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紀年 干支丙申 公元756年

输入历史事件:

唐紀年 干支丙申 公元756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政者 備 注
⑧李隆基 長 安 玄宗 3 3天寶15載  
⑨李 享 長 安 肅 宗 4 1至德元年  
渤 海 ③大欽茂 龍泉府  文 王 2 1大興19年  在東北
南 詔 ⑤蒙閣邏鳳 太和城  神武王 3 2贊普鐘5年  在雲南
①安祿山 洛 陽   1 聖武元年  正月立
吐 蕃 ⑤挲悉籠臘贊 邏 些    2年  
回 紇 ②磨延啜     11年  

月 曆 表

5469-355-1997576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曆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6 夏曆十二月     25 26 27 28 29 30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回曆8月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公曆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7 夏曆正月 26 27 28 29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回曆9月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公曆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8 夏曆二月  26 27 28 29 30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回曆10月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公曆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9 夏曆三月     27 28 29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回曆11月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公曆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0 夏曆四月       28 29 30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回曆12月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公曆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夏曆五月   29 30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139年 回曆1月   27 28 29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公曆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夏曆六月     29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回曆2月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公曆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3
34
夏曆七八月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9) 2      
  回曆3月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公曆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5 夏曆九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9) 2    
  回曆4月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公曆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6 夏曆十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8) 2 3 4 
  回曆5、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公曆1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7 夏曆十一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8) 2 3 4      
  回曆7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公曆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8 夏曆十二月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7) 2 3 4 5 6   
  回曆8月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舊紀三月壬午,八月癸未,皆誤。

大事記

正月,安祿山於洛陽稱大燕皇帝。建元聖武。史思明陷常山,顏杲卿戰死(692—756)。命郭子儀進圖東京,以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規復河北。置南陽節度使,將嶺南、黔中子弟備安祿山。二月,李光弼屢敗安祿山將史思明於饒陽。真源令張巡起兵,屢敗安祿山將令狐潮於雍丘。三月,顏真卿拔魏郡。四月,郭子儀援李光弼,大敗史思明。五月,安祿山遣將攻南陽。郭子儀、李光弼大敗史思明於嘉山。六月,哥舒翰與安祿山將崔乾祐戰於靈寶,大敗,死者十之八九。乾祐陷潼關,哥舒翰為部下迫降於祿山。玄宗倉皇西走,至馬嵬驛,軍士殺楊國忠等,帝被迫縊殺楊貴妃。百姓請留太子,許之;遂至成都,太子北趨靈武。安祿山遣將入長安。七月,太子即位於靈武,尊帝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是為肅宗。回紇、吐蕃贊普皆遣使請助討安祿山。八月,李光弼大敗叛軍於嘉山。第五琦充江淮租庸使。九月,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 突厥阿史那從禮誘九姓、六州胡圖攻朔方,郭子儀破之。南詔陷越嶲會同軍。 十月,令狐潮等攻雍丘,張巡擊敗之。 十一月,史思明陷河間、景城等郡,攻平原,顏真卿敗走,於是河北諸郡多陷。 十二月,回紇援兵至,與郭子儀軍合,大破同羅等胡於榆林河北,河曲皆平。永王璘反。張巡棄雍丘,守寧陵,與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會兵,大破叛軍,斬首萬餘級。




诏罢废寺观,放遣僧道。
改修文馆为弘文馆。
敕停放遣僧道。
日敕文,其僧、尼、道士、女冠,宜依旧定。
甲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太宗设弘文馆于弘文殿侧,选虞世南等以本官兼学士。
张蕴古上《大宝箴》,为太宗所赏。
阎立本作秦府十八学士图,褚亮为赞。
武德年间。
江灌为隋州司马,撰《尔雅图》等。
三日,太宗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因陈文德安邦之论。
陈子良在相如县令任,为文祭司马相如。
玄奘自长安首途,西去印度求经。
太宗言不可妄求神仙。
陆德明(?—627?)卒。
袁朗(?—627?)卒。
蔡允恭(?—627?)卒。
仕,卒于家,有集十卷,又撰《后梁春秋》十卷。
裴矩(?—627)卒。
沈婺华(?—627?)卒。
贺德仁(557?—627?)卒。
裴略赋诗嘲温彦博。
李百药任中书舍人。
上官仪、敬播等四人进士及第,仪授弘文馆直学士。
徐惠(627—650)生。
乙酉,祖孝孙等作唐雅乐成,奏上,太宗与杜淹、魏徵等人论乐。
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
戊子,太宗与魏徵论隋炀帝之文辞及行事。
太宗自言服膺尧舜周孔之道。
杜淹(?—428)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