徊顧庭宇默默坐如癡

  歲暮霜霰滋朔風驚戶牖延觀天地間無物不衰朽松柏雖堅貞顔色亦非舊玉衡指孟陬睠焉回我首

  五岳柱四極衆山難比崇春夏泄化機澗谷披青紅霜雪任刻轢嶻嶪蟠蒼穹天地有正氣令人豁心胸

  哭季女二首

  我昔自外歸三女中門迎心知非男兒聊得樂此情季者尤黠慧恩愛鍾平生云胡遘一疾性命倏焉傾旅葬給孤園煙草縱復横歸來枕書卧歷歷舊音聲起覔無所見淚下沾襟纓

  女死未及殤其母晝夜啼痛念父子恩亦復為酸嘶叩門來知己慰釋巧言詞有生會歸盡夀夭理亦齊傷生遺親憂過哀豈非迷攬涕謝訓言仰視白日西安得千斛酒終朝醉如泥

  得友人書二首

  晝寢驚叩門滿耳聲剝啄開門見鄉人新來自河洛袖中出短書云是故人作開緘見故人反使心膓惡栗夫家屢空致中體如削

  元善雖無恙煢煢形影各離索感此時同遊念前約沈吟久無言矯首歎寂寞去年致中亡今年栗夫死灑淚向蒼穹吾道真已矣

  送方士六首

  先生覃懷來復向覃懷去悵望難久留離魂杳烟樹

  憶昔讀書舍寄在蓬萊宫長松掛海月短草留春風

  同窻四五人肝膽如一身雖存經濟志亦與雲蘿親

  先生時來過談笑共抵掌赤水涉波瀾玄珠譏象罔

  别來三年餘相思空寄書死者不可見生者猶離居

  歸時見故人為問平安否紫氣映冥鴻夜夜頻回首

  鶴舟

  君家有鶴舟泛泛江中流停橈丹鳳山鼓枻紫麟洲欲濟沈溺人撐到鳳池頭世事不可意歸棹難久留我家有虚舟飄飄河内浮東風亦漂蕩邂逅暫夷猶常恐波浪生命與蛟龍謀子去我所羨我留君不憂解纜未忍别題詩記綢繆再會未可必相憶商聲謳

  贈方矯亭

  末世重功名古人崇道義趨向一以殊此取則彼棄孰知方寸中本是經綸地卓哉矯亭君盛德愚所庇再拜治心篇賢聖可同志

  和暑中韻

  把酒對同心推窻見庭樹大化恒寂寥枯榮自來去

  ○七言古詩

  楚昭王圖

  闔閭甲戈中宵起雷鼓喧轟震千里桔橰火照楚王宫倉皇逃避浮江水中流風起生白波黿鼉出沒蛟龍多小船重載懼沈溺君王淚下雙滂沱王弟王妃並王子疏者下船誰可使君王手扯介弟衣儲宫相逐慈闈死嗟嗟薄俗不堪陳兄弟何如妻子親忽見畫圖驚往事小詩吟罷倍傷神

  琴溪宅分韻得紀字

  國子先生前太史大暑開筵梵宫裏南風生涼差可喜况有氷漿浸寒李飲酣執盞逡巡起一語相期誓終始諸公盡是天下士瀛海散仙安足擬人生百年風過耳願竭丹心報天子名垂萬古無泥滓莫笑狂歌同下里四美二難聊用紀

  ○五言絶句

  錢生墳前八景(今錄其七)

