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王著作集 宋 王蘋

4-王著作集卷三
  王著作集卷三

  宋 王蘋 撰

  資中袁先生跋

  程門諸賢多不甚著書大扺要於涵養特守處用功蓋二程夫子教人之法如是也明道嘗云若不能養只是說話伊川因尹和靖說易曰且更涵養莫要輕說及答横渠所論亦欲其全養思慮涵泳義理他日自當條暢今觀著作王先生奏篇遺稿僅存十餘地文不過數則讀之皆温醇平實沈潛藴藉藹然有餘味真得程氏之傳矣楊龜山每言同門後來成就莫踰吾信伯胡文定亦謂其學有師承識通世務二公非輕於許與者知先生蓋深矣予故表而出之以誌先生師友淵源之學寶祐四年歲次丙辰重陽前三日資中袁萬頃書

  玉山汪先生跋

  孟子既没聖學絶講本朝河南二程夫子生於千載之後獨得往聖精微之緒而斯文日以緝熙著作先生早登河南之門學聚問辨得所就正充廣涵養其德粹然高宗皇帝中興趙忠簡公相懲荆舒而主伊洛於是河南之門如尹公朱公輩人相繼召用而先生以布衣特招首論親征之舉民情欣悦得民心則格天心三王之治也又論帝王之學將以措諸事業非從事章句之末而已及舉小雅宣王諸詩以為内修政事者乃所以外攘夷狄謂正心誠意而辨其君子小人人主之先務也凡此皆其師門所素講深造義理之頤可舉而底績者也思陵一見以為起草茅而議論如素宦則其踐履純熟足以動寤人主者又可見矣遺言逸事絶無僅有而玩其議論想其辭氣雍容切當自有奕奕照映簡編者則其學豈章句言語而已哉門人記先生貌肅而氣和言簡而義明望之可敬即之可慕可謂不阿矣慤之先曾大父文定公嘗僚於趙忠簡公而講習於著作先生陳齊之亦先生友也今幸覩遺帙不勝咨歎僭識卷末寶祐歲在夀星立冬日後學玉山汪慤書

  雝國虞先生跋

  紹興六年趙忠簡免相陳公輔上疏乞禁伊川學朱内翰在經筵不敢諫胡文定奉祠居衡岳獨上疏封爵邵張二程先生貼黄實薦著作王公與和靖尹公皆伊川門人乞以王公校正中興以來程門後凋之松柏獨胡公尹公著作公而已雖然著作晩際思陵固未能昌其所學然遺名遯世在崇寧不與於屛逐學徒之時潔身事道在紹興又不與於禁斥顓門之日公之學力藴蓄始終全節可謂不負師門矣觀其奏篇論汲黯宇文士及之忠佞牛李朋黨之成破至哉斯言雖千百年可為龜鑑思陵以通儒稱之信哉寶祐五年丁巳立夏日雝國虞兟謹書

  柯山徐先生跋

  鼎幼從父師之訓已知和靖先生以程門之學高宗皇帝由布衣擢寘經筵鼎今幸備灑掃書堂之役流風遺教鼎與諸生拜賜無斁已而復知此邦有王公是時亦以程門之學召入著作庭猶恨未知公學問言論之詳居數月公之孫思文攜文集見過伏讀數四繼以愾嘆不能自已噫嘻炎精寶祚程氏之學廢而幾熄程氏之學興而復然不特嘆二先生能守其師之學抑以嘆高宗之所以再造國家與吾儒所以關涉於國家者其學如此之大云景定二年歲舍辛酉至節後十日柯山後學徐鼎謹書

  天台毛先生跋

  自馬上得之之說行君則曰事干戈之時也道學乎何庸臣則曰執干戈之時也道學乎何言嗚呼曷不視此哉崎嶇金革一聞守臣之薦則惟有道者是信是使不曰徐議其任也懇切奏疏一惟師學之明必欲以道而立政立事不曰姑舍所學也是誠明良之盛際修攘之大原茲炎興所以祀夏配天而衍萬億年之休歟咸淳二年丙寅七月望天台後學毛鼎新書

  鶴皋朱先生跋

  南渡以來囘洛學之春二三君子力也著作先生為後凋之松實最其間今覩遺稿醇實雅度如弁冕秉珪於廟堂之上使人一見歛袵而敬心生焉以蕪辭述盛德則奚其敢咸淳十年甲戌永嘉後學朱子昌敬書

  眉山黄先生跋

  自一貫曰唯之後羣弟子各以其親傳之學仕列國厥後罔有聞知亞聖繼興闡揚斯道埀絶復續寥寥千載天啟炎宋五星聚奎諸儒繼出背項相望一時聲稱日光玉潔跨漢軼唐文治與道學由此而盛中間不幸各立門戶相勝相非於議論之間致使士習風靡或歸於朔或附於川或從於洛支分派别不復會歸於皇極之源小人乘間抵巇大倡偽學之謗荏苒歲月貽禍國家幸而天不閟道二程門人尚存胡尹暨著作王先生者落落晨星理學流委僅存一綫使先生不遇思陵未免埋光晦彩終其身幾與草木同腐豈不重可惜哉愚也生於叔世萍寓吳門每恨生晩不及遊先生之門且聞先生之為人又知先生之所學嘗味其功名富貴道德性命皆不足樂之語且與顔曾氣象相似可以振薄俗可以藥士心惜平道不傳於後文不著於世雖獲用於一時在先生亦姑云爾吁天耶人耶愚不得而知也時祥興改元戊寅歲仲春三日眉山晩學生黄大有拜手謹書

  王著作集卷三

<集部,別集類,南宋建炎至德祐,王著作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