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陈忱(1615一1671?)卒。

输入历史事件:

  陈忱(1615一1671?)卒。

公元1671年 是年
  陈忱(1615一1671?)卒。

生卒年参见本书万历四十三年(1615)记事。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二《陈忱》:“陈忱,字遐心,乌程人。唐罗隐诗中称钱镠为尚父。遐心诗云:‘徐杭山水役精魂,末世才人眼界昏。憔悴感恩依尚父,可怜尚父事朱温。’”咸丰《南浔镇志》卷一二:“陈忱,字遐心,号雁荡山樵。其先自长兴迁浔,阅数传至忱(《研北居琐录》),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范志》)。究心经稗,编野乘,无不贯穿(《董志》)。好作诗文,乡荐绅咸推重之。惜老贫以终,诗文杂著,俱散佚不传(《琐录》)。”同书卷三五:“《南浔备志》:陈雁宕忱,前明遗老。韩纯玉《近诗兼逸集》以身名俱隐称之,生著述并逸。惟水浒后传一书,乃游戏之作,托宋遗民刊行。”同书卷三〇:“曲本则有陈忱《痴世界》……此类旧志不免阑入,今悉不载。”同治《湖州府志》卷五九:“《雁宕诗集》诗兼小序:忱字遐心,号雁宕,乌程人。诗人隐逸者,唐如张志和、陆鸿渐;宋如林君复、魏仲先;明如孙太初、吴孺子辈,身虽隐而名自彰。未有身名俱隐,如吾乡陈君雁宕者。雁宕与予同处城闉间,相去止里许,生平未识其末面,并不闻。没后,始见其诗及杂著,小说家言,驱策史册典故,若数家珍,而郁郁无聊,肮脏不平之气,时复盘旋于楮墨之上。亟觅其全集,已零落不能多得矣。夫以同为遯世之人,同居桑梓之地,尚不能一接其音容言笑,则其埋名匿影于古诗人之隐者何如也。”雁宕山樵《水浒后传序》后署“万历戊申秋杪雁宕山樵撰”,万历戊申为公元1608年,显系假托。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四选陈忱诗二十四首,有按语云:“遐心苦吟类郊、岛,大节似柴桑。集中九歌,激烈悲壮,声出金石。《诗综》仅录一诗,安足见所长?韩子蘧序遐心诗,致叹于同居桑梓,不能一接其音容言笑,影匿声沉,言之痛心。古今诗人淹于荒烟蔓草而无只字以传,此采诗者之责也。”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顺治十一年甲午(公元1654年),科第中式副榜贡生:陈忱,字用亶,号遐心。浙江秀水人。”


郑希颜(842—?)年五十九,本年进士及第。
沈颜,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博学宏词科:李琪年约二十八,本年应博学宏词科,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
知贡举:礼部侍郎杜德祥。
沈彬,年三十七,第三举下第,有《赠刘象》诗,叹其久困名场,象因得词怜之而及第。
朱全忠引兵攻河中,河中节度使王河以城降,朱全忠又至洛阳,自此遂有河中、晋、绛诸州。
贯休本年七十岁,时有寄吴融、于竞诗。
韦庄本年六十六岁。
韩偓仍为翰林学士,在翰林院以《无题》、《倒押前韵》等诗与王溥、吴融、令狐涣、刘崇誉、王涣等台阁重臣、禁署学士叠相唱和。
郑良士弃官归隐泉州白岩故墅,与地方大员及名士更相唱和,春有《游九鲤湖》之作。
天复元年,弃官归隐于白岩故墅(原注:今拱桥西),与泉州刺史王延彬、秘书陈乘、正字徐夤辈更相唱和。
甲戌,[按,《新唐书》作“丙子”]昭宗御长乐门大赦天下,改元天复。
李茂贞自凤翔来朝,交结中尉韩全诲,而宰相崔胤则与朱全忠善,各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意。
四日癸未,杜光庭有《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
韩偓在翰林学士任,屡为昭宗对问,颇受信重,其间曾为宰相陆居辩解。
吴仁璧以坚辞为钱镠所用,为镠投杀江中。
贯休年七十,仍在江陵,有《送梦上人归京》、《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诗。
《送梦上人归京》诗,中云:“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恰。
戊戌,朱全忠引兵赴河中,京师闻之大恐,豪民皆亡窜山谷。
三日,王涣(859—901)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三。
唐昭宗为宦官韩全诲及其党羽李继诲所劫出幸凤翔。
韩偓闻昭宗被韩全诲等劫迁,夜追及鄂,伴驾至凤翔;以功拜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吴融扈驾不及,客居阌乡。
王贞白弃官,归隐家乡永丰著书。
朱全忠引兵西人关中,屯于凤翔,并北攻邠州,声言奉昭宗还宫。
车驾在凤翔。
朗州节度使雷满病卒,其子彦威代。
卢延让以雷满卒,离朗州,入蜀依王建。
清海军节度使徐彦若卒。
黄滔本年约六十二岁,为闽王审知所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