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孝经大义 元 董鼎

1-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六

  孝經大義序      孝經類

  孔門之學惟曾氏得其宗曾氏之書有二曰大學曰孝經經傳章句頗亦相似學以大學為本行以孝經為先自天子至庶人一也堯典一篇大學孝經之準也自克明峻德以至親睦九族極而百姓之昭明萬邦之於變大學之序也孝之為道蓋已具於親睦九族之中矣何也一本故也自是舜以克孝而徽五典禹以致孝而叙彝倫伊尹述成湯之德一則曰立愛惟親二則曰奉先思孝人紀之修孰大乎是文武周公帥是而行備見於記禮所載上而宗廟之享下而子孫之保其為孝蔑有加焉功化之盛至使四海之内人人親其親長其長一鱗毛一芽甲之微無不得所嗚呼二帝三王之教可謂大矣孝經一書即其遺法也世入春秋皇綱解紐孔子傷之三復昔者明王孝治之言思之深望之切矣誠使天子公卿躬行於上凡禮樂刑政之具壹是以孝為本則斯道也固天性之自然人心之固有一轉移間王道顧不易易乎惜也徒託之空言而僅見於門人記録之書也書存而道可舉雖不能行之一時猶可詔之來世今此經之可考者不過漢藝文志而已而其篇次則顔注古文二十二章孔壁所藏本也今文一十八章河間王所得顔芝本而劉向之所參較者也要之出於諸儒傅會皆非曾氏門人所記舊文矣唐玄宗開元勅議意非不美而司馬貞淺學陋識并以閨門一章去之卒啟玄宗無禮無度之禍而其所製序文至以禮為外飾之所資仁義為後來之漸有不知所謂因心之孝者果何所因而又何自而萌乎學之不講德之不修一至於此我徽國文公特起南夏平生精力用工易四書為多至此書則僅成刋誤一編注釋大義猶有所未及噫人子不可斯須忘孝則此經為天子至庶人一日不可無之書章句已明而文義猶闕顧非一大欠事乎蓋嘗有志彚集諸家傳注以明一經而未果一日余友胡庭芳挈其高弟董真卿訪予雲谷山中手攜孝經大義一書取而閲之則其家君深山先生董君季亨父所輯也其書為初學設故其詞皆明白而切實熟玩之則義味精深又有非淺見謏聞所能窺者族兄明仲敬為刋之書塾以廣其傳此豈惟學者修身齊家之要而有國有天下者亦豈能外是而他有化民成俗之道哉噫滕五十里國耳其君一用之至於四方草偃風動一時行事猶班班有三代之風學問之功用固如此晉武魏文亦天資之美者惜諸臣無識不能有以啓道而克大之悠悠蓋壤此經之廢蓋千五百餘年人心秉彜極天罔墜豈無有能講而行之者誠有以二帝三王之心為心則必以二帝三王之教為教矣仁人心也學所以求仁而孝則行仁之本也語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愚何幸身親見之歲在乙巳陽復之月前進士武夷熊禾序旹大德之九年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