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中书舍人

输入关键字:

中书舍人

官名。三国魏置,为中书省属官,与通事共掌收纳、转呈章奏,员一人,七品。一说魏唯置通事,西晋始增设舍人,东晋合为一官,后省去“通事”二字,七品。南朝宋复名中书通事舍人,省称为通事舍人、中书舍人、舍人,员四人,七品。齐沿置,梁、陈又省去“通事”二字,梁四班,陈增为五人,八品。南朝多以寒士、寒人充任,入直禁中,除收纳、转呈文书章奏外,并夺中书侍郎草拟诏令之任。南朝齐以后,为舍人省长官,名虽隶于中书省,实际直接听命于皇帝。故品阶虽低,但权任甚重。北朝时专掌草拟诏令,权任较南朝为轻,北魏为六品上或六品下。北齐六品,定员十人。隋改称内史舍人、内书舍人。唐武德三年(620)复为中书舍人,员六人,正五品上。侍从朝会,参议政务。皇帝旨意由宰相传达词头后,交其草拟诏敕;如其对词头有异议,有权封还;所拟诏敕经本省长官和皇帝审批后,再由其颁行。六员分押尚书省六部,协助宰相批复公文。以资深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日常事务;一人知制诰,在政事堂值班;其余四人分署制敕。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随省改称西台舍人、凤阁舍人、紫微舍人,旋皆复旧。开元以后由翰林学士草拟机密诏书,此职唯草拟例行诏敕,后又常令他官兼知制诰或知中书舍人事,掌草诏敕,此职渐成闲职。北宋初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员四人,正四品,主管中书后省,掌草拟制敕。南宋以他官兼摄者称权舍人,资历浅者称直舍人院。辽代为南面朝官,隶中书省下属中书舍人院。西夏为中书省属官,掌文书。明洪武九年(1376)改直省舍人置,员十人,初为正七品,寻改从七品,隶中书省。十年,改隶承敕监,掌缮写诏敕。十三年废中书省后,仍留置此职,简称“中书”。中书科设员二十人,亦有在文华殿、武英殿当直及属内阁诰敕、制敕二房者,皆无定员。清初置于内阁中书科,员十二人,推资深者掌理科事。乾隆十四年(1749)定满洲员二人,推资深者为掌印;汉员四人,推资深者为掌科。掌缮书诏诰,稽颁册轴。乾隆三十七年改称“中书”。


【检索中书舍人 ==>】 古籍全文检索:中书舍人     全站站内检索:中书舍人

大征
大命
大享
大府
大学
大宝
大宗
大定
大审
大官
大宛
大询
大㢰
大姓
大驾
大封
大城
大政
大故
大荔
大相
大枷
大面
大挑
大临
大峒
大钞
大拜
大选
大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