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集古录 宋 欧阳修

7-集古錄卷六
  集古錄卷六

  宋 歐陽修 撰

  唐八都壇實錄【歲月見本文】

  右八都壇實錄撰人名元質不見其姓又不著書人名氏其字畫亦可愛碑首題云大唐八都壇神君之實錄其文云都望八山之始壇也此地名山封龍之類有八因壇立廟遂為號焉封龍山今在鎮州其餘七山不見其名又云漢光和中有碑而今亡此碑垂拱三年立【右集本】

  唐魏載墓誌銘【歲月見本文】

  右魏載墓誌銘其序云祖徵諡曰文正父叔玉光禄卿載以弘文生對策居甲授太常寺奉禮郎以疾謝職尋調懷州司兵參軍屬惟【集本作維下同】揚詭道不戢斯焚譴及宗姻旋加此累以垂拱三年終於嶺外春秋三十有二所謂惟揚詭道者乃徐敬業起兵於揚州誅武后不克也時敬業以前盩厔尉魏思温為軍師【集本作帥】所謂譴及宗姻者疑敬業敗載坐思温竄死嶺南耳今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鄭公諸房都無思温及載而叔玉但著一子膺為祕書丞豈載以官卑貶死無後而歿不見耶載死不幸而家譜不錄史官不書【八字集本作家譜史官不錄】非事載斯誌而誌錄於余其遂泯滅於無聞乎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書【右真蹟】

  唐乙速孤神慶碑【載初元年】

  右乙速孤神慶碑弘文舘學士苗神客撰神慶唐初仕三衛高宗時為太子右虞候副率以卒乙速孤氏在唐無顯人惟以其姓見於當時者神慶一人而已元和姓纂但云代人隨魏南徙而已其叙神慶世次又多闕繆而此碑所載頗詳云其先王氏太原人【有闕文】代祖顯為後魏驃騎大將軍賜姓乙速孤氏遂為京兆醴泉人曾祖貴隋河州刺史和仁郡公祖安隋益州都督父晟唐驃騎將軍乙速孤氏世無可稱而其姓出夷狄莫䆒其詳惟見於此碑者可以補姓纂之略以備考求故特錄之【右集本】

  唐薛仁貴碑【天寶二年】

  右薛仁貴碑苖神客撰云公諱禮字仁貴河東河隂人也唐書列傳云仁貴絳州龍門人又不云名禮余家集錄薛氏碑尤多據仁貴子楚玉碑亦云父仁貴爾仁貴為唐名將當時甚顯著往往見於他書未嘗有云薛禮者仁貴本田家子奮身行陣其僅知姓名爾其曰名禮字仁貴者疑後世文士或其子孫為增之也列傳又載仁貴降九姓事云軍中為之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仁貴卒於永淳中碑以天寶中建不載漢關之歌不應遺畧疑時未有此歌【五字集本作當時無此歌】亦為後人所增爾治平元年端午日書【右真蹟】

  唐尹氏闕文【歲月見本文】

  右尹氏闕文在襄州題云唐孝子尹仁恕闕萬歲通天二年旌表萬歲通天則天之年號也可謂昏亂之世矣然尹氏猶見旌表孔子以謂忠信可行於蠻貊信矣孝悌見尊於昏亂也

  唐尹孝子旌表文【歲月闕】

  唐之致治之意深矣嗚呼不得而見矣此碑尤可惜也【右集本】

  唐孝子張常洧旌表碣【貞觀五年誤雕在此】

  右唐孝子張常洧旌表碣文字磨滅僅可見其髣髴盖孝悌之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為一世勸也故特錄之者惜其將遂不見於後世也其文辭筆畫亦自可佳然不專取乎此也【右集本】

  唐渭南令李君碑【聖歷元年】

  右鴻州渭南縣令李君德清碑馬吉甫撰按唐書則天天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慶山置鴻門縣遂以慶山鴻門渭南高陵櫟陽置鴻州大足二年廢治平二年正月十四日書【右真蹟】

