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十朋(1112—1171)生。

输入历史事件:

王十朋(1112—1171)生。

公元1112年 本年
王十朋(1112—1171)生。

汪应辰《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公讳十朋,字龟龄,姓王氏,温州乐清人。……公少颖悟强记览,为文顷刻数千言。事亲尽孝,其居乡,进止取予必以义,后学师尊之。既人太学,多士皆推敬焉。太上皇帝躬揽权纲,更新政事,绍兴二十七年策进士于廷,诏:‘对策中有指陈时事鲠亮直切者,并置上列,无失忠谠,无尚谄谀,称朕取士之意。’既而考官以公所对进,上临,定其文为‘经学淹通,议论纯正,可第一。及唱名则公也,议论翕然称惬。……授左承事郎,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又诏:‘王某系朕亲擢第一人,欲试以民事,尚待远阙,可特添差绍兴府佥判。’秩满,除秘书省校书郎,寻兼王府小学教授。时北虏且畔盟,朝廷疑之,犹未敢诵言为备,公因转对,力陈其不可无备者……其他指陈,率人所难言者,公之将有言也,人皆危之,而上特开纳焉。……然大臣有不乐者,公亦数求去,除著作佐郎,罢其兼职。公以求去得迁,力辞,不许。久之,除大宗正丞,仍待次,寻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今上即位,出知严州。未赴间召对……除司封员外郎,建国史院编修官,又兼崇政院说书,除国子司业。……隆兴元年四月,除起居舍人,改兼侍讲,公与左史同奏史职废坏者……皆从之。越月,除御史,公素以刚毅正直称天下,至是人皆曰真御史矣。公益自任以当世之众,大抵以定国论、正人心为本,而去其害治者,不屑屑于细故也。……诏以公权吏部侍郎,辞不拜。乃以集英殿修撰饶州。乾道元年七月,移知夔州,寻除敷文阁待制。三年七月,移知湖州。未几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才数月,起知泉州,进直学士。又移知台州,公以病力辞,且乞致仕,乃复提举太平兴国宫。七年三月,除太子詹事,诏旨敦趣,公力疾造朝。上特御选德殿,而公足弱不能趋,诏给扶减拜,且赐坐,又诏权免朝参,又遣使以告及金带就赐。共三上章乞致仕,乃诏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命下而公薨矣,实七月丙子也,享年六十。……近世为政得人心未有如公比者。公有《梅溪》前、后集五十卷,尚书《春秋》论语《孟子讲义》皆指授学者,未成书也。公于文专尚理致,不为浮虚靡丽之词。其论事章疏,意之所至,展发倾尽,无所回隐,尤条鬯明白。盖自汉室专用儒术,而士或饰诈,或阿谀取容,至于守节死义,能为国重,则未必以儒名者,世遂以儒相靳。若公之学问,粹然一出于正,谨守而力行之,义之所在,疾趋径前,未尝以利害毫发顾避,更阅夷险,特立不回,施于政事,左右具宜。信乎其有本如是也。”


  诸名士在苏州虎丘为千英之会。
  徐孚远、陈子龙、宋徵璧等编辑《皇明经世文编》五百四卷成。
  南浙十馀郡文士创澄社。
  柳如是《戊寅草》不分卷,结集毕,陈子龙为作序。
  仇兆鳌(1638一1717)生。
  陈子龙编《农政全书》。
  柳如是《湖上草》一卷,结集毕,题下有“己卯春”三字。
  二十三日,明廷加征练响。
  陈贞慧、吴应箕在南京结国门广业社。
  陈子龙作《秋兴赋》。
  初一日,方以智、吴应箕等复社同仁集于南京,请有司为张自烈《删定四书大全》镂版付梓。
  吴伟业为杨廷麟作五古《临江参军》。
  侯方域、贾开宗等在商丘创雪苑社,与社者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刘伯愚。
  查继佐在海宁合观社、晓社为旦社。
  顾炎武开始撰写《肇域志》。
  汪懋麟(1639—1688)生。
  陈继儒(1558—1639)卒。
  颜光敏(1640一1686)生。
  金堡考中二甲第四十名进士。
  黄周星考中二甲第四十一名进士,榜名周星。
  方以智考中二甲第五十四名进士。
  周亮工考中三甲第一百二十八名进士。
  来集之考中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进士。
  赵进美考中三甲第二百三十二名进士。
  十六日,蒲松龄(1640一1715)生。
  初七日,吴之振(1640一1717)生。
  李自成兵入河南,饥民从者甚众,其势大振。
  南宋郑思肖《心史》刊行。
  杜濬始与吴伟业交游。
  吴伟业识说书家柳敬亭。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