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何良傅(1509—1562)卒。

输入历史事件:

何良傅(1509—1562)卒。

公元1562年 本年
何良傅(1509—1562)卒。

何良傅何良俊之弟。何良俊《弟南京礼部祠祭郎中大壑何君行状》:“君讳良傅,字叔皮,华亭柘林里人也。”嘉靖辛丑(1540)进士,除行人。迁刑部主事,改南礼部,历员外、郎中。”君生正德己巳,卒嘉靖壬戌,享年五十四。”“君少有隽才,自弱冠时即锐志于古人之学,尝与今奉化令徐长谷献忠、浙江按察知事张王屋之象及余四人者,买地一区,欲构精庐数间,相与结社读书。尽取古人文章,研穷秘奥,朝夕观摩讨论,以几造作者堂室。故君诗一出,人皆摘句嗟赏,以为使进而不已,则可以上窥魏晋,下视唐宋诸人矣。后有出仕者,会遂废。君又以精力羸乏,不竟其业,今虽有集数十卷,然非其至也。”所著《何礼部集》有徐献忠序。序曰:“礼部祠祭郎中叔皮何君集十卷,其兄元朗命其子玄之刻之家塾。其诗出自曹魏间,视汉人稍加藻缋,而浑成和厚,可称作者。七言歌辞在沈宋后,得其激叹流美之致。律亦蕴藉可读。其文实原于汉,而语稍详缓,似唐代词人。至于宛曲序事,以雅致发之,则其自得也。二君才相伯仲,如士衡茂政兄弟,称两何君。自少同张子玄超与予交甚密,遂相订为古文辞,元朗雄深俊拔,玄超婉切,叔皮幽迈,皆非予所及。独叔皮气体羸乏,中遭轗轲,幽愁尤甚。既又为仕宦所牵,稿本遂多散失,故所刻仅此。倭乱后自金陵归,方将寻理旧业,乃不幸奄然化矣。嗟乎,风人凋谢,雅道离拆,室在人远,文传迹息,可胜悲哉!”《明史•艺文志》著录何良傅《礼部集》十卷。《明诗纪事》戊签卷八录何良傅诗一首,陈田按:“分宜官南祭酒时,叔皮以文受知。厥后分宜入政府,元朗因得官翰林。观叔皮《致分宜书》,可见二何集中感恩之作不一。余谓此等著作为玷不小。二何宦亦不达,为此琐琐,徒贻千古笑端。”


甲戌(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晏殊,礼宾副使、太子宫祗候杨怀玉,上新编赐东宫御制五十卷。
丁丑朔(一日),起复翰林学士杨亿卒,47岁。
著有:《杨亿谈苑》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五》)、《虢略集》七卷(《宋史•艺文志七》)、《蓬山集》五十四卷(《宋史•艺文志七》)、《武夷新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颍阴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刀笔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别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汝阳杂编》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銮坡遗札》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西昆酬唱集》二卷。
丁酉(二十一日),以资政殿大学士、司空王钦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癸丑(七日),赐辅臣《册府元龟》各一部,板本初成也。
癸亥(十七日),知洋州、户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李维表求归阙。
丁卯(二十一日),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为鄜延、邠宁环庆、泾原仪渭、秦州路巡抚使。
(辽圣宗开泰九年)放进士张仲举等四十五人。
姚铉卒,53岁。
著有:《唐文粹》一百卷(《宋史•艺文志八》)。
滕元发(1020—1090)生。
张载(1020—1078)生。
苏颂(1020—1101)生。
王陶(1020—1080)生。
石康伯(1020一 ?)生。
孙永(1020—1087)生。
谢景初(1020一1084)生。
李育(1020—1069)生。
李育字仲蒙,吴人,冯当世榜第四人登第,能为诗,性高简,故宫不甚显,亦少知之者。
本年重要作品:。
诗:寇准《途经方城》、寇准《题驿亭》、寇准《经郴州永兴驿》。
乙酉(九日),司封员外郎章得象直史馆,秘书丞程琳直集贤院。
丁酉(二十一日),翰林学士刘筠见上久疾,丁谓浸擅权,叹曰:“奸人用事,安可一日居此!”表求外任,乃授右谏议大夫、知庐州。
给事中、知河阳孙奭再表求停官养父,上嘉纳之。
壬戌(十七日),以光禄寺丞谢绛为秘阁校理,大理寺丞王质、大理评事石居简、李丕谅、奉礼郎李昭遘并充馆阁校勘。
甲戌(二十九日),即命陈尧咨知秦州。
壬寅(二十七日),辅臣以天章阁成,并进秩。
范仲淹监泰州西溪镇盐仓。
己未(十六日),国子监请以御制《至圣文宣王赞》及近臣所撰《十哲》、《七十二贤赞》镂板,诏可。
癸亥(二十日),诏奖知滑州陈尧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