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曹植生(192—232)。

输入历史事件:

曹植生(192—232)。

公元192年 是年
曹植生(192—232)。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魏武帝曹操子,魏文帝曹丕弟。年少时,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著文,援笔立成。性简易,不治威仪,不尚华丽。每见难问,应声而对。始封平原侯,转封临菑侯。初受曹操宠爱,几为太子,后以酒醉乘车行驰道及不能帅军救曹仁而宠衰。曹丕即位后,遣归封国,贬安乡侯,改鄄城侯,迁鄄城王,徙封雍丘王。明帝即位,徙封浚仪,转封东阿,再封陈王。屡次上书请缨,幸冀试用,均未见重,常汲汲无欢,遂发病卒。景初中,纂录曹植文集,魏明帝诏命“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魏志•陈思王植传》卷十九)《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列女传颂》一卷,曹植撰。”同书卷三十五:“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张溥辑有《陈思王集》严可均全三国文卷十三至卷十九收其文一百六十二篇。丁福保《全三国诗》卷二收其诗一百一十篇。张溥:“余读陈思王《责躬》《应诏》诗,泫然悲之,以为伯奇《履霜》、崔子《渡河》之属。既读《升天》《远游》《仙人》《飞龙》诸篇,又何翩然遐征、览思方外也。王初蒙宠爱,几为太子,任性章衅,中受拘挛,名为爵亲,其朝夕纵适,反不如一匹夫徒步,慷慨请试,求通亲戚,贾谊奋节于匈奴,刘胜低首于闻乐,斯人感慨,岂空云尔哉!司马氏睥睨神器,魏忽不祀,彼所绸缪者藩防,而取代者他族,思王之言不再世而验,然则《审举》诸文,固魏宗之磐石也。集备群体,世称绣虎,其名不虚。即自然深致,少逊其父;而才大思丽,兄似不如。人但见文帝居高,陈王伏地,遂谓帝王人臣,文体有分,恐淮南、中垒不为武、成受屈也。黄初二令,省愆悔过,诗文怫郁,音成于心。当此时而犹泣金枕,赋《感甄》,必非人情。论者又云:‘禅代事起,子建发服悲泣,使其嗣爵,必终身臣汉。’若然,则王之心其周文王乎!余将登箕山而问许由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陈思王集题词》)永瑢等:“曹子建集十卷,魏曹植撰。案《魏志》植本传,景初中,撰录植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隋书•经籍志》《陈思王集》三十卷。《唐书•艺文志》作二十卷,然复曰‘又三十卷’。盖三十卷者,隋时旧本。二十卷者,为后来合并重编。实无两集。郑樵《通志略》亦并载二本。焦竑《国史经籍志》,遂合二本卷数为一,称《植集》为五十卷。谬之甚矣!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作二十卷,然振孙谓其间颇有采取《御览》《书钞》《类聚》中所有者。则捃摭而成,已非唐时二十卷之旧。文献通考作十卷,又并非陈氏著录之旧。此本目录后有嘉定六年癸酉字,犹从宋宁宗时本翻雕,盖即《通考》所载也。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合计之,得二百十篇。较《魏志》所称百余篇者,其数转溢。然残篇断句,错出其间。如《鹞雀》《蝙蝠》二赋,均采自艺文类聚艺文类聚之例,皆标‘某人、某文曰’云云,编是书者遂以曰字为正文,连于赋之首句,殊为失考。又《七哀诗》,晋人采以入乐,增减其词,以就音律,见《宋书•乐志》中。此不载其本词,而载其入乐之本,亦为舛谬。《弃妇篇》玉台新咏,亦见太平御览《镜铭》八字,反复颠倒,皆叶韵成文,实为回文之祖。见艺文类聚。皆弃不载。而《善哉行》一篇诸本皆作古辞,乃误为植作。不知其下所载《当来日大难》,即当此篇也。使此为植作,将自作之而自拟之乎? 至于《王宋妻诗》艺文类聚作魏文帝,邢凯坦斋通编据旧本玉台新咏,称为植作。今本玉台新咏又作王宋自赋之诗。则众说异同,亦宜附载,以备参考。乃竟遗漏,亦为疏略。不得谓之善本。然唐以前旧本既佚,后来刻《植集》者率以是编为祖,别无更古于斯者。录而存之,亦不得已而思其次也。”(《四库提要》卷一百四十八)吴棠:“诗自汉魏以来,卓然大家,上追《骚》《雅》,为古今诗人之冠,陈思王其首出也。《隋唐•志》集皆著录,久佚不传。其传者皆掇拾丛残,仅存其略。明张溥辑本讹误颇伙。自来未有注家,亦无善本。山阳丁俭卿先生年逾七旬,髦而好学,撰《诠评》十卷,于是思王集始可读矣。……先生著书等身,已刻《颐志斋丛书》数十种,此集特其一脔之味耳。后之读思王集者,得此为先路之导,如出隘巷而适康庄,胜于旧刻多多矣。昔之称陈思王者,大抵目为才人陈寿称其文才富艳,鱼豢称其华采,思若有神。惟先生此书,发明忠孝大节,独具精鉴,度越前贤,匪独《曹集》之功臣,抑亦思王之知己也。同治五年仲冬盱眙吴棠序。”(《曹集诠评•序》丁晏:“《隋书•经籍志》《魏陈思王集》三十卷,《唐志》二十卷,原本久佚。今《四库》著录集十卷,据宋嘉定翻刻之本,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余所见者,明万历休阳程氏刻本十卷。其赋、诗篇数与宋本同,杂文较宋本多三篇。余以《魏志》传注、文选注、初学记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影宋本,未经陈禹谟窜改者)、《白帖》太平御览《乐府解题》、冯氏《诗纪》诸书校之,脱落舛伪,不可枚举。《宝刀赋》《离缴雁赋》各脱数句,《孔羡碑》仅存颂语,《左嫔诔》误入晋辞,皆误之甚者也。文选《献责躬诗表》并诗连载,程本分置前后。《冬至献袜履颂》有表,《卞太后诔》有表,皆当并合为一,以省两读,程本俱分为二,非也。程本《七哀诗》《艺文》引此为曹植《闺情诗》。程本又有《怨歌行》七解,略与《七哀》同。《诗纪》云:晋乐所奏,《七哀诗》是此篇本辞。《宋书•乐志》明月一篇,云东阿王词,即此《七哀诗》也。程本《善哉行》‘来日大难’。《乐府解题》以为古辞,郭氏云:‘曹植《善哉行》为日苦短。’《艺文》引陈思王《善哉行》‘君子防未然’,文选以为古辞。《艺文》四十一引曹植《君子行》《诗纪》《子建集》有。明人所见《曹集》,载此诗也。程本有《箜篌引》《野田黄雀行》,前后分载二篇。《乐府解题》《野田黄雀行》,郭云:右一曲晋乐所奏,一曲本辞。《艺文》引魏陈思王《箜篌引》,即此诗也。又明季张溥《百三家集》本,据《乐府解题》《鼙舞》五篇,据玉台新咏《弃妇》一篇,补缺正误,视程氏为优,然臆改沿讹,亦复不少。如程本《自试》末一表:‘五帝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云云,与张本《陈审举疏》文同。表末有云:‘昔段干木修德于闾阎,秦师为之辍攻,而文侯以安;穰苴授节于邦境,燕鲁为之退师,而景公无患,皆简德尊贤之所致也。愿陛下高宗傅岩之明,以显中兴之功’,此六十三字,张本别为《请用贤表》《艺文类聚•荐举》曹植《自试表》与程本同,张本非也。程本《相论》后云:‘荀子曰:以为天不知人事邪? 则周公有风雷之灾,宋景有三舍之福。以为知人事邪? 楚昭有弗禜之应,魏文无延期之报。由是言之,则天道之与相占,可知而疑,不可得而无也’,此六十七字,张本无,而《艺文•相术》曹植论有之,与程本悉同,张本脱也。余编校《曹集》,依程氏十卷之本。张本亦掇拾类书,非其原本。兹乃两本雠校,择善而从。《曹集》向无注本,其已见文选李善注,家有其书,不复殚述。义或隐滞,略加表明。取刘彦和‘诠评昭整’之言,撰次十卷,并以余旧所撰诗序年谱,附载于后。庶后之读陈王集者,有所资而考焉。同治四年九月朔旦山阳丁晏叙。”(《曹集诠评•叙》)刘寿曾:“有《曹集诊评》十卷,《逸文》一卷,山阳丁俭卿先生所纂集也。先生与湘乡相国为文字交。同治戊辰冬,相国移督畿辅,道出山阳晤先生,询所未刊书,先生出是集相质。相国读而善之,为谋授梓。寿曾与校字,既藏事,先生属跋尾。谨案:先生初校是集,系据休阳程氏本,嗣得娄东张氏本参校。凡集中诗古文辞,程、张两收者,题下皆不注。程无而张有者则注程缺;张无而程有者则注张缺,新增诗文为程、张所失收者,另编为《逸文》。附全集后。……此集久无善本,四库著录虽据宋嘉定旧本,《提要》犹惜唐以前旧本之佚,谓不得已而思其次。闻上元朱氏述之校注是集,所据宋刻,不止一本。顾阁本、宋本,先生均未得见,其据程、张两本,意若深有歉者。然所据校,多唐宋以前之书,正误补脱,实远出程、张两本上。其致力之勤,似校宋刻之难尤倍蓗也。……同治己巳冬十月仪征后学刘寿曾识。”(《曹集诊评•跋》


