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杨凝式(873—954)卒,年八十二。

输入历史事件:

杨凝式(873—954)卒,年八十二。

公元954年 十月
凝式(873—954)卒,年八十二。

陕西省华阴人,号虚白,别号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弘农人、癸巳人等。杨凝式出身于望族世家,凝式工诗文,笔札为一时之绝。游宦纪闻《凝式年谱》云:“唐咸通十四年癸巳,凝式是年生,故题识多自称癸巳人。”又,《别传》云:“凝式,字景度。父涉,唐末梁初,再登台席,罢相守左仆射卒。”《欧阳史•杨涉传》云:“祖收,父严。”吴缜《纂误》云:“收与严乃兄弟,非父子也。”又,游宦纪闻《杨氏家谱》云:“唐修行杨氏,系出越公房,本出中山相结,次子继生洛州刺史晖,晖生河间太恩,恩生越恭公钧,出居冯翊,至藏器徙浔阳。”唐相杨收之父曰遗直,生四子,名皆从“又”,曰发、假、收、严,以四时为义,故发之子名皆从“木”,假之子从“火”,收之子从“金”,严之子从“水”。严生涉,涉生凝式,而收乃藏器之兄、涉之伯也。《新五代史记•唐六臣传》乃以收为涉之祖、严之父,非也。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宣和书谱云:“凝式形貌寝悦,然精神矍然,要大于身。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长于歌诗。”《别传》云:“凝式诗什,亦多杂以诙谐,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然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善于笔札,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之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风子’之号焉,题纪殆遍。”《别传》又云:凝式虽仕历五代,以心疾闲居,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留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率宝护之。其号或以姓名,或称癸巳人,或称杨虚白,或称希维居士,或称关西老农。其所题后,或真或草,不可原诘,而论者谓其书自颜中书后一人而已。其佯狂之迹甚著,卜第于尹京之侧,遇入府,前舆后马,犹以为迟,乃策杖徒行,市人随笑之。尝迫冬,家人未挟纩,会有故人过洛,赠以绵五十两、绢百端,凝式悉留之修行尼舍,俾造袜以施崇德、普明两寺饭僧,其家虽号寒啼饥,而凝式不屑也。留守闻其事,乃自制衣给米遗之,凝式笑谓家人曰:“我固知留守必见赈也。”每旦起将出,仆请所之,杨曰:“宜东游广爱寺。”仆曰:“不若西游石壁寺。”凝式举鞭曰:“姑游广爱。”仆又以石壁为请,凝式乃曰:“姑游石壁。”闻者拊掌。五代史补:“杨凝式父涉为唐宰相。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而更手持天子印绶以付他人,保富贵,其如千载之后云云何?其宜辞免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来探访群议,缙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洛阳缙绅旧闻记


因陈东浦之介,章学诚至扬州投曾燠。
十四日,李星沅(1797—1851)生。
张惠言说《易》诸书已成,董士锡、江安甫从之学《易》。
二十六日,顾光旭卒,年六十七。
汇》乙集卷二三录其《重葺邵文庄公祠堂记》文一篇。
初三日,毕沅卒,年六十八。
康基田擢江苏巡抚,仍兼管南河事务。
庄述祖致仕归。
姚鼐作《方正学祠重修建记》。
公元1797年。
初二日,徐贞归吴骞,徐时年十九岁。
二十一日,阿桂卒,年八十一。
纪昀转礼部尚书。
张惠言、张琦兄弟编定《词选》二卷。
其子仲远序《同声集》,有云:‘嘉庆以来,名家均从此出。
卢文招《抱经堂文集》三十四卷刊行。
初二日,王复卒,年五十一。
公元1797年。
等流连觞咏。
康基田授河东河道总督。
张问陶归里奔丧。
邹炳泰自序《午风堂丛谈》八卷。
包世臣至皖谒朱珪,客其节署。
初三日,孟超然卒,年六十七。
以培育人才为己任。
十七日,袁枚卒,年八十二。
公元1797年。
也。
初二日,王鸣盛卒,年七十六。
崖交,深究群经古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