  同前

  右渭南令李君碑其首題云大周鴻州渭南縣按新唐書則天天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慶山置鴻門縣遂因渭南慶山鴻門高陵以置鴻州大足二年州廢矣【右集本】

  唐流杯亭侍宴詩【歲月見本文】

  右流杯亭侍宴詩者唐武后久視元年幸臨汝湯留宴羣臣應制詩也李嶠序殷仲容書開元十年汝水壞亭碑遂沉廢至貞元中刺史陸長源以為嶠之文仲容之書絶代之寶也乃復立碑造亭又自為記刻其碑隂武氏亂唐流毒天下其遺跡宜為唐人所棄而長源當時號稱賢者乃獨區區於此何哉然余今又錄之盖亦以仲容之書可惜是以君子患乎多愛【右真蹟】

  同前

  右流杯亭侍宴詩者唐武后久視元年幸汝州温湯羣臣應制詩也李嶠序殷仲容書開元中汝水壞其碑亭碑亦沉沒貞元中陸長源為刺史以為嶠序仲容書絶代之寶也乃為之造亭立碑自記其事於碑隂武氏亂唐毒流天下其遺跡宜為唐人所棄而長源當時賢者區區於此何哉然余今又錄之者特以仲容書爾是以君子患乎多愛【右集本】

  唐司刑寺大脚跡勅【長安二年】

  右司刑寺大脚跡并碑銘二閻朝隐撰附詩曰匪手擕之言示之事盖諭昏愚者不可以理曉而决疑惑者難用空言雖示之已驗之事猶懼其不信也此自古聖賢以為難語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者聖人非棄之也以其語之難也佛為中國大患非止中人以下聰明之智一有惑焉有不能解者矣方武氏之時毒被天下而刑獄慘烈不可勝言而彼佛者遂見光蹟於其間果何為哉自古君臣事佛未有如武氏之時盛也視朝隐等碑銘可見矣然禍及生民毒流王室亦未有若斯之甚也碑銘文辭不足錄錄之者所以有【集本無此字】警也俾覽者知無佛之世詩書雅頌之聲斯民蒙福者如彼有佛之世其金石文章與其人之被禍者如此可以少思焉嘉祐八年重陽後一日書【右真蹟】

  唐韓覃幽林思【武后時】

  右幽林思廬山林藪人韓覃撰余為西京留守推官時因遊嵩山得此詩愛其辭翰皆不俗後十餘年始集古金石之文發篋得之不勝其喜余在洛陽凡再登嵩嶽其始往也與【集本作以】梅聖俞揚子聰俱其再往也與謝希深尹師魯王幾道揚子聰俱當發箧見此詩以入集時謝希深揚子聰已死其後師魯幾道聖俞相繼皆死盖遊嵩在天聖十年是歲改元明道余時年二十六距今嘉祐八年盖二十一年矣遊嵩六人獨余在余感物追往不勝【二字集本作可為】愴然六月旬休日書【右真蹟】

  唐武盡禮寧照寺鍾銘【景龍三年】

  右武盡禮筆法精勁當時宜自名家而唐人未有稱之見於文字者豈其工書如盡禮者往往皆是特今人罕及爾余每得唐人書未嘗不嘆今人之廢學也【右真蹟】

  唐韋維善政論【先天元年】

  右韋維善政論著作郎楊齊哲撰維先天中為坊州刺史齊哲所撰其實德政碑也特異其名爾余嘗患文士不能有所發明以警未悟而好為新奇以自異欲以怪而取名如元結之徒是也至於樊宗師遂不勝其弊矣如齊哲之文初無高致第易碑銘為論贊爾【右集本】

