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陈祖范卒,年七十九。

输入历史事件:

陈祖范卒,年七十九。

公元1754年 本年
陈祖范卒,年七十九。

据钱大听《陈先生祖范传》《潜研堂文集》卷三八)。《传》云:“先生于学务求心得,不喜驰骋其说与古人争胜,尤耻剿袭成言以为已有,盖合于论语之君子儒焉。”顾镇《陈司业全集序》:“先生著述之大旨,要于见道明而信道笃,则镇夙昔所服膺,而自谓无失言者也。经咫《掌录》,诸先生言之备矣,不复论。论其文之继熙甫而起者,实有道趣以流溢其间,而非世所尚之徒文也。”(《国朝文汇》乙集卷二六)四库提要卷一八五:《司业文集》四卷,“其为文不规规于摹古,而学有根柢,畅所欲言,亦自合古人法度。其中如《方孝孺死节论》《读礼记述》《史述》《敛用丧服议》《陈贞女合葬议》《王罕皆文稿序》《汪西京文稿序》《王次山诗序》《乐府解》,皆有可观。而如《记昌黎集后》,务为新论。别号舍文,忽作俳体。《松筠堂宴集诗序》杂以俪词。又多收一切应俗之作。盖编录时务盈卷帙,一概登载,未免失于刊除。使简汰精华,十存三四,岂不翘然作者哉!”四库提要卷一八五:《司业诗集》四卷,“前有自序,题乾隆壬申。而第四卷乃题自乙丑至甲戌诗,盖又有所续人,如古人《后集》《别集》例也。其诗直抒胸臆,不烦绳削。于古人中去白居易为近,敖陶孙所谓‘事事言言皆著实’者也。自序有曰:‘诗之作出于无心,则其情真;又必各有所为,则其义实。故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而匹夫匹妇之歌吟可以察治忽也。’其论洞悉本原,非明以来雕章刻句之流所能见及。又云:‘后之诗人既以诗自命,人亦以诗相属。于是外物为主而诗役焉,诗为主而心役焉,于是无真性情、真比兴。然而情实弥隐,词采弥工,义理弥消,波澜弥富,而又格律以绳之,派别以严之,时代以区分之,回视诗教之本来,其然乎?其不然乎?’其论亦切中流弊。刘勰所谓‘古之诗人为情而造文,今之诗人为文而造情’者,祖范所言,殆庶几焉。然文以载道,理不可移。而宋儒诸语录,言言诚敬,字字性天,卒不能与韩、柳、欧、苏争文坛尺寸之地,则文质相宜,亦必有道矣。观祖范之序,而其诗所长所短,盖可以想见也。”《国朝诗别裁集》卷二七:“见复捷春官,未殿试归,著书友教,垂三十年。大臣以经学荐,授少司成。居家受官,生平以天爵自重者也。诗无意求工,自余道气,不得以词人之诗目之。”录其《恒雨》等诗八首。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常熟陈见复先生为海内经师,而诗极风韵。”录其《悼亡》诗。《国朝文汇》甲集卷五四录其《明太祖待解缙、方孝孺论》等文六篇。晚晴簃诗汇卷六五录其诗十三首。《陈司业集》乾隆二十九年日华堂刊行,凡经咫一卷、《掌录》二卷、《文集》四卷、《诗集》四卷。据《中国丛书综录》。又,《陈亦韩杂著》无卷数附《雀跃集诗》一卷,传钞本。据贩书偶记卷一五。


卢思道为《齐文宣帝挽歌》十首,见用其八,时号“八米卢郎”。
卢询祖作《筑长城赋》。
阇那崛多抵长安。
沈炯上表,请辞官养亲。
傅縡为撰史学士在本年或稍后。
周明帝因食遇毒。
邢劭因杨愔被害,流涕曰:“杨令君虽其人,死日恨不得一佳伴。
魏收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仍仪同、监史。
魏收改定《魏书》。
阳休之被征至晋阳,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
庾信作《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鹤赞》。
李昶作《入重阳阁诗》,庾信作《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诗》。
刘逖为员外散骑常侍,使于江州。
李德林作《春思赋》,代称典丽。
薛道衡为长广王高湛记室。
祖珽除为章武太守,杨愔等诛,不之官,授著作郎。
虞寄讽谏宝应。
……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初,沙门慧标涉猎有才思,及宝应起兵,作五言诗以送之,曰:‘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
陈伯茂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史。
诏徐伯阳侍晋安王读。
侯安都招聚文武之士,宾客众盛。
邢劭为兖州刺史。
魏收加开府。
阳休之为北齐都官尚书,转七兵、祠部。
王晞历东徐州刺史、秘书监。
庾信作《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升斗表》。
刘逖从齐武成帝赴晋阳,以此除散骑侍郎,兼议曹郎中。
祖珽擢拜中书侍郎,出为安德太宁,转齐郡太守。
樊逊为主书,迁员外散骑侍郎。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