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集古录 宋 欧阳修

9-集古錄卷八
  集古錄卷八

  宋 歐陽修 撰

  唐徐方回西墉記【寶應缺年】

  右西墉記唐徐方回撰方回云寶應中為南陽令得崔子玉所作平子銘末二十一字陷於廳之西墉按今西鄂石本末句見在方回所得乃南陽半石之末也今又亡矣惜哉【右集本】

  唐禹廟碑【大歷三年段李展書】

  崔巨文傳於今者絶少皆不及此碑季展他所書亦不偉於此治平二年上元日書【右真蹟】

  唐崇徽公主手痕詩【大歷四年】

  右崇徽公主手痕詩李山甫撰崇徽公主者僕固懷恩女也懷恩在肅宗時先以二女嫁回紇其一嫁毗伽可汗少子後號登里可汗者是也其一不知所嫁何人唐書懷恩傳及回紇傳皆不載惟懷恩所上書自陳六罪有云二女遠嫁為國和親以此知其又嘗嫁一女爾此所謂崇徽公主者懷恩幼女也懷恩既反引羌渾奴刺為邊患永泰中病死於靈武其從子名臣以千騎降唐大歷四年始以懷恩幼女為【集本有崇徽二字】公主又嫁回紇即此【集本有公主二字】也治平元年三月八日書【右真蹟】

  唐僧懷素法帖【大歷十二年】

  右懷素唐僧字藏真特以草書擅名當時而尤見珍於今世予嘗謂法帖者乃魏晉時人施於家人朋友其逸筆餘興初非用意而自然可喜後人乃棄百事而以學書為事業至終老而【集本無此字】窮年疲弊精神而不以為苦者是真可笑也懷素之徒是已治平元年八月八日書【右真蹟】

  唐重摹吳季子墓銘【大歷十四年】

  右吳季子墓銘自前世相傳以為孔子所書據張從紳疑記云舊石堙滅開元中玄宗命殷仲容摸搭其書以傳然則開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歷中蕭定又刋於石則轉相傳模失其真遠矣按孔子平生未嘗至吳以史記世家考之其歷聘諸侯南不踰楚推其歲月蹤跡未嘗過吳不得親銘李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古簡牘所容第以其名傳之久不可遽廢故錄之以俟博識君子【右集本】

  又

  右古篆文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自前世相傳以為孔子所書據張從紳【疑】記云舊石堙滅開元中玄宗命殷仲容搨本遂傳於世然則開元以前已有刻石矣其後貞元中鄭播又為記盧國遷建堂樹碑則今本又非仲容所模者字亦奇偉莫知何人所書按孔子未嘗至吳以史記世家考之其歷聘諸侯南不踰楚推其歲月蹤跡無過吳之理不得親銘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簡牘所容惟博物君子必能辨之【右真蹟】

  唐竇叔蒙海濤志【大歷中】

  右海濤志竇叔蒙撰其書六篇一曰海濤志二曰濤歷三曰濤日時四曰濤期五曰朔望體象六曰春秋仲月漲濤解余向在揚州得此誌甚愛之張於座右之壁冀於朝夕見也已而夜為風雨所壞其後求之凡十五年而復得斯本以示京師好事者皆云未嘗見也【右集本】

  唐鹽宗神祠記【大歷中】

  右鹽宗神祠記錢義方撰近時有尚書郎張席自言家寓解州為余言安邑解縣两池鹽事云夏月鹽南風來池面紫色須臾凝結如雪土人謂之漫生鹽而两池歲役畦夫數百種鹽公私耗弊而州縣吏緣以為姦利棄漫生鹽不取誣其苦不可食席博學能言漢唐事尤詳為余復言前世鹽皆自生開元中姜師度為河中尹而鹽池涸始置鹽屯故唐格自開元後遂有畦夫營種之課席因上書論鹽漫生之利官遂罷畦夫而公私皆以為然而議者或害其事乃云漫生鹽味苦不可食或云暫結復銷不可畜聼者方惑其事余因讀義方所記乃云若隂陽調和鬼神驅造不勞人而擅其利與夫鑿泉煮海不相為謀由是知唐世鹽非營種為决可信義方大歷時為榷鹽使余家集錄古文不獨為傳記正訛繆亦可為朝廷决疑議也【右集本】

