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礼记析疑 清 方苞

20-禮記析疑卷十九
  禮記析疑卷十九

  翰林院侍講銜方苞撰

  學記

  就賢體遠

  體遠體恤幽遠小民之疾苦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教學之法莫備於周凡有地治者皆兼教事不獨師儒也雖農工商賈少時皆受小學於里塾不獨秀民也是以無人不明於倫理而仁讓之心易生無事不為之制防而邪惡之塗自閉故化民成俗其本由於聖人之德化而謂專由於學者文武周公之德化至昭穆而不能承矣而賴其禮教以相維持者且數百年東漢及前明之衰政亂於上而義明於下以其開國之初君臣上下皆知教學為治本而積為禮俗也

  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陳氏集說謂術宜為州不若注易為遂之當也蓋舉州黨而遺鄉學則事無統紀且未知野法之異同於鄉舉細於野舉大則知互舉以見義而凡家稍縣都之采地及散在鄉遂稍縣畺之公邑苟地邑民居相等則建學立師考挍賓興更無異法矣周官司徒考德興賢詳於六鄉勸耕課織詳於六遂正此義也

  比年入學中年考挍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臨川吳氏謂七年以上皆小學之事九年則入大學之次年自始入小學通數為九年非也小學九年始教之數日七年尚未學書豈可責以離經辨志蓋謂入大學也經書多十五以前所誦習故一年内挍其成熟與否既成熟則離經而辨其志所趨向耳以入大學為始九年而大成乃中人所難况可責之成童以後乎 不曰每年而曰比者兼明學者各以年時比次而入也 十五入大學又期年則志必有所嚮而不能自掩矣為之師者非徒辨之而已也使志在利禄則必告以名義之重志在藝術則宜示以小道之輕必至九年出學始各以其所就進退棄取之自一年以至七年四曰視者為師者以是布為教即以是程其學也九年則不復言視者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非教者所能程惟學者之自致焉耳周官之法自族師至州長按時月以書其德行道藝而後鄉大夫賓興焉大學之法自一年至九年積日累月以驗察之然後升於司馬以辨其材蓋自一命以上所代者天工苟非其人則天職以曠所治者民事苟非其人則民病以滋故教之不可以不詳取之不可以不慎也自唐宋以後教士以課試之文章而决以有司俄頃之心目即所取不失亦無以知其人賢能而使之亮天工治民事可乎

  蛾子時術之

  術宜即銜字之誤

  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服以皮弁示王公所以持國保民者惟道故敬修焉而非徒佔畢之業即學者他日以道事君之根源也祭以芹藻示先聖先師所以維世立教者惟道故敬承焉而不以鼎烹為隆即學者終世以道檢身之凖則也

  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

  語默動静時時有以觀示之而不語以所以然之故俾學者存其心以體道也

  凡學官先事士先志

  古者四十而後仕出學之後從容蓄德者近二十年不宜有未學而仕者而曰官先事何也蓋國子弟及公卿之子有世邑者或將冠既冠而嗣封守則有人民社稷之事宫正宫伯所掌宿衛之士庶子則有陛枑周廬之事司士所作升於司馬之士諸子所作羣子及國子之倅會同賓客則有從王之事軍旅則有守宫廟及邊境之事其人雖未為命士而已各有官守平居無事時或仍來學於太學虎門庠序則就師講問必以其職事為先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藏入學時也入學之時則修其正業退息之時則遊於藝

  多其訊言及于數

  不能罕譬而喻故多其訊不能約而達故言及于數理明則言約而達若循誦習傳而胷中實無所主

  以此待問則有反覆敷言游移枝蔓而指意終不可明者故曰言及于數也

  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

  若誠心望學者之進則進之必顧其安不顧其安即不由其誠即材之所以不盡也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惟教者不顧其安而求之也佛故學者匿其不知之實而冒為知匿其不能之實而冒為能所謂隱其學也

  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舊說二句義無别當其可者十歲學書計十二學樂誦詩年力可任則及時而授也不陵節者春誦夏絃秋禮冬書前業未終不更授以他務也若雜然並授是陵其節而必至兩無所成矣故曰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燕安也安於朋比之人則必至於逆其師安於邪僻之事則必至於廢其學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於力行則道以前路而不牽以迫促之於立志則強以進取而不抑以畏阻之於致知則開其端緒而不達以使自得之

  道而弗牽則和

  牽謂曳之使前也導以前路而不牽則知教者望其行而操之不蹙其愠心化而為和矣

  強而弗抑則易

  學者之所知所能不可強而志則不可不強愷以強教之是也學者之所行所言可抑而志則不可抑強之猶恐其不能進取而或抑之則重以為難而自沮喪矣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管絃律度成數可循而善歌者則必有心通神遇之妙使聞者入耳而動心然後有繼其音者術業記問教法有定而善教者則必有深造自得之處使學者傾心而鄉道然後有繼其志者故盡乎師道者惟孔孟次則程朱是以其教至今不廢而志可繼也

  微而臧

  微者微辭相感動無用正言極論也臧者即人之心聞者皆知其善也

  能為長然後能為君

  凡為長者於所屬之吏必知其職業之難易并知其才質之美惡然後能使喻己之志如臂指之使而事不曠於所治之民必知其生理之難易并知其習俗之美惡然後能使喻上之教如風草之偃而化可成至於君不過所屬所治者愈多而所喻愈博其道實無二也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木之有節處似目最堅而難攻相說以解即以攻木言與莊子所謂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甘字義畧同蓋攻而不入如相苦者及順理而解如相說也 待其從容仍以鐘聲言不應攻木雜出正義且後其節目語意亦未終相說以解下承以不善問者反此則非謂相證而曉解明矣

  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從容悠裕也必悠裕聲乃得盡尚書從容以和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執一物以求其理未必能盡是物之理也比方衆物則彼此互證而理無不盡矣下四者皆外若無涉而中實相資之喻窮理者知此然後能參互衆理以盡其變也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上節求之於萬殊以觀其會通此節探之於一本以成其變化也

  禮記析疑卷十九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析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