  唐令長新戒【開元中】

  右令長新戒唐開元之治盛矣玄宗嘗自擇縣令一百六十三人賜以丁寧之戒其後天下為縣者皆以新戒刻石今猶有存者余之所得者六世人皆忽不以為貴也玄宗自除内難遂致【集本作至】太平世徒以為英豪之主然不知其興治之勤用心如此可謂為政知本末矣然鮮克有終明智所不免惜哉新戒凡六其一河内其二虞城其三不知所得之處其四氾水其五穰其六舞陽嘉祐八年六月十日書【右真蹟】

  唐華陽頌【天寶九年】

  右華陽頌唐玄宗詔附玄宗尊號曰聖文神武皇帝可謂盛矣而其自稱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方其肆情奢淫以極富貴之樂盖窮天下之力不足以贍其欲使神僊道家之事為不無亦非其所可冀矧其實無可得哉甚矣佛老之為世惑也佛之徒曰無生者是畏死之論也老之徒曰不死者是貪生之說也彼其所以貪畏之意篤則棄萬事絶人理而為之然而終於無所得者何哉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貪者不可以苟得也惟積習之久者成其邪妄之心佛之徒有臨死而不懼者妄意乎無生之可樂而以其所樂勝其所可畏也老之徒有死者則相與諱之曰彼超去矣彼解化矣厚自誣而託之不可詰或曰彼術未至故死爾前者苟以遂其非後者從而惑之以為誠然也佛老二者同出於貪而所習則異然猶必棄萬事絶人理而為之其貪於彼者厚則捨於此者果若玄宗者方溺於此而又慕於彼不勝其勞是真可笑也【右集本】

  唐有道先生葉公碑【開元五年】

  右有道先生葉公碑李邕撰并書余集古所錄李邕書頗多最後得此碑於蔡君謨君謨善論書為余言邕之所書此為最佳也【右真蹟】

  唐李邕嵩嶽寺碑【開元二十七年】

  右嵩嶽寺碑唐淄州刺史李邕撰胡英書英之書世所重也其文云寺後魏孝明帝之離宫初名閒居寺仁夀二年改為嵩嶽寺也【右集本】

  唐李邕端州石室記【開元十五年】

  右端州石室記唐李邕撰不著書人名氏考其筆蹟似張庭珪書疑庭珪所書也【右集本】

  唐獨孤府君碑【歲月闕】

  右獨孤府君碑李邕撰蕭誠書誠書世多有而此尤佳碑在峴山亭下余自夷陵徙乾德令嘗登峴山讀此碑碑為四面而一面字完今人家所傳祗有一面而余所得有二面故其一面頗有訛缺也府君諱冊字伯謀河南人也其文不完故不見其終始【右集本】

  同前【歲月闕】

  右碑在峴山亭下余自夷陵徙乾德令嘗登峴山讀此碑碑為四面而一面字完人家多有之而余所得盖二面也故其一面頗有訛缺也蕭誠書世數數有之而此尤佳也【右真蹟】

  唐裴大智碑【開元二十九年】

  右裴大智碑李邕撰蕭誠書誠以書知名當時今碑刻傳於世者頗少余集錄所得纔數本爾以余之博求而得者止此故知其不多也然字畫筆法多不同疑模刻之有工拙惟此碑及獨孤冊碑字體同而最佳冊碑在襄陽而不完可惜也二碑皆李邕撰而誠書【集本有焉字】治平元年清明後一日書【右真蹟】

  唐張嘉正碑【開元二十六年】

  右張嘉正碑李邕撰蔡有鄰立書【集本有按字】李絳論事集言吐突承璀欲於安國寺為憲宗立紀聖德碑乃先立碑建樓請學士撰文絳疏論以為不可憲宗遽命以牛百頭拽碑倒盖未撰文而先立碑建樓此碑有鄰又【二字集本作文】云立書亦應先立石矣今人立碑須鎸刻成文然後建立盖今昔所為不同各從其便爾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已上六碑類李邕所撰不以歲月為序】

