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南里人”罗懋登作《西洋记通俗演义》自叙。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南里人”罗懋登作《西洋记通俗演义》自叙。

公元1597年 九月
“二南里人”罗懋登《西洋记通俗演义》自叙。

该书全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凡二十卷一百回。作者罗懋登,字登之,号二南里人,明万历间人。其著述除小说《西洋记》外,另有《香山记》传奇。清黄文旸曲海总目提要罗懋登为陕西人,但书中俗语多流行于南京一带,则罗懋登必长期生活于江南。叙中有云:“今日东事倥惚,何如西戎即序,不得比西戎即序,何可令王、郑二公见,当事者尚兴抚髀之思乎?”叙署“万历丁酉岁菊秋之吉”。《春在堂随笔》卷七:“世间有《牙牌数》一书,言近而指远,占之亦时有巧合处。余闻许子社言:杭人有为之笺注者,惟其中有‘五鬼闹判’一语,不知所出。以问余,亦无以应也。今乃知出于《西洋记》。第九十回云:‘灵曜府五鬼闹判’,即其事也。开卷有益,信夫!”“《明史•宦官传》:郑和,支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永乐三年,命和及其侪王景宏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藩,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盛事云。是郑和之事,在明代固赫然在人耳目间。光绪辛巳岁,老友吴平斋假余《西洋记》书,即敷衍此事。作者为罗懋登,乃万历间人。其书视太公封神、玄奖取经,尤为荒诞。而笔意恣肆,则似过之。乃彼皆盛行,而此顾不甚著,何也?文章之传不传,若有数存,虽平话亦然欤?平斋曰,此必明季人所为,以媚权奄者。余谓不然。读其序云:今者东事倥惚,何如西戎即叙,当事者尚兴抚牌之思乎?然则此书之作,盖以嘉靖以后,倭患方殷,故作此书,寓思古伤今之意,抒忧时感事之忱,三复其文,可为长太息矣。书中却有一二异闻,如术家有金水木火土五行遁法。见于诸书者,字皆作遁,此独作囤,未详其义。又世俗所传八仙,此书则无张果、何仙姑,而别有风僧寿、元壶子,不知何许人,岂明代有此异说欤?《图画见闻录》:孟蜀张素卿,画八仙真形,有曰长寿仙者,或即此风僧寿乎?书虽浅陋,而历年数百,便有可备考证者,未可草草读过也。”《茶香室丛钞》卷十四:“明人有《西洋记》一书,载三保太监下西洋事。中有八仙:一汉钟离,二吕洞宾,三李铁拐,四风僧寿,五蓝采和,六元壶子,七曹国舅,八韩湘子,无张果、何仙姑,而别有风僧寿、元壶子,亦异闻也。”《茶香室续钞》卷十七《金碧峰》:“明郎瑛七修类稿云:太祖建都南京,和尚金碧峰启之,见《客座新闻》。按明代坊间有《西洋记》一书,叙三保太监事,书中有金碧和尚。”该书现存最早刊本为万历二十五年序刻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


崔瑗二十五岁,其兄为州人所杀,崔瑗为兄手刃仇人,因亡命。
崔琦约十八,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
张霸四十七岁,四迁为侍中,不肯结交当朝权贵邓骘。
张衡二十六岁,作《绶笥铭》。
朱穆五岁,便以孝称。
皇甫规生(1O4—174)。
张奂生(1O4—181)。
汉和帝改元元兴,大赦天下。
崔瑗遇赦归家。
汉和帝崩,立少子刘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是为汉殇帝;邓太后临朝。
李尤作《和帝哀策》。
崔瑗作《和帝诔》。
苏顺作《和帝诔》。
周防卒,年七十八(28—105)。
宦官尚方令蔡伦奏报所改进之造纸术,天下称为“蔡侯纸”。
曹众此年前后在世,作文多篇。
曹朔此年前后在世,作《汉颂》四篇。
张衡作《司空陈公诔》。
苏顺作《陈公诔》。
汉殇帝刘隆卒。
班昭子曹成特封关内侯,官至齐相。
崔瑗作《清河王诔》。
罢鱼龙曼延百戏。
张衡二十九岁,其《二京赋》作成。
马融二十八岁,从班昭受(汉书》。
汉安帝诏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
史岑作《出师颂》。
倭国遣使奉献。
司空周章等谋闭宫门,废太后,杀邓氏兄弟,废安帝而立平原王刘胜,事泄未成,周章自杀。
张衡三十岁,其《南阳文学儒林书赞》或作于此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