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三公

输入关键字:

三公

官名合称。周代已有此称,为最高辅政大臣。一说指太师、太傅、太保。《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一说指司徒、司马、司空。《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各兼二卿。”战国至秦习惯用称辅佐君主执掌军政之最高官员。西汉初沿用以称丞相、御史大夫等最高官员。成帝绥和元年(前8)以后,罢丞相制,设三公同为宰相,共同执政。以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秩禄同丞相,各自立府,辟僚属,三分相权。东汉改名太尉、司徒、司空,同为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亦称三司。爵高禄厚,参议朝政,监察百官,其实际权力因人因时而异。名义上分部九卿,实际上仅行文上下,受成而已,国家机要政务皆由尚书台处理。太尉如加“录尚书事”衔,始得实际主管尚书台政务。每遇灾变,常代人受过,权力虽轻,责罚颇重。东汉末曾罢废。三国、两晋、南朝、北魏、北齐皆置,但已非行政首脑,多为大臣的加官、赠官,有时备皇帝顾问,参理庶务。虽开府置僚属,但全国的军政要务实由尚书、中书、门下等省分掌。北周罢太尉、司徒、司空,改以太师、太傅、太保号三公,为论道顾问之官,不置府僚。隋复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初仍有僚佐,名义上参议大政,但其位多旷,祭祀时常以他官代摄。唐用作亲王、大臣的加官、荣衔,无职掌,位次三师。晚唐、五代以加藩镇,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亦不预政事,除授颇严。政和二年(1112),罢太尉、司徒、司空,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为真宰相之任,执掌朝政。南宋复为加官。辽代亦有三公之号。金多作为大臣加官、赠官。元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衔。明初地位极尊,与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并号公孤,同为皇帝辅弼大臣,其职至重。建文时一度废除,仁宗时又再度恢复。宣德三年(1428)命其各辍所领他职,专侍皇帝左右,咨访政事。后渐成虚衔,用为勋戚大臣加官、赠官的最高荣衔,无职掌、无定员。清代因之。


【检索三公 ==>】 古籍全文检索:三公     全站站内检索:三公

盛明杂剧
盛京三陵
盛京工部
盛京五部
盛京内仓
盛京户部
盛京礼部
盛京时报
盛京兵部
盛京牧厂
盛京将军
盛京统部
盛京通志
盛京旗地
盛世滋生册
盛世滋生图
盛乐城遗址
盛京内务府
盛京机器局
盛京疆域考
盛宫保行述
盛世滋生人丁
盛京典制备考
盛京景物辑要
盛世新声太平乐府
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
赉哈木图拉
𫜫冶子
雩娄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