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益州

输入关键字:

益州

西汉武帝以《禹贡》梁州益以新开辟西南夷地置,故名。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察郡八。有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和甘肃省小部。东汉初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市北);中平中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中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东汉时北部武都郡地分属凉州,辖境缩小;南部因哀牢夷内属,增置永昌郡,辖境扩大。三国魏以后辖境不断缩小。东北部分置梁州,西晋于南部分置宁州,南朝梁及西魏、北周又多所分置。隋大业三年(607)改为蜀郡,唐武德初复为益州,辖境仅有今成都市周围数县。天宝元年(742)改为蜀郡。至德二载(757)升为成都府。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降为益州,端拱元年(988)复为成都府,淳化五年(994)又降为益州,嘉祐五年(1060)复为成都府。州境有成都平原,汉以来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诸葛亮《隆中对》誉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检索益州 ==>】 古籍全文检索:益州     全站站内检索:益州

司徒美堂
司鬯中士
司准中士
司烜中士
司宰正卿
司调中士
司理参军
司救上士
司常中士
司庾大夫
司寇参军
司寂上士
司谏上士
司谒中士
司绩大夫
司量中士
司赋上士
司御率府
司禄上士
司媒上士
司矟中士
司鼓中士
司虞大夫
司盟中士
司禋大夫
司歌中士
司舞中士
司舆大夫
司寤中士
司蕃大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