  巉然千仞峯宛似九苞鳥神遊乘興時騎上青雲表

  右鳳山翥雲

  恠石如秋隼凌空勢欲飛英賢神采異彷彿見光輝

  右鷂石横秋

  九峯如列戟拱立墓門前見說簪纓後功名繼祖先

  右九華列戟

  溪水如環帶分明束墓腰追思游衍日曳履過危橋

  右雙溪環帶

  秋月映秋波清徹世無比猶似見親心泪灑楓湖水

  右楓湖浸月

  英魂招不起應在此徜徉紅綠波相映真成錦繡鄉

  右芙蕖簇錦

  蘆花秋似雪掩映釣魚舟先世嬉遊處經過淚暗流

  右蘆花噴雪

  ○七言絶句

  過却金館

  却金本是尋常事凛凛清風只至今若使仕途貪者少夷齊名姓亦消沈

  贈星士

  杏壇寂寂罕言命滄海茫茫空問津今日見君談甲子守株翻却是高人

  玉華山

  故鄉王屋比瀛州足跡中年未一遊玉華嶺南千萬里幾時飛舄到峯頭

  送陳琴川

  此别重逢未有期東西相望漫相思一編管見聊持贈披閲應同對面時

  雜畫九首

  稚子江邊携水去野人雲外採樵歸閒亭晝永紅塵淨坐看幽禽自在飛

  洞簫吹徹大江風回首曹劉事業空赤壁仙翁竟何處青山依舊月明中

  直道難容今古同江邊誰識玉堂公萬言書在人人讀惆悵相看是畫中

  爭名爭利笑人忙白水青林且退藏想是雄心消未盡却來棋上鬬存亡

  兩地相思見面難暫將微物寄平安親朋問我年來事閒看漁翁把釣竿

  三鳥不知是何鳥相向飛鳴不肯休勸爾早尋高樹宿蕭蕭蘆葦不禁秋

  平川煙草自萋萋南北東西路不迷牛飽心閒無外事揚鞭笑指晚山低

  夜深惟恐蛟龍鬬急早倉皇負網歸莫道江湖能遠害人生隨處要知幾

  獨坐江樓思渺然晚雲散盡月當天同心相訪須相見不比山隂雪後船

  懷陸子淵

  共誰虚室細談玄東望江雲意渺然憶昔少年今老矣不堪吟對菊花天

  趙子昂鱖圖

  曾聞魚藻頌皇都見說杭城殿閣蕪却想王孫揮筆處也應回首念西湖

  梅雪卷二首

  榾柮烟消紙帳温梅花雪影共黄昏興來我欲閒相訪分付奚童莫掩門

  梅花開放雪花飛矮屋斜穿一徑微松頂忽聞玄鶴唳主人扶杖夜深歸

  次鄒謙之除夜韻

  為惜佳時暫舉盃春光聞道隔年回憑誰細話真消息起向前軒翫蚤梅

  ○五言律詩

  送秦世觀宣府督糧

  曉日都門道春風送客行轉輪明主託規戒故人情政事忙多錯嫌疑謗易生至誠能動物元不在聲名

  送張仲修河東巡鹽

  河東鹽課事軍國用斯存錦綺商人富青騘使者尊溝渠憐赤子霄漢隔金門無限憂時意臨岐不盡論

  送楊太常歸省

  卿寺遷喬久家山入夢頻暫辭黄閣老歸慰白頭親道路無多慮將迎有故人聖朝須佐理莫戀錦江春

  送穆司成之南監

  南京根本地司業範模官今日須君往他年作鑒看文章回古道風俗障狂瀾惆悵臨岐處天時漸漸寒

  歸鴈次孟望之韻

  何處堪惆悵歸鴻嘹唳音關山千里路光景四時心影入春風静聲傳畫閣深冥冥霄漢上羅網莫相尋

  酬孟望之次韻

  憶昔梁園會憐君意氣投雲霄方並轡風浪復同舟黄屋空回首清樽且解憂賈生如曉事應不弔湘流

  弔林纘妻死節

  一醮期偕老殉夫遂殺身閨門憐弱質高節見斯人月照鴛帷冷苔封馬鬛新彛倫關政體誰為奏楓宸

  輓謝木齋

  四海文章伯三朝柱石臣林泉謀養浩山嶽慟歸神門下依仁久天涯灑淚新束芻無路奠腸斷浙江濱

  題楊憲長家手卷二首

  萬里青雲路先生次第行山川頻按節夷夏盡知名令肅豺狼避恩深草樹榮猶思補丹扆驅馬向神京

  右雲程萬里

  黄甲蜚英俊烏臺早致身澄清曾攬轡忠鯁獨埋輪勲業追前輩風聲起後人九原松柏冷相望欲傷神

  右激濁揚清

  題侯氏忠義錄

  海内傳忠義侯君世德長鼓盆居靜室揮劔死封疆祠柏凌霜翠亭梅帶雪香台山南望處彷彿見輝光

  和郭杏東除夜韻二首

  除夜圍兒女高堂隔老親本無經世策空作去鄉人勳業看吾友蹉跎嘆此身家山并仕路來往自嫌頻

  歲序如流水滔滔不肯休青燈相對坐濁酒蹔扳留身世將安適才疎拙自謀梅花開雪裏笑爾不知愁

  元旦次蒲汀韻二首

  身事憐衰白羇栖感歲年雲霞占曉日花柳媚晴川家遠書難得鴻歸信欲傳高臺頻極目風景故依然

  風物開新歲關山念遠遊慈闈三載别宦邸一身留詩酒聊乘興烟花豈解愁目窮飛鳥外魂斷仲宣樓

  人日

  歲事卜陰晴朝來霧氣清天開熙皥象風度笑歌聲豐稔傳鄉國繁華記帝城客居無好况愁減為蒼生

  次韻輓陳虚庵二首

  虚庵今已矣東望一傷心情愛三秋月剛凝百鍊金猶懸徐孺榻誰和伯牙琴欲寫循良傳翻嫌職掌侵

  見說毘陵守無如公最賢化行風偃草心静月當天士頌真君子民歌大有年熙熙並皥皥史筆恐難傳

  送左都顔先生入京

  聖主坐明堂霜臺振紀綱老臣膺簡命南國倍輝光已覺豺狼遯遙看鳳鳥翔離筵回首處秋思正茫茫

  類庵宅

  洞天何處好清愛水晶宫宗伯開華宴羣仙醉碧筒蔗凝金椀露花動翠簾風豈必浮滄海瀛洲在此中