  唐鴈門王田氏神道碑【代宗時】

  右唐魏博節度使鴈門郡王田承嗣碑營田副使裴抗撰子緒碑節度判官丘絳撰按唐書列傳承嗣十一子維朝華繹綸綰緒繪純紳縉而緒次當第七此二碑皆以緒為第六子而無綰自緒而下有繪純紛縉與史不同二碑當時故吏所作必不誤盖史之繆也其文與字皆不嘉故余特錄其世次而已【右真蹟】

  唐李憕碑【大歷四年】

  右李憕碑李紓撰新唐書列傳云憕十餘子江涵渢瀛等同被害惟源彭免據李紓載憕于見於碑者實十二人曰右補闕彭汝州刺史深華隂丞渢左驍衛兵曹瀛硤石丞沆洪州别駕澥洛陽尉渭司農主簿汶又云公之薨也彭從玄宗南狩次公而歿深授任他郡其在洛陽者長子江第三子涵與華隂驍衛而又少子合六人皆從公殱於敵刃硤石而下與衆孫之在者僅以孩提免如紓所記憕子盡於是矣未嘗有源也紓但言衆孫孩亦不云有未名子也然則源者史家何從而得之據史言源為司農主簿以碑考之源當為汶也又據碑方憕歿於賊也彭深沆澥渭汶六子獲免而史惟云源彭此當以碑為正紓當代宗時為憕作碑自云與憕有通家之好幼奉升堂之慶宜知憕事不繆也【右集本】

  唐甘棠館題名【歲月見本文】

  右甘棠館題名自唐德宗貞元以來止於會昌文字多已磨滅惟高元裕韋夏卿所書尚可讀甚矣人之好名也其功德之盛固己書竹帛刻金石以垂不朽矣至於登高遠望行旅往來慨然寓興於一時亦必勒其姓名留於山石非徒徘徊俯仰以自悲其身世亦欲來者想見其風流夏卿所記留連感愴意不淺也如高韋二子皆當時知名士也史傳載之詳矣昔杜預沈碑漢水謂萬世之後谷或為陵庶幾復出以見於世其為慮深矣然預之功業不待碑而自傳其區區於此者好名之弊也故士或勤一生以自苦或餓死空山之中甚者蹈水火赴刀鋸以就後世之名為莊生所笑者有矣故余於集古每得前世題名未嘗不錄者閔夫人之甚好名也【右集本】

  唐汾陽王廟碑【貞元二年】

  右郭子儀廟碑高參文其叙子儀功業不甚詳而載破墨姓處木討沙陁處密事則唐書列傳無之盖子儀微時所歷【集本作立】其後遂立大勲宜乎史略不書也然唐書有處密處月朱耶孤注等皆是西突厥薛延陁别部名號余於五代史為李克用求沙陁種類卒不見其本末而參謂處密為沙陁不知其何所據也按陳翃子儀家傳亦云討沙陁處墨十二姓與參所書頗同唐書轉密為蜜當以碑為正【右真蹟】

  唐郭忠武公將佐略【貞元十二年】

  右忠武公將佐略陳翃撰忠武公者郭子儀也翃之所書亦為盛矣猶言得其六七盖其官至宰相者七人為節度使者二十八人尚書丞郎京尹者十人亷察使者五人據翃所得而書者實六十人而顯名於世者盖五十人雖喬琳周智光李懷光僕固懷恩等陷於禍敗然杜鴻漸黄裳李光弼光進之徒偉然名見於當時而垂稱於後世者亦不為少豈惟得失相當而已哉雖汾陽功業士多喜附以成名然其亦自有以得之也其忠信之厚固出其天性至於處富貴保功名古人之所難者謀謨之際宜亦得其助也治平甲辰秋社前一日書【右真蹟】

  唐濟瀆廟祭器銘【貞元十三年】

  右濟瀆廟祭器銘張洗撰碑云置齋郎六人唐自高宗以後官不勝其濫矣洗之所記乃開元時事州縣祠廟置齋郎六人可知其濫官之弊然史家不能詳載惟於碑刻偶見其一二爾治平甲辰秋分後一日中書東閣雨中書【右真蹟】

  唐神女廟詩【貞元十四年】

  右神女廟詩李吉甫丘玄素李貽孫敬騫等作余貶夷陵令時嘗泛舟黄牛峽至其祠下又飲蝦蟇碚水覽其江山巉絶窮僻獨恨不得見巫山之奇秀每讀數子之詩愛其辭翰遂錄之【一有遂為 右集本佳玩字】

