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五日,黄景仁卒子沈业富运城宵署,年三十五。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五日,黄景仁卒子沈业富运城宵署,年三十五。

公元1783年 四月
二十五日,黄景仁卒子沈业富运城宵署,年三十五。

洪亮吉《候选县丞附监生黄君行状》(《卷施阁文甲集》卷一○)。左辅《黄县丞状》:“诗天才超逸似太白,而灵气幽光,窈渺无极。词精心结撰,甚至处古大家殆罕其匹也。”王昶《黄仲则墓志铭》:“至其为诗,上至汉、魏,下逮唐、宋,无弗效者,疏瀹灵腑,出精人能,刻琢沈挚,不以蹈袭剽窃为能。词出入辛、柳间,新警略如其诗。”吴兰修《黄仲则小传》:“诗学太白,出入于嘉州、昌谷,如子晋之笙,湘灵之瑟,清越苍凉,”既于幽怨。其词激楚,如猿啼鹤唳,秋气抑何深也。”吴蔚光《两当轩诗钞序》:“仲则死后,称仲则诗者益多,而余已先归田,弗获收其遗稿,与子潇言之,以为憾。嗣毕制府秋帆、翁学士覃溪,尝为选刻十之四五;王侍郎述庵,亦有仲则诗百余纸,将选人《湖海诗传》,然皆非全豹也。最后乃得安阳明府赵君渭川,渭川古义,不忘死友,尽刻其遗集。”(《两当轩集》附录)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黄二尹景仁诗,如咽露秋虫,舞风病鹤。”“黄二尹景仁,久客都中,寥落不偶,时见之于诗。如所云:‘千金无马骨,十丈有车尘。’又云:‘名心淡似幽州日,骨相寒经易水风。’可以感其高才不遇、孤客酸辛之况矣。”“黄二尹景仁诗:‘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豪语也;‘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足如可析似劳薪’,苦语也;‘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霄’,‘买得我拚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隽语也。”延君寿《老生常谈》:“其学太白处,如……此真能直闯太白堂奥,东坡而后,罕有其匹。”“仲则学东坡,亦有神肖处,如……其学坡公,能在语言之外,脱胎换骨,浅者仓卒无能领会。其他歌行佳者,可得五六十篇,‘有集可按。本朝此体,几无二手。”厉志白华山人诗说卷二:“其气诣之醇,实时下所罕觏耳。”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一七:“武进黄仲则《绮怀》诗:‘玉钩初放钗初坠,第一销魂是此声。’传神之笔,可为《绮怀》诗绝唱。前明王次回、近代袁香亭喜作香奁诗,皆不能有此神妙。然仲则天生情种,以此促其天年。杜樊川薄幸之名,亦才人之一病也。”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黄仲则才力恣肆,笔锋锐不可当,如骁将舞梨花枪陷阵,万人辟易,所向无前,自是神勇;又如西域婆罗门,吐火吞刀,变幻莫测,具大神通。仲则七古佳篇,造诣颇似如是。如《余忠宣祠》《焦节妇行》《黄山松歌》《前、后观潮行》等作,其才气横绝一时,可谓诗坛飞将,有大神通矣。故当时推其似


壬辰(二十八日),以苏辙为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
秦观除太学博士。
苏轼于七日作词《鹊桥仙•七夕和苏坚》(乘槎归去)。
贺铸游乌江广圣寺。
给事中兼侍讲范祖禹上《帝学》八篇。
宋诏恢复集贤院学士。
秋,太湖泛滥,苏轼连章上书,以便为来年救灾做好准备。
秋,张耒(文潜)病,作诗呈苏辙。
宋诏导河水入汴。
二十六日,苏轼与叶温叟(醇老)、张璹(全翁)、元之、侯临(敦夫)同游南屏寺。
高丽遣使贡于辽。
六日,贺铸自历阳当利口放舟至沙夹,数日至金陵。
辽国放进士七十二人。
毛滂受知于苏轼。
陈师道本年作诗有《次韵春怀》、《黄梅五首》、《田家》、《巨野二首》、《别叔父录曹》、《出清口》、《泛淮》、《猴马并引》、《徐氏闲轩》、《寄豫章公三首》。
同卷,《泛淮》:“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秦观四十二岁。
在蔡州学官任上,秦观尚有词《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元祐后期,秦观有词《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陈与义(1090一1139)生。
洪兴祖(1090—1155)生。
孙觉(1028—1090)卒。
初七日,苏轼与钱勰、江公著(晦叔)、柳雍一同拜访龙井寺僧元净(辩才),题名。
秦观于二十一日除秘书省正字。
本月,贺铸曾客居金陵,为张氏藏《兰亭序》作跋。
杨康国评价苏辙之性格。
贺铸舟次广陵,偕友游金山,召米芾不至。
刘挚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史官范祖禹等上《神宗实录》。
冯涓等九百五十七人中进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