  敝宅分題得觀音梅水

  遠映觀音閣梅花烟水寒暗香盈斷浦疎影落輕瀾漱玉聲相應和羮子半酸瀛洲何異此登眺共憑欄

  輓西郊宋處士夫婦

  詩酒陶元亮瀟條住遠坰傷哉新塚白愁對舊山青同穴憐雙璧傳家在一經笑談春滿座人共相儀刑

  次杏東元宵韻二首

  帝城元夜盛燈火畫堂深節序同南北人情變古今山河憐晚霽花柳怯春隂笑語喧兒女翻傷老大心

  燈火逢元夜萍蓬嘆索居感時知我老得句遣兒書酒少愁難破年衰恨有餘團團天上月幾見缺如梳

  次對雪韻二首

  夜雪深過尺春城礙出遊且斟澆悶酒休上望鄉樓齒髮真堪念聲名不用流行當謝明主歸去故山頭

  感時驚雨雪撫已惜精神鏡裡容非舊天涯歲又新愁來便枕簟客至強冠巾聚散思今昔相看意更親

  ○七言律詩

  四月八日午門賜宴次秉衡韻

  節驚蓂莢問元初浴佛傳來貝葉書龍陛玉音催賜宴鳳樓瓊席坐連裾抗章有志同韓愈獻賦無才似子虚不是聖明重異教欲將奇恠駭吾儒

  宗藩孝行

  玉樹分枝帝室親昭然誠孝冠羣倫寸心哀慕窮天地永夜悲號動鬼神高塚松楸頻洒淚名園桃李謾生春憑誰寫入丹青傳大播遺風起後人

  王教之端冊業

  慈闈高行並南山文母徽音尚可攀孝子謄書馳驛騎聖君聞奏動天顔玉階遣使綸音重金殿承恩羽扇間莫道尋常内家事帝王風化正相關

  送李守正歸棠邑省親

  宦途邂逅與君同又見歸旌逐斷鴻東觀月明清夢遠北堂春好夀顔紅滄溟汗漫魚龍水平野蕭條草木風忠孝此行真兩盡天涯極目思無窮

  癸亥雜詩八首

  出谷鶯啼楊柳絲客邊風景似年時西山凍釋抽新草上苑春歸入故枝心念舊遊頻眺望夢回殘月倍相思催朝無奈雞鳴早又逐羣英過鳳池

  故園門巷枕黄河散亂牛羊草滿坡兩岸夕陽行客棹一犁春雨老農簑撥醅酒熟尊顔醉擊缶聲喧稚子歌一别天涯幾芳草夢回茅屋月明多

  黄金臺畔太行隈千里風光一日回白馬渡迷芳草合紫金壇迥曙烟開笙歌到處留人醉車馬誰家上冢來坐想舊遊真似夢野花黄蝶徧蒿萊

  盤谷燕川二月寒馬頭溪水隔天壇黄茅踏遍幽人徑白石燒成道士丹風煖野禽朝對語月明松鶴夜交歡採真擬結峯頭屋引領西南盡日看

  十里雲霞鎖洞天靈踪千古尚依然老君池水深春雨黄帝松隂暗曉烟盤谷斷碑芳草外玉川茅屋野花前别來勝景應如昨歸去繁霜懼滿顛

  目窮郊野遍芳菲清曉登樓轉夕暉風撼上階花影亂雨滋穿土草芽肥採芝商嶺人何處種菊潯陽事已非同學故人偏自得海鷗沙際共忘機

  聞道商山老紫芝百年短景不勝悲紅塵滿眼空憐我青史流芳竟屬誰杖化葛陂龍去遠笙聞緱嶺鶴來遲王孫草綠烟汀晩獨倚危欄自詠詩

  青春回首思悠悠王屋山高沁水流觀國念存空倚劍思鄉魂斷獨登樓悲嗚夜月籠中鶴泛濫春波海上鷗寂寂桑榆斂殘照麗譙吹角使人愁

  追輓王戶部

  馬鬛西風吹野蒿襄城南望夢魂勞趨塵不及瞻犀表繼踵空憐識鳳毛玄武掛冠頭正黑青雲倚劍志猶高是誰寫入巢由傳不說勳名在戶曹

  追輓復齋王憲副

  清新曾讀復齋詩眉宇居然見紫芝翰苑鳥臺憐往事青蠅白璧恨當時平原草滿鴒飛急孤塚苔荒鶴弔遲我欲招魂歌楚些乾坤浩渺不勝悲

  望泰陵次序庵韻

  玄扃一自掩重關惆悵龍髯不再攀絳節定應歸帝所翠華無復到塵寰亂峯殘照玄猿哭衰草寒烟石獸閒載筆小臣凝望久玉樓瑤殿倚空山

  送羅戶侯歸成都

  腰間錦帶佩雙龍萬里東來謁九重劍外風烟憐獨往日邊甥舅記相逢雪消漢水連天闊春盡巴雲入樹濃麟閣於今待勳烈莫將韜畧老藩封

  送野汀祭掃

  道途豺虎正縱横底事歸軒冒險行霄漢一身明主託江山萬里老臣情雲迷汴宋懷松檟路入衡漳斂斾旌回首天門紛羽檄可能鄉社戀蓴羮

  送潘仲魯使安南

  風塵時節送君行萍水分擕百感生六館交游曾刮目十年離合最關情山川渺渺蠻中路霧雨昏昏海上城玉冊已頒王事畢便催車馬轉歸旌

  酬李序庵次韻

  鞍馬紅塵日送迎累驚時節變隂晴白衣蒼狗有何意流水高山無限情把酒舊曾臨鄭圃題詩誰復共韓檠故人若問年來事華髪新從鏡裡生

  贈侯汝立次韻

  黄堂伴食歲棲遲彤管題詩淚欲垂疎懶自宜陪鹿豕奔騰誰復逐龍螭茅齋夜月談玄榻野店春風賣酒旗便好掛冠從此去帝鄉囬首路逶迤

  贈黄大行還京師

  煌煌使節下神京又見歸旌傍曉行山斗空懸今日意將迎無復少年情叮嚀稷契煩調護疎懶巢由賴治平鳳閣龍樓天咫尺紫垣翹首暮雲横

  同館會都下者十有三人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揷滿頭歸分韻賦詩予得花字同賦歸字

  朋簪重盍慰暌違仕路年來覺漸非紫極關心明主在青雲回首故人稀半生歲月閒中過十畝園林夢裏歸孔孟伊周俱泯沒不須相向欲沾衣

  同年郁希正與予同謫開州希正遷南京戶部偶誦水東日記所載先生送别詩謂其詞意悲感聞者流涕因索予和漫為賦此詞語高妙何敢望前人至於情之可悲則固有甚焉者矣觀者畧其詞而取其情可也