  唐馬寔墓誌銘【貞元十四年】

  右馬寔墓誌銘唐歐陽詹撰并書其文辭不工而字法不俗故錄之寔之事跡亦無足紀也【右集本】

  又

  詹之文為韓退之所稱遂傳於世然其不幸早死故其傳者不多刻石之文秪有此與福州佛記耳尤可惜也【右真蹟】

  唐石洪鍾山林下集序【貞元二十年】

  右鍾山林下集序者石洪為浮圖總悟作也石洪為處士而名重當【集本作一】時者以常為韓退之稱道也唐世號處士者為不少矣洪終始無佗可稱於人者而至今其名獨在人耳目由韓文盛行於時也而洪之所為與韓道不同而勢不相容也然韓常歎籍湜輩叛已而不絶之也豈諸子駁雜不能入於聖賢之域而韓子【集本有獨字】區區誨誘思援而出於所溺歟此孔孟之用心也治平元年八月八日書是日上以霖雨不止分命羣臣祈禱余祈於太社既歸而雨遂止某謹記【右真蹟】

  唐房太尉遺愛碑隂記【元和六年同是石洪撰附此】

  石洪文字罕見於後世故特錄之【右見綿本拾遺】

  唐賀蘭夫人墓誌【貞元七年】

  右賀蘭夫人墓誌唐陸贄撰或云贄書也題曰祕書監陸公夫人墓誌銘而贄自稱姪曾孫此石在常州【一有陸監名齊望 右集本五字】

  唐陸文學傳【咸通十五年】

  右陸文學傳鴻漸自撰茶之見前史盖自魏晉以來有之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陸鴻漸盖為茶著書自其始也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嘗置一甆偶人於竈側云此號陸鴻漸鴻漸以茶自名於世久矣考其傳著書頗多曰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潮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三卷其多如此豈止茶經而已哉然其他書皆不傳【右集本】

  唐辨正禪師塔院記【貞元中】

  右辨正禪師塔院記徐峴書誠能行筆而少意思也往時石曼卿屢稱峴書曼卿多得顔柳筆其書與峴不類而遠過之不知何故喜峴書也余當曼卿在時猶未見峴書但聞其所稱曼卿歿已久始得此書遂錄之爾【右真蹟】

  唐韓退之盤谷詩序【貞元中】

  右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盤谷在孟州濟源縣貞元中縣令刻石於其側令姓崔其名浹今已磨滅其後書云昌黎韓氏知名士也當時退之官尚未顯其道未為當世所宗師故但云知名士也然當時送愿者為不少而獨刻此序盖其文章已重於時也以余家集本校之或小不同疑刻石誤集本世已大行刻石乃當時物存之以為佳翫爾其小失不足較也【右真蹟】

  唐韓退之題名【元和四年已下七篇皆韓文公撰故不與别碑歲月為叙】

  右韓退之題名二皆在洛陽其一在嵩山天封宫石柱上刻之【集本有記龍潭遇雷事六字】天聖中余為西京留守推官與梅聖俞遊嵩山入天封宫裵回柱下而去遂登山頂至武后封禪處有石記戒人遊龍潭者毋妄語笑以黷神龍龍怒則有雷恐因念退之記遇雷意其有所試也其一在福先寺塔下當時所見墨蹟不知其後何人模刻於石也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二日書【右真蹟】

  唐田弘正家廟碑【元和八年】

  右田弘正家廟碑昌黎先生撰余家所藏書萬卷惟昌黎集是余為進士時所有最為舊物自天聖以來古學漸盛學者多讀韓文而患集本訛舛惟余家本屢更校正時人共傳號為善本及後集錄古文得韓文之刻石者如羅池神黄陵廟碑之類以校【集本有余家二字】集本舛繆猶多若田弘正碑則又尤甚盖由諸本不同往往妄加改易【集本有今字】以碑校集印本與刻石多同當以為正【九字集本作初未必誤多為校讐者妄改之】乃知文字之傳久而轉失其真者多矣則校讐之際决於取捨不可不慎也