  唐郭知運碑銘【開元十年】

  右郭知運碑銘蘇頲撰其書知運子四人皆有次第曰英傑英奇英協英彦而張說亦為【集本有郭字】知運撰碑其書知運子與頲【集本有此碑二字】正同而唐書知運傳書其子二人而無英奇英協英彦但云二子英傑英乂而已【十八字集本作英傑英乂而無英奇英協英彦而蘇張三碑又無英乂】英奇等三子在唐不顯史家【集本作官】闕畧而或有之英乂嘗為西川節度【集本有使字】其事甚著史官不應失【集本作差】其世家而【集本有蘇張二字】二公作銘在郭知運卒後不遠亦不應闕其子孫莫可䆒其孰失也姑志【集本作誌】之以俟知者嘉祐八年十月十八日書【右真蹟】

  唐御史臺精舍記【開元十一年】

  右御史臺精舍記崔湜撰梁昇卿書讀其文則湜於佛可為【疑】篤信者矣唐書列傳云桓彦範等當國畏武三思使湜隂伺其姦而三思恩寵日盛湜反以彦範等計告之遂勸三思速殺彦範等以絶人望因薦其外兄周利正以害彦範等又云湜貶襄州刺史以譙王事當死賴劉幽求張說救護得免後為宰相陷幽求嶺表諷周利正殺之不果又與太平公主逐張說其餘傾邪險惡不可勝計世言佛之徒能以禍福怖小人使不為惡又為虚語矣以斯記之言驗湜所為可知也故録之於此其碑首題名多知名士小字頗佳可愛也治平元年三月九日書【右真蹟】

  唐西嶽大洞張尊師碑【開元十四年】

  右西嶽大洞張尊師碑王延齡撰李慈書尊師名敬忠其事迹余無所取所錄者以慈書爾慈之書體兼虞禇而遒麗可喜然不知為何人以其書當時未必不見稱於世盖唐人善書者多遂不得獨擅既又無他可稱遂至泯然於後世以余集録之博慈所書碑祗得此爾尤為可惜也治平元年七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唐景陽井銘【開元二十一年】

  右景陽樓下井銘不著撰人名氏述隋滅陳叔寶與張麗華等投井事其後有銘以為【集本作著】戒又有唐江寧縣丞王震井記云井在興嚴寺其石檻銘有序稱余者晉王廣也其文字皆磨滅僅可識其十一二叔寶事前【集本無此字】史書之甚詳不必見於此然録之以見煬帝躬自滅陳目見叔寶事又嘗自銘以為戒如此及身為淫亂則又過之豈所謂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銘文隐隐尚可讀處有云前車已傾負乘將沒者又可歎也嘉祐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書【右真蹟】

  唐華嶽題名【歲月見本文】

  右華嶽題名自唐開元三十三年訖後唐清泰二年實二百一年題名者五百【集本有十字】一人再題者又三十一人【集本有錄為十卷四字】往往當時知名士也或兄弟同遊或子侄竝侍或寮屬將佐之咸在或山人處士之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勞或窮高望遠極登臨之適其富貴貧賤歡樂憂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變多故開元二十三年【集本有歲在二字】丙午【集本作子】是歲天子【集本有躬字】耕籍田肆大赦羣臣方頌太平請封禪盖有唐極盛之時也清泰二年【集本有歲在二字】乙未廢帝簒立之明年也是歲石敬瑭以太原反召契丹入自鴈門廢帝自焚於洛陽而晉高祖入立盖【二字集本作事太原】五代極亂之時也始終二百年間或治或亂或盛或衰而往者來者先者後者雖窮逹夀夭參差不齊而斯五百人者卒歸於共盡也其姓名歲月風霜剥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獨五【集本作有】千仞之山石爾故特録其題刻每撫卷慨然何異臨長川而歎逝者也治平元年清明後一日書【右真蹟】

  唐石臺道德經【歲月見本文】

  右老子道德經唐玄宗注開元二十三年道門威儀司馬秀等請於两京及天下應修官齋等州皆立石臺刋勒其經文御書其注皆諸王所書此本在懷州【右集本】唐羣臣請立道德經臺奏答【歲月見本文】