  晩風吹雨鬢瀟瀟往事關心酒半銷萍水兩人康叔國風雲千載孝宗朝喬遷君喜家山近蓬轉誰憐宦海遥楊柳啼鵑分守處河橋愁似洛陽橋

  贈方時舉少參次韻

  道學千年說二程涪州歸詔促裝行也知西監非崇秩自是清朝忌盛名天姥山高冬月小浙江潮上曉雲晴歸途紀興囊中稿風便何妨數寄聲

  弔同寅許補之次半塘韻

  才名籍籍重交游豸繡煌煌寵命優身死空留憂世策時危難得濟川舟春深人惜甘棠暮月落鵑啼宰樹秋惆悵手書纔數日却疑蝴蝶夢莊周

  次周半塘遊天台韻

  隨州詩句敵長城况復登臨逸興生瀑布泉流山自好柏臺公暇趣尤清洞間雲鎖人來少橋險風高鳥度輕笑我塵凡欠仙骨肩輿空望晩峯行

  送潘氏叔姪還湖廣

  西風吹雨正重陽征馬蕭蕭客袂涼棣萼情知離别苦竹林歸念道途長南溟水闊搏鵬翼北極天高斷鴈行遙想紀行詩滿卷莫將幽意弔沈湘

  贈伍松月致仕

  都憲先生拂袖歸都門相餞惜光輝汀花岸草隨時發野鳥沙鷗信意飛海上共傳平巨寇江西猶記破重圍韓侯不隱留侯隱青史千秋說見幾

  送鄧二府致政歸膠州

  夢覺黄粱萬事空倚闌翹首羨冥鴻懶從赤紱稱循吏擬向滄浪狎釣翁孤鶴伴吟臨夜月蹇驢騨醉入春風東西路阻音書少林下知誰笑語同

  題鳳圖

  虞周世遠太平稀靈鳥翩翩何處飛千載賢王時運筆九重聖主正垂衣雲開丹穴風初靜日上青桐露未晞黄髮老臣懷至治羽毛五色望來歸

  題淮浦卷

  長淮之水東南流美人家在淮上頭滄波碧石有深趣朝史暮經無外求東風側耳聽黄鳥夜月捲簾招白鷗畫圖一見擬相訪何處元龍百尺樓

  再和石溪

  瑤華稠疊逐人來懷抱隂沈為子開高卧袁安甘冷落孤吟何遜苦摧頹寒多何奈肌生粟飲少空嗟甕有醅東閣莫嫌無好句眼花不辨雪中梅

  齋居四首

  齋館寒燈獨不眠譙樓更鼓晩風傳夢歸戲彩花當戶睡起推窻月在天驚鵲南飛翔夜樹征鴻北去沒春烟詩成欲寄同心友恐惹閒愁到客邊

  瑞靄祥光滿戶庭高瞻黼座儼威靈讃傳行禮千官肅工奏登歌衆樂停對越聖容深穆穆降臨神馭遠冥冥江湖翹首層霄上愁絶孤臣兩鬢星

  公庭吏散集林雅齋室端居免坐衙春滿禁城偏此地風傳歌管是誰家遥瞻紫極懷天表喜見彤雲護日華潦倒揚雄思獻賦却嫌詞藻近浮誇

  小齋端坐念離居佳句傳來重起予霄漢故人俱老矣廟堂勲業竟誰歟情同杜甫非耽酒迹異虞卿懶著書回首故山清夢斷三年塵土滿征裾

  秦淮一覽閣二首

  好景應憐畫不如小樓非止為觀魚坐邀吟客頻登賞時有仙人共起居春水泛紅花落後晩山增翠雪消餘荔枝盧橘非真有却笑前賢賦子虚

  畫閣臨流想像題倚欄翹首覺天低名花無數侵簾入好鳥多情傍戶啼近水迢迢經雨綠遥山隱隱拂雲齊從來吏隱難兼得城市還驚似澗溪

  輓薛處士倒用舊韻

  雲暗天邊處士星客窻寒雨夜冥冥輀車忽自京師返相杵懸知里社停别圃烟花懷地主草堂猿鶴怨山靈詩壇舊友應多在灑淚東風到戶庭

  贈貳尹李大人致政西歸

  數載哦松興有餘一朝解組意何如摩空倦鳥投深樹過雨閒雲斂太虚酒熟邀朋談往事心閒教子讀遺書林泉自有無窮樂肯為浮名嘆索居

  東津招飲贈詩酬此謝愛

  鳥啼花發報新年對酒論詩興藹然甲第韓歐元共榜風流李郭更同船此時酒盞寧辭醉他日詩筒莫厭傳離合此生知未免笑談回首社壇邊

  送唐府丞送母還鄉

  牙檣錦纜奉慈顔兩岸人誇舞袖斑京兆平刑聞一笑帝城迎養記三山長江渺渺征帆急落日亭亭去鳥閒畿甸焦枯望霖雨石榴花發候君還

  清風亭賞牡丹次華泉韻

  上苑芳菲第一叢何年移入禮臺中堪嗟富貴非前日誰信清高有舊風夜月皎如銀燭照曉烟輕似碧紗籠不須對此頻惆悵萬品榮枯屬化工

  再次韻

  花時載酒賞芳叢感慨還生悵望中一點心存常向日數年枝老太禁風今朝相對慚衰白明早重來嘆落紅乘興題詩聊一笑敢嫌詞藻未能工

  次華泉賞黄牡丹韻

  寶欄春曉爛生光照眼花開正艷陽唐世御袍還愛赭漢宫粉額盡塗黄更憐上苑風前色兼有東籬月下香老厭妖嬈愛清雅幾回徐步過前塘

  次仰止送周貞庵韻

  四月南風錦纜斜送行冠蓋集江涯謾嗟行役還高詠共說詩壇讓大家檣櫓影揺波底月旌旗光映岸傍花樓船到處鯨鯢避博望虚傳海上槎

  送張申臺巡撫遼東

  帝城東北是遼陽旌斾悠悠去路長千里山川歸節制萬年襟帶此封疆迅雷震處開聾俗甘雨零時潤瘠鄉見說醫閭秀無比政閒應上最高岡

  聖節習儀朝天宫次華泉韻

  風馬瀟瀟夜氣森江湖廊廟幾關心太平天子春秋富衰老孤臣感念深詞苑濫竽憐往昔奉常叨禄愧而今千秋金鏡無由上萬歲遥同祝夀音

  次日習儀太常不預再次華泉韻

  玉宇涼生萬木森珮環趨走念同心風傳鼓角朝儀靜雲擁旌旗帝座深祝夀已聞頻似昔賡歌還羨不如今獨慚下里巴人曲難並黄鍾大呂音

  東園亭上次華泉聯句韻

  細細巖風吹桂香微微江雨送新涼莫思白髪愁千種且對青山醉一塲舞袖輕揺秋水静歌聲高入暮雲長良辰美景真須惜屈指東籬菊又黄

  和郭杏東九日韻二首

  吟苦偏愁白髮催故人何事又詩來籬邊黄菊花相對客裏清樽酒自開南國此時聊遯跡北扉當道正需才嗟予潦倒無他望獨立西風想釣臺

  重陽細讀黄花句懷抱因君一暫開杜甫當年已作客陶潛今日正銜盃殊方久廢登高興青眼誰憐濟世才北望親闈腸欲斷塞鴻頻到少書來

  送貞庵進表分韻得文字

  星占營室動天文世廟新開自聖君入賀中丞凌驛雪送行僚友惜江雲歌聲緩處詩初就風力柔時酒半醺待漏寒多不成寐鳳樓霜角幾回聞