全祖望出都,冬抵浙。
初九日,黄子云自序《野鸿诗的》一卷。
陆奎勋自粤归里。
厉鹗客扬州。
初二日,冯协一卒,年七十七。
初三日,沈炳震卒,年五十九。
[按,炳震有弟名炳巽,字绎旃,号权斋。
方苞复以老病请解侍郎任,诏许之;仍带原衔,食俸,教习庶吉士。
史震林自序《西青散记》四卷。
史震林、曹学诗出都。
尹会一迁河南巡抚。
郑方城官新繁知县。
颜肇维官礼部仪制司行人。
岳锺琪赦归田里。
沈德潜与马曰琯定交包山寺中。
顾成天以老乞归。
崔纪抚秦,延史调为关中书院山长。
袁枚流落长安,寓刑部郎中王琬家。
吴敬梓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未知何时,当在博学鸿词科之后,姑系于此。
张文瑞以公事至济南。
陶成《吾庐先生遗书•日程四》编年讫本年。
王孝咏自序《岭西杂录》。
盛熙祚编《棣华乐府》刊行。
胡宗绪《环隅集》九卷万卷楼刊行。
江炳炎《琢春词》二卷刊行。
张太复《秋坪新语》十二卷刊行。
谢启昆(1737一1802)生。
孙志祖(1737一1801)生。
范来宗(1737—1817)生。
冯培(1737一1808)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