  印本云銜訓事嗣朝夕不怠往時用他本改云銜訓嗣事今碑文云銜訓事嗣與印本同知其妄改也印本云以降命書用他本改為降以命書今碑文云以降命書與印本同知為妄改也

  印本云奉我天明用他本改云奉我王明今碑文云奉我天明與印本同知為妄改也此類甚多略舉三事要知改字當慎也 治平元年三月八日書【右真蹟】唐韓退之南海神廟碑【元和十五年】

  右韓退之南海神廟碑陳諫書以余家舊藏集本校之皆同惟集本云蜿蜿蜒蜒而碑為【集本作云】蜿蜿虵虵小異當以碑為正今世所行昌黎集類多訛舛惟南海碑不舛者以此刻石人家多有故也其妄意【集本無此字】改易者頗多亦賴刻石為正也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唐韓退之羅池廟碑【長慶中】

  右羅池廟碑尚書吏部侍郎韓退之撰中書舍人史館修撰沈傳師書碑後題云長慶元年正月建按穆宗實錄長慶二年二月傳師自尚書兵部郎中翰林學士罷為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其九月韓自兵部侍郎遷吏部【集本有然則據建碑時韓未為吏部沈亦未為舍人字】碑言柳侯死後三年廟成明年韓為柳人書羅池事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卒至【集本有後三年字】韓作碑時當是長慶三年考二君官與此碑亦同但不應在元年正月盖後人傳模者【二十三字集本作則二君官當與此碑同其書元年正月盖傳模者】誤刻之爾今世傳昌黎先生集載此碑文多同惟集本以步有新船為涉荔子丹兮蕉黄蕉下加子【二十五字集本作此文與碑多同惟集本云涉有新船而碑以涉為步茘子丹兮蕉子黄碑蕉下無子字】當以碑為是而碑云春與猿吟而【集本作兮】秋鶴與飛則疑碑之誤也嘉祐八年六月二日書【右真蹟】

  唐韓退之黄陵廟碑【長慶元年】

  右韓退之黄陵廟碑沈傳師書昌黎【二字集本作韓】集今大行於世而患本不真余家所藏最號善本世多取以為正然時時得刻石校之猶不勝其舛繆是知刻石之文可貴也不獨為翫好而已黄陵碑以家本校之不同者二十餘事如家本言降小君為夫人而碑云降小水之類皆當以碑為正也嘉祐八年十月十八日書【右真蹟】

  唐胡良公碑【長慶三年】

  右胡良公碑韓退之撰良公者名珦韓之門人張籍妻父也今以碑校余家所藏昌黎集本號為最精者文字猶多不同皆當以碑為正兹不復紀碑云珦子逞迺巡遇述遷造而集本無巡他流俗所傳本【集本有又字】有云遇或為巡者皆非【集本有也字】當以碑為正治平九年七月晦日書【右真蹟】

  唐韓文公與顛師書【歲月未詳】

  右韓文公與顛師書世所罕傳余以集錄古文其求之既勤且博【七字集本只作其求之博】盖久而後獲其以易【集本無此字】繋辭為大傳謂著山林與著城郭無異等語宜為退之之言其後書吏部侍郎潮州刺史則非也盖退之自刑部侍郎貶潮州後移袁州召為國子祭酒遷兵部侍郎久之始遷吏部而流俗相傳但知為韓吏部爾顛師遺記雖云長慶中立盖并韓書皆國初重刻故繆為附益爾治平元年三月十三日書【右真蹟】

  唐高閑草書【歲月未詳】

  高閑草書審如此則韓子之言為實錄矣廬陵歐陽修【右見綿本别集二十三卷】

  唐武侯碑隂記【開成二年】

  右武侯碑隂記崔備撰唐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及其將佐題名者二十九人楊嗣復再題及其僚屬又六人并嗣復汝士詩两者合為一卷唐諸方鎮以辟士相高故當時布衣韋帶之士或行著鄉閭或名聞場屋者莫不為方鎮所取至登朝廷位將相為時偉人者亦皆出諸侯之幕如元衡所記裴度柳公綽楊嗣復皆相繼而為本朝名將相亦可謂盛矣哉治平元年初伏休假雨中書【右真蹟】

  唐盧頊禱聰明山記【永和二年】

  右禱聰明山記盧頊撰乃盧從史禱山神之記也閲從史官屬題名見孔戡與烏重胤俱列於後而感【集本作覽】韓退之記戡事云戡屢諫從史不聼卒為重胤所縳掩卷歎息者久之嗚呼禍福成敗之理甚明而先事而言則罕見從事至而言則不及矣自古敗亂之國未始不如此也【右真蹟】