  送寅長南屏老先生入覲用樾岡韻

  官署方歡伴食新離筵無奈便傷神三千里外朝天路四十年來報主身殿上諮詢瞻日月淮南歌頌記陽春工曹造作如星火休說寛仁舊撫巡

  病歸留别諸友次浚川韻

  幾年塵土汚華簪歸想南莊樹影深廊廟山林元異趣野雲沙鳥是知心不嫌鄰叟挨肩坐却恐明公枉駕尋沈水烟消荻簾捲綠槐高處一蟬唫

  次鳳凰臺韻

  春來閒上鳳臺遊極目長江天際流紫氣蔥蔥籠殿闕蒼烟漠漠羃林丘功名誰畫麒麟閣詞藻空傳鸚鵡洲且對青山傾綠醑莫教明月笑人愁

  送陳侍郎奏績京師

  少宰朝天及早春羣公相餞集江津九霄宫殿皇都遠千里鶯花驛路新鳷鵲樓頭傳刻漏鳳凰池上聽絲綸袖中應有山公啓見說君王訪正人

  齋居次韻

  南國齋居萬慮輕北辰翹首正關情紫壇香藹通金闕絳節雲開下玉京樂奏笙簫傳禁衛駕回車馬隘都城人心歡悦天心享共賀今年大禮成

  弔前溪景伯時

  車馬穿林踏曉晴山河揮涕掩荒塋玄堂漫刻新碑誌丹旐猶題舊姓名文字百年空翰苑英靈千古閉佳城鳳臺門外經行路彷彿鳴騶月下聲

  送樾岡

  青春旌斾照長途相餞中丞赴上都聖主臨朝求治理遠人傾耳聽嘉謨兩淮烟水連南北三晉雲山似畫圖見說經過豺虎避至今歌頌滿樵蘇

  送松月

  江西傳檄奏奇勲海上揚旗淨寇氛憲府論功誰並駕銓曹書最已前聞大同金鼓驚邊月甘肅烽烟肅隴雲自古全才兼將相莫教人說范希文

  同年殷僉憲遷居伍松月有贈因和二首

  華居新買傍城隂流水橋南帶茂林車馬稀疎知地僻烟花撩亂覺春深醉扶竹杖看魚躍困倚藤床聽鳥吟最愛三山當戶牖晚峯相對翠千尋

  不受塵埃半點侵誰知城市有山林鳥啼花落簾櫳靜月白風清苑宇深酒熟時招鄰父飲詩成閒對細君吟興來策杖園中去萬紫千紅自討尋

  聞蒼谷來

  騎驢出郭俟龍湫恠事相傳說未休(蒼谷擬改恠事為勝事)病我不能遵往轍更誰堪望繼前修春風滿面形容隔華髮盈簪歲月遒嘉靖九年元日曉斾旌應記過懷州

  贈通渭王應祥

  三十年前舊弟兄一樽相對眼偏明雲山此去依春隴車馬何時復帝京世易蹉跎男子志老難離别故人情關中知已如相問報道新來欲避名

  ○五言排律

  送王大歸通渭

  五月天方暑端居汗似漿君行胡汲汲使我意茫茫惜别情難巳銜恩恨豈忘先公開棨戟賤子侍門墻禮過惟呼字才微許擅塲君時方弱冠顔色美清揚設醴情偏厚論文興未央暌違驚歲月今昔痛存亡雅望虚丹棘新阡弔白楊薤歌空涕涙芻奠阻關梁鶚薦恢庭訓鸞飛入帝鄉萍蓬憐邂逅弓冶見輝光垂翅雲霄遠歸鞭道路長别懷方浩渺時事倍凄凉四海豺狼滿千秋鳳鳥藏偃戈空屈指漂杵幾沾裳濟世須英俊逢時貴激昂到家先展墓調膳日升堂竹簡功須進棠花色並芳二年齊旦暮萬里看騰驤

  輓貳守宋先生

  耆夀彫零盡傷心一咏詩典刑存後進風槩想當時有美鄉邦彦真為俊秀師賦梅才自遠渡蟻慶猶遺赤縣官初試青雲譽早馳高陽留惠愛仁夀振綱維鰥寡頻流涕權豪愧俛眉陽城書考下顔駟轉官遲海畔僉廳擢江南貳守推銓評方少愜公鬢已如絲守制還鄉里投簪訪故知鄒陽雖繫獄公冶竟無私未盡鵾鵬樂俄興鵩鳥悲歸神餘馬鬛傳世有麟兒憶昔叨京宦曾經仰令儀抵家公不見懷舊淚空垂寂寞生芻奠凄涼有道碑松楸頻注目翔鳥下高枝

  柏齋集卷十一

附錄:

醫學管見一卷(通行本)

明何瑭撰瑭號柏齋懷慶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南京右副都御史諡文定事迹具明史儒林傳是書凡二十二篇自記謂因讀素問及玉機微義二書而作其說皆主於大補大攻非中和之道其第十九篇論久病元氣太虚病氣太盛當以毒藥攻之尤不可訓其論金石藥一條則名言也(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存目)

柏齋三書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是書一爲陰陽管見一爲樂律管見一爲儒學管見大都好爲異說以自高如論陰陽則以周子相生之說爲不可信於張子正蒙邵子經世諸書皆排詆其失論樂律則以蔡元定律呂新書爲不可行并譏禮經之樂記爲過當而失實論儒學則以朱子爲欠明切而眞德秀大學衍義於大學之道實亦不知皆所謂一知半解也未有崔銑跋銑學頗醇正而極稱所論之超卓殊不可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

柏齋集十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明何瑭撰瑭有醫學管見已著錄瑭篤行勵志其論學一以格致爲宗集中送湛若水序謂甘泉以存心爲主予以格物致知爲先非存心固無以爲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則心之體用益備其生平得力在此故當時東南學者多宗王守仁良知之說而瑭獨以躬行爲本不以講學自名然論其篤實乃在講學諸家上至如均徭均糧論兵諸篇究心世務皆能深中時弊尤非空談三代迂疎無用者比雖其文體朴質不斤斤於格律法度之間而有體有用不支不蔓與雕章繪句之學固又當別論矣集凡文十卷詩一卷爲嘉靖已酉鄭王所刻鄭世子載堉卽瑭之甥其律數之學皆受之於瑭者也(四庫全書總目•集部•別集類)