  右羣臣請立道德經臺奏答并書注諸王列名附唐玄宗諸子三十人其一是為肅宗其七不及得封而早夭唐書列傳所載二十二人以注經列名於此者十八人按【集本有明皇既書道德經七字】道士尹愔奏請懷州依京様摹勒石臺乃開元二十五年也皇太子瑛以二十五年廢二十六年始立忠王璵為皇太子二十七年始更名紹則當書注時不得有皇太子紹也信王珵義王玼豐王珙陳王珪凉王璿汴王璥皆以二十一年封當書注時皆年尚幼【集本有疑字】未能書而【集本作又】今經注字皆一體疑非諸王所書而後人追寓其名爾舊唐書以信王珵為瑝濟王環為瓌夀王琩為瑁瑁名【集本有别字】見於武惠妃碑為琩與此同當為瑁也【集本無也字有不疑而三字】此碑列名既可疑則瓌瑝二名未知孰是也嘉祐八年癸卯九月十日書【右真蹟】

  唐陕州盧奐廳事讃【開元二十四年】

  右盧奐廳事讃唐玄宗撰并書奐為陕州刺史玄宗行幸過陕州書其廳璧而刻之【右集本】

  唐鶺鴒頌【歲月向】

  當皇祐至和之間余在廣陵有勅使黄元吉者以唐明皇自書鶺鴒頌本示余把玩久之後二十年獲此石本於國子博士楊裒又三年來守青州始知刻石在故相沂公宅熙寧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書【右集本】

  唐玄宗謁玄元廟詩【歲月闕】

  右謁玄元廟詩唐玄宗撰并書余嘗見世有玄宗所書鶺鴒頌與此字法正同碑在北邙山上洛陽人謂之老君廟也【右集本】

  唐裴光庭碑【歲月見本文】

  右裴光庭碑張九齡撰玄宗御書按唐書列傳云光庭素與蕭嵩不平及卒博士孫琬希嵩意以其用循資格非奨勸之誼諡曰克平帝間特賜諡曰忠憲今碑及題額皆為忠獻傳云撰榣【集本作瑶】山往則而碑云往記光庭以開元二十一年薨二十四年建此碑玄宗自書不應誤皆當以碑為是【集本有也字】治平元年三月二十日書【右真蹟】

  唐萬回神迹記碑【開元二十五年】

  右萬回【集本有神迹記三字】碑徐彦伯撰其事固已【集本作可】怪矣玄宗英偉之主彦伯當時名臣也而君臣相與尊寵稱述之如此欲使愚庸之人不信不惑其可得乎世傳道士罵老子云佛以神怪禍福恐動世人俾皆信嚮【集本有故僧尼得享豐饒七字】而爾徒【二字集本作喜老于】高談清浄遂使我曹寂寞此雖鄙語有足采也治平元年三月八日書【右真蹟】

  唐安公美政頌【開元二十九年】

  右安公美政頌房璘妻高氏書安公者名庭堅其事蹟非奇而文辭亦非佳作惟其筆畫遒麗不類婦人所書余所【集本無此字】集錄亦已博矣而婦人之筆【二字集本作筆畫】著於金石者高氏一人而已然余常與蔡君謨論書以謂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廢【集本作盛】於今余之所錄如于頔高駢下至【集本有楷書手三字】陳遊等書皆有盖【集本有唐之二字】武夫悍將暨楷書手輩字皆可愛今文儒之盛其書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為爾唐人書見於今而名不知於當時者如張師丘繆師愈之類盖【集本有又字】不可勝數也非余錄之則將遂泯然於後世矣余於集古不為無益也夫治平元年正月十三日書【右真蹟】