  唐侯喜復黄陂記【歲月見本文】

  右復黄陂記唐侯喜撰黄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頃始作於隋記云至貞元辛未刺史盧䖍始復之辛未貞元七年也碑元和三年建喜之文辭嘗為韓退之所稱而世罕傳者余之所得此碑而已【右集本】

  又

  昌黎先生甚稱侯喜其文罕傳於今余之所見止此一篇爾【右真蹟】

  唐柳宗元般舟和尚碑【元和三年】

  右般舟和尚碑柳宗元撰并書子厚所書碑世頗多有書既非工而字畫多不同疑喜子厚者竊借其名以為重子厚與退之皆以文章知名一時而後世稱為韓柳者盖流俗之相傳也其為道不同猶夷夏也然退之於文章每極稱子厚者豈以其名竝顯於世不欲有所貶毁以避争名之嫌而其為道不同雖不言顧後世當自知歟不然退之以力排釋老為己任於子厚不得無言也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二日書【右真蹟】

  唐南嶽彌陁和尚碑【元和五年】

  右南嶽彌陁和尚碑柳宗元撰并書自唐以來言文章者惟韓柳柳豈韓之徒哉真韓門之罪人也盖世俗不知其所學之非第以當時輩流言之爾今余又多錄其文懼益後人之惑也故書以見余意【右集本】

  唐元稹修桐栢宫碑【大和四年】

  右唐元稹撰文并書其題云修桐栢宫碑又其文以四言為韻語既牽聲韻有述事不能詳者則自為注以解之為文自注非作者之法且碑者石柱爾古者刻石為碑謂之碑銘碑文之類可也後世伐石刻文既非因柱石不宜謂之碑文然習俗相傳理猶可考今特題云修桐栢宫碑者甚無謂也此在文章誠為小瑕病前人時有忽略然而後之學者不可不知自漢以來墓碑多題云某人之碑者此乃無害盖目此石為某人之墓柱非謂自題其文目也今稹云修桐栢宫碑則於理何稽也【右集本】

  唐虞城李令去思頌【元和四年】

  右虞城李令去思頌李白撰文王遹篆唐世以書自名者多而小篆之學不【集本作十】數家自陽冰獨擅後無繼者其前惟有碧落碑而不見名氏遹開元天寶時人在陽冰前而相去不遠【集本有亦工八分四字】然當時不甚知名雖字畫不為工而一時未有及者所書篆字惟有此爾世亦罕傅余以【集本無此字】集録求【集本無此字】之勤且博僅得此爾今世以小篆名家如邵不疑楊南仲章友直問之皆云未嘗見也治平元年二月七日書【右真蹟】

  唐陽公舊隐碣【元和中】

  右陽公舊隐碣胡証撰黎煟書李靈省篆額唐世篆法自李陽冰後寂然未有顯於當時而能自名家者靈省所書陽公碣筆畫甚可佳既不顯聞於時亦不見於他處以余家所藏之博而見於錄者惟此雖未為絶筆亦可惜哉嗚呼士有負其能而不為人所知者可勝道哉【右真蹟】

  唐于夐神道碑【元和中】

  右于夐神道碑盧景亮撰其文辭雖不甚雅而書事能不沒其實夐之為人如其所書盖篤於信道者也碑云司馬遷儒之外五家班固儒之外八流其語雖拙盖言其【集本作夐】學不駁雜也然則非徒貶去釋老而已自儒術之外餘皆不學爾碑又云其弟可封好釋氏夐每非之夐于頔父也然可封之後不大顯而夐之後甚盛以此見釋氏之教信嚮者未必獲福毁貶者未必有禍也碑言夐篤於孝悌守節安貧不可動以勢利其所履如此足以興其後世矣治平元年八月十一日書【右真蹟】

  唐昭懿公主碑【元和中】

  右昭懿公主碑孟簡撰皇甫鏄書公主代宗女也號昇平公主嫁郭氏公主之號自漢以來始有謂天子之女禮不自主婚【集本作壻】以公主之因以為名爾後世號某國公主者雖實不以國公為主而名猶不失其義唐世始别擇佳名以加之如昇平之類是也已失其本義矣今此碑乃云諱昇平公主字昇平公主【集本無此五字】斯莫可曉也治平元年八月八日書【右真蹟】