何瑭字粹夫懷慶衛籍武陟人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弘治辛酉鄉試第一壬戍登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正德初逆瑾竊政一日贈諸翰林川扇有入而跪見者瑭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拜謝瑭正色曰何僕僕也瑾大怒詰其姓名瑭直前應曰編修何瑭瑾愈怒娭笑曰翰林貴人也欲害之瑭遂累疏乞歸瑾誅召還擢修撰以直經筵觸犯忌諱調開州同知晉東昌府同知乞歸隱居南村四方從學甚衆嘉靖改元起授浙江提學副使敦本尚實士氣丕變未幾晉南京太常卿歷工戶禮三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致仕家居與關中呂柟儀封王廷相靈寶許誥諸人簡札往來究辯經書性命之旨行已教人切近精實時以比之聖門由賜瑭性潔氣剛涵養和粹雖世局變推而獨不受染臨事毅然不可奪難進易退有高世之節門人請梓文録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深懼也卒贈禮部尚書諡文定所著有栢齋集十二卷儒學管見隂陽律呂管見行於世(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河南通志卷六十一)

何文定瑭  (清)孫奇逢 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中州人物考卷一)

瑭字粹夫河内人弘治辛酉鄉試第一壬戌進士由庶吉士歷官禮部侍郎贈禮部尚書諡文定學者稱為栢齋先生生而端凝不事嬉戱人謂為癡兒七歲時入郡城見家有彌勒佛塑像乃抗言請去之人皆大駭十九以聖賢之學自勵嘗聞許文正薛文清一言一行或得其遺書則欣然忘寢食官庶吉士閣試克已復禮為仁論有曰仁者人也禮則人之元氣而已則見侵于風寒暑濕者也人能無為邪氣所勝則元氣復元氣復而其人成矣識者謂與伊川顔子所好何學論同逆瑾煽虐一日贈川扇于諸翰林有入而跪見者瑭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跪謝瑭正色曰何跪而又跪也瑾大怒詰其姓名前對曰脩撰何瑭知必不為瑾所容乃累疏致仕後瑾誅復原職以經筵觸犯忌諱謫同知開州脩黄陵崗堤岸成晉東昌府同知即乞歸肅王嗣位起提學山西以父憂不果再起提學浙江敦本尚實士風丕變未幾晉南京太常少卿與湛甘泉郭杏東脩明古大學之法學者翕然宗之歷工戶禮三部侍郎晉掌南京都察院事竟不就是時南有王姚江北有許函谷皆以道學名于時瑭獨默如日事二親供菽水率子姪後進以脩孝弟忠信非義一介必嚴兩執親喪皆哀毁瀕死數四若不能更生門人請梓文録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懼也家居十餘年薦二十餘疏嘉靖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半有星隕于郡城西流光如書是夜疾革年七十歲有栢齋集十二卷行于世

野史氏曰公生平不屈逆瑾進退有道以德行自負耻列文學科其詩不必法唐文不必法漢議論彷彿宋儒殆庶幾乎躬行君子也不事著述且不欲梓其文録謂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吾之所深懼也斯眞見道之言與說者謂當以顔閔無所著作想像先王闇然自脩絶去表暴為名之意此近裏著已之儒也

何瑭  (清)沈佳 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明儒言行錄卷七)

字粹夫河南懷慶人弘治壬戌進士仕至南京右都御史

公授編修不泛交不入權門讀書窮理衣布食蔬雖盥櫛必整飭而朝參無爽期齋祀則盡慎搢紳重之與修孝宗實録成陞修撰

逆瑾用事公惟長揖瑾惡之問為誰對曰河南何瑭是時翰林惟公與崔銑不屈公謂銑曰吾兩人不可易節銑曰銑安義命久矣瑾欲中傷公知不免遂乞休歸瑾敗始命復職辛未四方流賊起公上言袪賊三事時論韙之癸酉公於經筵直言進諫上為改容數日遂調外同知開州為三審法以平徭役為分程法以築河堤民親戴之轉東昌郡丞乞休歸居城南别業八年杜門郤掃不接外事御史毛鳳詔薦公敦朴正大足以厚士風亷静忠貞足以勵貪懦王廷相薦公道純行修通逹世務與之咨論政事據經按史檢括參合不迂不執卓有劑量且於天下之物淡然無欲自一身外視之漠然雖衣裳冠履不事藻飾即此一行可滌清濁俗砥勵貪鄙况所學足禆治理乎公孝友端潔其於貨利若將浼焉家居讀書不間寒暑與關中呂涇野諸人究辨經書性命之學四方從學者衆公以大學條領立為訓格究解經旨常曰汝輩但務此涵養則工夫自裕所著有隂陽律呂管見大要以繫辭動静有常虞廷依永和聲為正有均役均糧二論儒學管見醫學管見家譜家訓諸書(名臣録)

公慷慨有大節為浙江提學興人材培士氣一意秉直道而行有所矯拂於時不顧也嘗按部至紹興從舟中望見某氏宅鉅甚問曰此屬誰家治何賈而能為大室若是衆曰此宦宅也公曰宦則安能然為驚異者久之乃去其子從外傅受業於廨署傅見其冠敝諷使易之數日勿易也因問之故答曰母言家大人都藝於外不敢私用財耳化行壼内又如是(杭州府誌)

