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邙山之战

输入关键字:

邙山之战

西魏大统九年(543)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今河南巩义东)叛,西魏丞相宇文泰应之,率军至洛阳。三月,东魏丞相高欢将兵十万至黄河北,泰军退于瀍水(在洛阳西)之上。欢渡河,据邙山(洛阳城北)为阵。泰留辎重于瀍西,夜袭邙山。黎明,两军接战,泰兵败逃去。明日复战,泰自为中军,赵贵、若干惠分领左右军,中军、右军合击东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欢仓皇遁走。左军战不利,东魏军复振,会日暮,西魏军退走,泰遂入潼关(今属陕西),屯于渭水之上。时泰军虽败,欢军亦疲,封子绘、陈元康力主乘胜追击泰军,欢不敢冒进而止。东西魏遂成对峙状态。


【检索邙山之战 ==>】 古籍全文检索:邙山之战     全站站内检索:邙山之战

五威将
五星占
五重山
五重法
五侯子
五俟斤
五将山
五院司
五院部
五都尉
五桥泽
五校尉
五原厅
五原县
五原郡
五脏论
五部督
五营督
五梢砲
五铢钱
五塔寺
五等爵
五禽戏
五溪蛮
五口通商
五子之歌
五马山寨
五马渡江
五天官号
五屯护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