  唐石璧寺鐵彌勒像頌【開元二十九年】

  右太原府交城縣石璧寺鐵彌勒像頌者【集本有林諤撰三字】參軍房璘妻高氏書余所集錄古文自周秦以下訖於顯德凡為千卷唐居其十七八其名臣顯逹下至山林幽隐之士所書莫不皆有而婦人之書惟此高氏一人爾然其所書刻石存於今者惟此頌與安公美政頌爾二碑筆畫字體遠不相類殆非一人之書疑模刻不同亦不應相遠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以為奇也識者當為辨之治平元年端午日書【右真蹟】

  唐郎官石記【歲月闕】

  右唐右司員外郎陳九言撰張旭書旭以草書知名【缺】字真楷可愛記云自開元二十九年已後郎官姓名列於次而此本止其序爾【右集本】

  唐開元聖像碑【天寶元年】

  右開元聖像碑陳知温書唐開元之治盛矣至於天寶而溢焉方其盛時人主意氣之驕超然遂欲追真僊於雲表其夢寐恍忽【集本作惚】云有見焉者雖是非真偽難【明】於杳藹亦其注心於物精神會通【集本作通會】志苟至焉無不獲也唐書著【集本作紀】玄宗事至於神仙道家頗【集本作類】不詳悉而此碑所【集本無此字】載夢真容事最備故特錄之以見其【集本作當時】君臣吁俞相與言語者止於如【集本無此字】此俾覽者得以迹其盛衰治亂云【右真蹟】

  唐大照禪師碑【歲月見本文】

  右大照禪師碑唐吏部員外郎盧僎撰伊闕縣尉集賢院待制兼校理史惟則書碑天寶元年立唐八分書名家者四人而已韓擇木李潮蔡有隣及惟則也【右集本】

  唐舞陽侯祠堂碑【歲月見本文】

  右舞陽侯祠堂碑唐王利器撰史惟則八分徐浩篆額天寶二年縣令張紫陽修樊噲廟文及書篆皆可愛也【右集本】

  唐崔潭龜詩【天寶五年】

  右崔潭龜詩蔡有隣書唐世以八分名家者四人韓擇木蔡有隣李潮史惟則也韓史二家傳於世者多矣李潮僅有存者有隣之書亦頗難得而小字尤佳若石經藏讃崔潭龜詩與三代彜鼎銘何異【右真蹟】

  唐興唐寺石經藏讃【開元中】

  右興唐寺石經藏讃皆其作者自書而八分者數家惟蔡有隣著其姓氏有隣名重當世杜甫嘗稱之於詩其為苑咸所書小字與三代器銘何異可謂名實相稱也余家集錄有隣書頗多皆不若此讃故尤寶之余初不識書因集古著錄所閲既多遂稍識之然則人其可不勉強於學也治平元年三月晦日書【右真蹟】

  唐蔡有隣盧舍那珉像碑【開元十六年】

  右盧舍那珉像碑蔡有隣書在定州唐世名能八分者四家韓擇木史惟則世傳頗多而李潮及【十七字集本作韓擇木等四家為最而】有隣特為難得慶歷中今昭文韓【集本作相】公在定州為余得此本余所集錄自非衆君子共成之不能若此之多也【右真蹟】

  唐植栢頌【天寶元年】

  唐世八分四家而已韓擇木史惟則之書見於世者頗多蔡有隣甚難得而李潮僅有亦【或作尒】皆後人莫及也不惟筆法難工亦近時學者罕復專精如前輩也【右集本】

  唐美原夫子廟碑【天寶八年】

  右美原夫子廟碑縣令王嵒字山甫撰并書碑不知在何縣嵒天寶時人字畫奇怪初無筆法而老逸不覊時有可愛故不忍棄之盖書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學傳自三代以來其體隨時變易轉相祖習遂以名家亦烏有【集本有定字】法邪至魏晉以後漸分真草而羲獻父子為一時所尚後世言書者非此二人【集本有則字】皆不為法其藝誠為精絶然謂必為法則初何所據所謂【集本無此二字】天下孰知夫正法哉嵒書固自放於怪逸矣聊存之以備傳覽治平元年八月十一日書【右真蹟】