武宗登極公上疏曰臣以菲薄待罪使官伏觀内外百官各有職守而史官獨若無所事者朝參之餘退安私室於國政分毫無補益月受俸錢日支廩給難逃尸素之譏每念及此不勝惶愧臣考古者王朝列國皆有史官掌記時事我祖宗設修撰編修檢討俾司紀録法古意也按太祖時劉基條答天象之問上悉以付史館太宗時王直以庶子兼起居注凡聖政聖訓之當書者皆録之以備纂述史官之職在國初猶未失也方今政治雖新伏望遵祖宗所已行修史職於久廢敇令修撰編修檢討番直史館凡陛下之起居臣工之論列大政事之因革弛張大臣僚之升降拜罷皆令即時紀録止據事直言不須立論褒貶仍於紙尾書某官某人記藏之匱櫝以待纂述史職既修國典斯備上則聖君賢臣嘉謀嘉猷不至有所遺落下則憸夫小人懼遺萬世之譏亦有所懲戒不敢縱恣為惡公則明朝廷無虚設之官私則使人臣免素餐之愧事體甚便或謂館閣之地所以儲養異才不必責以職守臣竊謂養才之道當使之周知天下之務方可以備天下之用今用人於國家政事初不聞知雖欲練習其道無由若令史館供職庶因紀録之間得練習政事之體他日任用不至踈脱是於修職之中實寓養才之意上命所司知之(國朝名臣言行録)

公提學浙江丰采凝重威望凜然人不敢干以私至遇諸生恩意優厚如家人父子培養士氣使得以正身遠罪或有株連保覆甚備僚長諷之曰士習澆漓此殆可以法馭難以恩結也公曰彼非吾子弟耶奈何以徒隷遇之若蕩節踰檢吾有法在耳多士感其德化相戒無敢犯有司者(名宦錄)

公行已教人切近精實呂柟以比之聖門由賜未冠博通經史至忘盥櫛既為諸生即有志聖賢之學曰許文正薛文清二先生世未遠而居甚近忘所師法學其謂何

睦■〈木挈〉傳公曰何公守身之潔一介不取蹈道之堅百折不回聖門所為獧者也

崔后渠與公書曰别公十年學無一成但此心不敢有愧於冥冥耳世道日非人為榮利所迷能自立者殊鮮如公之立而不挫何可得耶

公篤遵古誼雖世局變推而公不受染逆瑾熾威羣僚入見有跪禮公獨挺乎自立瑾大恚然止奪公官後起督浙學尋致仕

張羅峰當國甚器重之舉翊聖治期大用之始入京相晤輒面數張十三愆衆為愕然(國琛集)

遷南京太常少卿時湛甘泉為祭酒郭杏東為司業先生力與修明古太學之法贈杏東有言曰古之君子何為而學也則當務之急固在身如何而修家如何而齊國如何而治天下如何而平細而言語威儀大而禮樂刑政此物之當格而不可後焉者也博學而審問慎思而明辨焉一旦卓有定見則所謂物格而知至矣由是而發之以誠主之以正然而身不修家不齊未之有也大學之道如是而已矣至究其本原為性命形於著述為文章固非二道特其緩急先後各有次第不可紊耳今之君子不察乎此刻意詩文則曰立言不朽此豪傑之所以名當時而傳後世也留心性命則曰無極二五窮神知化此大儒之所以繼往聖而開來學也至有偽起復捷徑之學者則又曰理出於心存則萬理備吾道一貫此聖人之極致也奚事外求噫為是論者皆天下毫傑之士也吾豈敢謂其不然哉特恐其修齊治平之道反有所略則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學於古人之道不免差矣又贈兵侍陳公序曰古稱才難全才尤不易得唐虞之際命官九人固皆極天下之選也然而典禮典樂掌教掌刑皆久于其職有終身不易者豈非以其才性各有所長職業各有所習兼全之難故也至於内總百揆出總六師土地山澤無所不掌惟禹益為然全才之不易得如此近日當道用人司錢糓者未久復改之典刑獄職風紀者未久復改之司民牧計資遇缺而遷初不問其所長所習無乃以全才待天下士子其意良厚矣所慮全才不可多得用違其長則王良操弧后羿執轡非惟無成且以敗事是故不可不深長思也

是時南有陽明北有函谷(靈寶許氏誥)以理學鳴天下而先生默如獨與關中呂涇野儀封王迋相書問印證日事二親躬營菽水率其家之子姓及鄉閭後生以修孝弟忠信非其義一介不取予瘠田茅屋取足優游兩執親喪皆哀毁瀕死居常非涉日用躬行者絶不形於言

門人有問太極隂陽之說者曰只以伏羲八卦横圖竪而觀之則易之所謂太極動静之所謂有常更易簡可見而周子可無事於圖矣有問律呂之說者曰只以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十二字而驗今俗樂之詞曲及唱詞曲時必吹竹彈絲相應與夫宫尺上工合四為板眼之遺法以求之至明白可見而蔡氏可無事於新書矣問一貫約禮曰儒者未得游夏之十一而議論即過顔曾以聖賢心法為初學口耳此道聽塗說之最可惡者

門人婁樞王西星請梓文集先生曰聖賢之道昭在六籍如日星後學愧不能知而行之自宋以來儒者之論方苦太多此吾之所深懼也故惟均役糧二論家譜家訓二篇儒學醫學管見有切世務者門人得裒集之

或謂先生真可謂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先生曰此後世儒者輕世傲物之論也金玉自是金玉如何塵視得軒冕自是軒冕如何銖視得此何異於老莊芻狗飄瓦門人曰如是孔子何以謂富貴如浮雲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浮在不義不在富貴也

為南工部右侍郎奏革神帛堂各宫監機戶夫匠料銀歲省以數萬訃歷改工戶禮三部再以病乞歸又晉南院右都御史掌院事懇辭不就歸家居十餘年薦楊二十餘疏不出嘉靖癸卯九月夜半有星隕於郡城西流光如晝是夜卒年七十賜祭葬隆慶初用科臣張鹵疏補謚文定贈尚書學者稱栢軒先生

何瑭

塘字粹夫懷慶衛人弘治壬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轉修撰謫開州同知稍遷東昌府同知陞山西提學副使改松江擢南太常寺少卿署翰林院事歷工部右侍郎改戶部復改禮部陞南京右都御史贈工部尚書諡文定有柏齋集

(詩話文定講學兼明禮儀樂律其撰許魯齋祠堂碑稱魯齋以躬行為急而不徒事乎語言文字之間道以致用為先而不徒極乎性命之奥且言近世之士有志乎聖賢之道必留心性命至于修齊治平之方義利取舍之分多忽而不省夫性與天道夫子罕言而四教之施必以文行忠信則其先者可知已持論甚篤實詩特其餘事然如九日和韻從肺腑中流出此等作無論字句之工不工也)(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明詩綜卷三十三)