  唐李光進碑【元和中】

  右李光進碑楊炎撰韓秀實書唐有两李光進其一光顔之兄其一光弼之兄弟也此碑乃光弼弟也唐史書此两人事多誤新書各為傳以附顔弼遂得其正【右集本】西墉記【元附三十一】

  禹廟碑【元第九十七】

  崇徽公主手痕詩【元第三百六十八】

  懷素法帖【元第九百十六】

  重摹吳季子墓銘【元第二百五十一】已有本【一作自有真本】未嘗過吳【一作無過吳之理】其名傳之久【一作其傳也久】嘉祐八年五月晦日書【一有此九字】

  海濤誌【元第九百】誌【一作志篇内同】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書【一有此十字】

  鹽宗神祠記【元第九百六十九】故唐【一無故字】官遂【一無官字】為然【一作利】不獨為傳記正訛繆亦可為朝廷决疑議也【一作為傳記正訛繆多矣為朝廷决有司疑議獨斯記爾】治平元年八月十二日書【一有此十字】鴈門王田氏神道碑【元無卷第】

  李憕碑【元第四百六十九】而又【一作乂两】六人【一作子】孩提【一作提孩】衆孫【此下一有提字】升堂之慶【一作升堂之愛】治平元年三月二十三日書【一有此十一字】

  甘棠館題 【元第四名百二】治平元年清明前一日書【一有此十字】汾陽王廟碑【元第九百二十九】治平甲辰七月十三日以服藥家居書【一有此十五字】

  郭忠武公將佐略【元第八百五至八百六】謀謨【一作謨謀】

  濟瀆廟祭器銘【元第八百】所記【一作聞】

  神女廟詩【元第一百四十三】嘉祐八年十一月十四日書【一有此十字】

  馬寔墓誌銘【元第九十】同前

  鍾山林下集序【元第九百八十九】而洪【一無而字】

  房太尉遺愛碑隂記【元第四百三】

  賀蘭夫人墓誌【元第三十二】

  陸文學傳【元第五百四十七】茶之【此下一有載字】號陸鴻漸【此下一有至飲茶客稀則烹茶沃之云可祝利市十五字】鴻漸以茶【四字上一有盖字】考其【此下一有自字】潮

  州【一作湖州】其        【多】如此【一無此四字】不傳【此下一有獨茶經著於世宜其自傳於此名也治平九年七月二十日書二十四字】

  又别本右陸文學傳題云自傳而曰名羽字鴻漸或云名鴻漸字羽未知孰是然則豈其自傳也茶載前史自魏晉以來有之而後世言茶者必本鴻漸盖為茶著書自羽始也至今俚俗賣茶肆中多置一甆偶人云是陸鴻漸至飲茶客稀則以茶沃此偶人祝其利市其以茶自名久矣而此傳載羽所著書頗多云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三卷占夢三卷豈止茶經而已也然他書皆不傳獨茶經著於世爾

  辨正禪師塔院記【元第二百六十二】徐峴【此下一有所字】柳筆【此下一有法字】盤谷詩序【元第三百八十九】當時【一作盖時】世已【一作既已】治平元年中元日書【一有此八字】

  韓退之題名【元第四百七十】記遇【一無記字】試也【試一作誠】

  田弘正家廟碑【元第三百七十六】尤甚【此下一有焉字】知其【一作為】為【一作云】

  南海神廟碑【元第八百九十二】

  羅池廟碑【元第五十七】碑言【一作云】荔子【一作枝】加子【一作葉】黄陵廟碑【元第四十五】餘事【二字一作字】本言【一作云】

  胡良公碑【元第七百二十】

  韓文公與顛師書【元第三百一十五】

  高閑草書【元無卷第】草書【一無草字】

  武侯碑隂記【元第八百七十五】

  禱聰明山記【元第五百八十六】

  復黄陂記【元無卷第】 又【一作祭樊仲文復黄陂記附元第八百九十五】般舟和尚碑【元第四百六十二】

  彌陁和尚碑【元第一百一十二】惟韓【一作稱韓】今余【一無余字】其文【一作書】修桐栢宫碑【元第一百一十】為碑【一作於碑】

  虞城李令去思頌【元第三百八】

  陽公舊隱碣【元第五百七十三】當世【一作時】

  于夐神道碑【元第九百六十八】

  昭懿公主碑【元第九百八】義矣【一無矣字】

  李光進碑【元第七百六十三】兄弟【一無兄字】治平元年夏至日書【一有此八字】

  集古錄卷八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集古錄>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