  唐鄭預注多心經【天寶九年】

  右鄭預注多心經不著書人名氏疑預自書盖開元天寶之間書體類此者數家如擣練石韓公井記洛祠志皆一體而皆不見名氏此經字體不減三記而注尤精勁盖他處未嘗有故錄之而不忍棄矧釋氏之書因字而見錄者多矣余每著其所以錄之意覽者可以察也治平元年夏至日大熱翫此以忘暑因書【右真蹟】八都壇實錄【元第三十】文云【一作曰】

  魏載墓誌銘【元第五百六十四】居甲【一作高甲】

  乙速孤神慶碑【元第八百五十二】代祖【二字上一有五字】治平甲辰社日書【一有此七字】

  薛仁貴碑【元第六百五十二】

  尹氏闕文【元第一百六十二】

  尹孝子旌表文【元附一百六十二】深矣【此下一有乎字】

  孝子張常洧旌表碣【元第二百三十二】

  渭南令李君碑【元第一百一十九】

  流杯亭侍宴詩【元第二百二十二】臨汝【此下一有温字】

  同前碑亭【一無碑字】

  司刑寺大脚跡勅【元第五百一十二】脚跡【一作佛跡】勅【一作記】若斯【此下一有時字】甚也【一作盛也】斯民【一作人】

  幽林思【元第二十九】

  寧照寺鐘銘【元第五百九十六】

  韋維善政論【元第八百五十】治平甲辰秋社日書【一有此八字】唐令長新戒【元第三百九】

  華陽頌【元第二百一十七】所以貪畏【一作所貪所畏】之心【一作性】或曰彼術未至故死爾【一無此九字】於彼【此下一有其字】笑也【此下一有日字】治平元年正月四日書【一有此九字】

  有道先生葉公碑【元第二百四十】為最【一作最為】

  嵩嶽寺碑【元第一百十七】

  端州石室記【元第四十四】

  獨孤府君碑【元第四十七】伯謀【一作仲謀】

  同前缺也【一無也字】

  裴大智碑【元第四百三十五】

  張嘉正碑【元第六百二十二至六百二十三】

  郭知運碑【元第三十七】知者【此下一者注云莫缺云缺 第七子也今碑與唐書互見者五人尚闕其二】

  御史臺精舍記【元第三百七十三】

  張尊師碑【元第六百七十】

  景陽井銘【元第二百六十】皆磨【一作皆室】

  華嶽題名【元第四百二十一至四百三十】開元二十三年【真蹟碑作丙午集本又作丙子其實歲在乙亥】其無歲月不可次第者别為一卷第【十跋後一有此十五字】

  石臺道德經【元第三十七】

  唐羣臣請立道德經臺奏答【元第十】玼【一作玭】廬陵歐陽某家藏【一有此七字】

  廬奐廳事讃【元第九十二】

  鶺鴒頌【元一卷】沂公

  唐玄宗謁玄元廟詩【元第七十九】

  裴光庭碑【元第四百五十七】

  萬回碑【元第三百七十八】

  安公美政頌【元第二百五十二】師立【一作來】

  鐵彌勒像頌【元第六百七十七】

  唐郎官石記【元第九十八至一百】

  開元聖像碑【元第二百九十七】嘉祐八年歲在癸卯初伏日書【一有此十二字】

  大照禪師碑【元第五十八】

  舞陽侯祠堂碑【元第六十三】

  崔潭龜詩【元第五百四十】

  唐興唐寺石經藏讃【元第二百八十六】

  盧舍那珉像碑【元第二百三十三至二百三十四】余所集錄自【五字一作所集】

  植栢頌【元第一百三十九】植【一作桐】甚難【一作盖難】

  美原夫子廟碑【元第九百七十七】

  鄭預注多心經【元第七百八十二】

  集古録卷六

<史部,目錄類,金石之屬,集古錄>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