何瑭 [明](公元一四七四年至一五四三年)字粹夫,号柏斋,怀庆(一作武陟)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年七十岁。笃行励志。中弘治进士。初为翰林修撰,以不屈刘瑾,出为开州同知。历工、戶、礼三部侍郎,进南京右都御史。卒,谥文定。瑭文体朴质,不斤斤于格律。撰有柏斋集十一卷,又有医学管见、柏斋三书(均四库总目)等。亦善散曲,有柏斋何先生乐府一卷,有明刊本传于世。

  何瑭

  何瑭(1474-1543年),明河内县城内人。字粹夫,号柏斋,又号虚舟,世称柏斋先生,官至南京右都御史。

  何瑭出身于官宦世家,其高祖何忠一,明初从戎,北定中原后,遂编怀庆卫籍,擢红旗头目、屯田武陟千秋乡之头铺营。曾祖贵、祖父滨,束力 封寿官。其父何森质直不华,赠工部侍郎。成化十年 (1474年),何瑭出生于武陟小何井,次年迁居何家营。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年仅7岁的何瑭随家迁入怀 庆府城内(今沁阳市城关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7岁见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12岁补为诸 生,15岁入河内县学,通诸经史与薛王宣 、许衡之书。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河南乡试第一,次年会试中进士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翰林院编修,主撰《孝宗实录》。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修撰,奉旨教诸中官修史著作。

  正德六年(1511年),何瑭进谏,要求禁贪墨以吏治,严纪律以振军 威,治财有以固邦本。朝廷不纳,复又有本兵语五篇,投内阁亦未采。于是,何瑭便以明君者应勤政爱 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纳大禹治邦之道赢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经筵直谏皇上。

  正德帝听了,拒谏饰非,數日后,以忤旨之罪,將何瑭调出京,改谪直隶大名府开州同知。何瑭任职开州期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九均法,使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加上又一连审理几桩冤案,特别是处决清丰县令之子、绰号“净街虎”的高攀和身先士卒分程修堤治河,使开州社会安定,五谷丰登,百姓莫不拍手称快。

  正德十年(1515年),何瑭升任东昌府同知。东昌府是个统辖18个州县的大府,路当 南北要冲,庵室豢养的狗腿到处横行霸道,贪官污吏和恶霸仗势渔肉百姓。何瑭上任后,明查暗访,为民解忧。一是翻阅案件,发现強抢民女、凶杀无辜的花花公子汤兴,尚逍遥法外,随命捕快將其逮捕入狱。经过审讯,汤兴供认不讳,遂將罪犯处决,为地方除了一害。这却惹恼了汤兴之父、定州知州汤元中,他处处设障,暗箭中伤,陷害何瑭。再加上正德皇帝整日贪恋酒色,不理朝政,以及权奸当道,国事日非,何瑭不愿为昏君效力,也不愿同贪官同流合污,于是便向皇上一连写了两次《患病不能供职,乞恩放归田里事》的辞官奏疏,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辞官返乡。

  正德十六年的(1521),武宗驾崩,世宗登基,改号嘉靖,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扶助下,改革武宗 时的一些弊政,起用武宗时因上疏言事而被罢撤、拘禁的官员。

  嘉靖元年(1522年),退归林下达四年 之久的何瑭,被世宗重新起用,任命为山西提学副使,因家父病逝,在家丁忧,未曾赴任。

  嘉靖二年 (1523年),改任浙江提学副使,掌省、府、州、县教育行政。是年,正是乡试之年,一贯办事认真,憎恶弊端的何瑭,不光看名次,就连卷纸都要份份过目,从中发现有人作弊,便召集同考官,进行追查,查清后给予严厉的惩处,考生们无不交口称赞。

  嘉靖三年(1524年),保瑭升任太常寺少卿,他与湛若水 明太子法。

  四年(1525年)升任太常寺正卿,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

  五年(1526年) 任南京翰林院学士,掌谕旨文告。次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行尚书事。

  七年(1528年)改任北京工部右 侍郎,至京改戶部右侍郎,掌戶籍、田亩、货币、税赋、官员俸禄。他与梁俭罨同心辅政,而建议草奏 多出自何瑭。

  八年(1529年)改任礼啊右侍郎、御史,掌典礼、祭祀、科举考试、外交等。后以直道与 当道不合,便称疾引退,被御史毛凤诏、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举荐遂改任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

  十年(1531年)何瑭告老还乡后,成立“景贤书院”,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常常是青灯黄卷,夜深忘倦, 把全身精力放在研究历学、算学、律学和著书教徒上,著有《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医学管 见》、《儒学管见》、《兵论》、《均瑶、均粮》等书籍,培养出不少有成就的人才。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九月十三日,何瑭病故家乡,终年70岁,葬于怀庆府城南门外何家祖茔。

  隆庆二年(1568年),追封何瑭为礼部尚书,谥“文定”。

  历代焦作名人存书版本录(何瑭)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明怀庆(治所在沁阳,辖境内相当今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黄河以北地区)人。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百陵学山 学海类编 子类 (道光本、影道光本)影元明善本丛书十种 百陵学山

  《阴阳管见》 一卷 (明)何瑭撰 明世学山(明嘉靖三十二年郑榟刻本)百陵学山(明万历刻本)学海类编(清曹溶编 清陶越增订 清道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

  《柏斋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集部

  《何文定公柏斋文集》 十卷(明)何瑭撰 续中州明贤文表

  《何粹夫集》(明)何瑭撰 广理学备考 第五函

  《何文定公文集》十一卷(明)何瑭撰 明万历刻本 四册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七)今存北京大学图书馆

  《柏斋先生乐府》一卷(明)何瑭撰 饮虹簃所刻曲

  《柏斋文集》十卷(明)何瑭撰 明刻本 四册 今存北京图书馆

  《柏斋三书》三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杂家类存目

  《医学管见》一卷(明)何瑭撰 四库全书 子部医家类存书

  《正德(怀庆府志)》 十二卷(明)何瑭撰 明正德十一年刻本 抄本 今存上海图书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