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赵晔生(20?— ?)。

输入历史事件:

赵晔生(20?— ?)。

公元20年 是年
赵晔生(20?— ?)。

按,赵晔若建武十三年十八岁,则生于此年。赵晔,字长君,生卒年不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而不为,弃车马而去。至犍为资中,从杜抚《韩诗》,穷究其术,积二十年。与他人断绝闻问,以至家中以为其死,为之发丧制服。杜抚死,赵晔始归,州召补从事,不就,卒于家。“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后汉书•儒林列传》卷七十九下)《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吴越春秋十二卷,赵晔撰。《吴越春秋削繁》五卷,杨方撰。吴越春秋十卷,皇甫遵撰。”徐天祜:“吴越春秋赵晔所著。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二《志》又云杨方《吴越春秋削繁(唐志作‘烦’)》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隋志缺‘传’字)》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晔书行于世。晔传在《儒林》中。观其所作,乃不类汉文。按邯郸李氏《图书十志目》,亦谓杨方尝刊削晔所为书,至皇甫遵遂合二家考正,为之传注。又按,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者。他如文选注引季子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庐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晔本咸无其文,亦无所谓传注,岂杨方所已刊削而皇甫所未考正者耶? 晔书最先出,东都时去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所记二国事为详,取节焉可也。其言上稽天时,下测物变,明微推远,憭若蓍蔡。至于盛衰成败之迹,则彼己君臣,反复上下。其论议,种、蠡、诸大夫之谋,迭用则霸;子胥之谏,一不听则亡;皆凿凿然,可以劝戒万世,岂独为是邦二千年故实哉? 晔书越旧尝锓梓,岁久不复存,汴梁刘侯来治越,奖厉学校,搜遗文,修坠典,乃辍义田,廪羡财,重刻于学。不鄙謏闻,属以考订,且命序其左端。夫越人宜知越之故,则是举也,于所阙不为无补,遂不得辞。……”(四部丛刊本《吴越春秋•序》)钱福:“吴越春秋乃作于东汉赵晔,后世补亡之书耳。大抵本国语史记,而附以所传闻者为之。元徐天祜谓其‘去古未远’,又‘越人宜知越之故’,‘视他书所记二国事为详’,得之矣。天祜之所考注亦精当,第谓其‘不类汉文’者,其字句间或似小说家。观《儒林传》,称其所著复有所谓《诗细》者,蔡邕读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今论衡故在也,鄙俚怪诞者不少,则东汉末亦自有此文气矣。谓其‘非全书’,则吴越颠末亦备矣。《隋、唐•经籍志》多二卷,意者西施之至吴、范蠡之去越乎? 若附会于谶纬梦卜之说,则固当时所尚,而左氏传《春秋》亦多述焉,不可尽谓其无据也。其大旨,夸越之多贤,以矜其故都;而所编《传》,乃内吴而外越,则又不可晓矣。……监察御史宁乡袁公大伦奉命来按吴……访吴之故于吴邑侯任丘邝廷瑞。……公乃手出是编授之,侯读之……乃属郡史冯弋等录而刻之。既成,走书属予序。……是书所载,若胥之忠,蠡之智,种之谋,包胥之论战,孙武之论兵,越女之论剑,陈音之论弩,勾践之畏天自苦,臣吴之别辞,伐吴之戒语,大夫之自效,世亦胡可少哉? 所载孔子、子贡事不可据,而其谋则在当时游说之至高者也。相传越绝书为子贡撰,抑亦有所本云。隐!书称轼怒蛙尚足以激士,而况读其书、论其世,能不少动于衷者,其亦非夫也夫!至于司职方,掌外史,地里所在,必有所因而名,附会以成其说者,多不可辩验。然与其信乎今,不若传诸古;与其徵诸远,不若考乎近。是又今日邝侯崇信此书之意,而袁公博古之功不可诬也。因附予所欲言为序。”(四部丛刊本《重刻吴越春秋序》)永瑢等:“《吴越春秋传》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汉赵煜(晔,避清圣祖讳改)撰。煜,山阴人,见《后汉书•儒林传》。是书前有旧序,称《隋、唐•经籍志》皆云十二卷,今存者十卷,殆非全书。又云杨方《吴越春秋削繁》五卷,皇甫遵撰《吴越春秋传》十卷,此二书今人罕见,独煜书行于世。史记注有徐广所引吴越春秋语,而《索隐》以为今无此语。他如文选注引季札见遗金事、吴地记载阖闾时夷亭事、及水经注尝载越事数条,类皆援据吴越春秋,今煜本咸无其文云云。考证颇为详悉,然不著名姓。《汉魏丛书》所载,合十卷为六卷,而削去此序并注,亦不题撰人,弥失其初。此本为元大德十年丙午所刊,后有题识云:‘前有文林国子监书库官徐天祜音注。’然后知注中称‘徐天祜曰’者,即注者之自名,非援引他书之语。惟其后又列绍兴路儒学学录留坚、学正陈昺伯、教授梁相、正议大夫绍兴路总管提调校官刘克昌四人,不知序出谁手耳。煜所述虽稍伤曼衍,而词颇丰蔚。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于巳;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有‘螣龙’、‘青蛇’之语;文种占阴画六、阳画三,有‘元(玄,避清圣祖讳改)武’、‘天空’、‘天关’、‘天梁’、‘天一’、‘神光’诸神名;皆非三代卜筮之法,未免多所附会。至于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尤近小说家言,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徐天祜以为‘不类汉文’,是以马、班史法求之,非其伦也。天祜注于事迹异同颇有考证,其中如季孙使越、子期私与吴为市之类,虽犹有未及详辨者,而原书失实之处,能纠正者为多。其旁核众说,不徇本书,犹有刘孝标世说新语之遗意焉。”(《四库提要》卷六十六)


陶樑(1772—1857)卒,年八十六。
陆费瑔(1784—1857)卒,年七十四。
方士鼐卒。
关鍈(1822—1857)卒,年三十六。
杨锐生。
辜鸿铭生。
蒯光典生。
裘廷梁生。
曾彦生。
吴之英生。
初五日,康有为生。
王轩等在京祭梅曾亮。
俞樾始有意治经。
八日癸丑(5月2O日),英法联军陷大沽炮台,进犯天津。
十九日,杜堮卒,年九十五。
释达受(1791—1858)卒,年六十八。
潘祖荫奉旨充陕甘正考官,常熟翁同龢充副考官。
三日,陈庆镛(1795—1858)卒于泉州团练公所,年六十四。
十七日,王闿运作《秋醒词》。
孔继鑅(1802—1858)卒。
初五日,易顺鼎生于湖南常德府龙阳县。
十二日,太平军克福建顺昌,袁绩懋(1817—1858)死之,宣统中追谥文节。
龙启瑞(1814—1858)卒于江西布政使任,年四十五。
祁寯藻序何秋涛撰《北徼汇编》。
十六日,朱骏声(1788—1858)卒于夥县石村,年七十一岁。
二十九日,沈瑜庆生。
二十三日,宋育仁生。
杨岘成《周礼名物制度考》四十巨册待删。
王闿运入京应礼部试,途中至建昌军营访曾国藩。
顺天科场案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