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韦斋集 宋 朱松

1-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集部四

  韋齋集        别集類三【宋】

  提要

  臣等謹按韋齋集十二卷宋朱松撰松字喬年别字韋齋朱子之父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官終吏部員外郎以言事忤秦檜出知饒州未上請閒得主管台州崇道觀滿秩再請命下而卒朱子作行狀稱韋齋集十二卷行於世即此本也初刻於淳熙再刻於至元又刻於弘治皆不久而佚康熙庚寅其裔孫昌辰又得舊本重刋之傅自得序稱其詩高遠而幽潔其文溫婉而典裁至表奏書疏又皆中理而切事情雖友朋推許之詞然松早友李侗晚折秦檜其學識本殊於俗故其發為文章氣格高遠自得所稱亦未為溢美矣考昌辰跋此集盖與松弟橰玉瀾集合刋行者今仍各自為集以存其舊朱子行狀又稱有外集十卷今不傳矣乾隆四十二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韋齋集原序

  文章之工拙繫乎人時命之通塞存乎天天人之適相合也為甚難是以古今負文章之名者未必得貴仕而都公卿之位者又未必以文章顯也故吏部員外郎韋齋先生朱公建炎紹興間詩聲滿天下一時名公鉅卿交口稱荐詞人墨客傳寫諷誦如不及予少時學詩嘗以作詩之要叩公公不以輩晚遇我而許從游間宿于閩部憲臺從事官舍之東軒夜對榻語蟬聯不休比晨起則積雨初霽西風凄然公因為子舉簡齋開門知有雨老樹半身濕及韋蘇州諸生時列坐共愛風滿林之句且言古之詩人貴衝口直致盖與彭澤把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一關棙三人者出處窮達雖不同誦此詩則可見其人之蕭散清遠此殆太史公所謂難與俗人言者予時心開神會自是始知為詩之趣别去未幾而公下世予既為詩以哭公因求其遺編伏而讀之愛其詩高遠而幽潔其文温婉而典裁至表疏書奏又皆中於理而切事情廼喟然嘆曰公之於詩文可謂至矣今世能言之士非不多也然淺則及俚華則少寔是無他徒從事於末而不知其本之過也公幼小喜讀書綴文冠而擢第未嘗一日捨筆硯年二十七八聞河南二程先生之遺論皆先賢未發之奥始捐舊習朝夕從事於其間既久而所得益深故發於詩文自然臻此非有意於求其工也使其得通顯於朝廷施諸潤色而見於事業必有大過絶人者不幸位不嫓德雖兩入東觀三為尚書郎卒不得以其所長發紓又不得年而歿天人之難合也如此可不太息也哉雖然人定亦能勝天故公之嗣子今南康太守熹能紹公之訓早踐世科而益篤志於伊洛之學安貧守道深山窮谷之中者三十餘年明天子用寵嘉之即其家拜二千石君懇辭不獲命強起視郡事逾年而政成訟簡一旦走介二千里書抵予曰熹先人遺文江西遂將刋行而未有序引冠篇首先友盡矣不孤之惠誠有望於門下敢以為請予覽書悚然追思東軒之集恍如隔世而緒言歷歷猶在公墓之木既拱而予蒼顔白髪摧然其亦老矣愴歲月之不留懔餘年其無幾為之感慨不寐者通夕而病憊廢書筆力衰退文不逮意獨念自少至老遊南康父子間為最久相知為最深得其父子之賢為悉故不敢以不能為辭若夫公之詩文自足以行後而傳遠豈待區區之鄙言頋予蚤歲承誨迨老無所成廼得挂名集端以託不朽其愧且幸為何如哉公名松字喬年韋齋盖自號云淳熙七年夏四月既望河陽傅自得序

  韋齋集十二卷宋吏部員外郎新安朱公喬年之詩文也河内傅安道為之序云公嗣子南康太守刻諸江西性江西人也而未始見之盖其板本亡矣旌德新學告成之明年性遣校官袁祥求書新安時吴郡干文傅守婺源廬陵曹汝舟為之賓佐性因寓書婺源曰朱文公之書在天下所謂家傳而人誦之矣獨韋齋集四方罕見婺源文公故里也必有藏此書者其為我購求之汝舟以書來報曰干侯之治婺源也文公故宅與其先墓之為豪右所奪者侯皆取而歸諸朱氏矣仍俾遠孫之居建安曰勲者來掌祠事勲以韋齋集為侯獻侯聞子之求書也亟以相授子其有以廣侯之意乎性受書歎曰侯以州政最江東至于修復朱子祠宇墳墓則非俗吏之所能為者而為之者惟侯能也而又不鄙我旌德之人士幸惠兹文性不佞敢不承命乃為繕寫刻之學宫竊惟孔孟之道至程子而復明至朱子而大明夫人有一行之善一藝之美未有不本於父兄師友者而况於道有以參天地之運學有以紹前聖之統者乎程太中能知周子故二程之學繼孟氏韋齋能友延平故朱子之學繼程氏則韋齋之書學者可不學乎竊窺韋齋篤志於伊洛之學其視游楊羅李孰敢議其先後若文詞字畫又於荆公蘇黄皆取法焉豈不以學之大有既推源探本而極其端矣至于曲藝小伎亦莫不各有理而盡其心焉不專一門而惟是之從也文公集群儒之大成紹周程之正統而於熙寧元祐諸公之是非得失則未嘗有所偏主焉豈亦本于家學而然歟記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矣故書于篇目之末以就正于婺源云侯字夀道延祐初進士高第累歷州縣所至有風績汝舟字德川以諸生推擇為吏與性同郡相好也至元三年丁丑五月五日後學廬陵劉性謹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